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03 T 135-2019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6986       资源大小:426.4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03 T 135-2019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01 B 16 DB4203 湖北省十堰市地方标准 DB 4203/T 135 2019 青贮玉米栽培 技术规程 2019 - 01 -08发布 2019 - 01 - 10实施 十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03/ T 135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长江大学、十堰市宏阳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唐余成、 叶青松、吴云华、肖能武、郭元平、吴承国、周刚、陈光勇、李永学、 金善忠、张平平、王巍、张世洪 。 本标准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2、负责解释 。 DB4203/ T 135 2019 1 青贮玉米栽培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青贮玉米 栽培 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土地选择及整地、播种、施肥、 田间管理、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和生产档案 。 本标准适用于 十堰市青贮玉米的栽培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 : 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8

    3、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088 玉米青贮收获机 作业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青贮玉米 在乳熟末期至腊熟前期,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地上部植株,作为青贮饲料原料的一类玉米 。 4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4.1 品种选择 根据十堰市生 态条件和气候特点,选用雅玉青贮 8号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 种。种子包装 应 符合 GB/T 7414的规定,种子质量 应 符合 GB 4404.1的规定。 4.2 种子处理 未包衣种子播种前选

    4、择晴天晒种 1 2 d。 5 土地选择及整地 DB4203/ T 135 2019 2 5.1 土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适宜机械作业、土壤肥力中等、排灌良好的耕地,符合 GB 15618的规定。 5.2 整地 5.2.1 冬闲地 适时深翻冬炕,耕深 20 cm 25 cm,耕作层深浅一致,无漏耕。播种前 15 d左右视天气状况和地块 墒情整地耙碎,再二次耕地,耕深 15 cm 20 cm,然后耙碎整平,要 求上虚下实,无大于 4 cm以上的土 垡。 5.2.2 毁茬地 毁茬地块及时抢墒耕地,耕深 15 cm 20 cm,精耕细耙,平整地面。在一些土壤水肥条件较好、土 质较为松软的田地上,对地面

    5、的残茬处理完后,可进行免耕播种。 6 播种 6.1 播期 根据当地当年气候情况,春季地表下 15 cm地温稳定在 12 时为适宜播种期,适时、抢墒、精细播 种,确保一播全苗。 低山丘陵地区春播适宜播种期为 3月下旬、夏播 6月上旬、秋播 7月底以前;高山地区春播适宜播种 期为 4月上旬、夏播 6月上旬、不适宜秋播。 6.2 种植方式 单作种植 。 6.3 种植密度 根据选用品种特性 确定种植密度,一般为 4000 4500 株 /667m2。 6.4 播种方法 露地直播,每 667m2播种量 2 kg 2.5 kg。按种植密度要求确定适宜的行距、株距,开好播种沟, 每穴 1 2粒,碎土盖种 3

    6、 cm 5 ,要求深浅一致、覆土均匀。 7 施肥 7.1 施肥要求 符合 NY/T 496的相关规定。根据玉米品种的需肥规律、种植地块的土壤养分状况、选用肥料的利用 率及目标产量等,按照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实行科学施肥。 7.2 施肥方法 7.2.1 底肥 DB4203/ T 135 2019 3 每 667m2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2000 kg 3000 kg;或施用农家肥 +商品有机肥 0.4 kg 0.5 kg;或 施用含 N、 P、 K的复合肥(总养分 45%) 40 kg,整地前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7.2.2 苗肥 幼苗 5 6片可见叶期,追施苗肥,每

    7、 667m2追施尿素 10 kg左右。 7.2.3 穗肥 植株 12 13片可见叶期,追施穗肥,根据植株长势每 667m2追施尿素 5 kg左右。 8 田间管理 8.1 苗期管理 8.1.1 补种 播种后出苗前及时检查田间种子发芽情况,如发现大量烂种现象应及时浸种催芽进行补种。 8.1.2 补苗 缺苗达到 15%以上时及时补苗,在幼苗 2 3叶期带土取苗补栽,保证苗 全。 8.1.3 间苗 当幼苗达到 3 4片可见叶时应及时间苗,去病留健、去杂留纯、去弱留壮、去小留齐。 8.1.4 定苗 幼苗达到 5 6片可见叶时应及时定苗,每穴留苗 1株。 8.2 中耕 一般定苗后进行 2次中耕除草,在幼苗

    8、 5 6片可见叶时结合追施苗肥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在 12 13片可见叶时结合追施穗肥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 8.3 抗旱与排渍 整个生育期间,若遭遇干旱应及时抗旱,灌溉水应符合 GB 5084的规定;若遭遇长期阴雨,要及时 清沟排渍。 9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9.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 心,化学防治 为辅助。 9.2 防治措施 9.2.1 农业防治 DB4203/ T 135 2019 4 通过选用抗病良种、种子包衣处理、轮作倒茬、合理深耕、肥水管理、清洁田园等措施增强抗病能 力,控制病害发生。 9.2.2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制

    9、剂苏云金杆菌 (Bt)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防治玉米螟;或人工释放赤眼蜂方法防治二代 玉米螟。 9.2.3 物理防治 利用杀虫灯、糖醋液等物理方法诱杀玉米螟等害虫。 9.2.4 化学防治 9.2.4.1 原则 应选用符合 GB/T 8321规定的农药,适时用药,安全用药,交替用药,严格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9.2.4.2 防治玉米叶斑病 玉米初发病时或植株病叶率达到 20%的防治指 标时,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15%三唑酮 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倍 8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 500倍液于晴天下午均匀喷于叶

    10、面防病。间隔 7 10 d防治 1次,连续防治 2 3次。 9.2.4.3 防治地下害虫 苗期,在幼苗被害株率达 10%时,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0倍液或高效氟氯氰菊酯喷雾防治。 9.2.4.4 防治玉米螟 大喇叭口期,每 667m2用 5%辛硫磷颗粒剂 1 kg拌土丢心叶。 9.2.4.5 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每 667m2用 50%乙草胺乳油 150 ml 200 ml+40%阿特拉津胶悬剂 150 ml 200 ml,兑水 50 kg 均匀喷施;或用 50%乙草胺乳油 150 ml 200 ml+72%的 2.4-D丁酯乳油 80 ml,兑水 50 kg均匀喷施。 10 收获 10.1 适期收获 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进行收获。 10.2 收获方式 10.2.1 机械收获 大面积种植适宜采用机械收获,机械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2088的规定。 10.2.2 人工收获 在没有机械或不适合机械作业的地块也可采取人工收获,收获时应将留茬高度控制在 20 cm以内, 不能沾带泥土,及时青贮加工 。 DB4203/ T 135 2019 5 11 生产档案 建立和完善青贮玉米生产质量追溯体系,做好种植过程中农事操作、生产投入品管理等所有记录, 材料整理归档,并保存 2年以上。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203 T 135-2019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