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16 备案号:41688-2014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712014 云杉小卷蛾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2014 - 03 - 03 发布 2014 - 03 - 15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2712014 I 前 言 本规范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规范由青海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西宁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于春梅、刘瑞、钱晓澍、张京峰。 DB63/T 12712014 1 云杉小卷蛾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云杉小卷蛾虫情监测、预测预报、发生(
2、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防控对策、防治技 术措施、防治效果检查等综合防治技术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对云杉小卷蛾的监测和综合防治。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云杉小卷蛾 云杉小卷蛾 Neobarbans olivacea Liuet Nag属鳞翅目、卷蛾科、新艳小卷蛾属。为害青海云杉枝 梢。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及形态特征见附录A。 2.2 标准地 为调查云杉小卷蛾发生程度,人为判断选出期望代表预定林分总体的典型地块。 2.3 标准株 标准地内选取用作系统观察的样树。 2.4 白斑病 有虫株率(%) 有虫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 2.5 枝梢被害率 当年生被害枝梢数占调查
3、枝梢总数的百分率。 2.6 始盛期 DB63/T 12712014 2 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百分率达到16%的时期。 2.7 盛发期 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百分率达50%左右的时期。 2.8 云杉顶芽膨大期 云杉顶芽的鳞片开裂反卷,出现黄褐色线缝。 2.9 云杉顶芽展叶期 云杉幼叶从叶鞘开始出现的时期。 2.10 期距 云杉小卷蛾各虫态之间的生长历期,其时间间距的天数。 2.11 监控区 有云杉小卷蛾发生但不形成对林木危害的区域或以前有发生但防治后未发生的区域。 3 虫情监测调查 3.1 线路踏查 每年3月4月、7月9月,在寄主树种(云
4、杉)发生区,主要沿林道、土路、公路、铁路等路线进 行踏查,调查发生范围、发生面积等。踏查时观察云杉越冬顶芽是否有膨大,虫粪。当年新梢枯死,变 黄、枯萎下垂。调查结果填入云杉小卷蛾踏查记录表,记录表内容参见附录B。 3.2 详查 踏查中发现有害虫发生时,设置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标准地面积0.2公顷至0.4公顷(根据寄主数 量而定,标准地内寄主数量不少于50株),进行危害程度调查。调查结果填入云杉小卷蛾详查记录表, 记录表内容参见附录C。 以被害株率、单株枝梢被害率为统计单位,将云杉小卷蛾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分级标准详见表1。 表1 云杉小卷蛾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危害程度 项目 轻度 中度 重度 成灾
5、 有虫株率 10%以下 11%25% 25%以上 50%以上 单株枝梢被害率 5%-10% 11%-20% 21%以上 30%以上 DB63/T 12712014 3 3.3 系统调查 3.3.1 确定标准地和标准株 在中度以上发生区域,在云杉小卷蛾发生的林地内每13 公顷设置1-2块固定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 积0.07公顷至0.2公顷,标准地至少要有100株以上寄主植物,用界桩做标记,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或五 点式选择10-20株树木做为标准树,做好标记,进行发生危害程度调查。 3.3.2 调查方法 4月初,在样株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调查视线范围内的蛹,调查数量不少于30-50头。观察蛹的颜色,
