1、 DL / T ICS W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电力工程热转印标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thermal transfer sign for power engineering 发布 实施 国 家能 源局 发 布 DL / T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 义 . 1 4 分类 . 2 5 技术要求 . 2 6 试验方法 . 4 7 检验规则 . 10 8 包装与贮 存 . 11 9 安装 . 11 10 运行维护 . 12 DL / T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2、 1.1-2009 标准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北京鼎一通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冀北电力公司、 北京恒泰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唐 国初、李展、王建、杨静、朱晓岭、刘映华、刘哲、钱苏晋、丁涌。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 (北京西城区白广 路二条一号,100761)。DL / T 1
3、 电力工程热转印标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工程热转印标识的分类、 技术要求、 检验规则、 包装与贮存、 安装、 运行维护的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阶段用热转印标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93 安全色 GB/T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2792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 码) GB/T 4851
4、 胶粘带持粘性的试验方法 GB/T 8807 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 GB/T 7706 凸版装潢印刷品 GB 9754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 和85 镜 面光泽的测定 GB/T 29768 信息技术 射 频识别 800-900MHz空中 接口协议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 雾试验 GB/T 10592 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 11547 塑料 耐液 体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 GB/T 17200 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弯曲试验机技术要求 GB/T 18833 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 28165 热打印机通用规范 GB/T 28439 热转印色带通
5、用规范 GB/T 30435 电热干燥箱及电热鼓风干燥箱 GB/T 1040 塑料 拉伸 性能的测定 GB/T 2423.38 电工电子 产品环境试验 GB/T 16422.3 塑料 实 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3 部分: 荧光紫外灯 JT/T 690 逆反射光度光度性能测试方法 DL 5190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IEC 61964 集成电路 - 存储设备管脚配置 3 术语和定义 GB/T 28165和GB/T 28439 界定的术语 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L / T 2 3.1 承印物 printing stock 附着高分子碳带颜色呈现图文内容的材料,热转印内容的载体。 3
6、.2 热转印标识 thermal transfer sign 使用热转印技术制作的标识。 3.3 射频热转印标识 tadio frequency thermal transfer sign 载有射频标签的热转印标识。 3.4 亮光型热转印标识 tuminous thermal transfer sign 承印物通常为高分子材料均质膜的热转印标识。 3.5 反光型热转印标识 teflective thermal transfer sign 承印物为玻璃微珠反光膜或微棱镜反光膜的热转印标识。 4 分类 4.1 根据热 转印标识光泽度和反光度的不同, 电力工程热转印标识可分为亮光型和反光型热转印标识
