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L T 1056-2019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pdf

    • 资源ID:1498160       资源大小:1.43M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L T 1056-2019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pdf

    1、ICS 27.100 F 29 备案号: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1056 2019 代替 DL / T 1056 2007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 技术监督导则 Technical supervision guide for instrument and control system in fossil fuel power plant Boiler refractory material for thermal power plant 火力发电厂锅炉耐火材料 2019-06-04发布 2019-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T 10562019 I

    2、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设计监督 . 3 6 安装监督 . 4 7 调试监督 . 5 8 运行监督 . 5 9 检修监督 . 7 10 计量监督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发电企业热工监督制度、规程 .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发电企业热控设备技术档案 . 1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热控技术监督事件报告 . 1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主要热工参数和控制系统 . 12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热控专业涉网试验 . 14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热控监督考核指标及热控调节品质指标 . 16

    3、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热控技术监督统计报表 . 18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热工保护投退申请单 . 21 附录 I(资料性附录) 热控专业典型巡检标准卡 . 22 附录 J(资料性附录) 热控系统软件修改申请执行单 . 23 附录 K(资料性附录) 热控信号强制 /恢复记录单 . 24 附录 L(资料性附录) 热控专业定期工作标准卡 . 25 附录 M(资料性附录) 热工保护定值表 . 27 附录 N(资料性附录) A 级检修 W、 H 点质检项目及热控监督项目 . 28 附录 O(资料性附录) A 级检修后评价报告 . 30 DL/T 1056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4、/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 DL/T 1056-2007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的修订,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增加了热控设备选型、控制系统设计、热控电源与仪用气设计的基本要求。 增加了定期工作、重要设备维护的基本要求。 增加了检修验收及修后评价的基本要求。 原试生产期监督内容并入了调试监督。 以附录形式给出热工保护投退申请单、热控专业典型巡检标准卡、热控软件修改申请执行单、 热控信号强制 /恢复记录单、热控专业定期工作标准卡、热工保护定值表等示范性模板。 热控技术监督考核指标由原标准的 10个精简为 5个:热工保护投入率、模拟量控制系统

    5、自动投 入率、热控测点投入率、顺序控制系统投入率、全年热工标准仪器送检率。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与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2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 学研究院、南京化学工业园热电有限公司、大唐彬长发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志文、刘孝国、师鹏、方青帅、贺文健、周昭亮、冯铭、罗继锋、张燕平、 熊康军、王邦行、刘武奎。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DL/T 1056-2007。 本标准首次发布日期: 2007年 6月 20日,本次是第一次修订。历次发布的版本为: DL/T

    6、 1056-2007。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 (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 100761) 。 DL/T 1056 2019 1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热工技术监督的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660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DL/T 655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DL/T

    7、65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及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DL/T 657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DL/T 658 火力发电厂开关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DL/T 659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DL/T 701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 DL/T 77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DL/T 838 燃煤火力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DL/T 869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 1051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DL/T 1083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DL/T 1091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规程 DL/T 1210 火力发电厂自动发电

    8、控制性能测试验收规程 DL/T 5004 火力发电厂试验、修配设备及建筑面积配置导则 DL/T 5174 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规定 DL/T 5175 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82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DL 5190.4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 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DL/T 5428 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 5437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 JJF 1033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L/T 70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DL/T 1056 2

    9、019 2 热工检测参数 measured variable 温度、压力、流量、转速、振动、物位、火焰、煤量、氧量等检测量。 3.2 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热控系统) instrument and control system 对热工参数进行检测的仪表称为热工仪表;对热力设备及系统的工艺过程进行调节、控制、保护与 联锁的系统称为热工控制系统。本标准将热工仪表及热工控制系统统称为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简称为 热控系统。 3.3 热控技术监督 technical supervision for instrument and control system 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程,利用先进的测试和管

    10、理手段对发电企业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在系 统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检修、周期检定、日常校验、技术改进和技术管理等电力生产全过程中的性能 和指标所进行的过程监控与质量管理,称为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简称为热控技术监督或热工 技术监督。 3.4 保护投入率 rate of utilization of protection systems 投入保护系绕套数与保护系统设计总套数的百分比。 3.5 自动投入率 rate of utilization of automation systems 满足投入规定时间的自动调节系统套数与自动调节系统设计总套数的百分比。 4 总则 4.1 热工技术监督贯彻“安

