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64 DB5117 四 川 省 ( 达 州 市 ) 地 方 标 准 DB 5117/T 11 2019 乌梅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2019 - 10 - 07发布 2019 - 10 - 11实施 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17/T 11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3.1 乌梅低产林 . 1 3.2 高接换优 . 1 3.3 垦复 . 1 3.4 整形 . 1 3.5 修剪 . 2 4 改造目标 . 2 5 低产林类型划分 . 2 5.1 类型 . 2 5.2 划分标准 .
2、 2 6 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 2 6.1 品种制约型改造措施 . 2 6.1.1 高接 换优 . 2 6.1.2 接后管理 . 4 6.2 立地制约型改造措施 . 4 6.2.1 垦复施肥 . 4 6.2.2 果园间种 . 5 6.2.3 树盘覆盖 . 5 6.3 管理制约型改造措施 . 5 6.3.1 垦复施肥 . 5 6.3.2 整形修剪 . 5 6.3.3 病虫害防治 . 5 6.3.4 适时采收 . 6 6.4 密度制约型改造措施 . 6 6.4.1 垦复施肥 . 6 6.4.2 调整密度 . 6 6.4.3 整形修剪 . 6 6.4.4 病虫害防治 . 6 6.4.5 适时采收
3、. 6 6.5 综合制约型改造措施 . 6 7 档案管理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乌梅低产林分调查表 . 8 DB5117/T 11 2019 II 表 A.1 低产林分基本情况记录表 . 8 表 A.2 低产林标准地每株调查记录表 . 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附录 C(资料性附录)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 10 DB5117/T 11 2019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达州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达州市达川区林业开发与保护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强林 、 乐玮 、 覃朝谷 、 李洪志 、
4、 杨现 、 周兰 、 郭三丽。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5117/T 11 2019 1 乌梅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 乌梅 低产林改造的术语和定义、改造目标、类型划分、低产 林 改造技术措施 和档案管 理 。 本 标准 适用于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行政区域 内 乌梅 低产林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应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2289-2018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DB51/T 33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
5、 ) 产地环境条件 DB33/T 373-2014 青梅 生产 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 本 文件 。 3.1 乌梅 乌梅( Armeniaca mume Dachuan)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 3.2 盛产期 乌梅林分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且稳定的期间。 3.3 低产林 1 龄实生苗,移植成活 8 年后 ,年产鲜果在 7500kg/hm2以下的林分 。 3.4 成 年树 树龄 8 年为成年树。 3.5 高接换优 在健壮的成年树 40cm 60cm 以上枝条换接良种。 3.6 DB5117/T 11 2019 2 放 风 对套袋包扎嫁接的乌梅树
6、,在接穗发芽后,将套袋开一个小口,露出芽头。 3.7 垦复 深翻林地 30cm 以上,除去石块、树兜和树根等,将表土深翻。 3.8 整形 对乌梅植株施行一定的技术措施以培养出所需要的形态结构。 3.9 修剪 对乌梅植株的茎、枝、芽、叶、花、果进行适当疏剪。 4 改造目标 乌梅林分盛产期年产鲜果 22500 kg/hm2以上。 5 类型划分 5.1 类型 划分 依据造成乌梅林分低产的原因划分为品种制约型、立地制约型、管理制约型、密度制约型、综合制 约型。 乌梅 林分调查 表 见附录 A。 5.2 调查评判 品种制约型:栽植品种不适宜造成结果少或不结果的低产林。 立地制约型:立地条件差导致树体生长
