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31 DB5226 黔 东 南 州 地 方 标 准 DB 5226/ T 2162019 百香果栽培技术规程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06 - 18发布 2019 - 12 - 18实施 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226/ T 216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 1 5 定植 . 2 6 生产管理 . 2 7 采收、运输、贮存 .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百香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5 DB5226/ T 216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2、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编写单位: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从江远大种养殖业有限公司、天柱县运峰种养殖专业合作 社、黄平县岑花百香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佳林、秦晓胶、陈文华、黄胜先、范斌、李星、吴元华。 DB5226/ T 2162019 1 百香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百香果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定植、生产管理和采收、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黔东南州百香果的栽培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
3、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491 西番莲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百香果:指西番莲科西番莲属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中的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4.1 园地选择 4.1.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16,极端最低
4、温0,年降雨量 1100mm1400mm,年日照时数1000h1400h。 4.1.2 土壤条件 沙壤土为主。土壤质地良好、肥沃疏松、有机质1、土层0.5m、地下水位1m 的荒地或坡 地,其他要求应符合NY/T 5010规定。 4.1.3 灌溉水质条件 应符合NY/T 5010 规定。 4.1.4 其他环境条件 DB5226/ T 2162019 2 选择海拔高度680m,无百香果检疫性病虫害的区域,其他应符合NY/T 5010规定。 4.2 园地规划 4.2.1 平整园地 2月中下旬平整园地。 坡度6的缓坡地,采用南北行向定植,厢面 2.5m3m,起垄20cm30cm,沟宽0.8m。 坡度6
5、20的坡地,修筑梯带,采用等高定植,厢面宽1.8m2.0m,起垄20cm30cm。 4.2.2 搭棚架 (1)架材:2.3 m支柱(水泥柱、或木柱、或竹柱)、2.5mm塑钢线、爬藤网。 (2)支柱安装和拉线:支柱间距 4m;打(挖)孔安装支柱,孔深0.3m,柱离地面高 2m;边柱倾 斜45安装;棚面由塑钢线相交牵拉成 40cm40cm网格,再铺设并固定爬藤网。 5 定植 5.1 定植时间 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 5.2 苗木要求 选择丰产性好、抗性强的纯正百香果品种种苗,无病毒,健康,根系发达,新梢叶片4片。 5.3 定植密度 坡度6的缓坡地,80株/66790株667,株行距 2m4m或2
6、m3.5m。 坡度620的坡地,110株/667,株行距2m3m。 5.4 定植技术 5.4.1 定植前整地 3月上旬,挖60cm60cm60cm定植穴;定植前15 d,每穴施入腐熟农家肥 20kg、钙镁磷肥0.5kg、 农用硫酸镁0.2 kg和石灰0.5 kg;定植墩高出地面30cm,待定植墩回落后定植。 5.4.2 定植方法 将苗木主根垂直舒展定植,回填树盘高20cm、直径40cm60cm,浇足定根水。 6 生产管理 6.1 土壤管理 夏秋季采果后,晴天中耕 2次3 次进行;冬季全园翻土。 6.2 施肥管理 6.2.1 施肥原则 DB5226/ T 2162019 3 满足百香果对各个营养