    11、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程、 规定和反事故措施要求,对热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 4.2 热控技术监督应依靠科技进步,推广采用先进可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和成熟的技术管理 经验。 4.3 热工技术监督管理应符合 DL/T 1051 的规定。 4.4 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程、规定和反事故措施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和执行热工技术监督制 度、规程,建立健全热控设备技术档案,热工制度、规程条目参见附录 A,热控技术设备档案条目参见 附录 B。 4.5 发生重大异常事件后,应及时报告归口单位,报告格式参见附录 C。 4.6

    12、监督范围 4.6.1 控制系统监督范围如下: a) 数据采集系统( DAS); b) 顺序控制系统( SCS); DL/T 1056 2019 3 c) 模拟量控制系统( MCS); d)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FSSS); e) 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 ETS); f) 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 DEH/MEH); g) 辅助控制系统(化水、输煤、除渣等); h) 燃气轮机控制系统( TCS)。 4.6.2 热工仪表及设备监督范围如下: a) 热工参数检测元件(检测温度、压力、流量、转速、振动、物位、火焰、煤量、氧量等的元件 及其他的一次元件); b) 一次门后的热工仪表取样管路及阀门; c)

    13、二次仪表及控制设备(指示仪表,数据采集装置,执行机构,热控线缆,热控电源和气源等); d) 保护、联锁及工艺信号设备(保护或联锁设备、信号灯及音响装置等); e) 顺序控制装置(顺序控制器、顺序控制用电磁阀、气动装置及开关信号装置等); f) 分散控制系统( 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等控制系统硬 件; g) 在线监视分析装置(如炉膛火焰监视、炉管泄漏监视、汽机安全监测等); h) 热工计量标准器具及装置。 4.7 热工技术监督各阶段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设计阶段:依据 GB 50660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DL/T 5174燃气 -蒸

    14、汽联合循环 电厂设计规定、 DL/T 5175 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等审核热控设备选 型、硬件配置及热控系统逻辑功能设计、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合理性。 b) 安装阶段: 依据 DL/T 5182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 规定、 DL 5190.4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等检查设备 安装的规范性。 c) 调试阶段:依据 DL/T 5437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等审核调试方案的正 确性、调试内容及试验项目的完整性。 d) 运行阶段: 依据 DL/T 77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等检查热控设

    15、备及系统的维护、优化、消缺、反事故措施落实的实效性。 e) 检修阶段:依据 DL/T 77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等检查检修任 务策划、检修项目确定、检修工艺、修后试验、检修质量验收过程的针对性、完整性。 5 设计监督 5.1 主要热工参数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 GB 50660、 DL/T 1083、 DL/T 1091、 DL/T 5174、 DL/T 5175、 DL/T 5428 的要求,主要热工参数与控制系统参见附录 D。 5.2 应针对机组特点选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元件、设备和控制系统,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重要 热控元件、设备和控制系统,不应纳入工程选用范围。

    16、 5.3 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全厂同类型热控设备及控制系统宜品牌统一、型号统一。随主辅设备本体 成套配置的检测仪表和控制设备,应满足机组运行、系统控制、通信接口的要求。 DL/T 1056 2019 4 5.4 应根据工艺标准和现场使用环境的要求选用测量仪表和控制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a) 电(气)动执行机构应具有可靠保护功能,当失去控制信号、仪用气源或电源故障时,保持故 障前的位置或使被控对象按预定的安全方向动作。 b) 汽轮机调速汽门阀位反馈装置宜冗余配置。 c) 炉膛压力保护信号的检测宜选用能连续输出模拟量的变送器, 压力取样管路宜配备吹扫防堵装 置;高低加、凝汽器、除氧器等液位保护信

    17、号的检测也宜选用能连续输出模拟量的变送器。 d) 风烟流量测量宜选用多点矩阵测量装置并具有自清灰防堵功能。 e) 所选电缆应满足信号屏蔽、阻燃、防腐、抗磨损等性能要求,符合 DL/T 5182 的规定。 5.5 单元制机组宜采用机、炉协调控制,具有一次调频、AGC 控制功能,满足电网要求。 5.6 热工报警保护系统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a) 根据热工报警信号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报警级别,报警信息应描述准确、清晰。热工保护系统 输出的操作指令应优先于其他任何指令,即执行“保护优先”的原则。 b) 所有重要的主、辅机保护都应采用“三取二”的逻辑判断方式,保护信号应遵循从取样点到输 入模件全程相对独立