7、不良,长势衰弱,结果能力差的低产林。 管理制约型: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到位造成的低产林。 密度制约型:林分密度不合理造成的低产林。 综合制约型:品种因素、管理因素、立地因素、密度因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造成的低产林。 6 低产 林 改造 技术 措施 6.1 品种制约型改造措施 6.1.1 嫁 接换优 6.1.1.1 接穗选择 选用通过审(认)定的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系或本地乡土优良品种, 从 10 年 20 年优良母 树上采穗,选择树冠外围生长健壮、髓心小、节间短、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 1 年生半木质化结果枝条。 选取中段粗度 0.8cm 的穗条,随采随接,并用湿布包裹,防
8、止枝条干燥。 6.1.1.2 嫁接时间 DB5117/T 11 2019 3 在春季 1 月 2 月芽萌动前进行。 6.1.1.3 嫁接方法和步骤 6.1.1.3.1 芽接 用于根颈 2cm 4cm 粗的砧木作地面嫁接。将接穗截成长 2cm,带 1 个 2 个芽,把接穗削成两个 削面,一长一短,长斜面长 2cm 3cm,在其背面削成长不足 1cm 的小斜面,使接穗下面成扁楔形。在 离地 4cm 6cm 处剪断砧木。选砧木皮厚光滑纹理顺的一侧,用刀在断面皮层内略带木质部的地方垂直 切下,深度略短于接穗的长斜面,宽度与接穗直径相等。把接穗大削面向里,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与 砧木形成层对准靠齐,如果
9、不能两边都对齐,对齐一边也可以。用塑料条扎紧 接穗上平切口,并包扎好, 防止接穗失水 。 6.1.1.3.2 插皮接 用于高接换 优 ,在砧木芽萌动、离皮的情况下 采 用。把接穗削成 3cm 5cm 的长削面,如果接穗粗, 削面长些,在长削面的背面削成 1cm 的小削面,使下端削尖,形成一个楔形。接穗留 2 个 3 个芽,顶 芽要留在大削面对面,接穗削剩的厚度 在 0.3cm 0.5cm。 凡砧木直径在 10cm 以上者都可以进行插皮接, 在砧木上选择较平滑的部位锯断或剪断,断面与枝干垂直,截口用刀削平,以利愈合。在削平的砧木口 上选一光滑而弧度大的部位,通过皮层划一个比接穗削面稍短一点的纵切
10、口,深达木质部,将树皮用刀 向切口两边轻轻挑起,把接穗对准皮层接口中间,长削面对着木质部,在砧木的木质部与皮层之间插入 并留白 0.5cm,然后绑缚。 6.1.2 接后管理 6.1.2.1 专人管护 嫁接后,加强管护,随时观察, 25 天后检查成活情况。 6.1.2.2 放 风 嫁接 25 天 30 天,每 2 天 3 天观察一次,对已展叶的接穗,将塑 料袋上端开一个小 口。 开放风 口应由小到大,不可一次性打开,更不可过早地将袋子去掉。当新枝伸长 10 cm 以上时,全部打开上口。 6.1.2.3 除萌 接穗 (芽 )萌发抽枝后除掉砧木的萌芽。 6.1.2.4 防风折 接穗新梢长到 30 c
11、m,在接口处绑缚 1.5 m 长的防风杆,将新梢绑在防风杆上,以防风折。 6.1.2.5 摘心 新梢长到 60 cm 时摘心。 6.1.2.6 解绑 嫁接后 60 天 90 天后将绑缚物全部去掉;芽接的接芽萌发抽枝 5 cm 时去掉塑料条。 6.2 立地制约型改造措施 6.2.1 垦复 DB5117/T 11 2019 4 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 深度 不超过 20 cm。 6.2.2 施肥 6.2.2.1 施肥量 每年施肥 3 次,发芽前施尿素 200g/株 300g/株 ;果实硬核期 施尿素 100g/株 150g/株 、过磷酸钙 150g/株 200g/株 、硫酸钾 50g/株 100
12、g/株 ;秋季采果后 施有机肥 30kg/株 50kg/株 ,钙镁磷肥 3g/株 5g/株 。 6.2.2.2 施肥方法 按 DB33/T 373-2014 的规定 执行。 6.2.3 间种 间种豆科类作物、蔬菜类矮杆作物,树盘下不间种 。 6.2.4 树盘覆盖 杂草、树叶、作物秸秆铡碎后均匀地铺在树盘下,覆盖到树冠外缘以内,覆草厚度 15cm 20 cm, 或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用土压实。 6.3 管理制约型改造措施 6.3.1 垦复 、 施肥 垦复 按 6.2.1 的规定 执行 。 施肥按 6.2.2 的规定执行。 6.3.2 整形修剪 6.3.2.1 整形 主干留 3 个 4 个主枝,主
13、枝上 留 3 个 4 个侧枝 ,均衡分布,分布在 2 层 3 层, 层间距 80cm 120 cm,主枝向上倾角 60 70,培育成开心型树形。 6.3.2.2 修剪 疏除密生枝、重叠枝、交叉枝、病虫枝 。对 徒长枝、发育枝通过夏季摘心或冬季短截,培养成新的 结果枝; 对 连年结果已衰弱的结果枝,进行 重 短截,更新复壮。 6.3.3 病虫害防治 6.3.3.1 主要 病害 及 防治 方法 见附录 B。 6.3.3.2 主要 虫害 及 防治 方法 见附录 C。 6.4 密度制约型改造措施 6.4.1 调整密度 对于密度大的 林分,伐除长势弱、产量低、病虫多的劣质树; 对于密度 小 的 林分,补
