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107 T 419-2019 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6741       资源大小:645.3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107 T 419-2019 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 B 31 DB4107 新乡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7/T 419 2019 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 Technigue Requlations Of Pleurotus Nebrodensis 2019 - 10 - 12发布 2019 - 11 - 01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07/T 419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新乡市白灵菇种植、管理、收获的生产实际而制定。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 农村 局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提出 。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赵建选、李峰、靳荣线、马玮

    2、超、胡晓强 、宋琳琳、王利丹 。 本标准 2019年 10月 12日 首次 发布。 DB4107/T 419 2019 1 灵菇 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灵菇的术语和定义、 栽培环境条件及栽培 原料 、 生产 技术、 栽培季节、 菌种制备、 拌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采收、采后管理、病虫害防治 。 本标准适用于新乡市白灵菇袋栽塑料大棚种植及控温菇房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

    3、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T 13382 豆粕 NY/T 119 麦麸 NY 862 杏鲍菇和白灵菇菌种 NY 5095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 T 5333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规定的术语以及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白灵菇 产地环境条件清洁,按照特定技术操作规程生产,限量限时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将有害物质控 制在标准范围内, 产品质量符合 NY 5095 质量要求,。 3

    4、.2 后熟培养 菌丝长满后至出菇前的菌丝生理成熟阶段。 3.3 塑料大棚 DB4107/T 419 2019 2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或复合材料制成,在 冬 季 可 适当采取 采光增温 措 施 。根据地势而建, 南北走向 、东西走向均可 ,具备门、 对流 通风口等通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 , 以 跨度 6 m 9 m,长度 30 m 60 m为宜 。 3.4 日光温室 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东西向延长,在寒冷的季节主要依靠获 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生产的单栋温室 。依据地势 坐北朝南稍偏东,具备门、 对流 通风口等通风装置, 能遮光、

    5、增温、 保温、保湿 ,以 跨度 7 m 9 m, 长度 30 m 60 m为宜。 3.5 控温出菇房 该菇房为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栽培专用菇房,菇房墙体设计采用保温材料,内设网格或出菇架,配 备加热、制冷一体化机组和照明、加湿、通风等自动控制设备,具有控温、增湿、通风、光照等多种调 控功能,不受季节限制进行白灵菇生产。 4 栽培环境及栽培原料 4.1 栽培环境 应符合 NY 5358 规定的要求。栽培场地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近水源、背风向阳、卫生条件 良好的环境。禁止 与 畜禽养殖场、 化工厂、污水沟、煤矿等靠近, 避免对白灵菇生产 造成污染 。 4.2 菇房 可 选择 塑料大棚 、日光温室

    6、或控温出菇房 栽培 。 4.3 栽培原料 栽培原料、化学添加剂种类和用量、用水质量及基质处理方法,应符合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 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4.3.1 玉米芯 必须选用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 使用前 将玉米芯粉碎成 0.2 cm 0.5 cm大小的颗粒 。 4.3.2 棉籽壳 必须选用 新鲜、干燥 的棉籽壳 , 要求 颗粒松散,色泽正常,无霉烂、 无虫害、 无结 块 、无异味、无 混杂物 。 4.3.3 锯末 主要采用加工阔叶树(以杨树、槐树、柳树、榆树等为主)产生的锯末。锯末要求新鲜、干燥、无 异味、没有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4.3.4 麦麸 、豆粕、玉米粉、石膏 D

    7、B4107/T 419 2019 3 麦麸符合 NY/T 119,豆粕符合 GB/T 13382 , 其它必须选用 色泽正常,无霉烂、 无虫害、 无结 块 、 无异味、无混杂物 。 5 生产技术 菌种制备 拌料 装袋 灭菌 冷却 接种 菌丝培养 后熟培养 出菇管理 采收 采后管理。 6 栽培季节 6.1 春季出菇 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 模式种植 ,一般选择 6月中旬准备母种 ,7月 8月制备原种 ,8月 9月制备栽 培种 ,9月 10月种植 ,翌年 2月中旬至 3月底出菇。发菌阶段,若自然气温较低,可适当增温以促进菌 丝生长发育;出菇前期,温度较低,需要增温管理。 6.2 冬季出菇 塑料 大棚或