7、。 4.2 根据标识使用功能不同,电力工程热转印标识可分为图文类 热转印标识、射频热转印标识、二维 码热转印标识。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要求 5.1.1 热转印标识应厚度均匀,边缘整齐。 5.1.2 热转印标识应表面平滑、无污渍、无划痕、无气泡、无条纹、无残缺。 5.1.3 热转印标识应图文清晰,颜色均匀、光泽均匀、无瑕点。 5.1.4 热转印标识表面应采用热转印技术一次印刷完成,无覆膜封层结构。 5.2 材质要求 5.2.1 承印物 承印物应为抗腐蚀、耐磨损、耐老化的均质高分子材料。 DL / T 3 5.2.2 热转印色带 热转印色带宜为高分子树脂基碳带,应满足 GB/T 28439
8、 与GB 2893 的规 定。 5.3 色带印迹性能要求 热转印标识色带印迹具有耐摩擦性、耐剥离性。 5.4 受热尺寸变化 802 的 条件下恒温24h ,热转印 标识尺寸变化率应小于等于0.1% 。 5.5 持粘性能 悬挂重物 2kg 的条件下保 持 360h,热 转印标识无位移,不脱落。 5.6 耐盐雾腐蚀性能 在352 的5% 氯化钠溶液雾化环 境中持续暴 露120h,热转印标识表 面不应出现 褪色、起皱 、起 泡、开裂,同时应满足粘接性能要求。 5.7 耐高低温性 在-40 3 的条件下保持 72h ,703 的条 件下保持 24h,热转印标识不应开胶、脱落。 5.8 耐腐蚀性能 热转
9、印标识应具有耐酸、耐碱、耐盐、耐有机溶剂、耐清洗剂等腐蚀的能力。 5.9 耐候性能 热转印标识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 荧光紫外灯人工加速老化不少于 3600h 后, 承印 物灰度等级大 于等于 4 ;黑 色图案衰减率小于或等于 5%,其它 颜色衰减率小于或等于 20% ;表面不 应有裂缝、褶皱、 刻痕、凹陷、气泡、侵蚀、剥离、粉化或变形等损坏;从任何一边均不应出现超过 2%的收缩 ,也不应 出现热转印标识从底板边缘翘曲或脱离的痕迹。 5.10 光度性能 热转印标识的光度性能以逆反射系数表示,逆反射系数RA 应符 合GB/T 18833 中表1 7 的规定。 5.11 光泽度 亮光型热转印标识表
10、面光泽度20 入射角大于等于65光泽 单位、60 入射角大于等于92光泽 单位、 80入射角 大于等于98 光泽单位。 5.12 射频读写性 射频热转印标识在射频频段范围内,读写灵敏度应满足相关规定。 5.13 射频高低温性 射频热转印标识在40 80条 件下,能够读取超高频热转印标识芯片信息。 5.14 射频防护等级性 DL / T 4 射频热转印标识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 。 5.15 拉伸性能 5.15.1 拉伸断裂强度应符合 GB/T 1040.3 中 的规定,热转印标识的拉伸断裂强度应大于等于 480(N/100mm) ; 5.15.2 断裂拉伸应变应符合 GB/T 1040.3 中
11、 的规定,热转印标识的断裂拉伸应变应大于等于 185%。 6 试验方法 6.1 试样 按照下列方法抽取和准备试样: 6.1.1 使用 热转印打印机连续打印10 张400mm500mm电力工程 热转印标识; 6.1.2 从中 随机抽取6 张 热转印标识,按照各检测试验项目中要求的制样方法进行制样。 6.2 外观检验 热转印标识的外观除了应符合GB 2893 、GB 2894 的相关规定以外,还应对其在自然光线下进行目 测,外观检验结果应符合 5.1 中的 规定。 6.3 耐摩擦试验 6.3.1 试验仪器 精密天平,精度:0.1mg 摩擦试验机,如图1 所示 ,符合标准GB/T 7706。 图1
12、摩擦实验机示意图 6.3.2 试验步骤 6.3.2.1 裁取 60mm250mm 的热转 印标识试样, 制成耐摩擦试样。 摩擦纸采用 80g/ 的清洁胶版纸, 宽 度为 50mm; 6.3.2.2 将试样置于分析天平中,记录试样摩擦前质量 m1; 6.3.2.3 将试样固定在摩擦试验台上,启动摩擦试验机,设定摩擦次数 500 次; 6.3.2.4 摩擦结束后, 用骆驼毛刷将试样表面清除干净, 置于分析天平中称重, 记录试样摩擦后的质量 m2 ,计算质量 衰减量 m ,按 式(1 )计算 。 m=m1-m2- (1 ) 式中: DL / T 5 m 摩擦后质 量损失,单位为毫克(mg); m1
