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31 DB4104 平顶山市 地方标准 DB 4104/T 083 2018 绿色食品 马湾白桃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12 - 29 发布 2019 - 01 - 29 实施 平顶山市质 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04/T 083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给出的规则制定。 本标准由平顶山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平顶山市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李奇山、杨景涛、李清波、栗杨、吴昆明、王晓曼。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 :柳森、郭克歌。 DB4104/T 0832018 1 绿色食品 马湾白桃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2、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马湾白桃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品种及砧木选择、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 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档案记录、产品品质特色、 标志使用、贮藏和运输 。 本规程适用于绿色食品 马湾 白桃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175 桃苗木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86 绿色食品 鲜桃 NY/T
3、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844 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AGI2017-04-22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技术控制规范 马湾白桃 3 产地 3.1 地域范围 “马湾白桃 ”产地地域范围严格按照 AGI2017-04-2207执行 。 3.2 产地环境质量 应符合 NY/T 391的规定。 4 品种与砧木 4.1 品种 以传统的“马湾白桃 ”品种大白桃为主,适当种植沙子早生、大久保等品种。 4.2 砧木 野生毛桃。 DB4104/T 0832018 2 5 建园 5.1 园地选择 园地应选择“马湾白桃”产地保护范围内的沙壤
4、土, pH值 7.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 10 g/kg, 排灌便利,交通方便,没有种植过核果类果树的地块。 5.2 苗木选择 苗木标准按 GB 19175执行。 5.3 栽植时间 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或春季解冻后至萌芽前。 5.4 栽植密度 自然开心形株行距为 4 m 3 m ,每亩 56株,“ Y”字形株行距为 3 m 2 m ,每亩 110株,主干形 株行距为 2 m 1 m,每亩 330株。 5.5 授粉树配置 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比例为 8:1、品种一般为大久保等。 5.6 栽植方法 5.6.1 挖坑、施肥 栽植前,按宽、深各 0.6 m 0.8 m开挖定植坑(沟),并将挖出的熟土(
5、表土)与生土(底土)分 开堆放。回填时将熟土与腐熟的农家肥(每穴 25 kg左右或每亩 2000 kg 3000 kg)充分混合后填入定 植坑(沟)的下层,生土填上层。 5.6.2 栽植 对苗木根分级、修根,根系用 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定植时采用“三封两踩一提苗一浇水”的方 法,苗木根系舒展,苗木扶正、嫁接口朝向西北迎风方向,根系周围填熟土。定植深度以浇水沉实后苗 木根茎与地表相平。 6 土肥水管理 6.1 土壤管理 6.1.1 深翻与改良 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将栽植穴外的土壤全部深翻,深度 30 cm 40 cm,耕翻后耙平。 6.1.2 种草、覆草 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及豆科固氮矮杆浅根性植物
6、,树盘内用作物秸秆覆盖,厚度 15 cm 20 cm。 6.2 施肥 6.2.1 施肥原则 DB4104/T 0832018 3 肥料种类要求以有 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保持和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提倡根据土壤和 叶片的营养分析进行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的要求 。 6.2.2 基肥 桃树外围新梢开始缓慢生长至停止生长时施入基肥。每 667 m2施优质有机肥 3000 kg 4000 kg。 采 用环状沟施、条施或穴施。基肥的施肥深度是 30 cm 40 cm,每次行间、株间轮换施肥位置。 6.2.3 追肥 6.2.3.1 土壤追肥 全年追肥 2次 3次,分别
