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DB4117 驻马店市地方标准 DB 4117/T 217.4 2019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第 4 部分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019 - 08 - 30 发布 2019 - 08 - 30 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17/T 217.4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畜牧局提出。 本标准归口于驻马店市畜牧兽医标准委员会。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洛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沈 丘县畜牧工作站,洛 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义马市农业农村局,开封
2、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封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 中心 , 确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平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安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安阳市畜产品 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驻马店市中医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明莉,王伟杰,韩明改,卢晓艳,陈玉红,张洪杰,王金苗,王芳,崔永超, 刘斌,安晓馀,许瑞,朱凤霞,徐煜。 DB4117/T 217.4 2019 1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第 4 部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怀疑或确认发生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后,开展紧急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时进行的最初 调查、现场调查和追溯、追踪调查及调查报告的技术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发现高致病
3、性猪蓝耳病疫情时开展紧急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的一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 标准 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 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9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方法 NY/T 541兽医诊断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技术规范 DB4117/T 169.2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 2部分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
4、急预案 3 术语和定义 3.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 病。仔猪发病率可达 100、死亡率可达 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 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 其特征。 3.2 最初调查 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养 殖场 /户怀疑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报告后,由兽医技术人 员对所报告的养殖场 /户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对发病情况的初步核实。 3.3 现场调查 指县(区)级或市级兽医技术人员对所报告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场 /户的场区状况、传染来源、 传播途径、发病猪的品种与日龄、发病时间与病程、近期猪及其产品和人员流动
5、等情况进行的调查。 3.4 DB4117/T 217.4 2019 2 追溯调查 调查指示病例前一个最大潜伏期内,进入爆发群体的畜禽及其相关产品、人员、车辆、器具、饲料、 水流、风向和其他媒介,查找疫病传入的风险因素。 3.5 追踪调查 对首个病例发生前该病最长潜伏期内所有疫点畜禽、 相关产品及污染物品调出情况,兽医巡诊情况, 人员外出情况,疫区、受威胁区是否发病等进行调查,以便确定疫病可能扩散范围。 3.6 疫点 为发病猪所在的地点。规模化养殖场 /户,以病猪所在的相对独立的养殖圈舍为疫点;散养猪以病 猪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以运载工具为疫点;在市场发现疫情,以市场为疫点;在屠宰
6、 加工过程中发现疫情,以屠宰加工厂 /场为疫点。 3.7 疫区 指疫点边缘向外延 3 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根据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状况、疫点周边的饲养环 境、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划定。 3.8 受威胁区 由疫 区边缘向外延伸 5 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4 调查步骤与内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疑似病例发生时,启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4.1 组织准备 4.1.1 人员准备 组建由兽医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组成的调查组。 4.1.2 物资准备 准备车辆、通讯工具、药品、防护用品、消毒设备、采样设备、试剂、相机、调查表等。 4.1.3 实验室准备 告知实验室需
