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 B 43 DB1507 呼 伦 贝 尔 市 地 方 标 准 DB1507/T 22 2020 草原短尾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grassland short-tailed sheep 2020-05-12发布 2020-08-12实施 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07/T 22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呼伦贝尔市农牧 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市畜牧工作站。 本标准主 要起草人
2、:吕潇潇、 王景顺、 罗保华、董淑霞、 葛根 、谭毓文、 慕红军、 多乐 、 苏培军、 邵惠敏 、任兴华、苏丽伟 、崔雪 。 DB1507/T 22 2020 1 草原短尾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 草原短尾羊的术语和定义、羊舍及环境、饲养方法、饲养管理 、 整群鉴定、 日常管理 和 卫生 防疫 。 本 标准 适用于 呼伦贝尔 市 草原短尾羊 的 饲养管理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
3、B/T 19526 羊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NY/T 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 5149 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DB15/T 1466 草原短尾羊 DB1507/T 13 肉羊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种公羊 stud ram 用于 繁育后代 , 有品种特征、性能 , 应 符合品种标准 的 适龄( 一 周岁 半至六 周岁) 种用公羊 。 3.2 繁殖母羊 reproductive ewe 用于繁育后代 , 有品种特征、性能 , 应 符合品种标准 的 适龄 ( 一周岁半至六 周岁) 母 羊。 3.3 育成羊 lamb h
4、og 应 符合品种标准, 从 断奶后到第一次配种 ( 三 月龄 至十八 月龄 ) 的 公、母羊。 DB1507/T 22 2020 2 3.4 羔羊 lamb 从 出生到断奶 的幼 羊 。 4 羊舍及环境 4.1 羊舍 羊舍 建筑应符合 NY/T 682的规定。应使用全封闭棚舍。每栋羊舍适宜宽度 8 m 10 m, 长度据饲养 规模而定。 舍内 应 地面干燥、采光充足、通风宽敞。 羊舍 面积为:繁殖母羊 每只 1 m2 1.5 m2,种公羊 每只 2 m2 2.5 m2,育成羊 每只 0.7 m2 1 m2,羔羊 每只 0.4 m2 0.5 m2。 4.2 运动场 运动场面积 应 为羊舍的 两
5、 倍 至 三 倍, 围墙高 度为 1.2 m 1.5 m。 4.3 食槽和水槽 食槽应 使用 草料 一体 补饲架 。 草料 一体 补饲架总高度 125 cm,其中:底座高 15 cm、料槽深度 20 cm、 V型草架高 60 cm、料槽与 V型草架底部之间距离 30 cm;架宽度 50 cm; 补饲 架长度 300 cm 400 cm; V 型草架护栏间隙 10 cm。水槽使用厚度为 3 mm 5 mm铁板,槽深度 30 cm 35 cm,槽长度 300 cm 400 cm, 槽顶宽 40 cm,槽底寛 30 cm。 4.4 药浴池 药浴池 应为 水泥固 定池。 药浴池长度为 10 m,其中池
6、与回水圈连接处为 200 cm坡段;池宽度为 70 cm; 池深度为 150 cm。前面设有羊圈,与药浴池连接处为 150 cm 150 cm的伞形池, 后面设有回水圈,坡度 为 二十 度,直径 400 cm 500 cm。 5 饲养方法 5.1 放牧 5.1.1 春季放牧 春季放牧( 三 月末至 五 月初)应 靠近 棚 圈设施和贮备羊草 的 地方, 选择平原、盆地或丘陵地及冬季 未利用的阳坡。出牧宜迟,归牧宜早,中午不回圈, 羊群 进入牧草萌生草场喜欢“抢青”,一般宜慢放, 前挡后让,不 应 让羊过多奔跑 。采取逐渐过渡,先 在阴坡放牧,出牧时先在枯草地上放牧,等羊半饱后再赶 到青草地上,消
