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103 T 125—2020 绿色社区建设评价规范.pdf

    • 资源ID:1496683       资源大小:746.8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103 T 125—2020 绿色社区建设评价规范.pdf

    1、ICS 03.080 A 12 DB4103 洛阳市 地方标准 DB4103/T 125 2020 绿色社区建设评价规范 2020-04-16 发布 2020-05-16 实施 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03/T 125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洛阳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留科、张瑞玲、王瑞娟、张永新、贾世杰、马友忠、倪建杰、梁亮。 DB4103/T 125 2020 1 绿色社区建设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社区建设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内容、组织、对象、

    2、方法及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 绿色社区的建设 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490.1 2015 社区信息化 第 1部分: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区 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在居住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文化、组织制度、生活方式和归属感的地 域生活共同体 GB/T 31490.1 2015,定义 2.1 。本标准的社区指的是具有独立生活空间的居民小区。 3.2 绿色社区 具备一定的符合环保要

    3、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其硬 件包括 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应用等应用措施;软件包括有 社区管理部门和社区居民参与的联席会议,社区环境管理制度,起骨干带头作用的环保志愿者队伍,普 及环保科学知识的宣传阵地和一定数量的环保模范家庭。 3.3 环保公众参与机制 指社区居民通过一定的程序与途径,参与一切与社区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使得该项决策符合 居民的切身利益。例如社区可以定期发布环境公报、公告,引导大家来共同关注近期环境问题;也可以 专门配置通讯设备,接收居民反映的环境问题,使这些问题得到最快的解决。 3.4 环保激励机

    4、制 创建 小组对居民的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激发和鼓励以使其行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机制, 比如社区定期组织“环保型组织”、“文明家庭”、“绿色使者”等评选活动。该机制可增强社区居民 责任感和节约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居民在“绿色”社区创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5 环境整洁 DB4103/T 125 2020 2 指社区环境优美、整洁有序、空气清新、适合人居,主要体现在垃圾分类回收、分类清运;各类线 路划分美观,提倡输电线、通讯线、有线电视信号线地下铺设;车辆有序停放 ; 无焚烧垃圾、树叶、露 天烧烤等现象;建筑、拆迁、市政等工程采取防尘措施;各种公共设施保持完好 ;无粪水、污水满溢

    5、等 方面。 3.6 “绿色”意识 居民的“绿色”意识主要体现在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清洁能源、环保型商品,采用节约 能源、减少污染、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使用无磷洗衣粉,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制品、买菜使用布袋子、 菜篮子等可重复使用器具。 3.7 社区志愿者队伍 社区志愿者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主要帮助社区老弱病残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经常性地开展志愿 服务活动;同时以宣传节能、环保为理念,积极开展活动,推进社区节能、环保运动。 4 评价原则 4.1 公正性 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原则,评价结果不受实施难度或其它 主、客观因素影响。 4.2 科学性 坚持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6、分类原则。 4.3 可靠性 应采集和使用真实、客观的数据;评价结果应客观、准确地反映评价活动情况。 5 评价内容 5.1 评价指标 5.1.1 由监督管理、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绿化美化规范化、自然资源保护、绿色生活、环境宣教与 环境意识、附加分项等指标组成,总分 100 分。评价指标及分值见表 1。 5.1.2 绿色社区建设评价细则见附录 A。 表 1 绿色社区建设 评价指标及分值 序 号 评价指标 分 值 1 监督管理 20 2 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 30 3 绿化美化规范化 20 4 自然资源保护 5 5 绿色生活 10 6 绿色 环境宣教与环境意识 10 7 附加分 5 DB4103/T

    7、125 2020 3 5.2 评价等级 5.2.1 等级划分 本规范将评价综合值按等级分为 两 等,分别是绿色社区和星级绿色社区,用以评价社区的绿色水平。 5.2.2 等级分值 绿色社区等级对应分值见表 2。 表 2 绿色社区评价等级划分 等级 绿色社区 星级绿色社区 评价 得分 80 90 91 100 6 评价组织和对象 6.1 评价组织 绿色社区建设 评价工作由市级绿色社区行业主管部门或由其指定的机构统筹组织,成立相应的评价 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 ),负责具体评价工作。 6.2 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为居民社区,且应具备下列条件: a) 绿色社区的评价以社区为评价对象,并应明确规划社区用地