    18、的原则,确因系统原因测点数量不够,应有防保护误动措施。 c) 锅炉总燃料跳闸( MFT)、汽轮机跳闸( ETS)、发电机跳闸( GTS)间的跳闸指令,应至少 有三路信号,通过各自的输出模件,并按三选二逻辑实现跳闸功能。 d) 除特殊要求的设备外(如紧急停机电磁阀控制),其他所有设备都应采用脉冲信号控制,防止 分散控制系统失电导致停机停炉时,引起该类设备误停运,造成重要主设备或辅机的损坏。 e) 为确保安全停炉、停机,应在控制盘(台)上装设独立硬接线后备手动操作开关或按钮且直接 接至相应的驱动回路。 5.7 热控电源应冗余配置,具备多路无扰切换功能。 5.8 控制系统的电源系统应具有可靠的失电报

    19、警功能。当外部供电或内部供电任一路电源故障时,均 能在人机界面显示故障信息,触发报警。 5.9 气源装置宜选用无油空压机,仪表与控制气源应有除油、除水、除尘、干燥等空气净化处理措施。 气源总容量应能满足仪表与控制气动仪表和设备的最大耗气量。当气源装置停用时,仪表与控制用压缩 空气系统的贮气罐的容量,应能维持不小于 5min 的耗气量 。 5.10 供气母管上应配置空气露点检测装置。多台空压机的启停应设计压力联锁功能,以保持空气压力 稳定。 6 安装监督 6.1 热控系统施工前应以设计和制造厂的技术文件为依据,全面核对热控系统的系统布置、电缆接线、 盘内接线和端子接线图 。 6.2 待安装的热控

    20、系统应妥善管理,防止破损、受潮、受冻、过热及灰尘浸污。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 员和热控安装技术负责人应对保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凡因保管不善或其他失误造成严重损伤的热控系 统,应按管理流程及时上报并通知生产单位,确定处理办法 。 6.3 安装单位技术专责应在安装前对安装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装配线工作应由专业人员实施。 DL/T 1056 2019 5 6.4 热工仪表管路高温高压部件的安装及焊接按照 DL/T 869 的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 6.5 热工仪表和控制装置安装质量的管理和验收,应按照 DL 5190.4 的有关规定执行 。 6.6 检定和校验用的标准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检测

    21、装置经考核合格,开展与批准项目 相同的检定项目。无有效检定合格证书的标准仪器仪表不应使用 。 6.7 所有热工仪表(包括测温元件、节流装置、补偿导线、补偿盒、变送器等)安装前均应进行检查 和检定,确认合格后才能安装。安装后应对重要热工仪表做系统综合误差测定,确保仪表的综合误差在 允许的范围内。 6.8 就地热控设备应有必要的预防堵塞、震动、高 /低温、灰尘、潮湿、腐蚀等措施。设备安装位置应 便于检修维护。 7 调试监督 7.1 新建(改建、扩建)机组的热控系统的调试工作,应由有相应资质的调试机构承担。调试单位和 监督、监理单位应依据合同要求参与工程前期的设计审定及出厂验收工作 。 7.2 调试

    22、单位应针对热控设备及系统配置特点编制各系统详细的调试大纲、方案、计划及安全措施。 7.3 分散控制系统( DCS)的调试及验收应按 DL/T 659 的要求进行 。 7.4 调试单位在发电企业的配合下,应逐套对模拟量控制系统、保护系统和顺序控制系统等按要求做 各项试验。模拟量控制系统( MCS)、顺序控制系统( SC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FSSS)、数字式 电液控制系统( DEH、 MEH)、汽轮机安全监视系统( TSI)及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 ETS)、辅机故 障减负荷( RB)的试验项目、功能和性能应分别满足 DL/T 657、 DL/T 658、 DL/T 655、 DL/T65

    23、6、 DL/T 1213 的要求。 7.5 热控系统的启动验收按 DL/T 5437 规定开展,并完成自动发电控制( AGC)、一次调频试验,试 验指标满足要求,试验记录表格参见附录 E。 7.6 安装、调试单位应将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厂家和供货单位为工程提供的热控技术资料、专用工具、 备品配件以及仪表检定记录、调试记录、调试总结等有关档案材料列出清单,并全部移交生产单位 。 8 运行监督 8.1 运行中的热控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保持整洁、完好,标志正确、清晰、齐全。 b) 仪表指示准确,信号反应灵敏,记录清晰。 c) 热工报警及时、正确、可靠。 d) 开关、按钮及执行机构手轮等操作装置