    8、日光温室 模式种植, 4 5月准备母种 , 5月 下旬至 7月中旬制备原种 , 6月下旬至 8月 中旬制备栽培种, 8月初至 9月中旬均可连续种植, 12月上旬即可安排出菇。秋季种植,发菌时期,外 界气温较高,要通过采取措施降低发菌温度,控制菌袋中心温度不超过 28;出菇期需要进行增温管 理。 6.3 周年种植 在控温出菇房内全年均可安排生产。 7 菌种制备 根据当地不同生产季节,按照国家行业标准 NY/T 528 规定的要求生产,质量符合 NY 862 白灵菇 标准。 7.1 品种选择 选择后熟期短( 40 d以内)、出菇率高、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商品性状 好,货架期长的品种。 在豫北地区

    9、,可选择掌状白灵菇品种,如新科 6号。 7.2 母种制备 采用 PDA培养基或 PDPYA培养基作为母种培养基 ,在 25 恒温条件下,培养 10 d 13 d备用。 7.3 原种制备 以麦粒培养基为主,将煮熟的麦粒 +1%石膏粉,装入原种瓶中,采用高压灭菌,在冷空气排净后, 当压力达到 0.14 MPa 0.15 MPa时,灭菌 1 h 1.5 h;当麦粒中心温度降至 30 以下时,在无菌条 件下,将备好的一级菌种接到原种瓶内;在 23 25 避光培养 25 d左右即可长满。 7.4 栽培种制备 7.4.1 枝条菌种 DB4107/T 419 2019 4 辅料配方 :棉籽壳 68 %、 麸

    10、皮 30 %、 石膏 1 %、 石灰 1 %、 含水量 65 %左右;枝条多选用杨树和 桐树等阔叶树种,利用切条机将木材切成直径约 1 cm,长 14 cm 16 cm的枝条。将枝条浸入 1 %石灰 水中浸泡 48 h后即可捞出沥水装袋。菌种袋一般采用规格为 18 cm 35 cm,厚度 0.005 cm 0.007 cm 的一端封口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袋时首先将枝条与拌好的辅料充分拌匀,使枝条上沾有部分辅 料,然后将所有枝条整理工整后装入底部垫有少许辅料的菌袋一端内,菌袋一端空隙部分用辅料填实, 枝条表面应留少量辅 料,菌袋装好后用套环封口即可。将装好的料袋进行高压(压力 0.14 M

    11、Pa 0.15 MPa,保持 2 h 3 h)或常压灭菌( 100 保持 12 h 14 h),待灭过菌的料袋内温度降至 30 以下 时,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将原种接入料袋内,在 23 25 避光培养 30 d 左右即可长满。 7.4.2 棉籽壳菌种 棉子壳 93 %、麦麸 5 %、石膏粉 1 %、石灰 1 %、 含水量 60 % 65 %,按照上述配方拌料装袋(规 格为 17 cm 35 cm,厚度 0.005 cm 0.006 cm的聚丙烯或低压高 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内,进行高压或 常压灭菌,无菌条件下接入原种, 22 25 条件下培养 30 d左右即可。 8 拌料 8

    12、.1 配方 配方 1:玉米芯 40 %、 锯末 20 %、 棉籽壳 15 %、 麸皮 15 %、 豆粕 5 %, 、 玉米面 3 %、 石灰 1 %、 石膏 1 %。 配方 2:棉籽壳 90 %、 玉米粉 7 %、 石灰 2 %、 石膏 1 %。 8.2 拌料 按配方准确称量原料,搅拌均匀后使含水量达 65 %左右,把培养料 酸碱度调节至 pH 值 8 9 后直 接装袋。使用玉米芯时,要提前预湿处理,保证玉米芯充分吸水;锯末要提前过筛。 9 装袋 白灵菇栽培菌袋一般选用规格 为( 17 18) cm ( 35 38) cm,厚度为 0.005 cm 0.006 cm的聚 丙烯高压或聚乙烯常压塑