    8、范围,社区内主要道路、管线、公 园绿地、水体等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 b) 社区居民住户应具有一定规模,入住率达到 80%。 c) 社区内个人与单位均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无重大污染投诉,无环境纠纷。 d) 社区内具有一定面积的城市绿地,且无裸露土地,推行立体绿化,绿地率不低于 30%。 7 评价方法 可采用资料查阅、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等方法进行评价。 8 评价流程 8.1 申请 符合要求的绿色社区可 自愿申请,并向评委会提交绿色社区建设评价申请材料。 8.2 受理 评委会对申请进行受理,并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 8.3 评价 8.3.1 对申请材料符合条件的绿色社区,由评委会组

    9、织专家进行评价。 8.3.2 评价分值达到相应等级的绿色社区,可被评为相应级别的绿色社区。 DB4103/T 125 2020 4 8.4 复核 8.4.1 复核工作由评委会组织,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评委会可根据复核结果调整其级别。 8.4.2 评价对象申请上一级等级的,不受复核期限制。 DB4103/T 125 2020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绿色社区建设评价细则 项 目 分值 评 价 内 容 评价依据 评 分 标 准 A 监督 管理 20 分 A1 环境 管 理体系 10 成立由街道、社区、物业公司、 居民代表等组成的绿色社区建设 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开 展工作。

    10、 社区提供成 立文件、会议 记录、工作计 划、工作总 结、专项经费 使用状况等。 有创建机构 2 分,责任落实到人 2 分,有 经费安排 2 分,工作制度 1 分,每年定期 部署工作( 2 次以上) 1 分,有计划 1 分, 有总结 1 分。 A2 环境监 督体系 10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公众环境参 与机制,能较好地发挥居民的监 督作用,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 管理部门建立了内部监督制度, 保障环保目标落实;居民积极参 与绿色社区建设。 社区提供的 资料、居民 意 见记录、答复 记录、群众调 查座谈。 社区管理部门对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有 回应有落实 3 分,管理部门建立了内部监 督制度 2 分

    11、,设立了环保意见箱(簿) 2 分,居民关心支持绿色社区建设 3 分。 B 环境 质量 与 污染 控制 30 分 B1 群众对 环境质量 的评价 6 环境质量优良,环境优美,无污 染、无生态破坏和污染扰民问题, 群众满意率较高。 有关管理部 门的意见,群 众调查。 社区内群众满意率: 90% 得 6 分; 80% 得 5 分 ; 70% 提 4 分 ; 60% 得 3 分; 低于 60%不能被表彰。 B2 噪声与 大气污染 防治 6 社区内噪 声污染源和大气污染源 得到有效控制,积极监督社区以 外的污染源,没有废气、烟尘、 噪声扰民事件;积极宣传机动车 尾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认真 贯彻落实有关

    12、规定。 群众调查、座 谈,现场察 看,察看工作 计划、总结。 社区内噪声污染源、大气污染源得到有效 控制得 4 分;积极监督对本区有影响的区 外的噪声、大气污染源 1 分;有宣传机动 车尾气污染防治法规 1 分;区内有噪声、 废气、烟尘扰民投诉未及时解决不能 参评 。 B3 污水处 理 4 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或 自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提倡污水 处理后的中水再利用。 有关部门意 见、调查群 众。 生 活污水没有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或自行 处理后不达标的不能 参评 。 B4 垃圾处 理 4 居民自觉将垃圾科学分类,实行 可回收物质再利用,有毒有害废 弃物要妥善处置或贮存。 有关部门的 统计数据