13、试样摩擦前质量,单位为克(g); m2 试样摩擦后质量,单位为克(g)。 6.3.3 结果判定 热转印标识摩擦试验后质量损失应小于等于2mg。 6.4 剥离试验 6.4.1 试验仪器 剥离试验机,如图2 所 示, 符合标准GB/T 7706 图2 剥离试验机示意图 6.4.2 试验实验步骤 6.4.2.1 裁取 35mm300mm 的热转 印标识试样,制成剥离性能试样。试样不少于 3 个; 6.4.2.2 将剥离专用胶带粘贴在热转印标识色带印迹上, 用胶带压滚机往返滚压 3 次, 使 要求的试样部 位完全粘贴,并将热转印标识粘贴后的试样放置 5min10min ; 6.4.2.3 将试样一端固
14、定在 A 盘 上,露头的胶带固定在 B 盘上; 6.4.2.4 开机 后,A 盘以0.6m/s 1.0m/s 的速度旋 转揭开胶带; 6.4.2.5 取下 试样,用宽 20mm 的半透明 毫米格纸盖在被揭部分,分别数出色带印记所占的格数 A1 和被 揭去的色带印迹所占的格数 A2 。色 带印迹结合牢度 A ,按式 (2 )计算: % 100 2 1 1 + = A A A A - (2 ) 式中: A 色带印迹 结合牢度; A1 色带印记所占的格数; A2 被揭去的色带印迹所占的格数。 以3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色带印记结合牢度试验结果。 6.4.3 结果判定 热转印标识色带印迹结合牢度应大于
15、等于99% 。 6.5 热转印标识与不锈钢 180剥离强度试验 DL / T 6 6.5.1 试验仪器 试验机, 应符合 GB/T 17200 的规定 6.5.2 试验步骤 6.5.2.1 裁取 25mm150mm 的热转 印标识试样。试样不少于 3 个; 6.5.2.2 符合 GB/T 2792 第5 章节。 6.5.3 判定结果 热转印标识与不锈钢180剥离强度应大于等于2.0 (kgf/in )。 6.6 受热尺寸变化试验 6.6.1 试验仪器 鼓风干燥箱,符合标准GB/T 30435 。 6.6.2 实验步骤 6.6.2.1 裁取 250mm250mm 的热转 印标识试样,去除防粘纸;
16、 6.6.2.2 将试样粘贴在铝板上,粘贴表面不应出现气泡; 6.6.2.3 将试样放置在 802 的鼓风干燥箱中,不叠放,恒温 24h。取出试样,在标准实验环境下 放置 24h ,再 次测量尺寸。按式(3 ) 计算: 100 2 1 1 = T T T R - (3 ) 式中: R 受热后边长尺寸,以百分数(%)表示; 1 T 受热前边长尺寸,单位为毫米(mm); 2 T 受热前边长尺寸,单位为毫米(mm)。 6.6.3 结果判定 热转印标识受热尺寸变化应符合5.4的要求。 6.7 持粘性能试验 6.7.1 实验仪器 保持力试验机,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3 所示,符 合标准GB/T 4851。
17、说明: 1铝合金背板; 2热转印标识; 3重物。 DL / T 7 图3 持粘性试验装置示意图 6.7.2 实验步骤 6.7.2.1 将热转印标识裁成 25mm100mm 的试 样,每组试样不少于 3 个; 6.7.2.2 用擦拭材料蘸清洗剂擦洗试验板和加载板,然后用干净纱布将其擦干,保持试样清洁; 6.7.2.3 将试样平行于板的纵向粘贴在紧挨着试验板和加载板的中部。 用压辊机以 300mm/min 的速度在 试样上滚压一次; 6.7.2.4 试样在板上粘贴后, 将试验板垂直固定在试验架上, 轻轻用销子连接加载板和 2kg 砝码。 记录 测试起始时间; 360h后卸去 重物。用带分度的放大镜
18、测试试样下滑的位移量,精确至0.1mm ; 6.7.2.5 试验结果以一组试样的平均值表示。 6.7.3 结果判定 热转印标识持粘性试验结果符合5.5要求。 6.8 耐盐雾腐蚀试验 6.8.1 试验仪器 盐雾试验箱,符合标准 GB/T 10125 。 6.8.2 实验步骤 6.8.2.1 把化学纯的氯化钠溶于蒸馏水, 配制成 5%的盐溶 液, 使盐溶液在盐雾试验箱内连续雾化, 箱内 温度保持 35 2 ; 6.8.2.2 裁取 150mm150mm 的热转 印标识试样, 粘贴在 1mm 2mm 厚的铝合 金板上, 制成盐雾腐蚀试样 ; 6.8.2.3 将试样放入试验箱内, 其受试面与垂直方向成
19、 30 角, 相邻两样板保持一定的间隙, 行间距不 少于 75mm, 试样在盐雾空间连续暴露 120h; 6.8.2.4 试验结束后,用清水洗掉试样表面的盐沉积物,然后置于标准环境下恢复 2h,进 行全面检查。 6.8.3 结果判定 热转印标识耐盐雾腐蚀后结果应符合5.6 要求。 6.9 耐高低温试验 6.9.1 试验仪器 高低温循环试验箱,符合标准GB/T 10592 。 6.9.2 试验步骤 6.9.2.1 裁取 150mm150mm 的热转 印标识,粘贴在 1mm 2mm 厚的铝合金 板上,制成高低温试样; 6.9.2.2 将箱内温度逐渐降至-403 ,将 试样放入试验箱内,使试样在该温