7、化器官适应后,充分 采食青草。 5.1.2 夏季放牧 夏季放牧 ( 五 月初至 九 月末)应到高山牧场、林间草场、河流两岸,尽量延长放牧时间,出牧宜早, 归牧宜迟,中午不回圈,羊群尽可能每天吃三个饱,选择干燥凉爽的地方让羊群卧憩。 5.1.3 秋季放牧 秋季放牧 ( 九 月末至 十一 月初 )选择牧草丰盛的山腰和山脚地带 ,利用较远的牧场,选择多种牧草 DB1507/T 22 2020 3 抽穗结籽的草场放牧。秋季已有早霜,羊群 应 晚出晚归,中午继续放牧。 5.1.4 冬季放牧 冬季放牧 ( 十一 月初至 三 月末 ) 选择地势较低和山峦环抱的向阳平摊地区, 不应 游走过远, 逆风出 牧 ,
8、 遇到 天气聚变 及时 返场。 应先远后近、先阴后阳、先高后低、先沟后平 、慢走漫游。 5.2 放牧 +补饲 在干旱年份、枯草期或者牧草长势不好的情况下, 根据 羊群放牧采食状况,进行适时补饲,补饲量 由少到多,直至满足营养需要 ,补饲时间和补饲量根据放牧地的饲草状况和羊群的体质 因素而定。 6 饲养管理 6.1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6.1.1 配种期 6.1.1.1 配种时间和方式 配种时间为 九 月 末 至 十一 月初 ,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方式。 6.1.1.2 人工授精 种公羊 用于人工授精的种公羊单独分群放牧,饲喂种类多 、质量好、营养丰富的精料。每天分早、晚二次 喂给。 采精次数
9、多时加喂鸡蛋 一 枚 至两 枚,牛奶 1.0 kg 1.5 kg, 均匀拌在精料中,自由饮水。保证 种 公羊的运动,特别在采精前 ,采取快步驱赶运动 。配种期 结束后,精料饲喂量逐步减少,增加运动量逐 渐过渡到非配种 期 饲养标准。 种公羊精料配方 参 见表 1。 表 1 种公羊精料配方 单位 为 % 饲料类型 玉米 麸皮 豆饼 燕麦 磷酸氢钙 贝壳粉 预混料 食盐 配种期 55 15 15 10 1 1 1 2 非配种期 50 20 10 15 1 1 1 2 6.1.1.3 自然交配 种公羊 自然交配的种公羊,以放牧为主,按公母 1: 30 1: 40的比例投放至母羊群。 6.1.2 非配
10、种期 非配种期 种公羊单独组群饲养管理,以放牧为主。选择优质草场,延长放牧时间抓膘, 保证采食时 间要 占 75 % 85 %,减少 运动站立时间 。 用于人工授精的 种公羊在配种前 一 个月 至一个半 月, 采排精 液 十五 次 至 二十 次,排除公羊生殖器中长期积存下来的衰老、死亡和解体的精子,产生新精子,对每次 采集 的精液都应进行品质检查。 6.2 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 DB1507/T 22 2020 4 6.2.1 妊娠期 妊娠前期放 牧抓膘。妊娠后期适当补喂青干草,少喂勤添,增加母羊的补草补料量,每天补喂精料 0.2 kg,青干草 2 kg。好天气 时,应在 近处草场适当放牧运动。
11、 放牧 中应 慢赶稳走 , 进出圈舍时 不应 拥 挤。饮水时,现打现饮 , 早晨空腹不 宜 饮冷水 , 水槽周围要经常清除积水 或冰 。 母羊精料配方参见表 2。 表 2 母羊精料配方 单位 为 % 饲料类型 妊娠期 哺乳期 妊娠前期 妊娠期 哺 乳前期 哺乳后期 玉米 34 61 50 42 饼粕类 48 26 38 45 麸皮 15 10 9 10 磷酸氢钙 1 1 1 1 预混料 1 1 1 1 食盐 1 1 1 1 6.2.2 哺乳期 哺乳前期 补草补料为主, 每只羊每天补喂精 料 0.2 kg,青干草 2 kg, 补喂青贮饲料直到牧草返青 。 放牧时间由短到长,距离由近到远,要经常检
12、查 羊的体况 和泌乳情况。 哺乳后期 母羊放牧时间逐渐延长, 可酌情补饲。断奶前一周减少母羊的多汁料、青贮料 和精料量 。圈舍应清洁干燥,对胎衣、毛团、石块、 烂草 及时 清除 。 母羊精料配方参见 表 2。 6.2.3 空怀期 空怀期 以放牧为主, 应 力争抓膘,使母羊尽快恢复体况。 6.3 育成羊的饲养管理 6.3.1 育成公羊 单独 组群或不参加配种的种公羊组群放牧管理,利用较远的草场 放牧 ,在夏膘的基础上抓好秋膘 。 秋季也是多种牧草抽穗结籽的时期,牧草籽穗营养价值很高,应多在这类地区放牧 。 6.3.2 育成母羊 选留 的育成母羊与基础母羊群一起组群放牧饲养管理。 母羊 十六 月龄
