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1.160.20 Q 84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 302019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multi-function smart pole system 2019-09-23 发布 2019-10-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03/T 30-2019 I 目 次 前言 . . II 引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定 义及缩略语 . . 4 3.1 术语和定义
2、 . . 4 3.2 缩略词 . . 6 4 系统设计 . . 6 4.1 系统组成 . . 6 4.2 杆子系 统设计 . . 8 4.3 挂载设备 . . 10 4.4 多功能 智能杆供电和防雷子系统 . 12 4.5 多功能 智能杆管理平台 . . 17 4.6 多功能 智能杆通信子系统 . 19 4.7 编码标识 . . 22 4.8 工程设计 . . 22 5 系统工程 . . 25 5.1 系统施工 . . 25 5.2 系统验收 . . 26 6 系统运行 管理与维护 . . 29 6.1 总体要求 . . 29 6.2 杆和设 备运行管理与维护 . 29 6.3 平台运 行管理
3、与维护 . . 30 6.4 安全管理 . . 30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多功能智能杆结构类型参考示例 . 32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多功能智能杆场景应用设计示例 . 33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多功能智能杆挂载设备参考 . 35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多功能智能杆编码标识建议 . 36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移动通信基站杆顶仓和接口法兰盘参考设计 . 38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挂载设备布设原则 . 40 附录 G (资料性附录) 挂载设备安装方式 . 42 DB4403/T 30-2019 II 前 言 本规范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
4、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提出。 本规范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深圳市智慧杆 产业促进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五零盛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 圳市奇迹智慧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市无线电监测管理站、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 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 圳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照明有限公司、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分公司、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 深圳安邦科技有
5、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利亚德照 明股份有限公司、普天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天珑移动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博通智能技术 有限公司、深圳市斯派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中恒派威电源有限公 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真如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照明学会、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 公司、深圳市金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能通信股份有限公 司、深圳市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慧光智城(深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邦贝尔电子有限公 司
6、、深圳新阳蓝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贾兴东、徐志斌、郑璇、张文平、黄正育、温标荣、丛培玉、秦廷辉、吴贵才、 吴春海、韩梅、董国文、杨雅莹、吴洪亮、王天小、赵迎迎、王海龙、黄永衡、赵静雯、王建民、秦海 波、张喻喻、卢强、王强、傅东生、郑宝全、计卫东、张庭炎、陈晓宁、马龙彪、李新军、陈永海、张 爱军、何祥华、张莎、郝云飞、高瑞泉、林明顺、曹玉勇、曾晶、王先峰、徐有荪、刘钊、朱军、徐军 平、肖杨、柳庆勇、吴峰、陈克峰、刘海浪、胡冉、姜国栋、戈金星、刘晓静、周亮、温皓天、张少夫、 任恺、朱其猛、薄会健、贺振林、饶高来、王晋、王铭宇、刘毅、张惠贤、胡启、
7、陈紫琳、周调、姚刚、 马良明、赵宇波等。 DB4403/T 30-2019 III 引 言 多功能智能杆(又称智慧杆、智能杆)是集智能照明、视频采集、移动通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 气象监测、无线电监测、应急求助、信息交互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基础设施,是未来构建新 型智慧城市全面感知网络的重要载体。利用多功能智能杆的一体化集成设计,加载不同的信息化设备及 配件,实现信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可有效利用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将多功能智能杆建设成为可以 被广泛应用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一种必要且可行的选择。 本规范针对多功能智能杆的结构功能、性能指标、施工验收、运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制订了详细的 规定
8、,目的是提高多功能智能杆的规范化、标准化设计生产及建设水平,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促进多功能智能杆产品质量提升,推动多功能智能杆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规范旨在推出一个推荐性的技术文件与工程规范,为深圳市的多功能智能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引,为多功能智能杆的产品设计、施工建设、检验验收以及运行维护等工作提供技 术依据。随着多功能智能杆系统技术和标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本规范将适时予以修订。 DB4403/T 30-2019 1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度为15m及以下的多功能智能杆的系统设计、系统工程、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总 体要求。其他
9、基础设施如综合机箱、多功能智能杆之间的管线敷设通道等设计要求,应符合相应的规范 和标准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新建多功能智能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与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699-2015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 GB/T 1094.1-2013 电力变压器 第1部分:总则 GB/T 1220-2007 不锈钢棒 GB/T 1499.3
