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3.100.01 A 02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 102019 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 Evaluation for green supply chain enterprise 2019-03-13 发布 2019-04-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03/T 10-2019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评价指标 体系设计原则 . . 1 5 评价指标体系 . . 2 6 评价方法 及级别划分 . . 2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
2、标体系及评分标准 . 3 参考文献 . . 6 DB4403/T 10-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深圳市商务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深圳市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深圳市前海深港 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 有限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深圳越海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深圳市飞马国际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腾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东方嘉盛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华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市普路
3、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深圳市华富洋供应链有限公 司、深圳市富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信利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九立供应链股份有限 公司、深圳市旗丰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英捷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国际物流服务管理有限公 司、 深圳市倍通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格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艳玲、李智、杨登霞、孙慧君、郭建、王锦侠、周国辉、钟百胜、张泉、张 春华、高昂、车癸龙、邱普、廖军、姜峰、史春梅、林泰恩、叶山丹、曹春伏、周璇、孔令杰、李淑兰、 陈明璇、刘惠、许亚宁、郑相珩、陈晓瑜。 DB4403
4、/T 10-2019 1 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具体指标要求以及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其他组织的绿色物流、绿色仓储等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112013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SZDB/Z 295-2018 供应链服务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3.1 供应链 supply chain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围绕核心企业,将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
5、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 用户等成员通过上游或下游成员链接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GB/Z 26337.1-2010,定义3.1.1 3.2 逆向物流 reverse l ogistics 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或最终产品实施的从消费地到起 始点的物流活动过程。 SZDB/Z 295-2018,5.5.3 3.3 智能仓储 intelligent warehousing 一种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实现入库、出库、盘库、移库管理的信息自动抓取、识别、 预警及智能管理功能的仓储管理方法。 SZDB/Z 295-2018,5.2.3 4 评价指标体系
6、设计原则 4.1 及时性原则 DB4403/T 10-2019 2 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保证评价和分析及时性的前提,是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的关键。 4.2 整体性原则 要把影响供应链企业绿色生产管理的诸多方面因素, 以及绿色供应链服务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 一起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指标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待其中某个独立的环节。 4.3 层次性原则 在整体性的基础上,指标系统的构建要结构化和层次化,构成有内在联系的若干组、若干层次的指 标体系。 4.4 静态与动态结合原则 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评价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状况进行评价,还要考虑到长期影响,这就要求评价指 标体系不能只是选取一些静态指标
7、,还要选取一些能够反映绿色供应链长期发展的动态指标。 4.5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 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标的制定采用定性与定量两类指标, 对于一些容易量化的指标通常采用定量 指标计量,而对于不容易量化的指标则采用定性指标反映。 4.6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在设计指标体系时, 必须结合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的整体现状以及绿色供应链在 企业中实施的具体情况,不可照搬其他评价指标体系。 5 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主要体现在绿色管理、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研发及社 会责任信息披露上,分别由不同的指标衡量,组成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A。 6 评价方法及级别划分
