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060 B 22 DB5117 四川省( 达州市 ) 地方标准 DB 5117/T 17-2020 米城大米 种植技术 规程 2020-04-17 发布 2020 -04-20实施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17/T 17-2020 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达州市达川区种子管理站、达州市达川区农业技术推 广站、达州市达川区植保植检站、四川腾华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 准主要起草人:方传茂、王仁贵、何国清、赵其江、孙洋、刘波。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
2、B5117/T 17-2020 2 米城大米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米城大米 的产地环境条件、基地建设、品种选择、耕作要求 、播种育秧、大田管理、 病虫害防治、稻谷收获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达州市达川区行政区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米城大米的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环境要求 3.1.1 海拔条件 米城大米水稻适宜光
3、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散射光较多、相对湿度适宜且海拔高度在 500m 1000m深丘、中高山区域种植。 3.1.2 温度 3.1.2.1 稻谷每个生长期的温度 米城大米水稻苗期适温 15 28;分蘖期适温 28 30;幼穗分化期 24 -28;灌浆期适 温 22 30。 3.1.2.2 育秧 育秧温度要求 10以上, 12时发芽较快。采用增温育秧 ,以旱地育秧为主。小中苗秧移栽的 667 备苗床面积 20 25,大苗秧移栽的 667备苗床面积 30 40;以壤土为好;做好培肥、 调酸、消毒、浇水、化控等环节。加强秧苗管理,出苗前注意保温、保湿,出苗后应重点防治“立枯病”, 使育出的秧苗矮健、
4、嫩绿。 3.1.3 光照 水稻喜光,对光照敏感性较强,阳光充足,生长旺盛,籽粒饱满产量高;光照不足,籽粒不饱满产 DB5117/T 17-2020 3 量低;漫射光,有助于秧苗生长及稻谷籽粒饱满,品质好。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 3.1.4 土壤 紫色水稻土,质地以壤土为主, 土壤 PH 值 6.3 7.5,土壤有机质含量 1.0%,土壤中全氮含量 1g/kg左右。 3.1.5 微风 1 3级风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 3.1.6 营养元素 3.1.6.1 施肥原则 应符合 NY/T 496的规定。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控氮稳磷增钾,配合施用。 3.1.6.2 施肥量 氮、磷、钾之比为 2
5、: 1: 2,一般 667施纯氮 10 Kg 12Kg,五氧化二磷 5 Kg 6Kg,氧化钾 10 Kg 12Kg,有机肥 1000Kg 1500Kg。 3.1.6.3 施肥方法 应采用底肥、分蘖肥、 穗粒肥相结合的方法。全部有机肥、磷肥、 50%氮肥、 50%钾肥混匀撒施后耙 田 ,2 3天后栽秧。 30%氮肥在秧苗返青后作分蘖肥施入,余下的氮肥和钾肥作穗、粒肥施入。 3.2 生产基地条件 3.2.1 灌溉水要求 灌溉水质量指标应符合表 1的要求。 表 1 灌溉水质量指标 项 目 指 标 PH值 5.5 8.5 氯化物 (以 CI-计 ) mg/L 350 氟化物 (F- 计 ) mg/L
6、2.0 氰化物 mg/L 0.5 硫化物 mg/L 1.0 DB5117/T 17-2020 4 表 1 (续 ) 项 目 指 标 总汞 (以 Hg计 ) mg/L 0.001 总镉 (以 Cd计 ) mg/L 0.005 总砷 (以 As计 ) mg/L 0.05 铬 (六价 ) mg/L 0.1 总铅 (以 Pb计 ) mg/L 0.1 总铜 (以 Cu计 ) mg/L 1.00 化学需氧量 mg/L 200 3.2.2 空气质量要求 空气质量指标应符合表 2要求。 表 2 空气质量指标 项目 日平均浓度 1小时平均浓度 总悬浮颗粒物 (TSP)(标准状态 ) mg/m3 0.30 二氧化
7、氮 (NO2)(标准状态 ) mg/m3 0.12 0.24 二氧化硫 (SO2)(标准状态 ) mg/m3 0.15 0.50 氟化物 (F)(标准状态 ) ug/(dm2.d) ug/m3 0.50 7 20 铅 (Pb)(标准状态 ) ug/m3 1.50 注: 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 273.15K,压力为 101.325KPa的状态。 3.2.3 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应符合表 3的要求。 表 3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项 目 指 标 PH值 6.3 7.5 有机质含量 % 1.0 镉 mg/kg 0.30 DB5117/T 17-2020 5 表 3 (续 ) 项 目 指 标