10、-2010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GB/T 1591-2018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943.1-201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 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GB/T 6829-2017 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RCD)的一般要求 GB 7000.1-2015 灯具 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GB 7000.5-2016 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安全要求 GB 7000.203-2013 灯具 第2
11、-3部分:特殊要求 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 GB 8702-2014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8898-2011 音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的安全 GB/T 10125-2012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3912-2002 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13955-2017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GB 14886-201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 14887-2011 道路交通信号灯 GB/T 17467-2010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GB/T 17626.2-20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 17626.5-2019
1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2017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8487.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592-2001 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品热浸镀铝 技术条件 GB 18802.1-2011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DB4403/T 30-2019 2 GB/T 18802.21-2016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 性能要求 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31-2016 低
13、压电涌保护器 特殊应用(含直流)的电涌保护器 第31部分:用于光伏系 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Z 20177.1-2006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第1部分:协议规范 GB/Z 20177.2-2006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第2部分:电力线信道规范 GB/Z 20177.3-2006 控制网络LONWORKS技术规范第3部分:自由拓扑双绞线信道规范 GB/Z 20177.4-2006 控制网络L ONWORKS技术规范第4部分:基于隧道技术在IP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 协议的规范 GB/T 20234.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
14、分:通用要求 GB/T 20234.2-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 20234.3-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GB/T 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82-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4827-2015 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性能要求 GB/T 25000.1-2010 软件 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
15、QuaRE)SQuaRE指南 GB/T 25003-2010 VHF/UHF频段无线电监测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和测试方法 GB 25280-2016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 GB 25724-2017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GB/T 28181-2016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31897.1-2015 灯具性能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31897.201-2015 灯具性能 第2-1部分:LED灯具特殊要求 GB/T 32401-2015 VHF/UHF 频段无线电监测接收机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GB/T 33697-2017 公路交
16、通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GB/T 36073-2018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 GB 37300-2018 公共安全重点区域视频图像信息采集规范 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 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7、GB 50068-201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35-2006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GB 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T 50252-2018 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DB4403/T 30-2019 3 GB 50254-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0-2013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89-201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
18、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T 50374-2018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GB 50429-2007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 50526-2010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589-2011 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38-2015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 51038-2015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CJJ 45-201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89-2012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T 227-2014 城市照明自
