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61 备案号:384972013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292013 中国沙棘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2013 - 09 - 06 发布 2013 - 10 - 15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2292013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种子采收与调制 . . 1 3.1 采收时间 . . 1 3.2 种子采 收及调制 . . 1 4 育苗地的选择 . . 1 4.1 设施育 苗场所的选取 . . 1 4.2 设施的类型 . . 1 4.3 大田育 苗场所的选
2、择 . . 1 5 整地 . . 2 5.1 时间 . . 2 5.2 整地方 法及土壤处理 . . 2 6 种子处理 . . 2 7 播种 . . 2 7.1 大田播种 . . 2 7.2 设施容器播种 . . 3 8 苗期管理 . . 3 8.1 大田苗期管理 . . 3 8.2 设施容 器苗期管理 . . 3 9 出圃 . . 4 9.1 大田苗的出圃 . . 4 9.2 设施容 器苗出圃 . . 4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 农药化肥使用明细 . 6 DB63/T 12292013 II 前 言 本规程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青海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
3、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站、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杨红文、邹林有、徐生旺、王宁、赵越、孙奎、杨文智、张永秀、张亚琦。 DB63/T 12292013 1 中国沙棘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中国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sinensis Rousi)种子育苗中的种子采 收与调制、育苗场所的选择、育苗基质配制、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及出圃、运输、假植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沙棘种子播种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
4、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DB63/236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种子采收与调制 3.1 采收时间 每年 9 月底-10 月中旬进行。 3.2 种子采收及调制 在天然分布或人工栽培的健壮无病害母树上进行人工采收。 采收后用人工搓揉及碾压的方法除去果 汁,经清洗、晾晒去除种子外的果肉及外种皮,通过精选后去除杂物。种子经晾晒、干燥后放置在通风 干燥处储存,此期间要防潮、防虫。 4 育苗地的选择 4.1 设施育苗场所的选取 育苗地选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具有灌溉条件,交通、通讯方便的地方。 4.2 设施的类型 大棚或日光节能温室。
5、4.3 大田育苗场所的选择 育苗地应选在地势平坦、土层肥厚、土地沙质、土壤盐碱度低、背风向阳、具有灌溉条件及交通便 利的地方。 DB63/T 12292013 2 5 整地 5.1 时间 设施育苗 3 月下旬-4 月上旬进行。大田育苗 4 月下旬-5 月上旬。 5.2 整地方法及土壤处理 5.2.1 大田整地方法及土壤处理 育苗地整平后施入有机肥、无机肥、杀菌剂,深翻 30cm 50cm。做床前先灌一次透水,待土壤松 散时做床,苗床为平床,苗床宽 1.0 m 1.5m,长依地势,每床间留 30cm 管理步道。 5.2.2 设施容器基质配制 5.2.2.1 基质配制 基质为 80%耕作土10%河
6、沙10%腐熟羊板粪+杀菌剂,混匀后过筛。 5.2.2.2 容器的选用及规格 蜂窝状容器,单杯规格以 4.8cm(直径) 15cm(高)。 5.2.2.3 容器的摆放 将育苗地整平、夯实后,根据育苗地的形状,将容器整齐 排列成80cm宽,两道容器间留35cm-40cm 的管理步道。 5.2.2.4 容器基质的填装 将备好的基质装入蜂窝状容器中,逐杯轻压、捣实,装满,洒水使基质湿润。保持杯沿塑料高出基 质0.5cm。 6 种子处理 播种前一周,将精选后的种子进行灭菌,捞出清洗干净,再将种子倒入60的热水中用木棍搅动至 水温降至30停止搅拌,浸种24h,捞出后按种子与河沙比为1:3拌匀,置于1825