    24、,应有明显的开、关方向标志,操作灵活可靠。 e) 热控系统用交、直流电源及熔断器应标明电压、容量、用途。热控电源不能作为照明电源、动 力设备电源及其他电源使用。 f) 热控盘内、外应有良好的照明,盘内电缆入口要封堵严密、干净整洁。 g) 热控系统的电缆、热工取样管路和一次设备,应有名称和走向的标志牌。 DL/T 1056 2019 6 8.2 热工自动调节和保护系统应分别满足热控调节品质指标和热控监督考核指标要求,热控调节品质 指标和热控监督考核指标参见附录 F,统计报表参见附录 G。监督指标统计考核宜以一个自然年为考核 周期。 8.3 热控系统应随主设备准确可靠地投入运行。若发生热工保护装置

    25、、系统(包括一次检测设备)故 障,应开具工作票,经批准后方可处理。锅炉炉膛压力、全炉膛灭火、汽包水位(直流炉断水)和汽轮 机超速、轴向位移、机组振动、低油压等重要保护装置在机组运行中不应退出;其他保护装置被迫退出 运行时,应在 24h 内恢复。热工保护装置、系统的投入 /退出应履行保护投退申请程序,申请单参见附 录 H。 8.4 应制定和执行热控专业巡检标准卡,重点巡检热控电源及 DCS、 DEH、 ETS、 TSI 等系统的工作 状态和电子间的环境温度、湿度,做好巡检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巡检标准卡参见附录 I。 8.5 机组运行中,热控盘柜和操作台面不得进行电气焊等施工作业。 8.6

    26、 热控系统发生异常或故障时,机组运行人员应加强对机组的监控,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通知热 控人员处理。 8.7 对运行中的热控系统进行试验、消缺处理时,宜推行标准操作卡制度,并应做好安全措施。 8.8 控制系统软件修改应履行审批手续,修改过程应有专人监护并做记录,并定期备份控制系统软件 。 热控软件修改申请执行单参见附录 J,热控信号强制 /恢复记录单参见附录 K。 8.9 主要热工参数的运行数据应可追溯 。 8.10 模拟量控制系统应做定期扰动试验, 试验周期不宜超过半年。 发生控制设备更换、 控制策略变动、 调节参数修改、控制系统异动等情况也应及时进行扰动试验。各工况下的试验记录应完整保存,

    27、试验报 告要注明试验日期、试验人员、审核人。 8.11 热工保护联锁系统应定期进行试验,并遵循如下原则: a) 保护联锁试验应尽量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实际传动,如条件不具备,可在测量设备校验准确的前 提下,在现场信号源点处模拟试验条件进行试验。 b) 保护联锁试验应严格按照保护联锁试验操作卡进行,杜绝试验操作的随意性,确保试验过程规 范。试验卡中应将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依据、试验日期、试验人员、验收人及试验数据 填写完整,并保存两次 A 修及之间的所有记录。 c) 机组 A 修(或停机时间超过 30 天),首次启动前应进行所有热控保护联锁试验; C 修(或停 用时间超过 15 天)的机组,首次

    28、启动前应进行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的保护及其他重要热工 保护的传动试验。检修期间有变动的以及运行中出现异常的保护系统也应进行传动试验。 d) FSSS 系统试验应符合 DL/T 655 的要求,可结合机组的停机安排有计划地进行 MFT 保护分项 动态试验,在考核周期内应完成所有的动态试验并记录。 e) 设计有在线试验功能的热工保护联锁系统,其定期保护试验应在安全可靠的原则下进行。 8.12 DCS 的运行及维护应按 DL/T 774 规定进行,并建立 DCS 系统使用、维修、故障记录档案 。 8.13 定期统计分析 DCS 系统的异动事件,根据分析结果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并采取适当措施消 除隐