    13、,现 场检查、群众 调查。 有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2 分,居民自 觉参与垃圾分类 1 分,有毒有害垃圾妥善 处理或贮存 1 分。 B5 其他污 染的防治 2 消除社区内的扬尘污染、光污染、 油烟污染的污染源。 现场调查群 众。 达到要求 2 分,有群众投诉未及时解决 不 能参评 。 B6“ 三同 时 ” 执行 率 5 建设项目环保 “ 三同时 ” 执行率 100%,环保设施 正常运作,稳定 达标排放。 环保部门的 意见,现场调 查,群众座 谈。 “ 三同时 ” 执行率 100%得 3 分,否则不能 参评 ;环保设施正常运作,稳定达标排放 2 分。 DB4103/T 125 2020 6 B

    14、7 社区 除四害 3 除害防病工作坚持经常开展,措 施落实,区域内环境无四害孳生 地,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 内,除害尽可能使用高效、低毒、 低残留药剂。 有关部门的 检查日记录 和日常情况。 除四害工作达标 2 分,使用高效、低毒、 低残留药剂 1 分。 C 绿化 美化 规范 化 20 分 C1 园林 绿化 7 绿地率达到规定的要求,绿地率 较高、植物种类丰富,园林景点 与周围环 境协调、优美;提倡立 体绿化,可绿化面积应达 100%; 植物的迁移、砍伐或绿地作其它 用途应报绿化部门批准和征得过 半数居民同意;绿化除虫害应尽 可能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 杀虫剂。 现场察看文 字、图片、影

    15、 像等资料,群 众座谈。 社区绿地率达到 30%以上 2 分,达到 35% 加 1 分,高于 40%得 3 分;绿化管理较好, 植物无枯死、缺株、草坪常修剪 得 2 分, 社区做到见缝插绿、见空造园, 得 1 分; 园林景点协调和谐 得 1 分。 C2 清洁 卫生 4 路面、庭院、走廊、楼梯间等场 所洁净,没有明显痰迹 ; 没有人 畜粪便,没有垃圾乱倒乱扔现象; 垃圾有专人负责,及时清理 ;小 区物业整洁有序,公共场所及时 消毒清洁 。 有关部门意 见,现场察 看,群众座 谈。 路面、庭院、走廊、楼梯间等场所洁净, 没有明显痰迹 ,得 1 分; 没有人畜粪便, 没有垃圾乱倒乱扔现象 ,得 1

    16、分 ;垃圾有 专人负责,及时清理 ,得 1 分;小区物业 整洁有序,公共场所及时消毒清洁,得 1 分 。 C3 城区市 容管理 3 没有出现违法建设行为和乱张 贴、乱拉挂、乱涂写现象,做到 经营入室,及时翻新、修缮建筑 物外墙,没有露天烧烤。 有关部门的 意见,现场调 查,群众座 谈。 没有出现违法建设行为 ,得 1 分;没有 乱 张贴、乱拉挂、 乱涂写现象, 得 1 分; 做 到经营入室,及时翻新、修缮建筑物外墙, 没有露天烧烤 得 1 分。 C4“ 三 车 ”“ 三 线 ” 管理 4 按规划要求设置机动车、非机动 车车库(停车场),并有完善管理 制度,无乱停放现象;各类线路 整齐美观,提倡

    17、输电线、通讯线、 有线电视信号线地下铺设 。 相关等部门 意见、现场调 查群众、座 谈。 按规划要求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车库(停 车场), 得 1 分;设 有完善 停车 管理制度, 得 1 分; 无乱停放现象 , 各类线路整齐美 观, 得 1 分; 提倡输电线、通讯线、有线 电视信号线地下铺设 ,得 1 分。 C5 招牌、 宣传栏、 灯箱 2 招 牌、宣传栏、灯箱依法设置,整齐规范、外形美观。 有关部门意 见,现场调查 群众座谈。 招牌、宣传栏、灯箱依法设置 得 1 分; 整 齐规范、外形美观 得 1 分 。 D 自然 资源 保护 5 分 D1 野生动 植物保护 3 居民爱护野生动植物,无经营