    13、料袋。装料要松紧适度,计划采用枝条菌种接种时,装袋时应选用能够预留接 种孔的装袋机或人工打孔。 10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灭菌灶内料温达 100 保持 12 h 14 h;高压( 0.14 MPa 0.15 MPa)下灭菌 2 h 3 h。无论常压或高压灭菌,都必须做到彻底排净灭菌锅内冷空气,方能保证灭菌效果。 11 接种 11.1 冷却 当栽培菌袋内温度降至 28 以下时,方可进行接种。 DB4107/T 419 2019 5 11.2 接种 接种要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 室或接种箱以及接种工具在接菌前,参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 用量,用气雾消毒剂进行熏蒸杀菌。在接种箱内接种, 将冷却后的

    14、菌 袋 与经过表面消毒的菌种一起装入 接种箱,按照 规定 用量用气雾消毒对接种箱进行熏蒸消毒 0.5 h后开始接种。 接种人员应身着整洁,穿 上干净的专用接种服进行操作,接种人员的 双手及接种工具用 75 %的酒精进行消毒,然后点燃酒精灯, 灼烧接种工具进行灭菌 ,迅速将菌种接入栽培菌袋内, 整个接种过程要动作熟练 , 一箱接完后将菌袋移 入培养室或菇棚内培养 。接种室内接种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严防杂菌侵染。 12 菌丝培养 12.1 培养场所 要求干燥、洁净、通风良好,避 光培养 。 进菌袋前,应提前对培养场所清扫和场地消毒。 12.2 培养条件 发菌期控制菌袋发菌温度 22 2

    15、5 ,空气湿度 60 % 70 %,避光培养。在接种后 4 d 7 d, 及时检查菌袋污染情况,发现污染菌袋,要及时清理出发菌室,以后每周检查一次。培养期间温度一旦 超过 28 ,要及时通过通风、降层或启动制冷机等措施进行降温。气温在 20 以下时,可通过人工 增温或增加菌袋摆放层数等措施,适当增加菌袋温度。整个发菌期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证发菌场所空 气新鲜。在最适条件下,一般培养 30 d 40 d菌丝即可发满袋。 12.3 后熟培养 白灵菇菌袋长满后,在 22 25 ,空气湿度 70 %以下继续培养 30 d 60 d,直到菌丝洁白、 菌袋坚实有弹性、有少量黄色菌丝生理水时即达到菌丝生理成

    16、熟。 13 出菇 13.1 菌袋上架 将出菇棚(室)提前清扫干净并消毒处理,采用墙式出菇、网格架出菇、或层架式立体出菇。 13.2 搔菌 解开菌袋袋口进行搔菌,厚度约 0.1 cm 0.2 cm,面积 2 cm2 4 cm2,掻菌后将料袋袋口旋转至微 封闭状态。在温度 15 ,空气湿度 80 % 90 %,保持弱光培养下,一般掻菌后 3 d 5 d,料面便会有 绒毛状菌丝出现,即可进行催蕾管理。 13.3 催蕾 13.3.1 低温 催蕾 温度控制在 0 5 ,低温刺激 7 d 10 d,然后进行昼夜温差 10 以上刺激 7 d 10 d,直 至料面形成米状原基,然后调控温度在 10 15 ,空

    17、气湿度 85 % 90 %,棚内散射光,待菇蕾长 至绿豆大小时即可完全打开或卷起袋口。 13.3.2 控温出菇房催蕾 DB4107/T 419 2019 6 控制菇房温度 1 3 左右低温冷刺激 7 d,然后出菇房温度控制 10 16 ,空气相对湿 度 70 % 80 %,光照强度控制在 100 Lx 300 Lx, CO2 浓度控制在 0.2 % 0.25 %,催蕾 10 d 13 d 后原基即可形成,待菇蕾长至绿豆大小时即可打开完全打开袋口或卷起袋口。 13.4 疏蕾 白灵菇幼蕾出现优势菇的情况下,可不疏蕾;优势菇不明显时,待菇蕾长至 5 cm大小,要及时进 行疏蕾,一般每袋保留 1 2个