8、 6.1 评价方法 根据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将各二级指标评分相加,依据最终得分对供应链企业进行绿色 评级。 6.2 评级划分 经评价,绿色评价指数大于90分(含等于)的供应链企业,评定为“五星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大 于85分(含等于)小于90分的供应链企业,评定为“四星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大于80分(含等于)小 于85分的供应链企业,评定为“三星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大于75分(含等于)小于80分的供应链企业, 评定为“二星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大于70分(含等于)小于75分的供应链企业,评定为“一星级绿色 供应链企业”。 DB4403/T 10-2019 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9、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 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见表A.1. 表 A.1 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最高分值 评分标准 绿色管理(20分) 企业管理体系 中设定绿色发 展战略 4分 1、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发展理念等管理文件中,包含绿色发 展相关内容,得2分; 2、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切实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得2分。 绿色管理规章 制度及标准体 系 5分 围绕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研发、社 会责任信息披露等五个指标制定可量化的年度目标与管理规 则制定、标准体系,每一指标得分1分。 绿色供应链管 理方案 4分 提供完整的绿
10、色供应链管理方案,以自身绿色发展与服务影 响并降低客户生产成本,提高客户经济效益,得4分。 质量管理认证 2分 企业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得2分;否则得0 分。 环境管理认证 2分 企业通过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得2分;否则得 0分。 建立教育与培 训机制 3分 1、企业内部建立年度绿色供应链管理、核心工艺绿色化技术 培训机制,得2分; 2、每年组织开展1次及以上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培训,且提 供相关培训记录、证明,得1分。 绿色供应商管理 (20分) 供应商绿色认 证占比 4分 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 14001)或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
11、南(GB/T 24001)认证的供应商占比: 60%,得1分; 80%,得2分; 90%,得3分; =100%,得4分。 使用节能环保 技术、工艺/设 备的供应商占 比 6分 鼓励供应商使用节能环保工艺/设备,使用属于产业结构调 整指导目录推荐类工艺/设备的供应商数目与全部供应商数 目占比: 60%,得3分; 80%,得6分。 定期开展供应 商绿色绩效考 核 6分 1、综合考虑环境、质量、服务、成本等因素,建立绿色供应 商评选制度,定期对供应商开展绿色绩效考核,得3分; 2、针对未达到绿色供应商要求的供应商开展环境绩效改善 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并督促供应商绿色发展显著提高的,得3 分。 低风险供
12、应商 占比 4分 低风险供应商指近三年内未出现违规违法等情形,供应商近 三年内收入平均增长率大于5%,经营状况与社会信誉良好。 低风险供应商占比80%及以上,得分4分,低于80%,得分=比 例值/80%*3。 DB4403/T 10-2019 4 表 A.1 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最高分值 评分标准 绿色物流(20分) 智能仓储水平 4分 根据企业自营或租赁仓储智能化水平, 仓库管理系统是否健全, 能否实现对对入库商品基本信息管理、仓库位置管理、入库管 理、出库管理、质检管理、包装管理、统计分析、调配管理, 实现对商品、订单流动全流程可追溯,具备对库内
13、温度数据实 时掌握,库区主通道、货物交接区监控能力,实现仓库绿色环 保运营,酌情得分,最高分4分。 货损率 4分 反映企业完成订单中货物物理破损或化学变质单数占总单数的 比重;货损率为0,得 4分;货损率 5%,得 2分;货损率5%, 得0分。 设施设备循环 使用水平 4分 标准化设施设备(含托盘、包装等)使用占比 80%以上,通过 标准化设施使用,提高循环水平与作业效率,得分 4 分;标准 化设施设备(含托盘、包装等)使用占比60%以上,得分 2分。 信息化管理系 统应用 4分 通过物流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根据选择的物流企业物流 全流程可追溯程度、配送路线合理化选择、配送时效提高水平、
14、车辆装载率提高水平、交通事故降低率等指标酌情得分,最高 分为4分。 新能源汽车使 用 4分 1、所采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低耗能、低排放运输工具占运 输工具比重超过50%,得2分; 2、 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能够提供电 池编码溯源、电池拆卸、拆解及贮存等相关信息,得2 分。 绿色回收(18分) 包装材料回收 率 4分 企业采用的包装材料回收比例: 80%,得2分; 90%,得4分。 其中,包装材料回收率=企业上一年度使用的包装材料回收量 (kg)/企业上一年度使用的包装材料总量(kg)*100%。 回收体系建设 8分 依托销售渠道、维修网点等逆向物流优势,建立废旧产品回收
15、 体系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产品回收。回收网点覆盖全国,得 8 分;回收网点覆盖广东省内,得 4 分;仅能够实现在深圳市范 围内回收,得2分。 产品回收拆解 再使用率 6分 产品生产材料净化,零部件标准化,回收产品易拆解再使用率 为100%,得 6 分;产品回收拆解再使用率为 90%,得 4 分;再 使用率 80%,得2分。 绿色研发(12分) 数据库建设与 应用水平 6分 企业重视智能化、智慧化转型,数据库数据可追溯 5 年以上, 数据经过统计与模型分析优化企业生产,经营计划、预期与安 排,促进企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得 6 分;数据库数据可追溯 3 年以上,并对大数据进行充分开发,得分3分。 信息
16、交互与集 成水平 6分 实现与商、检、汇、税、海关、银行等供应链生态系统信息交 互与集成,对任一业务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全程可 追溯,可视化,得 6 分;尚未建立信息系统或平台,未能实现 信息交互与集成,不得分。 DB4403/T 10-2019 5 表 A.1 绿色供应链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最高分值 评分标准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10分) 披露企业节能 减排信息 4分 面向社会披露企业包括有毒有害物使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污染物排放、碳排放减少量等信息,得4 分;对污染排放信息 未及向社会披露,得0分。 披露绿色供应 商占比 4分 企业向社会公开绿
17、色供应商占比,得4分; 企业未及时向社会公开绿色供应商占比,得0分。 披露合规性与 整改行动 2分 企业向社会公开开展的相关行为合规性及环境绩效整改行动, 得2分;仅披露一项内容,得1分。 DB4403/T 10-2019 6 参考文献 1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工信部规 2016 225 号) 2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工信部联节 2016 304 号 ) 3 GB/T 24420 2009 供应链风险管理指南 4 GB/T 25103 2010 供应链管理业务参考模型 5 GB/Z 26337.1 2010 供应链管理 第 1 部分:综述与基本原理 6 GB/T 26337.2 2011 供应链管理 第 2部分: SCM术语 7 宋志国,贾引狮 . 绿色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9 8 张涛 . 绿色供应链构建过程研究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