8、 汞 mg/kg 0.50 砷 mg/kg 25 铜 mg/kg 100 铅 mg/kg 80 铬 mg/kg 300 六六六 mg/kg 0.10 滴滴涕 mg/kg 0.10 4 基地建设 选择生态环境优良、水源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沟渠配套、排灌方便集 中连片的稻田。 5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本区域种植、抗性强、丰产性好、米质达国颁二级以上的籼型优质稻。 6 耕作要求 以一年一季(稻 冬水田或稻 油两熟)为主 ,稻田耕作层 30cm以上。 7 播种育秧 7.1 秧田选择与基肥施用 育秧方式:旱育秧或润湿育秧。 留足秧田:秧田与本田比例 1 8(机插穴盘育秧 1:80)。 基肥施用:每 6
9、67施用腐熟的猪牛粪 1000kg加 45%三元复合肥 20Kg 25kg作基肥。 7.2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药剂消毒浸种。 7.3 播种育秧期与播种量 应按品 种生育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 旱育秧时间一般在 3月 15日左右, 667本田用种量 0.75 kg 1.0kg,秧龄期 30 35天。 7.4 秧田管理 7.4.1 管水 DB5117/T 17-2020 6 旱育秧浇透底水;润湿育秧在秧苗一叶一心后浅水上厢。 7.4.2 施肥 秧苗三叶一心, 667施用腐熟的人畜清粪水 50kg加尿素 8kg。 7.4.3 防病除草 三叶后防病(立枯病)、除草。 8 本田管理 8.1
10、翻耕整地、施足基肥 本田翻耕整地:翻耕深度为整个耕作层 15cm,耕耙 2次,田面平整。 基肥使用:每 667施用腐熟 的猪牛粪 1000kg加硅肥 25kg、 45%三元复合肥 30kg 35kg。 8.2 移栽 带药移栽:栽秧前 3 5天用三环唑等药剂喷施预防稻瘟病。 移栽规格:冬水(闲)田 3 5叶小中苗等行栽植,采取 30cm 15cm等行单株或 30cm 20cm等行 双株两种规格栽插, 4月底前移栽结束;种植小麦、油菜的小春田一律实行( 30+23) 20cm宽窄行或 30 20cm等行双株栽植,在 5月 25日前栽插结束。 基本苗: 667植株数 1.2万。 8.3 管水 移栽后
11、 5天内灌水 2cm 3cm返青; 5天后浅水分蘖,提早晒 田(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 80%左右), 晒至厢面起鸡爪裂,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期灌好养胎水;灌浆期以湿润为主、干湿壮籽。 8.4 追肥 8.4.1 移栽后追肥 移栽后 5 7天,每 667追施尿素 5kg、硫酸钾 5kg或氯化钾 3kg 4kg。 8.4.2 孕穗期追肥 每 667追施磷钾肥 3 Kg 5Kg。 8.5 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 8.5.1 害虫防治 8.5.1.1 农业防治 DB5117/T 17-2020 7 灌水灭虫蛹,清明前灌水 5cm 7cm,保持 5 7天。 健身栽培,增强抗虫能力。 8.5.1.2 物理防治
12、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性引诱剂、色板等诱杀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8.5.1.3 生物防治 推广稻田养鸭(鱼)、释放赤眼蜂等生物治虫措施。保护利用稻田青蛙、蜘蛛等天敌资源。 8.5.1.4 化学防治 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用药防治。 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卵孵高峰期,选用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在稻飞虱低龄 若虫高峰期,选用噻虫嗪、呋虫胺等药剂交替使用防治,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8.5.2 病害防治 8.5.2.1 稻瘟病 在分蘖期,叶瘟发生初期选用春雷霉素、稻 瘟灵、三环唑等药剂防治;在水稻破口初期,选用三环 唑等药剂预防穗穗茎瘟瘟 。 8.5.2.2 纹枯
13、病 在分蘖末期至拔节孕穗期选用井岗霉素、井岗枯芽菌等药剂防治 。 8.5.2.3 稻曲病 在水稻破口前 5 7天,选用戊唑醇、井岗枯芽菌等药剂防治。 8.5.3 杂草防治 8.5.3.1 生物除草 推行稻鸭(鱼)等生物除草措施 。 8.5.3.2 化学除草 移栽后 5 7天,选用对应药剂科学防除。 有机合成药剂的使用按 GB 8321的规定执行。 8.5.4 鼠害防治 推行生物天敌、人工防鼠措施。 DB5117/T 17-2020 8 9 稻谷收获、贮藏 9.1 收获 全田稻谷成熟后,及时抢晴人工收割、田间晒穗、人工脱粒,竹筐运输、竹垫翻晒。 9.2 贮藏 晒干扬净的稻谷,麻袋包装,木仓贮藏。 布放鼠夹、粘鼠板等防治鼠害。 9.3 稻谷加工流程 稻谷 筛选 去石 磁选 砻谷 谷糙分离 碾米 成品包装。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