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04 T 6-2018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诊疗服务规范.pdf

    • 资源ID:1497281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04 T 6-2018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诊疗服务规范.pdf

    1、 DB5104 四川省(攀枝花市) 地方标准 DB 5104/ T6 2018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诊疗服务规范 2018 - 12 - 01 发布 2019 - 01 - 01 实施 攀枝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04/ T6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家庭病床服务范围 . 2 5 家庭病床服务组织 . 2 6 家庭病床服务项目 . 2 7 服务内容和流程 . 3 8 医疗安全管理 . 4 9 家庭病床监督管理 .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 . 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2、攀枝花市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 . 8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 . 9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病历”部分格式 . 10 DB5104/ T6 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攀枝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攀枝花市卫计委提出。 本标准由攀枝花市卫计委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攀枝花市卫计委、攀枝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攀枝花市第三 人民医院、攀枝花市东区炳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力、李英勇

    3、、林天才、王正中、李和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5104/ T6 2018 1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诊疗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开展家庭病床诊疗行为的术语与定义、服务范围、服务机构人员及配置、服务项目、 服务流程 、 服务内容和 要求 、医疗安全管理要求 、 评价与改进的要求。 本标准适 用 于攀枝花市 医疗机构、 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家庭病床诊疗行为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 1

    4、部分:通用符号 GB/T 15624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GB 15630 消 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 17242 投诉处理指南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家庭病床 家庭病床是 家庭、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 作为护理场所,选择适宜在家庭、养老机构、医养结合 机构环境下进行医疗或康复的病种,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病员的康复, 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 3.2 家庭病床诊疗服务 家庭病床诊疗服务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在其家中或养老机构 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

    5、查床、治疗、护 理,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一种家庭医生服务 形式。 3.3 家庭病床服务对象 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是提出建床需求,且符合家庭病床服务范围的患者。 DB5104/ T6 2018 2 4 家庭病床服务范围 家庭病床的服务范围应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或养老机构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 理的患者,具体包括: 4.1 诊断明确,需连续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因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并经医师确认病 情稳定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4.2 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4.3 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

    6、病床 治疗者 ; 4.4 其他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患者,需连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 疗者 。 5 家庭病床服务 组织 5.1 家庭病床服务机构 5.1.1 原则上由卫计部门审批同意,具备开设家庭病床资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开展 家庭病床服务。 5.1.2 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机构应与县级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等 形式提供服务。 5.2 家庭病床服务人员 从事家庭病床工作的医生、护士,应具有注册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资质,并具有 2 年以上临床工 作经历,能独立工作。 5.3 常用医疗器材配置 5.3.1 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应装备有适

    7、应工作 需要的小型、便于携带的诊断、检查、治疗的器材和必要 的通讯设备。家庭病床服务应配置出诊包、急救箱(含常用急救药品)。出诊包主要包括听诊器、血压 计、体温表、手电筒、压舌板、注射换药器材及与所开展服务项目相关的器材等; 5.3.2 各种器材应符合 GB15980、 GB15981 要求,保证处于良好状态。 5.4 相关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建床数量应与其配备的医师、护士数和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 以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质量。 6 家庭病床服务项目 6.1 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应为适宜在家中或养老机构开展的诊疗服务,其提供应以安全有效为准则。 应是在家庭中 或养老机构医疗安全能得到

    8、保障、治疗效果较确切、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医疗器械能安全使用、非创 伤性、不容易失血和不容易引起严重过敏的项目。 DB5104/ T6 2018 3 6.2 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一般有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测血糖、抽血化验等。 6.3 治疗项目 治疗项目一般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换药、褥疮护理、导尿、吸氧、康复指导、护理 指导、针灸、推拿等。家庭病床有别于治疗病床,原则上不提供输液服务, 如确实需要,经建床医生评 估以后,在告知患者或其监护人有关医疗风险,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在输液过程中应有具 备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家属或看护人陪同、观察,一旦发生紧急

    9、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拨打 120 及 时送医院救治。 7 服务 内容和流程 7.1 建床 7.1.1 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收治范围和 患者情况确定是否建床。确定予以建床的,应指定责任医师和护士,家庭医生实行首诊、全程负责制。 7.1.2 责任医师、护士详细告知患者(或家属)建床手续、服务内容、患者及家属责任、查床及诊疗 基本方案、收费和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等注意事项,给予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附录 A)。责任医师或护 士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 建床手续,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附录 B)。 7.1.3 责任医师首次访视应详细询问建床患者病情