7、检测的项目、样品类型、样品数量等信息,安排实验室应做好准备工作。 4.1.4 人员生物安全防护 做好调查人员及相关辅助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4.2 确定疫情存在 DB4117/T 217.4 2019 3 通过调查走访养殖场 /户,听取兽医、村级防疫员等对发病 情况的描述和初步结论,确定疫情存在。 依据国家诊断标准规定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或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所发生的病例进行 确诊、核实。 4.3 建立病例定义 根据核实诊断的结果,结合疫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因素(时间、地点、猪群具备危险 因素或流行病学接触史)或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不同的目的建立不同的病例定义,包括疑
8、似病例和确 诊病例。 4.3.1 疑似病例 根据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为标准确定的病例,表现如下。 4.3.1.1 临床症状 体温明显升高,可达 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 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 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 100、死亡率可达 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 30 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4.3.1.2 病理变化 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 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 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
9、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4.3.2 确诊病例 在疑似病例的基础上,加上确诊试验进行诊断,按照 GB/T 18090执行。 4.4 开展调查 利用病例定义,调查疫病发生情况,并收集与疫病有关的信息。 4.4.1 调查对象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非病例。 4.4.2 最初调查 4.4.2.1 目的 核实疫情、提出对疫点的初步控制措施,为疫情确诊和现地调查提供依据。 4.4.2.2 组织与要求 a) 县 (市、区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养殖场 /户怀疑发病的报告后,应立即指派至少 2 名兽 医技术人员,携带必要的器械、用品和采样器具按规定的时间赶赴现场,
10、核实发病情况。 b) 被派人员应没有接触过该病群及其污染物,并做好个人防护。 4.4.2.3 内 容 DB4117/T 217.4 2019 4 a) 调查发病猪和养殖场 (户 )的基本情况、病史、临床症状、免疫接种情况及环境状况等,完成最 初调查。 b) 认真检查发病猪群状况,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岀是否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初 步判断。 c) 若不能排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调查人员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提请 市级或省级兽医技术人员作进一步诊断和调查,同时按照 NY/T 541 的要求完成样品采集工作, 按照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的
11、要求将样品送到市级兽医 实验室检测。 d) 提出对怀疑发病点实施的初步控制措施建议。 e) 画图标出怀 疑发病猪场(户)周围 8 公里以内分布的生猪养殖场、道路、河流、山岭、树林、 人工屏障等,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4.4.3 现场调查 4.4.3.1 目的 在最初调查无法排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情况下,对报告养殖场 (户 )做进一步的诊断和调查,分析 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影响疫情控制和扑灭的环境和生态因素。 4.4.3.2 组织与要求 a) 市或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怀疑发病报告后,应立即派遣兽医技术人员携带必要的器 械和用品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做进一步诊断和调查。 b
12、) 被派动物疫病流行病学专家应符合 4.4.2.2(b)的要 求。 4.4.3.3 内容与方法 a) 在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人员最初调查的基础上,对发病养殖场 /户的发病情况、周 边地理地貌、近期生猪及其产品、人员流动情况等开展全面的调查,分析传染源、传播途径以 及影响疫情控制和消灭的环境和生态因素。 b) 填写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中的相关内容(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报告省级动物疫 病预防控制机构。 c) 按照 NY/T 541 和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的要求,采样 送省级兽医实验室或国家指定实验室进行确诊。 4.4.3.4 完善现场
13、调查 当出现复杂 的暴发现场、所调查数据不全或调查目的的改变时,为获得所需要的或更准确更真实的 数据时,需要完善现场调查或者开展补充调查。 4.4.4 追溯、追踪调查 4.4.4.1 目的 追溯、追踪疫点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扩散趋势、自然宿主的发病和带毒情况,为阻止疫情进一步蔓 延或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害提供预警预报。 4.4.4.2 组织与要求 DB4117/T 217.4 2019 5 a) 当地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市或省级兽医技术人员指导下对有关人员、可疑感染猪 (场 )、可疑污 染物品和带毒宿主等进行跟踪调查。 b) 被派动物疫病流行病学专家应符合 4.4.2.2( b)的要求。 4.4.
