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00 B 16 备案号:43267-2014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3152014 D型肉毒灭鼠剂防治高原田鼠技术规程 2014 - 09 - 22发布 2014 - 11 - 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3/T 13152014 I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标准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绿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志宁、张西云、李生庆、刘生财、胡国元、范玉霞、王亭亭、李秀平、黄 荣、 刘怀新、孔海苏、赵东海、张 琳、常 禧 DB
2、63/T 13152014 1 D型肉毒灭鼠剂防治高原田鼠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D型肉毒灭鼠剂(水剂、浓饵剂及颗粒毒饵)防治高原田鼠的防治时间、毒饵配 制浓度及配制方法、投饵方法及投饵量、防效检查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草地高原田鼠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164-1993 青海省灭治草地鼠害技术规范 DB63/T 787-2009 草地鼠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2014 D型肉毒灭
3、鼠剂(原药)地方标准 DB63/T -2014 D型肉毒毒素浓饵剂地方标准 DB63/T -2014 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地方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最小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 MLD): 系指药物在最低剂量组的一群实验动物中引起所有动物死亡的剂量和浓度。 3.2 堵洞盗洞法: 用于调查鼠害密度,是将样方内所有洞口用土堵上,24小时后检查,被鼠盗开的洞口为有效洞。 4 药剂 4.1 药剂选择 可选用以下三种药剂 D型肉毒灭鼠剂(原药):产品应符合DB63/T -2014地方标准的规定。 D型肉毒毒素浓饵剂:产品应符合DB63/T -2
4、014地方标准的规定。 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产品应符合DB63/T -2014地方标准的规定。 DB63/T 13152014 2 4.2 药剂保存 按三种药剂地方标准的规定执行。 5 饵料 小麦、青稞、玉米,推荐使用小麦。 6 毒饵的配制 6.1 配制浓度 D型肉毒灭鼠剂(原药)的配制浓度为0.1%0.2% 6.2 配制方法 6.2.1 D型肉毒灭鼠剂(原药)的配制方法: 将1毫升2毫升 D型肉毒灭鼠剂(原药)加入到80毫升100毫升饮用水中,充分混合后倒入1千克 饵料中,反复搅拌均匀,现场装袋闷置6小时。 6.2.2 D型肉毒毒素浓饵剂的配制方法: 取40000万MLD每瓶的D型肉毒毒素
5、浓饵剂1瓶,用注射器注入饮用水40毫升,充分摇振溶解,即成1000 万MLD每毫升D型肉毒灭鼠剂(原药),再按照D型肉毒灭鼠剂(原药)的配制方法配制。 6.2.3 D型肉毒毒素颗粒毒饵: 可直接投饵。 6.3 配制注意事项 6.3.1 配制毒饵不宜用碱性水,水温不应超过10 ;毒饵应在阴凉处配制,必须混合均匀,毒饵存 放不得超过两天。 6.3.2 毒饵应在专用场地、用专用容器配制,接触毒素的容器及有关工具、空瓶等,应单独存放,不 得挪作他用,更不能接触食品、饲料。 6.3.3 配制毒饵时应专人负责,严格按规定浓度配制,禁止畜禽和无关人员接触。 7 灭治时间 灭治最佳时间为每年4月5月高原田鼠活
6、动频繁期。 8 人员培训 灭鼠前,对灭鼠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要求灭鼠人员熟练掌握毒饵的配制方法、投饵方法和投饵数量。 9 人员保护措施: DB63/T 13152014 3 配制、投放毒饵的人员,要戴口罩和手套,穿工作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毒饵,操作完毕,彻底清 洗。 10 投饵工具: 每一投饵人员准备一个可装1千克2千克的容器作为盛饵工具。 11 投饵方法: 投饵采取等距离堆施或撒施,堆施即作业人员以间隔两米列队,每前进2米投放一堆,每堆投饵量 小麦为25粒50粒,颗粒毒饵为5粒10粒;撒施即投饵人员匀速行进,将毒饵撒施于防护区内,一般 小麦5粒10粒每平方米,颗粒毒饵1粒2粒每平方米,撒施适合于田鼠密集分布的连片地区。 12 禁牧期 投饵后禁牧14天。 13 灭效检查: 13.1 检查方法 13.1.1 样方设计: 选择害鼠不同密度分布区进行设样,样方面积为1/4公顷. 13.1.2 鼠洞调查: 在防治前和防治后七天进行有效洞口数和防后残留有效洞口数调查 13.1.3 计算 灭前有效洞口数-灭后有效洞口数 灭洞率(%)= 灭前有效洞口数 100% 13.2 验收标准: 高原田鼠每公顷有效洞口数低于8个或灭洞率达到90%以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