    10、,进行生命体征和其他检查,并作诊断,对建床患 者制订治疗计划。 7.1.4 责任医师应完整填写相关信息,规范书写家庭病床病历。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和部分格式见 附录 C、附录 D。 7.1.5 患者居住房间应安静明亮,通风良好。房间、桌面、病床、床单被褥和患者衣服应清洁。为避 免感染,需进行输液、换药等治疗的患者的家庭环境应具备相应卫生条件。 7.2 查床 7.2.1 责任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以及病房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定分级管理计划: 7.2.1.1 特级:临终关怀、输液者病情需护士陪护; 7.2.1.2 一级:每日查床; 7.2.1.3 二级:每周 2-3 次查床; 7.2.1.4 三级:每周

    11、1 次查床; 7.2.1.5 必要时请上级医疗机构或合作医疗机构医师查床。 7.2.2 定期查床时应作必要的体检和适宜的辅助检查,并作出诊断和处理。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进行健康指导; 7.2.3 对新建床患者,上级医师应在 3 天内完成二级查床,并在病情变化或诊疗改变时进行二级查床。 上级医疗机构或合作医疗机构医师应对诊断、治疗方案和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提出指导意见。 DB5104/ T6 2018 4 7.3 护理 7.3.1 责任护士根据分级管理计划及医嘱执行相应治疗计划,特级需要护士陪护者,由护理人员在陪 护期间做好护理工作、填写护理记录,观察病情和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向责任医师报

    12、告。一级及以 下的病床,由医师在病程记录中做好记录。 7.3.2 责任护士执行医嘱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循无 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和差错发生; 责任护士应宣传疾病预防知识、 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并指导家属进行相关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如防褥疮、翻身和口腔护理等。 7.4 撤床 7.4.1 建床患者符合下 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撤床: 7.4.1.1 经治疗疾病得到治愈; 7.4.1.2 经治疗病情得到稳定或好转; 7.4.1.3 病情变化,受家庭病床服务条件限制,需转诊至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或合作医疗机 构进一步诊治; 7.4

    13、.1.4 患者能自行到医院就诊; 7.4.1.5 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自行要求停止治疗或撤床; 7.4.1.6 患者死亡。 7.4.2 责任医师应开具家庭病床撤床证,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撤床手续,并书写撤床记录, 见附录 D(二); 7.4.3 建床患者(或家属)要求停止治疗或撤床,责任医师应将该情况记录在撤床记录中 ,经患者(或 家属)签字后办理撤床手续; 7.4.4 家庭病床以 3 个月为一个有效治疗周期, 3 个月内应根据病情及时办理撤床手续。确因病情需要 继续治疗者,应先办理撤床手续,再重新办理建床申请审批手续。 7.4.5 撤床后,家庭病床病历归入患者病史由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

    14、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一并保存, 并按病历存档要求进行存档保管。 8 医疗安全管理 8.1 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应注意以下事项: 8.1.1 对首次使用的药物,应在开始输液后至少观察患者 15 分钟,并向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讲解注 意事项。应告知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或其他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拨打 120 救 护电话及时送医院救治,并与合作医疗机构取得联系; 8.1.2 以下药物不得在家庭病床静脉输注:青霉素类药物、化疗药物、生物制品、升压药物、降压药 物及其他临床上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8.1.3 确需在家中进行静脉输液或其他特殊治疗的患者,须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医疗风险。在患

    15、 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相应治疗; DB5104/ T6 2018 5 8.1.4 静脉输液等治疗过程中应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陪同、观察。 8.2 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时应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家属或 养老、医养结合机构看护人员陪同在场。 8.3 医护人员发 现 建床患者 病情加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及时转院。如拒绝转院,责任医师应在 病历上记录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 8.4 家庭病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应由医护人员统一回收,并带回开展服务的医疗机构按有 关规定进行处置,或由医养结合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9

    16、家庭病床监督管理 9.1 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是家庭病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加强家庭病床 管理,把好家庭病床建床的准入关,制定家庭病床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负责建立家 庭病床质量监控评估机制,对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定期评 估;并向服务对象公示家 庭病床服务联系电话和监督举报电话。 9.2 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应明确家庭病床管理部门,负责责任医师和护士、 家庭病床联系、服务质量监控和服务信息收集反馈等管理工作。应建立家庭病床服务信息管理制度,对 建床、撤床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 9.3 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