    29、患。 DL/T 1056 2019 7 8.14 定期检查维护火检、 LVDT、 AST 电磁阀、 DCS 电源等重要设备,及时消除端子松动、线缆破损、 探头污染、连杆松脱、接地不良等缺陷。定期吹扫锅炉炉膛压力、风量等取样管路,防止堵塞。 8.15 对雷雨、大风、极寒等特殊气候条件下容易引发的热控设备异常应有预防性措施。 8.16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和执行热控专业定期工作标准,工作项目不遗漏,工作进度不延误,工作质量 达到标准要求,定期工作标准卡参见附录 L。 8.17 应至少每两年修订一次主辅机热工保护定值表,格式参见附录 M。 9 检修监督 9.1 热控系统的检修宜随主设备的检修同时进行,检

    30、修周期按 DL/T 838 的规定确定。 9.2 热控系统的检修项目,应符合 DL/T 774 的规定。检修、检定和调试均应符合检修工艺要求。技改 项目应有设计图纸及说明并经技术论证。 9.3 应预留机组启动前热控系统全面检查、试验和调整的时间( A 级检修应不少于 72 小时, B 级检修 应不少于 36 小时, C 级检修应不少于 24 小时)。 9.4 对隐蔽安装的热工检测元件(如孔板、喷嘴和测温套管等)应重点检查,并做好记录。 9.5 首次 A 级检修或 DCS 改造后应按照 DL/T 659 所规定的测试项目及相应的指标进行 DCS 性能的 全面测试,确认 DCS 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

    31、合标准要求。 9.6 A 级检修后按照 DL/T 656 的规定进行 TSI 系统的全面测试。 9.7 热工主要检测参数应进行系统综合校验,其系统综合误差应符合要求。 9.8 检修后的模拟量控制系统应进行调节机构特性试验及控制系统扰动试验,其要求按本标准 8.10 执 行。 9.9 检修后应对主、辅设备的热工联锁保护系统进行传动试验,试验要求按本标准 8.11 执行。 9.10 检修后热控机柜与仪表台盘底部的电缆孔洞应严密封闭以防尘、防火。 9.11 检修后应按 DL/T 774 规定及 W/H 点、热控监督项要求的验收质量标准进行分级验收,并对检修 效果做出总结评价。 W/H 点及热控监督项

    32、的设置参见附录 N,检修评价报告格式参见附录 O。 9.12 检修、技改、检定、校验和试验记录等技术资料应在检修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归档。 10 计量监督 10.1 热工实验室的设施、计量标准装置的配置和环境条件应满足 DL/T 5004、 JJF 1033 的要求,并符 合所开展项目的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 10.2 各级计量检定机构的计量标准装置及检定人员,应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考核、取证。 10.3 各级计量检定机构的最高计量标准装置应经上一级计量主管部门考核,取得计量标准合格证书 后,才能进行量值传递。 DL/T 1056 2019 8 10.4 各级标准计量装置的标准器及具有计量性能

    33、的配套设备应按周期检定,送检率应达到 100%。检 定不合格或超周期的标准器均不应使用。 10.5 应对其所管辖范围的热工仪表制定周检计划, 并按照检定规程和周检计划进行检定, 做到不漏检, 不误检。 10.6 暂时不使用的计量标准装置和标准器可报上级检定机构封存, 再次使用时需经上级检定机构检定 合格后,才能使用。 10.7 计量标准实验室应设专人管理, 对实验室用标准器、 环境条件及检定记录、 技术档案等统一管理, 建立完整的标准仪器设备台帐,做到账、卡、物相符。 DL/T 1056 2019 9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发电企业热工监督制度、规程 A. 发电企业热工监督制度、规程

    34、 a) 热控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b) 热控设备检修规程; c) 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电子间管理规定; d)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 e) DCS 失灵故障应急处理预案; f) DCS 安全防护措施; g) 热控设备定期工作(试验)管理制度; h) 热控设备巡回检查管理制度; i) 热控设备的备品备件及工具、材料管理制度; j) 热工计量实验室管理制度; k) 热工计量标准仪器仪表操作规程; l) 热控技术资料、设计图纸管理制度; m) 热控技术监督考核和奖惩制度。 B DL/T 1056 2019 1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发电企业热控设备技术档案 B. 发电企业热控设备技术档案 a)

