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301 T 37-2019 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7635       资源大小:488.5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301 T 37-2019 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

    1、 ICS 13.020 Z06 DB5301 昆明市地方标准 DB 5301/T 372019 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2019 - 12 - 01 发布 2020 - 02 - 01 实施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01/T 37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昆明市林业和草原科技推广总站、昆明市区林业和草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骏、邵抚民、宋升治、罗珺、杨志勇、阚丹妤、沙敏、罗薇羽、王飞、马玉 梅、毕文霞。 DB5301/T

    2、372019 1 滇池流域 “五采区 ”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滇池流域 “五采区 ”植被恢复的术语和定义,作业设计,植被恢复措施,环保措施,评 价指标与验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滇池流域范围内的“五采区”植被恢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所注日期的版本仅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141-2008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6142-2008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LY/T 2356-2014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DB53/ 062-2006

    3、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DB53/T 458-2013 绿化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滇池流域 滇池流域分水岭以内区域及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盘龙区、呈贡区和晋宁区六区城镇饮用水源 保护区,面积2920 km 2 。 3.2 五采区 采石、采砂、采矿、取土、砖瓦窑等形成的采区。 3.3 削坡 对土质斜坡、岩质斜坡降低坡度。 3.4 边坡 岩体、土体在自然重力或人为作用下形成的一定倾斜度的临空面。 3.5 土地整理 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 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 DB5301/

    4、T 372019 2 3.6 植被恢复 将受损的森林植被进行全面恢复与重建的过程。 3.7 自然恢复 通过封山育林措施,保护利用采区现存植物种质资源,使其自然生长、天然更新的过程。 3.8 人工恢复 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措施,恢复重建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 4 修复目标 4.1 安全目标 安全稳定,对人类和动植物不造成威胁。 4.2 生态目标 生态目标如下: a) 对周边环境不产生污染; b) 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c) 恢复土地基本功能,因地制宜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d) 区域整体生态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 5 作业设计 5.1 设计原则 “五采区”植被恢复应遵循以下原

    5、则: a) 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 b)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 c)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 d) 乡土树种(草)为主,外来树种(草)为辅; e) 多树种混交,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立体种植。 5.2 设计内容 植被恢复作业设计应包括:基本情况、设计依据和原则、建设规模和布局、工程措施、植被恢复技 术、施工组织及进度、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保障措施、项目区位置图、作业设计图(含小班注记表)、 小班因子一揽表及相关图表、附件等。 6 植被恢复措施 6.1 自然恢复措施 DB5301/T 372019 3 对人工植被恢复困难,且保存分布有乔木、灌木、草本种质资源,具备

    6、天然更新能力和条件的区域, 可通过封山育林措施,使植被自然恢复。 6.2 人工恢复措施 6.2.1 适宜区域 适用于坡度30以下,具备人工植被恢复条件的区域。 6.2.2 植物选择 植被恢复植物选择以乡土树(草)种为主,根据立地条件,适地适树适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宜藤则藤、宜草则草,从附录A中选择适宜的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 6.2.3 种子和苗木质量 6.2.3.1 种子质量执行 GB 6141 和 GB 6142 规定。 6.2.3.2 苗木采用容器苗,执行 DB53/ 062 和 DB53/T 458 的规定。 6.2.4 种植密度 6.2.4.1 乔木:初植密度 1 110

    7、 株/hm 2 505 株/h m,株行距 3 m 3m 2 m2 m。 6.2.4.2 灌木(藤本):初植密度 4 440 株/hm,株行距 1.5 m1.5 m。 6.2.4.3 草本:草本植物播种量90 kg/hm。 6.2.5 种植时间及方法 6.2.5.1 种植时间为 6 月7 月,雨水下透后及时种植;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可在春季造林。 6.2.5.2 乔木、灌木、藤本采用植苗种植。种植时撕去容器袋,注意不要打散将包裹根部的土球,扶 正苗干,边回填土边踩实,回填土略高于地表,再覆上一层细土。 6.2.5.3 草本采用播种。播种时间为 6 月7 月,将草子与细沙或细土拌匀后撒播,播后盖细土

    8、,盖 土厚度为 2 cm3 cm。 6.2.6 抚育管护 6.2.6.1 造林后加强管护,禁止放牧,严防森林火灾,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6.2.6.2 每年 5 月7 月进行补植、松土、施肥 1 次2 次,肥料以生物菌肥、缓释肥为主,乔木、 灌木、 藤本施肥量为每株 100 g, 采用穴状施肥, 施肥时距离树干 20 cm40 cm; 草本植物施肥为 45 g/m 2 , 采用撒施;连续抚育 3 年。 6.2.7 补植、补造 造林1个月后及时补植补造。第2年3年保存率不合格的应补植或重新造林。 6.3 工程恢复措施 不同类型采区工程措施与植被配置执行附录B中的规定,工程措施完成后,进行植被恢复

