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3.220.20 R 00 备案号: DB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4401/T 142018 20181010发布 20181201实施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道路货运站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 Guideline of china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for roadway freight stations DB4401/T 142018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要求 . 3 4.1 原则 . 3 4.2 建立和保持 .
2、3 4.3 评估方式 . 3 5 核心要求 . 3 5.1 目标、机构和职责 . 3 5.1.1 目标 . 3 5.1.2 机构和职责 . 4 5.1.3 全员参与 . 4 5.1.4 安全生产投入 . 4 5.1.5 安全文化建设 . 4 5.1.6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 4 5.2 制度化管理 . 4 5.2.1 企业资质 . 5 5.2.2 法规标准识别 . 5 5.2.3 规章制度 . 5 5.2.4 操作规程 . 6 5.2.5 文档管理 . 6 5.3 教育培训 . 6 5.3.1 教育培训管理 . 6 5.3.2 人员教育培训 . 6 5.4 现场管理 . 7 5.4.1 建筑
3、设施 . 7 5.4.2 设备设施运行 . 8 5.4.3 设备设施检维修 . 12 5.4.4 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 . 12 5.4.5 作业行为 . 12 5.4.6 岗位达标 . 12 5.4.7 相关方 . 12 5.4.8 车辆管理 . 13 5.4.9 职业健康 . 13 5.4.10 警示标志 . 14 5.5 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 14 5.5.1 安全风险管理 . 14 I DB4401/T 142018 5.5.2 隐患排查治理 . 15 5.5.3 预测预警 . 16 5.6 应急管理 . 16 5.6.1 应急准备 . 16 5.6.2 应急处置 . 16 5
4、.6.3 应急评估 . 17 5.7 事故管理 . 17 5.7.1 报告 . 17 5.7.2 调查和处理 . 17 5.7.3 管理 . 17 5.8 持续改进 . 17 5.8.1 绩效评定 . 18 5.8.2 持续改进 . 18 6 自评与评审方法 . 18 6.1 评审条件 . 18 6.2 自评与评审标准 . 18 6.3 考评说明 . 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广州市道路货运站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 19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 . 51 II DB4401/T 14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广州市
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标准化协会、广州市万 保职业安全事务有限公司、广东省安全生产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宇彤、魏军、吴志强、刘小明、罗继华、詹宏昌、覃波、任占风、陈嘉泽、 梁栋、刘雪璐、朱静娴、黄旭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I DB4401/T 142018 道路货运站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州市道路货运站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核心要求、自评 与评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道路货运站场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6、以及相关的咨询服务和考核评审。 本标准不适用于存放、装卸、运输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的道路货运站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5768(所有部分)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 13495.1 消防安全标志 第1部分:标志 GB/T 1
7、5499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1157 物流建筑设计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AQ/T 900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T 9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JT/T 402 汽车货运站(场
8、)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33000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330002016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路货运站场 r oad freight station(roadway freight station) 以场地设施为依托,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具有仓储、保管、配载、信息服务、装卸、理货等功能 1 DB4401/T 142018 的综合货运站(场)、零担货运站、集装箱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经营场所。 注:道路货运站场的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3.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china occupational s
9、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企业通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 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 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GB/T 330002016,定义3.1 3.3 安全生产绩效 work 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目标,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GB/T 330002016,定义3.2 3.4 企业主要负责人 key person(s) in charge
10、 of the enterprise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以及对生产经 营活动有决策权的实际控制人。 3.5 相关方 related party 工作场所内外与企业安全生产绩效有关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单位,如承包商、供应商等。 GB/T 330002016,定义3.4 3.6 承包商 contractor 在企业的工作场所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单位。 GB/T 330002016,定义3.5 3.7 供应商 supplier 为企业提供材料、设备或设施及服务的外部个人或单位。 GB/T 330002016,定义3.6 3.8
11、 安全风险 risk;hazard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个人伤害、健康损伤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9 安全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hazaed assessment 运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可 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GB/T 330002016,定义3.9 3.10 安全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hazard management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 产条件、减少和避免生产安
12、全事故的目标。 GB/T 330002016,定义3.10 3.11 工作场所 workplace 2 DB4401/T 142018 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并由企业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GB/T 330002016,定义3.11 3.12 作业环境 working environment 从业人员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以及相关联的场所,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 对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和人为因素。 GB/T 330002016,定义3.12 3.13 持续改进 continuous improvement 为了实现对整体安全生产绩效的改进,根据企业的