    17、要建立家庭病床管理综合考核机制,每月对家庭病 床责任医师和护士,或家庭医生团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行风、工作纪律、执业行为(包括 物价收费标准执行情况)、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包括病历质量、处方合格率等 )、药品和耗材管理、 医疗设备和器械管理、工作效益、工作效率等。 DB5104/ T6 2018 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 患者及家属:您好,欢迎选择 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 收治范围: 家庭病床的收治对象应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 具体包括: 1.诊断明确,需连续治疗的慢性病患

    18、者,因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并经医师确认病 情稳定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2.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 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3.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4.其他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患者,需连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 疗者。 二、 建床手续: 1. 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 2. 对属于收治范围的患者,告知患者或家属家庭病床诊治的局限性、有关医疗风险及患者和家属 需要注意的事项; 3. 患者或家属在知情了解有关情况后,愿意接受家庭病床服务的,双方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 书; 4. 患者或

    19、家属提供有效的通讯联络方式,确定联系人,保 证联系畅通; 5. 与责任医师约定第一次上门服务时间。 三、 服务内容: 1. 医生查床服务:一般每周查床 2-3 次 ,可根据病情调整查床次数。 2. 护理服务:护士按家庭病床医嘱进行护理服务与指导。 3. 告知服务: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家庭病床诊治的局限性、有关医疗风险、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 相关费用情况以及撤床手续。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交待病情,及时转诊。 四、 您和家人的义务: 1. 提供的患者资料情况属实; 2. 通讯方式确保准确畅通; 3. 患者病情有变化及时与责任医师联系,或立即送医疗机构救治; 4. 配合责任医师、护士对患者的治疗; 5

    20、. 按收费标准支付费用,收费标准按物价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6. 按要求办理建床、撤床手续; 7. 病情不适宜在家治疗时应遵照责任医生要求及时转诊; 8. 静脉输液等治疗过程中,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服务时,必须有具备完全 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陪伴与看护患者。 DB5104/ T6 2018 7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 患者(家属代) 同意接受 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患者(家属代)已了解 责任医师讲解的疾病情况。 患者(家属代)已了解日常注意事项,理解了病情变化时家庭医疗、康复的局限性,尽力配合医务 人员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患者(家属代)

    21、已了解因服务地点和设备局限性,家庭病床服务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患者(家属代)已了解有关收费项目及费用标准,同意及时支付。 患者(家属代)已得到以下资料,同意医务人员讲述的注意事项。 1. 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 2. 3 (注:当患者本人不识字或不具备行为能力时,由其家属代签 ) 患者签名: (或)家属签名: 与患者关系: 本协议一式二份,盖章生效。 ( 盖章 ) 年 月 日 DB5104/ T6 2018 8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 1.基本要求:参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 2010 11 号)第一章。 2.家庭病床病历内容包括建床录、医嘱

    22、单、病程记录、撤床记录、辅助检查报告单和家庭病床服务 协议书。 3.建床录内容: 3.1 主观资料 :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 史、个人史和家族史; 3.2 客观资料 :包括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3.3 诊断:指建床诊断; 3.4 治疗计划:包括进一步检查、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 4.病程记录是建床期间治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情况、重要辅助检查结果及 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床意见、采取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的重要事项 和健康教育等。 5.责任医师应在建床、查床后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6.各项检查、化验报告单要及时粘贴。 7.撤床记录

    23、包括诊断、治疗过程、转归和撤床医嘱。 DB5104/ T6 2018 9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病历”部分格式 (一) 建床录(即家庭病床病历首页)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婚姻 职业 民族 籍贯 工作单位 家庭地址 电话 建床日期 供史者(与病人关系) 联系人姓名: 与患者关系: 联系电话: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般情况、皮肤淋巴结、头颈部、胸部、腹部、四肢脊 柱、神经系统等; 既往辅助检查: 建床诊断: 治疗计划: 责任医师签名: 年 月 日 (二)家庭病床撤床记录 姓名 性别 年龄 建床日期 撤床日期: 建床诊断: 建床天数 撤床诊断: 查床次数 小结:(发病情况、治疗经过、撤床时情况、撤床医嘱、带回药物等) 转 归:治愈 好转 稳定 转院 病家要求:撤床 死亡 责任医师签名: 年 月 日 _


    注意事项

    本文(DB5104 T 6-2018 攀枝花市家庭病床诊疗服务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