19、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CJ/T 527-2018 道路照明灯杆技术条件 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107-2016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T 495-2016 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 QB/T 1551-1992 灯具油漆涂层 SJ/T 11141-2017 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通用规范 SL 651-2014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YD/T 2346-2
20、011 通信用自动重合闸剩余电流保护器技术条件 YD 5039-2009 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 YD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 5102-2010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 5121-2010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 5123-2010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YD 5125-2014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YD/T 5102-2015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T 5117-2016 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 YD/T 5126-2015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YD 5201-2014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
21、产操作规范 DB44/T 2110-2018 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开放数据技术规范 SZDB/Z 142-2015 自动气象站维护技术规范 T/CAICI 4-2018 通信基站隔离式雷电防护系统技术要求 T/CAICI 5-2018 通信基站隔离式雷电保护装置试验方法 T/CAICI 6-2018 通信基站隔离式雷电防护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 IEC 63024:2017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 Reclosing Devices(ARDs) for circuit- breakers,RCBOs and RCCBs for household and simi
22、lar uses DB4403/T 30-2019 4 IEEE 802.11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电 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802.11标准 IEEE 802.11 a/ac/b/g/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电气和电子工 程师协会 802.11 a/ ac/b/g/n标准 3 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多功能智能杆 multi-functio n smart pole 多功能智能杆
23、以杆为载体,通过挂载各类设备提供智能照明、移动通信、城市监测、交通管理、信 息交互和城市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 并可通过管理平台进行远程监测、 控制、 管理、 校时、 发布信息等。 注:多功能智能杆又称智慧杆、智能杆。 3.1.2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 multi-funct ion smart pole system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由杆子系统、供电和防雷子系统、通信子系统、多功能智能杆管理平台等组成。 3.1.3 通信协议 communication protocol 通信双方完成通信或服务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协议定义了 数据单元 使用的格式,信息单元应 该包含的信息与含义、连接方式、信息发送
24、和接收的时序。 3.1.4 智能照明 intellige nt lighting 利用物联网技术、有线/无线通讯技术、电力载波通讯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以及 节能控制等技术组成的集中式或分布式照明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3.1.5 视频采集设备 video captu re devices 具有视频摄像、图像捕捉等视频数据采集功能的设备,可远程控制查看现场情况,可存储一定量的 视频数据供事后回溯。 3.1.6 移动通信设备 mobile co mmunication equipment 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域,通过通信网络,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设备。
25、注1:移动通信设备也称基站(4G基站、5G基站等)。 注2:基站分为宏基站与微基站。宏基站体积和功率较大,能承载的用户数量多,覆盖区域较广;微基站体积和功 率较小,能承载的用户数量少,覆盖区域较小。 3.1.7 信息设备 information equipment 泛指所有能够处理信息、信号、绘图、图像、动画、录像及声音的器材。 3.1.8 DB4403/T 30-2019 5 公共WLAN public WLAN 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提供可随时随地接入的无线网络,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 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并实现无线公共接入、无线定位、视频服务、无线支付等功能。 3.1.9
26、 交通流监测 traffic flow detection 通过交通流监测器采集城市交通信息,可实时传递交通状态信息,如车流量、车道平均速度、车道 拥堵情况等。 3.1.10 公共广播 public br oadcasting 可按区域和功能提供音频广播,并可远程控制播放内容(如政府公告、应急指挥信息等)的设备。 3.1.11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 al monitoring 通过气体、声音传感器监测城市环境参数,如PM2.5、PM10、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扬尘、 臭氧、光照强度等。 3.1.12 气象监测 meteorologi cal monitoring 通过气象传感器
27、监测城市气象参数,如温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气压、能见度、天空图像、紫 外辐射、路面温度、积涝等。 3.1.13 无线电监测 radio monitoring 通过无线电监测设备探测、搜索、截获接收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并对该无线电信号进行分析、识 别、监视并获取其技术参数、工作特征和辐射位置等技术信息。 3.1.14 一键呼叫设备 a button ca ll equipment 一键式紧急呼叫设备,可进行用户与管理平台值班人员之间的双向通话,快速传递报警信息。 3.1.15 信息发布屏 information release 可展示远程发布信息(如交通信息、天气预警、天气实况、环境信息、公
