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B 41 备案号:44873-2015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3742015 牛结核病防控技术规范 2015 - 02 - 09发布 2015 - 03 - 1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3/T 13742015 I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傅义娟 王生祥 王云平 林元清 都占林 盛宗华 张晓英 曾占豪 齐青丽 DB63/T 13742015 1 牛结核病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
2、定了牛结核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预防与控制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牛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T 18645.3 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 细菌学检查 GB/T 18645.4 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3 诊断 3.1 流行特点 结核病可侵害人和多种动物。家畜中牛最敏感,特别是奶牛,其次为黄牛、牦牛,猪和家禽易感性 也较强,羊
3、极少患病。病人和患病畜禽,其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均带菌,污染饲料、食物、 饮水、空气和环境而散播传染。本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无季节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畜禽舍通风不良、拥挤、潮湿、阳光不足,缺乏运动等与本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 3.2 临床表现 本病多为慢性过程。潜伏期一般为10天45天,有的长达数月乃至数年。牛常发生肺结核,常有短 而干的咳嗽,运动或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呈伸颈仰头状,呼吸声似“拉风箱”。病牛日渐 消瘦,浅表淋巴结肿大。多数病牛乳房淋巴结肿大,泌乳量减少,乳汁稀薄如水。肠道结核多见于犊牛, 表现迅速消瘦,顽固性腹泻,粪便呈稀粥状,混有黏液或脓性
4、分泌物。部分病牛出现生殖器官结核,表 现性机能紊乱,发情频繁,受精不孕或孕牛流产。脑及脑膜发生结核常引起神经症状,表现运动障碍, 如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头颈僵硬等。 3.3 病理变化 常在肺脏、乳房和胃肠粘膜等处形成灰白色、大小不等的结节,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切开时有 沙砾感。有的坏死组织溶解,排出后形成空洞。胸膜和腹膜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形如珍珠状。 3.4 实验室诊断 3.4.1 细菌学检查按GB/T 18645.3执行。 3.4.2 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按GB/T 18645.4执行。 DB63/T 13742015 2 4 疫情报告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5、执行。疫情确诊后,由县(市)级动物 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系统”上报结核病疫情。 5 疫情处置 5.1 隔离饲养 疫情确诊前,对可疑牛只实施隔离,限制其及其产品移动,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5.2 扑杀及无害化处理 疫情确诊后,扑杀患病牛。对病死和扑杀的病牛及其排泄物、乳、乳制品等,按照GB 16548要求进 行无害化处理。 5.3 疫情追溯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同群畜进行监测,检测方法按本规范第3.4条执行。 5.4 紧急消毒 对病畜和阳性畜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等进行严格消毒。饲养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用火焰消毒; 圈舍采用密闭熏蒸消毒;场地、车辆可选用3%
6、氢氧化纳溶液、10%漂白粉等有效消毒药消毒;饲料、垫 料可深埋发酵或焚烧处理;粪便可堆积密封发酵消毒。 6 预防与控制 6.1 监测 6.1.1 奶牛 全部监测,一年至少监测一次,及时扑杀病牛和阳性牛并做无害化处理。 6.1.2 其他牛 6.1.2.1 农区 一年监测一次,每县(市)抽检2个以上乡镇,每个乡镇抽检10个村,每个村抽检10个场、户, 总数不少于500头。 6.1.2.2 牧区 一年监测一次,每县(市)抽检2个以上乡镇,每个乡镇抽检10个村社,每个村社抽检10个场、户, 总数不少于1 000头。 6.2 检疫 禁止从疫区调运牛。异地调运的牛,要有检疫合格证明。调入后应隔离饲养至少30天,经检疫合格 后方可混群。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