    18、健壮的菇蕾。 13.5 育菇期管理 育菇期温度最适宜在 12 15 ,采用雾化水增湿,保持空间相对湿度 80 % 90 %,光照强度 100 Lx 300 Lx,二氧化碳浓度 0.06 % 0.08 %。出菇期必须预防高温,春末出菇时必须做好菇棚降 温管理。 14 采收 当菌褶平展,菌盖充分伸展并保持边 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采收时尽量戴一次性手套,避 免在子实体上留下指纹,影响商品性状。采收后,要及时削去菇柄所带的培养料,并根据菇型及大小进 行分装,整齐码入专用塑料袋或泡沫箱内,冷链运输,尽快上市。 15 采后管理 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并清理菌袋料面死菇、菇根等,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可进

    19、行二潮菇管理。白 灵菇一般采收 1 2潮菇。 16 病虫害防治 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 16.1 主要病害 16.1.1 主要病害 发菌期常有木霉、青霉、曲霉、毛霉、根霉、链孢霉、酵母菌等病原侵染菌袋;出菇期常有假单孢 杆菌、托拉斯假单孢杆菌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腐烂病 、细菌性黄菇病等。 16.1.2 主要虫害 包括菇蚊、瘿蚊、菇蝇等。 16.2 农业防治 16.2.1 选择抗病品种 针对生产主要病害,选用高抗多抗品种。 16.2.2 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 DB4107/T 419 2019 7 培养料配制合理,灭菌彻底,严格无菌接种程序,发菌期间定期消毒,调控发菌温度,保持发菌场 地干燥通风等

    20、是提高菌袋成功率的重要措施。出菇期间控制好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等条件,使之处 于适宜环境;保持出菇场地干净卫生,合理用水,避免各种侵染性病害发生。 16.3 物理防治 16.3.1 安装防虫网 将防虫网直接 安装 在 栽培食用菌 大棚 、菇房所有通风口处 ,四周用土 、砖或木条 压严压实。 使用防 虫网时一是要选择 的 40 60 目的防虫网,二是 平时进出要随手关门,以防 害虫 飞 入 棚内产卵 ,三是 要 经常检查防虫网有无撕裂口,一旦发现应及时修补,确保 出菇房 内无害虫侵入 。 16.3.2 杀虫灯诱杀害虫 利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诱杀害虫,在成虫羽化期,在菇房内上空

    21、每间隔 10 m 15 m 挂一盏杀虫灯;天黑以后开灯,天亮以后关灯,进行诱杀成虫,从而达到减少虫源,降低虫害之 目的。 16.3.3 悬挂黄板 利用多数害虫的对黄色的敏感性,具有强烈的趋黄性之特点,采用特殊的黄色配以特殊黏胶,制成 高效黄色黏虫板,该种黄板诱虫效果非常好。一般按照每 100悬 挂 5 8块 15 cm 25 cm的黄板即可; 悬挂时,一是要勤观察菇房,一旦发现害虫即开始在菇床上方 20处悬挂黄板,二是虫多时可以适当 多挂黄板。 16.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应按照 GB 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严禁向菇体喷撒农药。 16.4.1 发菌期病害 木霉、青霉等真菌性

    22、病发生后,场地喷洒 1000倍 50 %多菌灵,也可喷洒 800倍 45 % 50 %二氯异 氰尿酸钠(克霉灵);袋内在有污染的地方注射 300倍 500倍 10 %稳定性二氧化氯(万菌消)。 16.4.2 菌蚊、瘿蚊、菇蝇 发菌期场地发生虫害后,可选用 20 %灭蝇胺 600倍 800倍,或 1.8%阿维菌素 1500倍 2000倍进 行喷雾;菌袋内发生虫害,可向袋内注射 800倍 1000倍的低毒菊酯类杀虫剂。 16.4.3 细菌性腐烂病 侵染初期呈黄褐色,针头大小,扩大后直径可达 3 mm 4 mm,边缘整齐,中间凹陷,单个菌盖可 有数十个病斑,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可形成一层菌脓,干燥后