13、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目标,不断对安全生产和职 业卫生工作进行强化的过程。 GB/T 330002016,定义3.13 4 一般要求 4.1 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按照GB/T 33000的有关要求,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 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为基础,以安 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 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保证生 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4.2 建立和保持 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
14、PDCA”动态循环模式,按照本规范的规定,结合企业 自身特点,自主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自身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构建安全 生产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 4.3 评估方式 采用企业自评和评审单位评审的方式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 5 核心要求 5.1 目标、机构和职责 5.1.1 目标 5.1.1.1 建立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 节内容。 5.1.1.2 按照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 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目标不应低于上级下
15、达的安全控制指标。 5.1.1.3 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能,将目标分解为指标,制定措施确 保落实。 5.1.1.4 制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目标考核与奖惩办法,定期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目标、指标实施 3 DB4401/T 142018 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结合实际及时进行调整。 5.1.2 机构和职责 5.1.2.1 机构设置 5.1.2.1.1 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小组)。其从业人员100 人以上的(包括站场内相关方常驻从业人员),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不低于从业人员1% 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
16、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但应当配备专职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 5.1.2.1.2 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相关方)的管理网络。 5.1.2.1.3 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小组)会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下属各分支 机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并做好会议记录。 5.1.2.2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 5.1.2.2.1 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2.2.2 分管负责人应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负责。 5.1.2.2.3 各级管理人员应按照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的相关要求,履行其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 职
17、责。 5.1.3 全员参与 5.1.3.1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 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5.1.3.2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 人员积极建言献策,营造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全员重视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良好氛围,不断改进和提 升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5.1.4 安全生产投入 5.1.4.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记录台账。 5.1.4.2
18、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缴纳相关保险费用,企业宜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5.1.5 安全文化建设 5.1.5.1 企业应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确立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理念及行为准则,并教育、 引导全体从业人员贯彻执行。 5.1.5.2 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应符合AQ/T 9004的规定。 5.1.6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 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病危害防治、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等信 息系统的建设。 5.2 制度化管理 4 DB4401/T 142018 5.2.
19、1 企业资质 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合法有效,经营范围符合要求。 5.2.2 法规标准识别 5.2.2.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 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有效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清单和文本数据库。 5.2.2.2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 章制度、操作规程,并及时传达给相关从业人员,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5.2.3 规章制度 5.2.3.1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并征求工会及从业人员意见和建议
20、,规范安 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5.2.3.2 企业应确保从业人员及时获取制度文本,从业人员应掌握相关内容。 5.2.3.3 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目标、机构和职责: 1) 目标管理; 2)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 3) 安全生产承诺; 4) 安全工作会议; 5) 安全生产投入; 6) 安全生产信息化。 b) 制度化管理: 1) 法律法规管理; 2) 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 3) 班组安全活动; 4)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5)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6) 消防安全管理; 7) 安全生产奖惩管理; 8) 绩效评定管理; 9) 安全生产报告制度。 c)
21、 教育培训。 d) 现场管理: 1) 设备设施管理; 2) 职业病危害防治; 3)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 4) 场内车辆管理; 5) 相关方安全管理; 6) 危化品及违禁品查堵管理; 7) 个体防护用品管理。 e) 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5 DB4401/T 142018 1) 安全风险管理; 2) 隐患排查治理; 3) 安全预测预警。 f) 应急管理。 g) 事故管理。 5.2.4 操作规程 5.2.4.1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操作流程、作业任务特点以及岗位作业安全风险与职业病 防护要求,建立健全的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员工,并严格执行。 5.2.4.