13、 至十八 月龄体重达 40 kg,发 情正常,及时转入繁殖母羊群。 6.4 羔羊的饲养管理 羔羊出生后 1.5 h 2 h内吃到第 一 次母乳,随后跟母羊一起自由活动。对缺 奶 、 多胎羔羊,应找保 姆羊或人工 哺乳 。人工哺乳 应 定时、定量、定温,哺乳用具每次用后应消毒。 按强弱、大小 分 群,对弱 羔 应加强饲养管理。羔羊舍应 冬暖夏凉,阳光充足,清洁卫生。羔羊 出生后一周选择无风温暖天气,赶 到运动场运动 。出生后 10 d训练吃草料,补量 根据采食情况而定,逐渐加量,每只每天补喂精料 100 g 150 g。 羔羊精料配方 参 见表 3。 DB1507/T 22 2020 5 表 3
14、 羔羊育肥精料配方 单位 为 % 饲料类型 配方 1 配方 2 配方 3 配方 4 青干草 自由采食 51 50 自由采食 玉米 73 28 25 65 豆饼 10 8 8 11.5 麦麸 15 12 15 22 磷酸氢钙 0.5 - - - 预混料 1 0.5 1 1 食盐 0.5 0.5 1 0.5 6.5 育肥羊的饲养管理 选择淘汰母羊、 当年羔羊进行育肥, 羔羊 体 重 20 kg 35 kg为 宜,羊只应 健康,来自无疫病区。 育 肥期 60 d 75 d, 采取放牧 和放牧 +补饲育肥方式。 按月龄和性别分群,必要时应 按体重范围调整。 育 肥前 应进 行药浴和驱虫,自动饮水或定时
15、给水。按 十五 只 至二十 只羊的标准悬挂含矿物质盐砖, 利用 天 然 和 人工草场 放牧,根据季节和气候适当补饲 草 料 , 草料 与 水 的比例 为 3: 1, 每天 两 次 至三 次 。 成年育 肥羊精料配方 参 见表 4。 表 4 成年羊育肥精料配方 单位 为 kg 育肥期 饲料类型 玉米 饼粕类 小麦 苜蓿干草 麦麸 食盐 31-40 0.65 0.25 0.2 0.6 0.2 0.008 41-50 0.75 0.25 0.2 0.5 0.2 0.008 51-60 0.8 0.25 0.2 0.4 0.2 0.009 61-70 0.9 0.2 0.2 0.3 0.2 0.009
16、 71-80 1 0.15 - 0.2 0.2 0.01 7 整群鉴定 7.1 种公羊 每年 配种前 整群 鉴定一次, 种公羊 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 应 符合 DB15/T 1466的 要求 ,达不到标准的 淘汰。 7.2 繁殖母羊 每年配种前 整群 鉴定一次,老弱病残、体况差的淘汰。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 应 符合 DB15/T 1466的 要求。 7.3 育成公羊 十八 月龄时测定生产性能, 根 据鉴定结果分等级选留 , 等级 达到 一 级以上 要求 的参加配种。 DB1507/T 22 2020 6 7.4 育成 母羊 育成 母羊 据品种标准、体型外貌、 生长发育指标,从母羔羊中选留,数量据基
17、础母羊每年淘汰 更新 比例,是 基础母羊 的 20 % 25 %,第二年配种前再次个体鉴定,不符合品种 要求 的淘汰。 8 日常管理 8.1 编号 使用 塑料耳标 进行编号 。 8.2 去势 不留作种用的公羔 ,出生后 30 d左右 去势, 在上午 十点 进行。去势方法有手术切除法、结扎法、去 势钳法三种。 8.3 剪毛和修蹄 剪毛 时间为每年 六 月,剪毛前 十二 个小时停止 采食和 饮水。剪毛时注意观察羊蹄,过长蹄甲应 修理。 每年修蹄一次。 9 卫生 防疫 9.1 防疫 羊群防疫 应符合 NY 5149、 DB1507/T 13的 要求 。 引进羊只 应从非疫区引进,并有动物检疫合格证。 9.2 驱虫和药浴 春秋 两季 各驱虫一次 , 每次驱虫间隔七天再驱虫一次。驱虫的具体技术要求 和驱虫药应符合 GB/T 19526的要求 。 药浴应在 剪毛后 一周 左右 、 秋季 十 月初 暖和无风天气 上午 进行 ,药浴液温度 不宜太低 。 9.3 卫生消毒 羊舍 圈保持清洁卫生,经常消毒。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 应符合 GB 7959的 要求 。 9.4 病 羊处理 病羊 应隔离治疗,待愈后方可归群。 A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