28、益广告等)的显示屏。 3.1.16 多媒体交互终端 multimedi a interactive terminal 通过触摸显示屏,可提供信息查询、电动车充电等交互操作的设备。 3.1.17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electric ve hicle charging equipment 可根据需要提供不同的充电接口,为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设备。 3.1.18 智能网关 intellige nt gateway 可集合光端机、 路由器、 交换机、 协议栈和安全芯片、 边缘计算单元等功能, 实现系统信息的采集、 信息输入、信息输出、集中控制、远程控制、联动控制和安全管控,并具有感知网络接
29、入、异常网络互 通及通讯与数据格式标准化的设备。 DB4403/T 30-2019 6 3.1.19 管理平台 managemen t platform 对多功能智能杆的相关配置和设备进行管理、 控制、 运行监测、 数据运维的软件管理系统。 可采集、 存储多功能智能杆挂载设备感知数据,监测杆和挂载设备的状态、告警、故障信息等。 3.1.20 接地阻抗 ground i mpedance 接地装置对远方电位零点的阻抗,数值上为接地装置与远方电位零点间的电位差,与通过接地装置 流入地中的电流的比值,阻抗的值为接地电阻值。按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阻抗称为冲击接地阻抗; 按工 频电流求得的接地阻抗称为工频
30、接地阻抗。本标准凡未标明为冲击接地阻抗的,均指工频接地阻抗。 3.2 缩略词 下列缩略词适用于本文件。 AP: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 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 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P:手机软件(Application) DIN:一种标准导轨安装方式 DVI:数字视频接口(Digital Vi sual Interface)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 nformation System)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 itioning System) 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
31、itting Diode) 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 De 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HVDC:高压直流输电(High-volta ge Direct Current) 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 ODB:光纤配线架(Optical Fibe r Distribution Box) PWM: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 h Modulation) RSU: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 SDI:数字分量串行接口(Serial Dig ital Interface) SPD:浪涌保护器(Surg
32、e Prot ection Device) VGA:视频图形阵列(Video Gr aphics Array) W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 al Area Networks)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组成 4.1.1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架构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总体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接入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多功能智 能杆系统由杆子系统、供电和防雷子系统、通信子系统和多功能智能杆管理平台组成。 挂载设备支持各类应用功能:如照明/灯控设备、视频采集设备、基站设备、环境气象监测设备、 无线电监测设备、信息发布设备、交通标志和一键呼叫设备等。多功能智能杆系统架构示意图见
33、图1。 DB4403/T 30-2019 7 图 1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架构示意图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的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组成如下: 杆子系统由杆体、基础地笼、横臂、设备仓(含扩展)和智能门锁等模块组成; 供电和防雷子系统由防雷模块、配电模块和智能电源等模块组成; 通信子系统由智能网关、光纤盒ODB、无线传输和GPS/北斗天线等模块组成; 多功能智能杆管理平台由接入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日志管理、安全鉴权、后台服务、 运营支撑等功能模块组成。 4.1.2 多功能智能杆硬件组成 多功能智能杆结构示意图见图2。 多功能智能杆系统各功能模块 多功能智能杆各挂载功能设备 DB4403/T 30-2019
34、 8 图 2 多功能智能杆结构示意图 注:视频采集设备、公共WLAN、交通信号灯等设备安装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2 杆子系统设计 4.2.1 设计原则 多功能智能杆的杆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集成现有路灯杆、监控杆、通信杆、交通杆等城市杆件设施的功能; 应综合评估挂载设备的工作环境、安装空间、承重、整体安全性、稳定性等因素,满足所挂载 设备正常工作需求; 外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景观、文化保持协调; 应适应大规模批量制造生产要求; 应符合GB 50068-2018的规定,使用年限应为2025年,安全等级符合二级标准; 应能在当地环境极端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 外部环境温度不高于50的情况
35、下,杆体的散热设计应保证仓内工作环境温度不高于75; 应符合GB 50260-2013、GB 50011-2010(2 016年版)、GB 50223-2008、JGJ 94-2 008的规定,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DB4403/T 30-2019 9 杆体、设备仓、杆顶和预留孔应进行防水防尘设计,保证设备仓内设备正常工作。设备仓防护 等级应不低于IP55; 设备仓应对强电、弱电分仓设计,并满足相关安全规范、电磁兼容和防护设计标准; 对于地面以上1.5 m以下经常触碰的杆体应采用阻燃绝缘措施进行绝缘防护。 4.2.2 杆子系统组成 杆子系统由杆体、基础地笼、
36、横臂、设备仓(含扩展)和智能门锁等模块组成。设备仓内置配电、通 信、防雷、接地等模块。 4.2.3 杆体设计 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采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的杆体设计应符合GB 50017-2017的要求; b) 采用高强铝合金等新型材料进行杆体设计时,其性能应符合GB 50429-2007的相关规定; c) 杆体应严格控制使用非功能性反光、眩光的表面处理工艺; d) 杆体宜具备防粘贴功能,防粘贴区域不低于2.5m。 4.2.4 防腐处理 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碳素结构钢材质的杆体应采用热浸锌或热浸铝进行防腐处理,表面可根据需要进行喷漆或喷 塑处理; b) 杆体热浸锌防腐应符合GB/T
37、 13912-2002的规定,热浸镀铝应符合G B/T 18592-2001的规定,喷 漆应符合QB/T 1551-1992的规定,喷塑应符合J G/T 495-2016的规定; c) 杆体应能在盐雾质量分数5% NaCl环境下正常工作。 4.2.5 杆体高度 杆体高度范围宜为3 m15 m,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 4.2.6 载荷要求 杆体载荷除集成现有功能设备荷载外,还应适当增加冗余荷载设计。 4.2.7 抗风要求 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杆体及外挂部件的抗风能力应根据GB 50009-2012中第8章的规定进行设计,杆体及外挂部件 的抗风能力应不低于12级大风;深圳市基本风压取值 0.