7、元素需求,增施微生物有机菌肥、结合中耕除草,平衡施肥,前期以氮肥为 主,进入产果期增施磷钾肥,以土壤施肥为主,配合叶面施肥;果实采收前 7d内停止叶面追肥。肥料 种类应符合NY/T 496规定。 6.2.2 施肥方法 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穴施、土面洒施、喷施、微灌和滴灌等施肥方法。 6.2.3 不同生长期施肥 (1)营养生长期:抽新芽时淋尿素液;苗高60cm80cm、植株蔓藤上架和苗高1m时,施硫酸钾 型复合肥。 (2)开花期:花蕾期,0.2硼酸0.3磷酸二氢钾液肥兑水喷施;6月上旬,施硫酸钾型复合肥。 (3)壮果期:幼果期,0.2硼酸0.3磷酸二氢钾液肥兑水喷施;7月中旬,施硫酸钾型复合肥
8、。 6.3 水分管理 连续干旱20 d或果园土壤持水量60,及时灌溉。多雨季节和果园积水时,及时清淤排渍。 6.4 整形修剪 百香果定植成活后,留 1枝主蔓上棚架; 主蔓40cm50cm时,绑蔓引蔓上棚架; 主蔓1.8m时,抹除1.8m以下所有侧枝; 一级蔓、二级蔓达到1.5m1.6m时,回缩12 叶摘心,一级蔓上每隔 20cm25 cm留1枝二级蔓, 二级蔓上每隔20 cm25 cm留1枝三级蔓,三级蔓作结果母枝; 及时剪除多余不结果蔓。 6.5 疏花疏果 盛花期,疏除病害感染、虫害损伤、发育不良以及局部过密花序。 每批果花谢后1个月内,疏除病害感染、虫害损伤、生长畸形的幼果。 6.6 病虫
9、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植物检疫,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基础, 依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6.6.1 植物检疫 严格执行国家苗木植物检疫的相关法规,有效控制检疫性病虫草害的发生和蔓延。 6.6.2 农业防治 选择优质抗病苗木栽培,培植健壮植株; 做好清园修剪。剪除病虫枝、人工捕捉害虫、清除枯枝落叶杂草、增强果园通风透光条件。 6.6.3 生物防治 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保护天敌,选用生物制剂,悬挂性诱集器。 6.6.4 物理防治 DB5226/ T 2162019 4 采用色板、杀虫灯、糖醋酒液等物理装置诱杀害虫,减少虫口密
10、度。 6.6.5 化学防治 选用适宜农药及时防治,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采果前 30d内停止使 用化学农药。防治方法见附录 A,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 规定。 7 采收、运输、贮存 7.1 采收 果实正常成熟,表现出百香果固有的品质特征(色泽、香味、风味和口感等),即可采收。 7.2 运输、贮存 应符合NY/T 491规定。 DB5226/ T 2162019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百香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病虫害名称 病虫害特征 防治方法 花叶病毒病 叶片呈花叶状,带浅黄色斑驳,叶片皱缩,全株生长不 良,结
11、实率明显下降,果缩小、果实硬化畸形,果皮变 厚变硬,果肉少或无。 发病初期。使用3氨基寡糖素1 000倍 液或 20盐酸吗啉胍 300 倍液喷雾,间 隔7 d喷1次,连续23次。 茎基腐病 病部初水渍状,后发褐,逐渐向上扩展,可达 30 cm 50 cm,其上茎叶多褪色枯死。病茎基潮湿时可生白霉状 病原菌,茎干死后有时产生红橙色的小粒。 发病初期,使用 70甲基硫菌灵 1 500 倍液喷雾,间隔 7 d 喷 1 次,连续 23 次。 褐斑病 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至不规则形大 斑,灰白色,边缘黄褐色,稍隆起,后期叶斑正面长出 小黑点。 发病初期,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 粉剂50
12、0倍液喷雾,间隔7 d喷1次,连 续12次。 蚜虫 成虫或若虫群集在百香果叶片背部、嫩茎或芽上刺吸及 汁液,被害叶片表现为向叶背面作不规则卷缩。严重时, 群集于嫩梢、叶片上刺吸及汁液,致使嫩梢叶片扭曲成团, 阻碍新梢生长,影响果实产量及花芽形成,削弱树势。 发病时,使用 20吡虫啉 2 500 倍液或 25吡蚜酮2 500倍液喷杀,间隔10 d喷 1次,连续23次。 红蜘蛛 若螨、成螨群聚于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呈灰白色或枯 黄色细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并在叶上吐丝结网。 虫害发生时,使用15哒螨灵2 000倍液 喷杀,间隔10 d喷1次,连续23次。 金龟子 幼虫咬食根部;成虫在傍晚,咬食叶片。 虫害发生时,使用2.5氯氟氰菊酯1 000 倍液喷杀,间隔10 d喷1次,连续23 次。 _ DB5226/ T 216-2 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