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22 DB5110 四川省(内江市)地方标准 DB 5110/T 72018 内江市旱地套作麦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The Mechanized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Relay Cropping Wheat in Dry Land of Neijiang 2018 - 12 - 20 发布 2019 - 01 - 01 实施 内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10/T 72018 1 目 录 目 录 . . 1 前 言 . . 2 1 范围 . . 3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3 3 术语与定义
2、 . . 3 4 栽培技术指标 . . 3 4.1 群体动态 . . 3 4.2 产量指标 . . 3 5 技术措施 . . 4 5.1 品种选择 . . 4 5.2 种子处理 . . 4 5.3 规范套作 . . 4 5.4 精细整地 . . 4 5.5 播期播量 . . 4 5.6 机械播种 . . 4 5.7 养分管理 . . 5 5.8 田间管理 . . 5 5.9 机械收获 . . 5 5.10 仓储 . . 5 DB5110/T 72018 2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由内江市农业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
3、草人:汪仁全、黄辉跃、黄跃成、王相权、杨杰智、关淑仙、王仕林、荣飞雪、周海燕、 陈新媛、李明。 本标准自 2018 年 12 月 20 日发布, 2019 年 01 月 01 日实施。 DB5110/T 72018 3 内江市旱地套作麦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技术规程规定了内江市旱地套作麦机械化生产中的术语与定义、 栽培技术指标、 技术措施等内容。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内江市旱地小麦生产区域,其他相似地区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4、本文件。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内江市旱地套作麦 在内江市旱地小麦种植区,按照“小麦/玉米/大豆”、 “小麦/玉米/红苕”等复种制度种植的小麦。 本规程以采用最广、效果最佳的中厢带植“双三”模式(其具体种植规格为小麦种植 1m,一般种植 4-5 行,然后预留 1m 的空行作为玉米种植带)为例。 3.2 机械化生产技术 小麦从种植到脱粒, 即从整地、施肥、播种、除草、追肥、病虫害防治直到收获脱粒等主要环节, 使用适宜机械减轻人工劳动强度的生产技术。
5、 4 栽培技术指标 4.1 群体动态 基本苗8万10万/667,冬前苗20万25万/667 ,最高苗25万35万/667,抽穗期穗数16万 20万/667。 4.2 产量指标 DB5110/T 72018 4 有效穗 15 万18 万/667 ,穗粒数 40 粒45 粒,千粒重 45g50g,产量 250kg320kg/667 。 5 技术措施 5.1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适宜旱地套作麦生态生产条件的中、高抗条 锈病、耐肥抗倒、丰产性好的品种,如内麦366、川麦104、蜀麦126、中科麦138、绵麦228等,种子质 量符合GB4404.1-2008,纯度9
6、9% 、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 5.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晾晒半天,然后每 10kg 小麦种子加入 40%甲基异柳磷乳油 10ml、水 1kg,用拌种机 进行拌种,再将拌种后的种子堆闷 3h-4h,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5.3 规范套作 在一个地块内,以 2m 为 1 个单元。每单元均分为 2 个种植带(甲、乙种植带),每个种植带宽 1m, 以利于机手播种操作。第一年,甲带种植小麦甘薯冬绿肥,乙带种植冬绿肥春玉米一秋大豆;第 二年,甲、乙两带互换,在秋大豆茬口上种小麦,冬绿肥(如胡豆青)茬口上接种春玉米。如此轮流互 换,往复进行,用养结合。 5.4 精细整地 前茬玉米收获后
7、,秸秆就地覆盖空地,利于秋季土壤保墒和抑制杂草滋生,播种前 3d5d 将残留 秸秆等移出。机具整地,整细耙平。 5.5 播期播量 5.5.1 播期 播种期在10月25日11月10日,春性较弱、耐寒性较强的品种适当早播。 5.5.2 播量 大粒型品种 (千粒重45g50g)播种量6kg8kg/667, 中小粒型品种 (千粒重45g以下) 播种量6kg 7kg/667。 5.6 机械播种 5.6.1 机具选择 选择播幅1m、行距20cm-25cm的播种机。 DB5110/T 72018 5 5.6.2 播种要求 抢晴播种,播种深度3cm-4cm,达到播行直,落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实效果。 5.
8、7 养分管理 每667纯氮6kg8kg,磷肥(P 2O5)4kg5kg,钾肥(K 2O)3kg,使N:P:K比例达到1:0.7:0.5。 氮肥70%作底肥、 30%作拔节肥施用, 磷钾肥全部用作底肥一次性施用。 施用的肥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8 田间管理 5.8.1 除草 采用机械或化学除草。 5.8.2 追肥 拔节期视苗情机械或人工追肥。 5.8.3 防治 3 月下旬,采用机动高压喷雾器喷雾施药,“一喷多防”。每 667 用磷酸二氢钾 50g、10%吡虫啉 10g 和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40g,兑水 15kg20kg 混合喷雾,防治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 5.9 机械收获 九成黄熟时,抢抓晴好天气,采用适宜的收获机及时收割。 5.10 仓储 收获后及时烘干或晾晒,含水量低于12.5%以下时进仓储藏。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