6、 对蛹的形态、颜色进行记录,并对蛹期羽化率进行记录,统计成虫出现的始盛期、盛发期、盛未期、蛹 被寄生率与死亡情况。 4月底至5月底,在样株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调查新生枝梢上幼虫出现的始盛期、盛发期、盛未期、 寄生率与幼虫死亡情况,枝梢被取食情况,调查数量不少于30-50头。调查内容参见附录D。 4 预测预报 4.1 物候预测 根据各虫态出现期与云杉的顶芽膨大、展叶物候征兆相同步的原则进行预测。 云杉顶芽膨大期与成虫羽化期相一致。幼虫孵化十分集中,与云杉顶芽展叶期相一致。云杉顶芽形 成期与化蛹期一致。 4.2 发生期预测 应用期距法对云杉小卷蛾发生期进行预测。云杉小卷蛾各虫态间的期距详见表2。 表
7、2 云杉小卷蛾各虫态间的期距及标准差 期距及标准差 发生期 越冬蛹至翌年成虫 成虫产卵至幼虫 幼虫至蛹 始见期 270d+-2d 20d 50d 始盛期 272d+-2d 22d 65d 盛发期 275d+-2d 24d 68d 盛未期 282d+-2d 26d 71d 注1: 成虫盛期=化蛹盛发期+越冬蛹至成虫的期距+标准差=翌年7月15日+275+2.0=次年4月20-22日。 注2: 幼虫盛发期=成虫盛发期+成虫至幼虫的期距+标准差=4月20日+20+2.0=5月10-12日。 注3: 蛹的分级:以颜色的变化加以区分。初期蛹体灰白色,中期蛹体黄褐色,后期蛹体黑褐色。 4.3 发生量预测
8、按照公式计算: DB63/T 12712014 4 1 mf f eh .(1) 式中: P下一代虫口数量; h现有虫口密度; e雌虫产卵量; f雌虫数; m死亡率; (1-M)存活率,等于(1-a)、(1-b)、(1 -c)、(1-d),a、b、c、d分别为卵、幼虫、蛹、成 虫的死亡率。 5 防控要求 5.1 中度及重度发生区 以药剂防治措施为主,可辅以物理措施。 5.2 轻度发生区 主要以物理措施为主,可辅以药剂防治措施。 5.3 监控区 以监测为主。 6 防治技术 6.1 检疫措施 严格按植物检疫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6.2 物理措施 人工剪除虫瘿:3月至4月上旬,修剪带虫顶芽,集中烧毁;
9、6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人工剪除因云杉 小卷蛾幼虫取食受害后枯萎下垂的新梢。 6.3 药剂防治 4月20日至30日成虫期,5月12日至30日幼虫期,为药剂防治云杉小卷蛾的最佳时期。方法为常量喷 雾、喷粉、喷烟。最佳防治药剂及用量详见附录F。 7 防治效果检查 7.1 检查内容 以死亡率、虫口减退率来表示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检查表见附录E。 7.2 检查时间 DB63/T 12712014 5 效果检查在防治后1天、2天、3天后检查。 7.3 检查方法 7.3.1 防前防后调查 在计划防治的林地设置标准地,按4.2设置标准地,标准地 内随机选择20株作为标准株标记编号, 分别在防治前和防治后统计标准
10、株上的虫口数量、害虫自然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虫口减退率。 7.3.2 对照区调查 在未进行防治的发生区选择与防治区发生情况接近的林分设立对照区, 在对照区调查虫口密度和害 虫自然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虫减退率。 7.3.3 死亡率、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的计算公式 %100 .(2) 式中: M死亡率; E死亡数; Z调查总数; N自然死亡数。 %100 1 .(3) 式中: Y相对防治效果; A防治区虫口死亡率; B对照区虫口死亡率。 %100 .(4) 式中: T虫口减退率; H防前活虫数; K防后活虫数。 DB63/T 12712014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云杉小卷蛾生物