    23、又可变成菌膜,严重影响白灵菇的商业 价值。 防治方法:喷洒用水要洁净,每次洒水后注意通风,保持场地清洁卫生。一旦发病,及时摘除病菇, 减少或停止喷水,降低菇房空气湿度,使用浓度 1%的漂白粉水溶液或浓度 3%石灰水喷洒病 变区域,也 可 按要求 使用链霉素、金霉素、庆大霉素等,交替使用可有效避免细菌抗药性。 16.4.4 细菌性黄菇病 DB4107/T 419 2019 8 主要侵染发育中的白灵菇子实体,侵染往往从菌盖开始,形成黄色水渍状病变斑块,触摸有粘黏感, 闻着有难闻臭味。 防治方法同细菌性腐烂病。 DB4107/T 419 2019 9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白灵菇生产技术

    24、明白纸 A.1 拌料 按配方准确称量原料,搅拌均匀后使含水量达 65 %左右, pH值 8 9。 A.2 装袋 计划采用枝条菌种接种时,装袋时应选用能够预留接种孔的装袋机或人工打孔。 A.3 灭菌接种 采用常压灭菌,灭菌灶内料温达 100 保持 12 h 14 h;高压 ( 0.14 MPa 0.15 MPa)下灭菌 2 h 3 h。 A.4 接种 当栽培菌袋内温度降至 28 以下时,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完成接种。 A.5 菌丝培养 发菌期控制菌袋发菌温度 22 25 ,空气湿度 60 % 70 %,避光培养 ,发菌期间要经常通风换 气,保证发菌场所空气新 鲜。 A.6 后熟培养 白灵菇菌袋

    25、长满后,在 22 25 ,空气湿度 70%以下继续培养 30 d 60 d。 A.7 出菇管理 A.7.1 菌袋上架 采用墙式出菇、网格架出菇 、 或层架式立体出菇。 A.7.2 搔菌 解开菌袋袋口进行 搔菌, 掻菌后将料袋袋口旋转至微封闭状态。 A.7.3 催蕾 通过低温刺激、 温差刺激等方法催蕾,待菇蕾长至绿豆大小时即可完全打开或卷起袋口。 A.7.4 疏蕾 DB4107/T 419 2019 10 菇蕾长至 5cm大小 进行疏蕾,一般每袋保留 1 2个健壮的菇蕾。 A.7.5 育菇期管理 育菇期温度最适宜在 12 15 ,采用雾化水增湿,保持空间相对湿度 80 % 90 %, 光照强度

    26、100 Lx 300 Lx, 二氧化碳浓度 0.06 % 0.08 %。 A.8 采收 当菌褶平展,菌盖充分伸展并保持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 A.9 采后管理 停止喷水,清理死菇、菇根等,待菌丝恢复生长后可进行二潮菇管理。 A.10 病虫害防治 A.10.1 发菌期病害 场地喷洒多菌灵、或二氯异氰尿酸钠 杀菌剂、或袋内注射稳定性二氧化氯。 A.10.2 菌蚊、瘿蚊、菇蝇 场地选用灭蝇胺或阿维菌素进行喷雾; 菌袋内发生虫害, 袋内注射低毒菊酯类杀虫剂。 A.10.3 细菌性腐烂病 摘除病菇,减少或停止喷水, 降低菇房空气湿度, 使用浓度 1%的漂白粉水溶液或浓度 3 %石灰水, 或链霉素、金霉素、庆大霉素等喷洒病变区域。 A.10.4 细菌性黄菇病 防治方法同细菌性腐烂病。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107 T 419-2019 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