14、栽生长健壮的 乌梅树。 保 证 825 株 / hm2 1110 株 /hm2。 6.5 综合制约型改造措施 DB5117/T 11 2019 5 根据林分情况,选择嫁接换优、垦复、施肥、间 种、树盘覆盖、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中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措施。 技术 要求 按 6.1、 6. 2、 6. 3、 6.4 的规定 执行。 7 档案管理 按 LY/T 2289-2018 的规定 执行。 A DB5117/T 11 2019 6 附 录 A ( 资料 性附录) 乌梅林分调查表 表 A.1 林分基本情况记录表 小班编号 造林时间 小班面积 hm2 地 点 省 县(区) 乡(镇) 村 小地名 地
15、 貌 海 拔 m 坡 向 坡 度 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 cm 土壤 PH值 土壤肥力 好中差 树种组成 林分密度 株 / hm2 近三年的林分管理情况 及 调查 评判 : 改造类型:品种制约型 立地制约型 管理制约型 密度制约型 综合制约型 调查时间: 调查人员: 表 A.2 标准地每株调查记录表 样地号 地点 调查时间 株号 树龄 (年) 树高 m 基径 cm 冠幅 m 生长势 病虫害 结果数 (个) 果重 g 东西 南北 1 2 3 4 5 调查人员: 注 : 1、标准地面积为 20m 20m,根据小班具体特点,可设置为块状、带状。 2、标准地总面积为小班面积的 3%。 DB5117/T 1
16、1 2019 7 附 录 B (资料 性附录)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病害种类 危害特征 防治方法 安全间隔期(天) 疮痂病 (黑星病 ) 主要为害果实和枝条,盛发 时也为害叶片。受害果实表 皮发生黑绿色至暗褐色圆形 斑点,主要分布在果蒂周围。 预防:剪除病枝、密生枝, 萌芽前 7天 10天,喷 3 5波美石硫合剂,谢花 10 天后,喷 75百菌清可湿性 粉剂 500倍液。 15 防治: 用 225kg/hm2 300kg/hm2 硫酸亚铁,磨细 过筛,均匀撒于畦面,进行 土壤消毒 。 拔除病株,立即 烧毁。 喷 50%多菌灵 700 倍 液或 80%代森锰锌 800 1000倍液,连 续 3次
17、 4次。 20 炭疽病、黑斑病 主要为害果实、枝梢和叶片。 果实受害后,果皮出现褐色 病斑,气候潮湿时,病斑表 面产生肉红色胶质小粒点, 干燥时逐渐干缩,留存树上; 新稍受害后,形成褐色病斑, 后干枯;叶片受害后,病斑 灰褐色,叶片边缘颜色较深, 严重时,嫩叶两缘向中间卷 成筒状。 预防:剪除病枝、摘除病果, 花芽萌动前喷 3 5波 美石硫合剂 1 次。果实生长 期喷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 800倍液,连续 3次 4次。 15 防治:喷施 70%甲基硫菌灵 10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 湿性粉剂 700 倍液,连续喷 2次 3次。 30 流胶病 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处。 病部有柔软
18、半透明的脂状汁 液,氧化后凝结成赤褐色胶 状物。 预防:防治枝干害虫,避免 各种伤口和剪除病枝。 15 防治:刮除病部后,涂以 5 波美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 (生石灰 1kg,硫酸铜 1kg, 水 10L)或封蜡保护伤口, 病害严重时,于 4 月 5 月 喷施 600 800倍木霉菌液 2 次 3次。 15 B DB5117/T 11 2019 8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虫害种类 危害特征 防治方法 安全间隔期(天) 蚜虫 主要为害嫩稍、花器和幼果。 为害叶片时,使嫩稍卷缩扭 曲,甚至脱落;新稍不 能舒 展,削弱树势,严重时造成 落花落果。 预防:消灭越冬虫卵,落叶 后
19、在枝干上喷柴油或机油乳 剂 100 200倍液,修剪后喷 2 3波美石硫合剂。 30 防治:早春摘除虫害枝梢, 3 月 5 月挂果期喷施 2.5%溴 氰菊酯 3000倍液或 10%吡虫 啉 2000 3000倍液,连续 2 次 3次。 28 刺蛾 主要为害叶片。幼虫群集叶背,将叶片吃成缺刻。 预防:敲碎树干、树枝上的 虫茧,挖除树基四周土壤中 的虫茧,减少虫源。 7 防治:幼虫盛发期 喷 80%敌 敌畏 1000倍液 3次 4次。 7 天牛类 主要以幼虫蛀食主干和 主 枝,造成枝干中空,树皮流 胶,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枯 死。 预防: 5月 7月成虫出现期, 利用成虫午间静息枝条的习 性,震落捕捉成虫。也可用 烛光灯、白炽灯诱杀。成虫 出现前,选晴天对枝干涂白, 以防止成虫产卵。涂白剂配 方,生石灰:硫磺:食盐: 水为 10:1:0.2:40。产卵期对 主干、主枝刮皮以刮除虫卵。 7 防治:发现新木屑、虫粪孔 时用铁丝钩杀幼虫,用粘土 涂封蛀虫孔。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