11、学特性及生活史 A.1 云杉小卷蛾 (Neobarba ra olivacea Liu et Nasu) 属鳞翅目、卷蛾科、新艳小卷蛾属 A.2 分布与危害 该虫为害青海云杉枝梢,国内主要分布于青海省。 A.3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毫米,翅展11毫米,头、胸、腹黑褐色,前翅灰色,有3条黑斜斑,彼此平行,每条斜斑 上除黑色外,还夹杂着金黄色凸起鳞斑。后翅淡褐色。 幼虫体长7.1毫米,头及前胸背板黑色,胴部乳黄色,腹部仅残留趾钩。 蛹体长4.5毫米,初期鲜黄色,逐渐变为暗黄色,羽化前为红褐色。 A.4 生物特性与生活史 云杉小卷蛾一年一代,以蛹在云杉顶芽内越夏、越冬。成虫羽化盛期从4月中旬到4月底
12、,历时20 余天,羽化比较集中,一旦出现,立即进入盛期。云杉顶芽膨大期与成虫羽化期相一致,成虫在阳光下 飞翔活跃,阴雨天、早晚伏于树冠部枝上,不活动。对人工光源无趋性。雌虫交尾后第二天开始产卵, 卵小而散产于叶背基部,很难发现。初产为针尖大小的水珠,即刻凝固成淡白色蜡质状,5月上旬幼虫 孵化,孵化十分集中,与云杉顶芽展叶期相一致。初孵幼虫先取食嫩芽基,最后钻蛀当年顶芽,使顶芽 变黄枯萎,为害云杉生长。幼虫有4龄。化蛹时间在7月上旬至下旬,以蛹在云杉冬芽内越冬。 云杉小卷蛾是以幼虫取食当年新梢嫩芽基和蛀食顶芽的方式为害云杉生长, 其过程与云杉和生长发 育协调一致,形成了有别其它害虫的为害特点。初
13、孵幼虫有垂丝现象,幼虫从初孵到老熟化蛹以其独特 的形式对云杉进行两次严重为害,一是取食芽基使当年新梢枯死,二是钻蛀顶芽,翌年失去发芽能力。 幼虫 蛹 成虫 DB63/T 12712014 7 表 A.1 云杉小卷蛾生活史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成虫 幼虫 蛹 XXX XXX X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注1: 成虫。 注2: 幼虫。 注3: X蛹。 DB63/T 12712014 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云杉小卷蛾踏查表 表B.1 云杉小卷蛾踏查表 编号: 调查时间:
14、 调查地点: 乡 村(林班) 小班号(小地名) 调查单位或调查人: 坐标点: 海拔: 树种: 平均树高: 林龄: 地形地势: 植被和覆盖度: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危害期: 被害植物: 危害部位: 其它说明: DB63/T 12712014 9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云杉小卷蛾详查记录表 表C.1 云杉小卷蛾详查记录表 调查地点: 县 乡镇(林班) 村(小班) 调查时间: 天气:晴囗 阴囗 雨囗 温度: 湿度: 寄主树种: 树龄(a): 平均树高(m): 调查人: 物候: 危害程度 标准地 序号 标准地面 积(hm 2 ) 调查株数 (株) 有虫株数 (株) 有虫株率 (%) 调查
15、枝梢数 (个) 枝梢受害率 (%) 轻 中 重 DB63/T 12712014 10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云杉小卷蛾系统调查表 表D.1 云杉小卷蛾系统调查表 调查地点: 区县(分区) 乡镇(林班) 村(小班) 标准地面积(hm 2 ) 代表面积(hm 2 ): 树种: 树龄(a): 平均树高(m): 平均胸径(cm):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调查人: 调查数量 卵期 (孵化率) 幼虫 (化蛹率) 蛹期 (羽化率) 成虫期 (产卵率) 自然死亡数 备注 海拔: 温度: 湿度: 立地条件: 物候: 合计 表D.2 发生期年终汇总表 汇总单位: 虫态 始见期 始盛期 高峰期 盛末
16、期 备注 卵 小幼虫 蛹 成虫 DB63/T 12712014 11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云杉小卷蛾防治效果检查统计表 表E.1 云杉小卷蛾防治效果检查统计表 检查时间: 检查地点: 检查人员: 标准地 序 号 防治措施 (方法、药剂) 样株数 (株) 调查数量 防前活虫数 (头/株) 防后活虫数 (头/株) 防治效果 DB63/T 12712014 12 F F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推荐使用的无公害药剂及其参考用量 表F.1 推荐使用的无公害药剂及其参考用量 药剂名称 剂 型 使用浓度 烟参碱 乳油、烟剂、粉剂 喷雾:兑水稀释1000-1500倍 吡虫啉 乳油、粉剂 喷雾:兑水稀释1500-2000倍 高渗苯氧威 乳油 喷雾:兑水稀释2000-3000倍 噻虫啉微囊悬浮剂 悬浮剂、烟剂、粉剂 喷雾:兑水稀释3000倍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