22、2 企业应确保从业人员参与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5.2.5 文档管理 5.2.5.1 记录管理 5.2.5.1.1 企业应建立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编制、 评审、发布、使用、修订、作废以及文件和记录管理的职责、程序和要求。 5.2.5.1.2 企业应建立健全主要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过程与结果的记录,并建立和保存有关记录 的电子档案,支持查询和检索,便于自身管理使用和行业主管部门调取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档案保存3 年以上。 5.2.5.2 评估 企业应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适宜
23、性、 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5.2.5.3 修订 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安全检查情况、自评结果、评审情况、事故情况等,及时修订安全生产和职 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5.3 教育培训 5.3.1 教育培训管理 5.3.1.1 企业应建立健全包括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培训, 培训大纲、内容、时间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 5.3.1.2 企业应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和实施年度安全教育 培训计划,并保证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资源。 5.3.1.3 企业应如实记录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个 人安全教育
24、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5.3.2 人员教育培训 5.3.2.1 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5.3.2.1.1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 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与能力;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安全教育培训合 格证书。 6 DB4401/T 142018 5.3.2.1.2 企业应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正确履行岗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 的知识与能力。 5.3.2.1.3 法律法规要求考核其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与能力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 5.3.2.2 从业人员 5.3.2.2
25、.1 企业应每年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满足岗位要 求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掌握 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职业危害防护技能、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方法,了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并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进行复训考核。 5.3.2.2.2 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5.3.2.2.3 企业的新入职从业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岗前安全教育 培训学时和内容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 5.3.2.2.4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企业应对有关从
26、业人员进行专门的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5.3.2.2.5 从业人员在企业内部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进行上岗前部门、班组 级的安全教育培训。 5.3.2.2.6 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合格, 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接受复审。 5.3.2.2.7 企业专职应急救援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应急救援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并定期参加复训。 5.3.2.2.8 场内相关方常驻人员培训要求,与企业人员要求一致。 5.3.2.3 外来人员 进入企业从事临时服务
27、和作业活动的外来人员(不含场内相关方常驻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对 其进行安全教育,并保存记录。进入企业检查、参观、学习等外来人员,应对其进行安全告知。教育和 告知内容包括:外来人员入场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因素、所从事作业的安全要求、作业安 全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知识等。 5.4 现场管理 5.4.1 建筑设施 5.4.1.1 一般要求 建筑设施的一般要求包括: a) 建筑设施应满足GB 51157的要求; b) 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使用不燃、难燃材料。装修、装饰施工过程 中,室内装修防火材料应当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见证取
28、样和抽样检验; c) 禁止在设有营运场所或仓库的建筑内设宿舍或饭堂; d) 普通仓库与营运场所应分楼层设置,确因需要而同层时,应用实体砖墙砌至梁板底部,且不留 缝隙; e) 仓库、营运场所、办公室、员工宿舍不得用可燃材料装修、分隔。 5.4.1.2 库区布置 主要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建构筑物防火最小安全间距、设备设施、变配电等电气设施、爆炸危 7 DB4401/T 142018 险场所通风设施、防爆型电气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双重接地保护、防雷设施、集中监视和显示的防控中 心、照明、场内交通路线等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5.4.1.3 设施要求 按照JT/T 402的要求,建立相应
29、的设施设备: a) 站房、办公室、仓储库、堆场、装卸场或作业区、货场和停车场等场地及道路设施; b) 维护设施、环保设施、称重设施等辅助设施; c) 应急通道、人车分流通道、安全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 d) 食宿等生活服务设施。 5.4.2 设备设施运行 5.4.2.1 管理要求 5.4.2.1.1 企业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账。 5.4.2.1.2 企业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以及检测与监测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 5.4.2.1.3 企业应对起重机、叉车等特种设备,按规定定期检测并在检测有效期内使用,及每月进行 维护保养。消防设施、电气设备及场
