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DB4117 驻马店市 地方标准 DB4117/T 247-2019 奶牛场结核病净化技术指南 2019 - 06 - 15 发布 2019- 06 - 30 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17/T 247 2019 I 前 言 为了规范奶牛场结核病净化技术,提升奶牛场结核病净化水平,在传统结核病净化技术规程基础上, 结合驻马店地区近几年实际净化工作情况。按照“检测 -扑杀 /隔离 -检测 -扑杀 /隔离 -检测 -扑杀 /隔离 - 净化”的程序,采取对 感染牛群进行扑杀、对同群阴性牛群进行隔离,同时加强消毒和提高饲养管理水 平等综合措施以达到净化。 本标准按照 GB/T
2、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商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驿城区动物卫生 监督所,南阳市兽药监察所,南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新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遂平县动物疫病 预防控制中心,开封市畜牧工作站,确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正阳县兽药饲料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商丘 市畜牧工作站 , 西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上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泌阳 县夏南牛研究推广中心, 周口市 动物卫生监督所, 遂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正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畜牧兽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宏伟,李永彬,王勤运,李华
3、珍,吴奢,王东,时俊峰,马树学,黄彬,董 霞,王芳,梁永刚,卞忐忐 , 朱青,陈思琪,张梦馨, 杨治冬, 银资,肖宗坤,李贺。 DB4117/T 247 2019 1 奶牛场结核病净化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场结核病净化的术语和定义、净化检测、净化程序、净化标准等工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辖区内奶牛场结核病的净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T 18645 动
4、物结核病诊断技术 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农医发 2007 12号 DB31/T 432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规范 DB21/T 2595 规模化奶牛场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 DB12/T527 奶牛结核病净化技术规范 DB13/T 2650 奶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农医发 2017 25号 奶牛场(小区)结核病净化方案 豫牧 2013 62号 3 术语和定义 3.1 结核病 是由牛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3.2 净化 对动物疫病流行的特定场所、特定区域采取一系列措施,达到消灭和清除传染源的目标。 4 净化检测 采用 GB/T 18645中规定的牛提
5、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或病原学检测方法进行。 5 净化程序 5.1 奶牛结核病净化群(场)的建立 DB4117/T 247 2019 2 5.1.1 污染奶牛群的处理 应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PPD 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该牛群进行反复监测,每 次间隔 3 个月,发现阳性奶牛及时扑杀, 并按照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4 的规定处理。 5.1.2 犊奶牛应于 20 日龄时进行第一次监测, 100 120 日龄时,进行第二次监测。凡连续两次以上 监测结果均为阴性者,可认为是牛结核病净化群。 5.1.3 成年奶牛净化群检测 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普检,阴性牛继续维持,确诊阳性奶牛按照污染群(场)进行检
6、测、扑 杀。 5.1.4 凡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PPD 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疑似反应者,于 42 天后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为阳性, 则按阳性牛处理 ; 若仍呈疑似反应则间隔 42 天再复检一次,结果仍为可疑反应者,视同阳性牛处理。 5.2 隔离 疑似结核病牛或牛型结核分枝杆 菌 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可疑牛须隔离复检。 5.3 处理 5.3.1 阳性奶牛按照农医发 2017 25 号文规定执行。 5.3.2 患病 奶牛及其流产胎儿、排泄物、乳、乳制品等按照 GB/T 16548 规定执行。 6 净化标准 以奶牛场(小区)为单位,连续 2年无临床病例,且免疫学或病原学监测结果连续 1年以上无阳性。 7
7、净化效果维持的管理措施 7.1 持续监测 净化牛群建立后,每 6个月按全群 20%的比例进行 1次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监测, 以持续维持净化牛群的健康状态。 7.2 生物安全措施 7.2.1 种奶牛场地理位置应相对隔离,远离其他奶牛场。运送物品车辆以 及人员出入,均应执行消毒 制度,同时应尽可能降低种奶牛场所需物品与外界的交流。种奶牛场应在奶牛场安装防鸟网或其他防鸟 设施,并定期维护检查。 7.2.2 做好经常性消毒,饲养场及牛舍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内置有效消毒剂,如 3 5%来苏尔溶 液或 20石灰乳等。消毒药要定期更换,以保证一定的药效。牛舍内的一切用具应定期消毒 ;
8、产房每周 进行一次大消毒,分娩室在临产牛生产前及分娩后各进行一次消毒。做好临时消毒,奶牛群中检出并剔 出结核病牛后,牛舍、用具及运动场所等按照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 4.2.5 的规定进行紧急处理。 7.2.3 定期开展杀 灭蚊虫、苍蝇和老鼠工作,消灭传播媒介和传染源。 7.2.4 做好日常管理,员工定期开展体检,发现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员工应调离生产岗位。 7.3 加强引种检疫 7.3.1 异地调运的奶牛,必须来自于非疫区,应当符合农业部规定的健康标准。 DB4117/T 247 2019 3 7.3.2 跨省、市引进奶牛及其胚胎和精液,应按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向输入地动物卫 生机构申请办
9、理审批手续。 7.4 做好基础免疫工作 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疫病流行情况,种奶牛场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要求,对奶牛群 实施其他动物疫病免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7.5 免疫 奶牛场(小区)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 制免疫计划”的要求,对牛群实施除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以 外的其他动物疫病免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7.6 持续监测 8 防疫管理 8.1 日常管理 8.1.1 规划布局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相关要求。 8.1.2 配备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奶牛、染疫奶牛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病 死奶牛处理应符合 GB 16548。 8.1.3
10、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8.1.4 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繁育设施设备。 8.1.5 建立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药品、生物制品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 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停电应急安全措施,停 水应急安全措施,防火应急安全措施等质量管理制度。 8.2 规章制度 8.2.1 建立饲料、兽药、生物安全制品等投入品使用制度。 8.2.2 建立免疫、引种、隔离、兽医诊断、疫情报告、无害化处理、消毒制度。 8.3 生物安全 8.3.1 奶牛繁育使用的精液、胚胎来源于结核病净化种群,附有官方出具的检测阴性证明。 8.3.2 场内禁止屠宰或解剖牛只;粪便、污水 及其污物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8.3.3 定期杀灭吸血昆虫和鼠类等啮齿动物。 8.3.4 限制外来车辆、人员入场,必须进入时应经消毒,但禁止进入生产区。 8.3.5 禁止人畜混居,不得混养其他畜禽,并防止周围其他畜禽进入。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