20、度下保持 72h; 6.9.2.3 关闭电源, 使试验箱自然升温至室温后, 再将试验箱升温至 70 3 , 并 在该温度下保持 24h , 最后关闭电源,使试验箱自然冷却至室温; 6.9.2.4 取出试样,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放置 2h ,检查其表 面变化。 6.9.3 结果判定 DL / T 8 热转印标识经过高低温试验后结果应符合5.7 要求 。 6.10 耐腐蚀性能试验 6.10.1 溶剂类型 用于热转印标识耐溶剂腐蚀的溶液类型、浓度及浸渍时间见表 1 。符合 标准 GB/T 11547 。 表1 溶剂试验 溶剂 浓度 浸渍时间/周 硫酸 5% 16 盐酸 10% 16 乙醇 50% 16
21、软性清洗剂 5% 16 柴油 - 16 氯化钠 10% 16 氢氧化钠 52.61% 16 6.10.2 试验步骤 6.10.2.1 按表 1 中规 定的溶液浓度配置溶剂。 6.10.2.2 将耐摩擦试样和剥离试样放入浸泡容器中,将配置好的溶剂注入容器,注入量以完全浸没试 样为宜。记录起始时间。 6.10.2.3 16 周后,将 试样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放入鼓风干燥箱中烘干; 6.10.2.4 对试样分别进行耐磨性能和剥离性能实验,实验步骤参考 6.3 、6.4 中规 定的内容。 6.10.3 结果判定 热转印标识耐液后, 磨擦实验质量衰减量应小于等于3.75mg, 剥离实验中色带印迹保留
22、率应大于等 于79% 。 6.11 耐候性能试验 6.11.1 试验仪器 紫外线加速耐候试验机,符合标准 GB/T 16422.3。 6.11.2 试验时间 电力工程热转印标识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时间见表 2 。 表2 耐候性能试验时间 热转印标识类别 人工加速老化试验/h 亮光型热转印标识 3600 反光型热转印标识 3600 6.11.3 试验步骤 DL / T 9 6.11.3.1 按 GB/T 16422.3, 老化试 验箱采用荧光紫外灯作为光源,箱内黑板温度选择 653 ,相 对湿度选择 50% 5%; 6.11.3.2 试样的尺寸可根据试验箱的要求来选定,一般为 60mm250mm ;
23、 6.11.3.3 老化试验箱在光谱波长 290nm 800nm 之间的辐照度为 550W/m 2 ,光谱波长 290nm 2450nm 之 间的总辐照度不超过 1000W/m 2 100W/m 2 ,试样表面 的任意两点之间的辐照度差别不应大于 10% ; 6.11.3.4 试验过程采用连续光照且伴有周期性喷水, 一个喷水周期为 120min,其 中 18min 喷水, 102min 不喷水; 6.11.3.5 经过 3600h 老化试验后的试样,用清水彻底冲洗,用软布擦干后进行各种检查及有关性能测 试。 6.11.4 结果判定 进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后,热转印标识应满足5.9 的要求。 6.
24、12 光度性能 6.12.1 试验仪器 实验仪器包括光接收器、投射光源、角度计- 试 样架和接收器- 光源支架 。 6.12.2 试验步骤 6.12.2.1 裁取 150mm150mm 的热转 印反光膜试样; 6.12.2.2 按JT/T 690 中规定的比率法、替代法或直接发光法测试热转印标识逆反射系数。 6.12.3 结果判定 反光型热转印标识的逆反射系数满足GB/T 18833 中表1 7 的 规定。 6.13 光泽度 6.13.1 实验仪器 光泽度计, 符 合标准GB/T 8807。 6.13.2 实验步骤 6.13.2.1 裁取 100mm100mm 的亮光 型热转印标识,每组试样不
25、少于 3 个; 6.13.2.2 将试样置于光泽度计下进行测试; 6.13.2.3 测量结果以算数平均值表示。 6.13.3 结果判定 亮光型热转印标识光泽度试验按GB 9754规定, 应符合5.11 要求。 6.14 射频数据读写功能测试 6.14.1 射频 热转印标识中的射频标签EPC 数据读 写功能的测试,按照GB/T29768 、IEC61964 标准执 行。 6.15 射频防护等级 DL / T 10 6.15.1 防水 试验IPx4 , 用滴水法、 滴水箱法、 冲水法分别测试单位时间内 (最长2h) 标签的进水情况 , 从而得出防水性(向外壳各方向溅水无有害影响); 6.15.2
26、防水试验IPx7 , 用滴水法、 滴水箱法, 冲水法分别测试单位时间内 (最长2h ) 标签的进 水情况, 从而得出防 水性( 浸入规 定压力的水 中经规定时 间后外壳进 水量不致达 有害程度)参照GB/T2423.38电工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 部分_ 试验 方法和GB4208 外壳防护等 级(IP 代码 )标准。 6.16 拉伸性能 6.16.1 拉伸断裂强度试验 6.16.1.1 试验仪器 试验机,应符合GB/T 17200 的规定。 6.16.1.2 试验步骤 6.16.1.2.1 裁取 25mm150mm 的热转 印标识试样,试样不少于 3 个; 6.16.1.2.2 符合GB/T