    9、时按6.2 人工恢复措施执行。 7 环保措施 DB5301/T 372019 4 施工废弃物实行分类管理,集中处置。回填物、回填土壤等应符合环保标准;育苗容器、肥料袋、 农药袋、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8 评价指标与验收 8.1 评价指标 每年10月进行植被恢复成效评价,核查造林面积,造林密 度,第1年造林成活率85%,第2年保存 率 80%,第3年郁闭度 0.20或盖度30%。 8.2 检查验收 8.2.1 检查验收内容 检查内容包括:造林面积、造林密度、成活率、保存率等。 8.2.2 面积核定 采用仪器实测或使用地形图勾绘。面积以公顷(hm )为单位,测量结果取整数,四舍五入

    10、。 8.2.3 成活率核查 采用标准地(样地)或标准株的方式调查。样地或标准株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其中: a) 面积6.67 hm,调查面积不少于造林面积的 5%或标准株的株数不少于造林地块总株数的 5%; b) 面积33.33 hm,调查面积不少于造林面积的 3%或核查标准行的株数不少于造林地块总株数 的 3%; c) 面积33.33 hm,调查面积不少于造林地块面积的 2%或核查标准株的株数不少于造林总株数 的 2%。 DB5301/T 372019 5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植被恢复植物选择名录 A.1 植被恢复植物选择名录 植被恢复植物选择见表A.1 表A.1 植被恢复植物选择

    11、名录 序号 植物类型 植物名录 1 乔木类 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华山松 Pinus armandi、 滇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 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 旱冬瓜 Alnus nepalensis、 川滇桤木 Alnus ferdinandicoburgii、 藏柏 Cupressus torulosa、 滇合欢 Albizia simeonis、 球花石楠 Photinia glomerata、 冬 樱花 Cerasus cerasoides、三角槭 Acer buergerianum、构树 Broussone

    12、tia papyrifera 2 灌木类 苦刺 Sophora davidii 、 火棘 Pyracanthan fortuneana 、 牛筋条 Dichotomanthus tristaniaecarpa、 车桑子 Dodonaea viscosa、 密蒙花 Buddleja officinalis 、 马桑 Coriaria sinica 3 藤本类 地棉(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常春藤 Hedera nepalensis、 金银花 Lonicera japonica、 地石榴 Ficus tikoua、 野葛 Pueraria lobata、倒挂

    13、刺 Rosa rubus levl、野蔷 薇 Rosa multiflora 、 小叶栒子C otoneaster microphyllus、 猪屎豆 Crotalaria pallida、 两头毛 Incarvillea arguta、 杭子梢 Campylotropis macrocarpa 4 草本类 苜蓿 Medicago sativa、 苕子 Vicia sativa、 白花三叶草 Trifolium repens、 波斯菊 Cosmos bipinnata、 头花蓼 Polygonum capitatum、 中华山香蓼 Qxyria sinensis、香根草 Vetiveria z

    14、izanioides DB5301/T 372019 6 A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不同类型采区工程措施与植被配置 不同类型采区工程措施与植被配置见表B.1。 不同类型采区工程措施与植被配置 恢复措施 类型 恢复对象 及条件 工程措施 植被配置 土质 清理、平整 种植乔木、灌木混交林 石质 清理、平整、覆土 种植乔木、灌木、草本 平台 砂粒质 平整、改良土壤 种植灌木、藤本、草本 缓坡 土地整理、平整 种植乔木、灌木、草本 斜坡 清理坡面、降坡 种植灌木、藤本、草本 土 质 陡坡 削坡造台、修筑阶梯状台地、建滴灌 种植灌木、藤本、草本 缓坡 平整坡面、客土、 种植乔木、灌木、草本 斜

    15、坡 清除松散石块、削坡造台、修建土工 格、挂网客土喷播 喷播灌木或草本种子;种植藤本植物,上爬 下垂 石 质 陡坡 清除坡面突出岩石和松散浮石、 挂网 客土喷播、植生槽、建滴灌 喷播灌木和草本种子;种植藤本植物,上爬 下垂 缓坡 修整坡面、改良土壤 种植乔木、灌木、草本 斜坡 修筑挡墙、挂网客土喷播 喷播灌木、草本种子 采空区 边坡 砂 粒 质 陡坡 修筑挡墙、植生槽、建滴灌 喷播灌木、草本种子 土质 土地整理、平整 种植乔木、灌木混交林 石质 局部整地、客土、覆土 种植灌木、藤本、草本 平台 砂粒质 平整压实、覆土 种植乔木、灌木、草本 土质 平整坡面、降坡 种植乔木、灌木、草本 石质 削坡、修建土工格、修筑挡墙、客土 种植灌木、藤本、草本 堆料场 边坡 砂粒质 削坡造台、修筑挡墙、改良土壤 种植乔木和灌木;喷播灌木、藤本、草本 塌陷地 塌陷区 填埋、平整、整体客土 种植乔木、灌木、藤本、草本 采区 立面 挖损立面 挂网客土喷播、植生槽、建滴灌 喷播灌木和草本种子;种植藤本植物,上爬 下垂 _


    注意事项

    本文(DB5301 T 37-2019 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