7、于萌芽前每 667 m2追施硫酸钾复合肥( 15 15 15) 50 kg;果实膨大期 每 667 m2追施磷 酸二氢钾 40 kg,最后一次追肥采收期 20 d前进行。 6.2.3.2 叶面喷肥 生长期叶面喷肥 3次 5次,可用肥料有: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液肥、多元微肥、钙肥等。全年根外 喷施光合微肥、磷酸二氢钾 5次 6次。距果实采收期 20 d内停止叶面追肥。 6.3 水分管理 6.3.1 灌水 在萌芽前,幼果膨大期和落叶后封冻前,浇水 3次。土壤干旱或每次施肥后适量灌水。开花期和果 实转色至成熟期控制灌水。 6.3.2 排涝 设置排水沟,多雨季节及时排涝。 7 整形修剪 7.1 适宜树形
8、 7.1.1 自然开心形 干高 50 cm 60 cm,选留 3个主枝,主枝在主干上分布错落有致,主枝方向不要正南;主枝分枝角 度在 40 70;每个主枝配置 2个 3个侧枝。呈顺向排列,侧枝开张角度 70左右。 7.1.2 “ Y”字形 干高 40 cm 50 cm,选留 2 个主枝,主枝角度 60 90,主枝上直接培养结果枝组。 7.1.3 主干型 主干高 170 cm 200 cm,主干基部 60 cm以上分布结果枝 25 30个,不留侧枝和结果枝组。 7.2 修剪时期 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修剪。 7.3 修剪技术 DB4104/T 0832018 4 7.3.1 幼树期 夏季以摘心拉枝开
9、角为主,冬季以轻剪整形为主。 7.3.2 盛果期 以疏枝 为主,疏除旺长枝、背上枝、下垂枝、病虫枝。 8 花果管理 8.1 预防晚霜 冬季树干涂白、花前灌水、熏烟或喷洒芸苔素内酯、氨基酸水溶肥、果树生长调节剂( PBO)等。 8.2 保花保果 盛花初期,喷施 0.3%磷酸二氢钾 0.3%硼(酸)砂 0.3%白糖混合液或爱多收、坐果灵等促进坐果; 也可每 667 m2放一箱蜜蜂 进行授粉。 8.3 疏花疏果 于花芽膨大至花蕾开绽前,疏除过多、瘦小、畸形、病虫及梢端弱质的花芽与花蕾。落花后 2周, 疏去小果、畸形果、并生果、病虫果及过多过密果;落花后 3周 4周定果。 8.4 果实套袋 定果后套袋
10、。套袋前喷一次杀虫杀 菌剂,待果面药液晾干后及时套袋。 采果前 5 d 7 d除袋。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对象 9.1.1 主要病害 腐烂病、褐斑病、黑斑病、疮痂病等。 9.1.2 主要害虫 桃小食心虫、桃蛀螟,苹小卷叶蛾,蚜虫、红蜘蛛等。 9.2 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9.2.1 农业防治 强化土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负载,冬春刮除老翘皮、腐烂病 斑,土壤接近封冻时深翻,早春实行地膜覆盖,晚秋树干绑草环,果园种植寄主植物诱集害虫产卵。 9.2.2 物理防治 4、 5月份采取糖醋液诱杀害虫, 5月份以后采取黑光或频振式杀虫灯、树干涂粘着剂、覆盖防虫网 等。
11、9.2.3 生物防治 DB4104/T 0832018 5 保 护瓢虫、小花蝽、草蛉、食蚜蝇、捕食螨,人工释放害虫天敌;果园养鸡、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 代谢物防治害虫。 9.2.4 化学防治 严格按照 NY/T 393执行。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详见附录 A。 10 果实采收和采后处理 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采收适期。 11 生产档案记录 要求建立田间技术档案,对整个生产过程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 5年以上。 12 产品品质特色、标志使用、贮藏和运输 产品品质特色、标志使用、贮藏和运输按 AGI2017-04-2207、 NY/T 658和 NY/T 1056的规定执行。 DB410
12、4/T 0832018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绿 色食品桃病虫害防治推荐农药及施用规范 表 A.1 绿色食品桃病虫害防治推荐农药及施用规范 防治对象 防治时间 农药名称 使用剂量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蚜虫 花前 50%氟啶虫胺腈 10000 15000倍液 喷雾 - 花后 10%吡虫啉 2000倍液 14 d 桃 小食心虫 、苹小 卷叶蛾、桃蛀螟 落花 70% 4.5%高效氯氰菊 酯 1500倍液 喷雾 21 d 成虫发生高峰期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盐 4000倍液 5 d 7 d 红蜘蛛 5月中旬、 6月下旬 22.4%螺虫乙酯 4000倍液 喷雾 30 d 细菌性黑斑病 谢花后至套袋前 5%中生菌素 1500倍液 喷雾 14 d 0.3%梧宁霉素 500倍液 - 疮痂病 发芽前 石硫合剂 3度 5度 喷雾 14 d 谢花后至套袋前 80%硫磺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14 d 腐烂病(褐腐病、 软腐病) 除袋后 250 g/L嘧菌酯 2000倍液 喷雾 5 d 注: 农药使用以最新版本 NY/T 393的规定为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