27、 1040.1 规定。 6.16.1.3 结果判定 热转印标识拉伸断裂强度试验结果应符合 5.15.1 要求。 6.16.2 断裂拉伸应变试验 6.16.2.1 试验仪器 试验机,应符合GB/T 17200 的规定。 6.16.2.2 试验步骤 6.16.2.2.1 裁取 25mm150mm 的热转 印标识试样,试样不少于 3 个; 6.16.2.2.2 符合GB/T 1040.1 规定。 6.16.2.3 结果判定 热转印标识断裂拉伸应变试验结果应符合 5.15.2 要求。 7 检验规则 7.1 检测分类 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出厂检验。 7.2 型式检验 7.2.1 热转印标识产品在发生下列情
28、况之一时,应按照第 6 项中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7.2.1.1 新 产品投入批量生产时; 7.2.1.2 老产 品转厂生产时; 7.2.1.3 产 品的设计、材料、工艺变更时; 7.2.1.4 应 用方或质量监督检察部门提出要求时。 7.2.2 型式检验资质要求 出具型式检验报告的第三方实验室应具备中国计量认证(CMA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资 质。 7.3 试验项目 DL / T 11 产品出厂应进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 表3 产品检验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型式试 验要求 出厂试 验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外观检验 5.1 6.2 2 材质要求 5.2 -
29、 3 耐摩擦性能 5.3 6.3 4 剥离性能 5.3 6.4、6.5 5 受热尺寸变化率 5.4 6.6 6 持粘性能 5.5 6.7 7 耐盐雾腐蚀性能 5.6 6.8 8 耐高低温性能 5.7 6.9 9 耐腐蚀性能 5.8 6.10 10 耐候性能 5.9 6.11 11 光度性能 5.10 6.12 12 光泽度 5.11 6.13 13 射频读写性 5.12 6.14 14 射频高低温性 5.13 - 15 射频防护等级性 5.14 6.15 16 拉伸断裂强度 5.15 6.16 17 断裂拉伸应力 5.15 6.16 8 包装与贮存 8.1 包装 8.1.1 包装应符合 GB/
30、T 191 相关 规定, 应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包装, 纸箱中 应加缓冲材料, 保护电 力工程热转印标识; 8.1.2 对于每卷电力工程热转印标识,厂方应提供使用说明书、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等材料。 8.2 贮存 8.2.1 承印 物和色带应贮存于干净、干燥、阴凉、空气流通、远离热源的室内; 8.2.2 承印 物和色带自生产之日起贮存不应超过36个月。 9 安装要求 9.1 环境条件 9.1.1 在室 外应避免在起雾、凝露、降水、降雪等可能导致被施工物体表面受潮的环境下安装; 9.1.2 应避 免在严重扬尘条件下安装; 9.1.3 环境 温度应在-10 以上。 DL / T 12 9.2 被
31、施工物体表面要求 热转印标识安装表面应平整干净、无水分、无灰尘、无油渍、无铁锈、无毛刺。 9.3 安装位置 9.3.1 安装 按照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DL5190 相关安装施工标准; 9.3.2 表面 平整整齐,无气泡。 工艺要求如图4 所示: 图4 标识粘贴示意图 说明: A 被施工物体表面; B 箭头所指方向为标识粘贴被施工物体表面时顺序; C 已粘贴于被施工物体表面的标识; D 未粘贴于被施工物体的剩余标识。 9.4 射频标识安装后检查要求 根据实际应 用场景和要 求选择合适 标签,现场 应用环境扫 描检验,使 用30dbm的射 频读写器读 取标 签,性能不低于实验室环境测试距离的75, 写入距离不低于读取距离的50% 。 10 运行维护 10.1 定期 检查电力工程热转印标识是否出现污渍、字迹不清晰、损坏等现象; 10.2 当热 转印标识表面出现污渍时应使用无尘布擦拭热转印标识表面,对标识表面进行清洁; 10.3 热转 印标识表面掉色严重、 字迹模糊、 开胶、 起皱、 开裂、 破损、 残缺现象时应及时予以更换; 10.4 射频 标识表面出现10.1、10.2、10.3维护问 题时、 扫描性能低于实验室环境读取距离的10% 时、 射频标识标签数据被锁死,或者标签报废时,射频标识应予以更换。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