    35、热控设备台账、清册及出厂说明书; b) 热控设备备品备件清册; c) DCS 功能说明; d) 热工报警保护定值表; e) 锅炉汽包水位及炉膛压力测量系统检修维护档案; f) 热控设备系统图、原理图、安装接线图、电源系统图和主要热工参数测点布置图等; g) 流量测量装置(如孔板、喷嘴等)设计、计算原始资料和加工图; h) 技术改进资料; i) 热控设备缺陷分析及处理记录; j) 热控设备检修、检定、日常维护记录(传动试验、仪表检定、巡检、保护投退、逻辑修改等); k) 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备份; l) 热工计量标准仪器仪表清册; m) 热控试验技术报告( AGC、一次调频、 RB 等)。

    36、C DL/T 1056 2019 11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热控技术监督事件报告 表C.1 热控技术监督事件报告 企业名称 设备名称 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事件概况 注:附照片说明。 原因分析 采取的措施 监督专责人 联系电话 邮 箱 生长副厂长或 总工程师 日 期 年 月 日 D DL/T 1056 2019 12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主要热工参数和控制系统 D.1 火电厂主要热工检测参数 D.1.1 锅炉 主蒸汽压力、温度、流量;再热蒸汽压力、温度;主给水压力、温度、流量;炉膛压力、直流炉中 间点温度、过热度(或焓值)、燃水比、汽水分离器储水箱水位、汽水分离器压力;

    37、排烟温度;一次风 压、一、二次风量、总风量;烟气含氧量;水冷壁温度;燃料量;磨煤机出口风粉混合物温度;煤粉仓 煤粉温度;燃油炉进油压力、流量;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吸收塔液位、吸收塔出口温度、增压风 机入口压力等。 D.1.2 汽轮机、发电机、燃气轮机、燃气轮发电机 主蒸汽压力、温度、流量;再热蒸汽温度、压力;汽轮机转速、轴承振动、轴向位移、差胀;汽缸 热膨胀各级抽汽压力;调节级压力;监视段蒸汽压力;轴封蒸汽压力;轴承温度;轴承回油温度;推力 瓦温度;排汽压力;排汽温度;调速油压力;润滑油压力;供热流量;凝结水流量;凝结水导电度;汽 缸及法兰螺栓温度;发电机定子线圈及铁芯温度;发电机氢气压力

    38、;氢气纯度和湿度;发电机定子、转 子冷却水压力、流量;压气机排气压力;燃气轮机排气压力;燃气轮机排气温度;燃气轮机轮间温度; 燃气轮机叶片通道温度;燃气轮机轴承金属温度;轴承润滑油排油温度;燃气轮机润滑油温度、压力; 速比阀后压力;燃料阀开度;燃气轮机转速;燃气轮机振动;压气机入口空气温度;大气压力;遮断控 制油压;燃气轮发电机功率;压气机入口导叶( IGV)开度;速比阀开度;火焰强度;天然气流量;可 燃气体浓度;燃烧器旁路阀开度等。 D.1.3 辅助及公用系统 除氧器蒸汽压力、水箱水位;给水泵润滑油压力;汽动给水泵转速;主要辅机的振动和轴承温度; 烟气流量、烟尘浓度;空冷风机频率;空冷风机电

    39、流;空冷风机进口、出口空气温度;热网供汽温度、 压力、流量;热网回水压力、温度、流量;循环水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燃气温度、压力、流量; 燃气热值;天然气温度及压力等。 D.2 主要模拟量控制系统 自动发电控制、一次调频控制、机组协调控制、给水调节、主蒸汽温度调节、再热蒸汽温度调节、 主蒸汽压力调节、送风调节、炉膛压力调节、直流炉中间点温度(焓值)调节、磨煤机温度 /风量调节、 一次风压调节、汽轮机转速调节、汽轮机负荷调节、汽轮机旁路调节、汽轮机凝汽器水位调节、汽轮机 轴封压力调节、高低压加热器水位调节、除氧器压力及水位调节、氢气温度控制、燃机功率控制、燃机 转速控制、燃机温度控制、空气量控制、燃料压力控制、燃料温度控制、燃料流量控制、燃机润滑油温 度控制、燃气加热器( FGH)给水流量控制等。 D.3 主要保护控制系统 D.3.1 锅炉 炉膛火焰保护、炉膛压力保护、总燃料跳闸( MFT)保护、送风机全停保护、引风机全停保护、 空气预热器全停保护、给水泵全停保护、总风量低保护、一次风机全停保护、


    注意事项

    本文(DL T 1056-2019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pdf)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