    18、受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餐馆,无买卖、 食用受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的现象。 现场检查,群 众座谈、调 查。 居民爱护野生动植物, 有相关知识宣传, 得 1 分; 无经营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餐馆 得 1 分; 无买卖、食用受保护野生动植物 及其制品的 得 1 分 。 D2 保护古 树名木 2 胸径 80 厘米以上的大树及古树 名木要 树立牌子,必要时建造围 栏加以保护,防止破坏、迁移, 定期养护。 现场察看文 字、图片、影 像等资料,群 众座谈、调 查。 大树及古树名木挂牌 0.5 分,长势良好、 没有破坏现象 0.5 分,有向群众普及全民 义务植树、爱护绿化和古树名木保护知识 0.5 分,建立养

    19、护制度,落实养护措施, 定员定期养护绿化 0.5 分。 E 绿色 生活 10 分 E1 绿色 消费 4 家庭或单位购买使用可降解包 装、可持续使用餐具、绿色建材、 环保安全电器,节约资源(节水、 节电、节材、节粮、节油和节气 等)。 群众座谈、调 查,现场察 看。 80%以上的单位和居民参 与了绿色消费 4 分, 80%参与率 70% 得 3 分、 70%参与率 60%得 2 分。 DB4103/T 125 2020 7 E2 绿色 志 愿团体 4 有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的 绿色环 保 志愿队伍,经常开展社区环保 活动,监督社区环保工作。 社团成立文 件,成员名 单,活动方 案,活动的文 字、照

    20、片、声 音、影像等记 录。 有社团成立文件和成员名单 1 分,有活动 方案及总结 1 分, 绿色 环保活动内容丰富, 次数较多 1 分,有监督社区环保工作 1 分。 E3 使用清 洁能源 2 居民对清洁能源(相对清洁,如 液化气、管道煤气)使用率达到 95%,提倡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 群众调查 使用率 95 得 2 分, 85 得 1 分,75 得 0.5 分, 75以下 不 得分 。 F 绿色 环境 宣教 与环 境意 识 10 分 F1 绿色 环 境宣传 5 宣传氛围:有固定环保警示牌(宣 传栏)、环保橱窗或显示屏等,建 立寓教于乐的环境文化设施、有 环保示范作用的景点,制定居民 环保公约或

    21、守则,形成立体宣传 氛围。宣传活动:重大环境节日 要有宣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参与人数较多。 现场察看文 字、图片、影 像等资料,群 众座谈。 宣传氛围:完全做到 3 分,基本做到 2 分, 部分做到 1 分:宣传活动:每年 2 次以上 大型环保宣传活动效果较好 2 分,有 1 次 环保宣传活动 1 分。 F3 环境 意识 5 居民环境知识较丰富,环境道德 水平较高,环境法律意识较强, 居民日常环保行为较多。 居民环境意 识问卷调查, 群众座谈会。 优 3 分,良 2 分,中 1 分;居民日常环保 行为较多 2 分,一般 1 分。 G 附加 10 分 G 附加 5 1、获得过国家级、省级

    22、政府命名 表彰的社区,如文明社区、社区 建设示范区、生态小区、安静小 区等。 2、已通过 ISO 14000 环境管理体 系认证。 3、节能降耗 : 社区内公共场 所和部位采用高效节能光源和措 施; 使用太阳能照明技术; 使用太阳能住户超过 40%; 有 雨水回用设施, 利用回用雨水灌 溉。 4、环境友好: 病虫害防治采用 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肥料或堆 肥; 对生物可降解垃圾进行单 独回收或设置可降解垃圾房,处 理过程无二次污染。 根据社区提 供的资料说 明,评审的总 体印象。 特色明显,有丰富的环保内容,示范性强 5 分;有特色,有一定的环保内容,示范 性较好 3-4 分;有特色有内容,有一定的 示范性 1-2 分。 DB4103/T 125 2020 8 参 考 文 献 1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4 GB/T 14848 地下 水质量标准 5 GB/T 50331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6 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7 GB/T 51255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8 河南省绿色社区考核评估标准 9 山东省绿色社区标准 10 深圳市绿色社区考核标准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103 T 125—2020 绿色社区建设评价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