14、4.3 追溯、追踪 调查的内容 a) 追溯、追踪出入发病养殖场 /户的有关工作人员和所有生猪、生猪产品及有关物品的流动情况。 b) 对疫点的生猪进行发病情况调查,追踪疫病传播和扩散情况。 c) 完成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中追溯、追踪调查,填写调查表中的相关内容(附录 A、附录 B、附 录 C、附录 D),并提交调查报告。 5 结果分析与报告 具体内容参照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第 1部分 总则执行。 DB4117/T 217.4 2019 6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说明 : 1.本表由县级动物疫 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填
15、写。 2.本表述及的单元(流行病学单元)是指处在同一环境、感染某种病原可能性相同的一群动物。如处在同一个封 闭圈舍内的动物,或同一个场内(开放式圈舍)的动物,或某个村内饲养的所有易感动物,或者是使用同一个公共设施 的一群动物(如水源等),均可称为一个流行病学单元。 序号: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一、基础信息 1.疫点所在场 /养殖小区 /村概况 名 称 地理 坐标 经度: 纬度: 地 址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市、区) 乡(镇) 村(场) 联系电话 启用时间 易感动物种类 养殖单元(户 /舍)数 存栏数(头 /只) 猪 牛 羊 其他( ) 2调查简要信息 调查原因 调查人员姓名 单位 发
16、现首个病例日期 接到报告日期 调查日期 二、现况调查 1发病单元 (户 /舍 )概况 户名或猪 舍编号 母猪 / 育肥猪 /仔猪 存栏数 (头 ) 最后一次该病疫苗免疫情况 病死情况 应免 数量 实免 数量 免疫 时间 疫苗种类 生产厂家 批号 来源 发病数 (头) 死亡数 (头) 注 : 母猪 /育肥猪 /仔猪:同一单元同时存在母猪、育肥猪、仔猪的,分行填写; 存栏数:是指发病前的存栏数; 发病数:是指出现该病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测为阳性的动物数。 2疫点发病过程 自发现之日起 新发病数 新病死数 第 1 日 第 2 日 DB4117/T 217.4 2019 7 第 3 日 第 4 日 第
17、5 日 第 6 日 第 7 日 第 8 日 第 9 日 第 10 日 3. 诊断情况 初步诊断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初步诊断结果: 诊断人员: 诊断日期: 实验室诊断 样品类型 数量 采样时间 送样单位 检测单位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诊断结果 疑似诊断 确诊结果 4疫情传播情况 村 /场名 最初发病时间 存栏数 发病数 死亡数 传播途径 5周边野生易感动物分布及发病情况 野生易感动物种类 病死情况 DB4117/T 217.4 2019 8 6疫点所在地及周边地理特征 请在县级行政区域图上标出疫点所在地位置;注明周边地理环境特点,如靠近山脉、河流、公路等。 7疫点所在县易感动物生产信息(为
18、判断暴露风险及做好应急准备等提供信息支持) 易感动物 名称 疫 区 受威胁区 全 县 养殖场 / 户数 存栏量 (万头 /万只) 养殖场 /户 数 存栏量 (万头 /万只) 养殖场 /户 数 存栏量 (万头 /万只) 猪 牛 羊 其他 8当地疫病史 三、疫病可能来源调查(追溯) 对疫点第一例病例发现前 1 个潜伏期内的可能传染来源途径进行调查。 可能来源途径 详细信息 易感动物购买或引进(数量、用 途和相关时间、地点等) 易感动物产品购入情况 饲料调入情况 水 源 本场 /户人员到过其他养殖场 / 户或活畜交易市场情况 配种情况 是否放养 泔水饲喂情况 营销人员、兽医及其他相关人员 是否到过本
19、场 /户 外来车辆进入或本场 车辆外出 情况 与野生动物接触过情况 其 他 四、疫病可能扩散传播范围调查(追踪) 疫点发现第一例病例前 1 个潜伏期至封锁之日内,对以下事件进行调查。 DB4117/T 217.4 2019 9 可能事件 详细信息 易感动物出售 /赠送情况 配种情况 参展情况 放 养 与野生动物接触情况 诊疗兽医巡诊情况 相关人员外出与易感动 物接触情况 其 他 五、疫情处置情况(根据防控技术规范规定的内容填写) 疫点处置 扑杀动物数 无害化处理动物数 消毒情况(频次、面积、药 名等) 隔离封锁措施(时间、 范围 等) 其他 疫区防控 封锁时间、范围等 扑杀易感动物数 无害化处
20、理数 消毒情况 紧急免疫数 监测情况 其他 受威胁区防控 免疫数 消毒情况 监测情况 其他 其他(如市场关闭 等) 填表人姓名: 联系电话: 填表单位(签章) DB4117/T 217.4 2019 10 附表 B (规范性附录) 运输途中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序号: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一、基础信息 1疫点概况 疫点所在地址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市、区) 乡(镇) 地理坐标 经度: 纬度: 2.货主及运输工具基本情况 货主姓名 从业时间 电话 联系地址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市、区) 乡(镇) 运输工具 车牌号 3调查简要信息 调查原因 调查人员姓名 单 位
21、发现首个病例日 期 接到报告日期 调查日期 二、 现况调查 1 发病动物情况(头 /羽 /只) 动物种类 来源地 启运地 检疫证书号 启运时间 启运时数量 截至调查时发病数(含途 中) 截至调查时死亡数(含途 中) DB4117/T 217.4 2019 11 2诊断情况 初步诊断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初步诊断结果: 诊断人员: 诊断日期: 实验室诊断 样 品类型 数量 采样时间 送样单位 检测单位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诊断结果 疑似诊断 确诊结果 3.疫点所在县畜牧业生产信息(为判断暴露风险及做好应急准备等提供信息支持) 易感动物 名称 疫区 受威胁区 全县 养殖场 / 户数 存栏量 (万头 /万只) 养殖场 /户 数 存栏量 (万头 /万只) 养殖场 /户 数 存栏量 (万头 /万只) 4 疫点所在地及周边地 理特征 请在县级行政区域图上标出疫点所在地位置;注明周边地理环境特点,如靠近山脉、河流、公路等。 三、疫病可能扩散传播范围调查(追踪) 可能事件 详细信息 途中经停地点 途中病死动物处理情况 初步结论 四、应急处置措施 疫点处置情况 DB4117/T 217.4 2019 12 疫区防控措施 受威胁区防控措施 其他措施(如向经停地点所 在县通报疫情情况等) 填表人姓名: 联系电话: 填表单位(签章)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