30、内各种运输车辆,建立运行、巡检的专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始 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 5.4.2.1.4 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应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 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5.4.2.2 安防设备 安防设备要求: a) 设备选用及安装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b) 设备档案完整,资料数据保密; c) 对设备的各项操控必须确保在安全状态水平显示为良好时进行; d) 设备、设施、工具、配件等完整无缺陷; e) 设备的防护、保险、信号联动等安全装置无缺陷; f) 设置覆盖安全重点部位视频监控设备并保持实时监控。 5.4.2.3 防雷设施 防雷设施
31、要求: a) 库房应安装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 b) 将建筑设施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电缆钢铠外皮及钢筋构架等电位良好接地,钢筋混凝土 层面要将钢筋焊接成避雷网,且每隔18m24m采用引下线与接地装置连接; c)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泥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 d) 在入户处应将绝缘子铁脚接到防雷及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 e) 进入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入户处宜和上述接地装置相连。 5.4.2.4 消防设备设施 消防设施应符合GB 50016、GB 50140、GB 50116的相关规定及以下要求: a) 选用及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设备档案完整,安全状态良
32、好; b) 建筑消防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和落实消防设施的管理、检查、检测、维修、 8 DB4401/T 142018 保养、建档等工作制度,对建筑消防设施、电器设备、电气线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c) 消防控制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入口处应设置明显标志;地下的消防控制室门上的标志 必须是带灯光的装置;消防控制室应设置一部外线电话、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灭火器等消防器 材,并配备相应的通讯联络工具; d) 对设备的各项操控必须确保在安全状态水平显示为良好时进行; e) 设备的防护、保险、信号等安全装置无缺陷; f) 预备中英文紧急疏散广播词或录音广播。 5
33、.4.2.5 变配电系统 变配电系统要求: a) 各高、低压供电系统图注明变配电站位置、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走向、坐标、编号及型号、规 格、长度、杆型和敷设方式等; b) 应有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室、发电机室平面布置图;降压站、中央变电室、高压配电室及 各分变电室和发电站的接地网络图; c) 应有主要电气设备和安全防护用品的绝缘强度、继电保护、接地电阻、安全工具的试验报告和 测试数据; d) 位置不应在危险源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地势不应低洼,现场无漏雨、无积水; e) 变配电间门向外开,高压间门应向低压间开,相邻配电间门应双向开;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 烧体材料制作的实体门; f) 门、窗、自然通
34、风的孔洞都应采用金属网和建筑材料封闭,金属网孔应小于10mm10mm; g) 油浸式变压器应设有100%变压器油量的储油池或排油设施; h) 加设遮栏、护板、箱闸,安全距离符合规定;遮拦高度不低于1.7m,固定式遮拦网孔不应大 于40mm40mm; i) 高压配电室、电容器室、控制室应隔离,电缆通道用防火材料封堵; j) 保存完整规定存档期限内的工作票、操作票。 5.4.2.6 固定式低压电气线路 固定式低压电气线路要求: a) 线路布线安装应符合电气线路安装规程; b) 架空绝缘导线各种安全距离应符合要求; c) 线路保护装置齐全可靠,装有能满足线路通、断能力的开关、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接
35、地故 障保护等; d) 线路穿墙、楼板或地埋敷设时,都应穿管或采取其他保护;穿金属管时管口应装绝缘护套;室 外埋设,上面应有保护层;电缆沟应有防火、排水设施; e) 地下线路应有清晰坐标或标志以及施工图。 5.4.2.7 动力照明箱(柜、板) 动力照明箱(柜、板)要求: a) 触电危险性大或作业环境差的粉尘、露天等场所,应采用与环境相适应的防尘、防水等动力照 明箱、柜; b) 符合电气设计安装规范要求,各类电气元件、仪表、开关和线路排列整齐,安装牢固,操作方 便,内外无积尘、积水和杂物; 9 DB4401/T 142018 c) 各种电气元件及线路接触良好,连接可靠,无严重发热、烧损或裸露带电
36、体现象。 5.4.2.8 保护接地 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用电、配电设备金属外壳及电缆桥架、支架、保护管等均须可靠接保护地线(PE)。 低压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和电动工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 5.4.2.9 临时用电线路 临时用电线路要求: a) 有完备的临时电气线路审批制度和手续,其中应明确架设地点、用电容量、用电负责人、审批 部门意见、准用日期等内容; b) 临时电气线路审批期限:一般场所使用不超过15天;建筑、安装工程按计划施工周期确定; c) 不得在易燃、易爆等危险作业场所架设临时电气线路; d) 必须按照电气线路安装规程进行布线; e) 必须装有总开关控制和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每一个
37、分路应装设与负荷匹配的熔断器。 5.4.2.10 电焊机 电焊机要求: a) 电源线、焊接电缆与电焊机连接处的裸露接线板,应采取安全防护罩或防护板进行隔离,以防 止人员或金属物体接触; b) 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保护,接地或接零装置连接良好,并定期检查; c) 电焊机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超过5m,电源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电焊机二次线必须连接紧 固,无松动,接头不超过3个,长度不超过30m; d) 每半年应对电焊机绝缘电阻检测一次,且记录完整; e) 电焊钳夹紧力好,绝缘良好,手柄隔热层完整,电焊钳与导线连接可靠。 5.4.2.11 手持电动工具 手持电动工具要求: a) 手持电动工具根据使用的环境不同选择相应的绝缘等级; b) 手持电动工具至少每3个月进行一次绝缘电阻检测,且记录完整有效; c) 手持电动工具的防护罩、盖板及手柄应完好,无破损,无变形,不松动; d) 电源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和破损; e) 不得跨越通道使用。 5.4.2.12 管线 管线要求: a) 应有管网平面布置图,标记完整,位置准确,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