38、75Kn/m,沿海、山区等区域应按当地 实际风压取值。 b) 底座、杆体、悬臂、设备及其连接配件等在风压组合值作用下的最大应力,应小于材料强度设 计值; c) 当挂载设备对偏转角有要求时,应进行风力引起的最大偏转角验算。 4.2.8 其它要求 设计多功能智能杆时应充分考虑功能设备的可拓展性,为挂载设备和配套设施预留接口及安装空 间,后期可在满足杆体荷载要求的条件下便捷加装、更换设备。杆体预留接口及安装空间应满足以下要 求: 杆体上预留设备安装空间,内部预留穿线空间; DB4403/T 30-2019 10 杆体应预留穿线孔,如无特殊要求,最小宽度应大于30 mm;预留孔应打磨光滑,无毛刺、无
39、锐边,加塞防水橡胶泥; 杆体内部应预留配套传输线缆位置,根据需求预安装配套线缆;若杆体外部无法安装挂载光纤 配线盒,杆体内部宜预留260 x136x42 mm以上空间安装传输光纤配线盒ODB; 杆体安装设备的连接件应具备灵活性,并与挂载设备的重量相适应; 杆体应合理预留检修口,杆体底座设备检修口应满足CJ/T 5272018第 5.1.1.15条的规定; 杆体顶部应预留法兰盘安装接口,便于安装移动通信基站,无线电监测,气象监测等设备,按 需预留避雷针安装位置。 4.3 挂载设备 多功能智能杆应支持多种设备的挂载。杆体上挂载的设备应符合现行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挂 载设备可包括但不限于本规范所
40、提及的设备类型,如预留接口增加挂载国旗、灯笼等。 4.3.1 功能配置 多功能智能杆的功能配置应综合考虑实际应用场景及功能需求,部分应用场景下的应用功能参考 见表1,单个多功能智能杆的具体功能设备配置应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多功能智能杆可按功能组合分为几种配置,如I类、II类、III类,I类宜至少支持2种功能,II类宜 至少支持34种功能,III类宜至少支持5种或以上功能。按应用场景可分市政道路和园区两大类。 表 1 多功能智能杆典型应用场景参考示例 应用场景 应用功能参考 智能 照明 视频 采集 移动 通信 公共 WLAN 交通 标志 交通 信号 灯 交通 流监 测 交通 执法 公共 广播
41、 环境 监测 气象 监测 无线电 监测 一键 呼叫 信息 发布屏 (交通) 信息 发布屏 (广告) 多媒体 交互 电动 汽车 充电 路侧 单元 高速公路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商业 步行街 居民区 工业园区 景区 水库 河道 注:宜配置; 可选配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布置原则参考附录 F。 DB4403/T 30-2019 11 4.3.2 设备功能及指标要求 4.3.2.1 智能照明设备要求 智能照明包括照明设备与智能管理,能够实现远程集中管理、控制,并支持照明运行状态监测、照 明用电监测,以及便捷的查询、定位等功能。智能照明的设计及装置选择应符合 CJJ 45-2015、CJJ 8
42、9- 2012、CJJ/T 227-2014、C J/T 527-2018 中相关要求,性能应符合 GB/T 24827-2015、GB/ T 31897.1- 2015、GB/T 31897. 201-2015 中相关要求,安全性应符合 GB 7000. 1-2015、GB 7000.203- 2013 的相关 要求。为控制眩光,照明设备应采用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灯具,不宜采用非截光型灯具。灯具内有防护等 级不低于 IP65 的电器腔,灯线应在电器腔内接线端子进行接线,不得在杆体内接线。 4.3.2.2 视频采集设备要求 视频设备应符合 GB 8898-2011 和 GB 20815- 2006
43、 中相关规定;视频编码应符合 GB/T 28181-2016 中 6.2 相关规定;设备接入安全应符合 GB 35114-2017 中相关规定。在公共安全重点区域的视频采集设 备应同时要求满足 GB 37300-2018 中相关规定。 4.3.2.3 移动通信设备要求 通过杆体预留的挂载空间、预留线槽口和供电能力,安装 移动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4G/5G 基 站) 。移动通信设备应符合 YD 5125-2014、YD 5201-2014 、YD 5102-2010、 YD 5121-2010、Y D 5123- 2010、YD/T 5126-2015 、YD/T 5102-2015 中相关规定,并符合当地法律法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