7、处进行催芽,期 间保持30%的含水量,每天翻动2次-3次,直至1/3左右的种子吐白时播种。 7 播种 7.1 大田播种 7.1.1 播种时间 4 月下旬 -5 月上旬。 7.1.2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为1.5cm-2.0cm。 DB63/T 12292013 3 7.1.3 播种量 375 kghm 2 -600 kghm 2 。 7.1.4 播种方法 条播:先用刮板将床面刮平,用播种板在床面开宽8cm、深1.5cm-2.0cm的播种沟,两条播沟之间的 距离为18cm-20cm。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播入条播沟中,播后覆细沙将播种沟填平、镇压。 撒播:先用刮板将床面刮平,将处理好的种子与等量细干沙
8、混合搅匀后,均匀撒播在床面上,覆 1.5cm-2.0cm的细沙、镇压。 7.2 设施容器播种 7.2.1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为 1.0cm-1.5cm。 7.2.2 播种量 每容器中播入2粒-3粒。 7.2.3 播种方式 将处理好的种子用点播的方式直接播入容器中央,覆土、镇压。 8 苗期管理 8.1 大田苗期管理 8.1.1 水分管理 播种后每天进行表面洒水,保持土壤表面湿润。待苗出齐后停止洒水,并进行小水漫灌保持土壤湿 润,根据土壤墒情对露地及大棚容器苗进行漫灌,保持田间饱和持水量的60。11月中旬灌足冬水。 8.1.2 松土、除草、定苗及追肥管理 保持圃地整洁,结合除草进行松土与间苗,第一
9、次间苗于5月底,保持280株平方米-300株平方 米,第二次间苗于6中旬,保持250株平方米-28 0株平方米,间苗时去弱留强、间密留稀。6月下旬 -7月下旬结合灌水追施3次无机肥, 8月中下旬追施1次无机肥。 8.1.3 病虫害防控 病害主要以立枯病为主,虫害以红蜘蛛、蚜虫危害为主。出苗后一个月内每周交替喷洒杀菌剂。发 生虫害可喷施杀虫剂。(详见附录A) 8.2 设施容器苗期管理 8.2.1 水分管理 播种后每天进行表面洒水,保持容器表土湿润。待苗出齐后停止表面洒水,可通过管理步道进行小 水漫灌保持容器中土壤湿润,保持容器土壤中饱和持水量的60以上。断根后起苗前灌一次透水。 8.2.2 除草
10、、定苗 DB63/T 12292013 4 保持设施地整洁, 清除容器中的杂草。 间苗时间于出苗后两周后进行, 每杯容器中保留一株健壮苗, 对未出苗的容器将间出的苗进行补栽,做到随间苗随栽植,栽后立刻浇水。 8.2.3 病虫害防控 防治方法同 8.1.3。 9 出圃 9.1 大田苗的出圃 9.1.1 出圃年限 1 年-2 年。 9.1.2 起苗时间 秋季 10 月 -11 月和春季 3 月 -4 月。 9.1.3 起苗 春季待土壤解冻后,冬季土壤结冻前,起苗时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苗杆。 9.1.4 苗木分级 中国沙棘的质量分级标准,采用 DB63/236。 9.1.5 检疫 出圃前对苗木进行
11、检疫。 9.1.6 包装运输 将分级后的苗木,按每 50 株扎捆,运输前将苗木根部蘸浆后进行装车运输。装车时依次平放,首 尾相压,紧密排列。运输时采取喷水或湿草帘盖根等措施,保证苗木根系不失水。 9.2 设施容器苗出圃 9.2.1 出圃年限 播种后 80 天 -100 天。 9.2.2 起苗时间 当年7月底至8月中旬。 9.2.3 起苗 9.2.3.1 断根炼苗 7月上、中旬将生长的容器苗用手铲铲断伸入容器外的根,进行断根移苗处理,并使容器苗移位。 断根后及时浇水, 3d-5d后揭去大棚塑料薄膜,使其在自然条件下生长7d-10d后出圃,出圃时容器灌足 水。 DB63/T 12292013 5
12、9.2.3.2 起苗装箱 将经过炼苗后的容器苗,用手铲撑住容器底部保证容器中土壤不漏,随容器一起装箱,依次平放, 首尾相压,紧密排列。装车时箱与箱之间要紧密排列,相互叠压,以防运输过程中造成散箱、散苗。 9.2.3.3 运输 将装箱后的容器苗装车运输,运输时顶部采用湿草帘或棚布遮盖。 9.2.3.4 假植 裸根苗运至造林地后,解捆并单排排列,用湿润土壤将根埋好进行假植。栽植时随栽随取苗。容器 苗随起随运随栽。 DB63/T 12292013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农药化肥使用明细 表 A.1 农药化肥使用明细 使用名称 药剂名称 用法 用量 有机肥 腐熟农家肥 整地土壤施用
13、45 m 3 hm 2 无机肥 二胺 尿素 磷酸二氢钾 整地土壤施用 大田苗期 6 月-7 月施用 大田苗期 8 月施用 300 kg/hm 2 112.5 kghm 2 300 kghm 2 杀菌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5%五氯硝基苯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高锰酸钾溶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整地土壤杀菌 整地土壤杀菌 容器基质杀菌 种子杀菌 防治立枯病 防治立枯病 45 kghm 2 20 kg/hm 2 200 g/m 3 0.3% 15 kghm 2 15 kghm 2 杀虫剂 50乐果 50三氯杀螨醇 蚜虫、红蜘蛛 蚜虫、红蜘蛛 800 倍液 800 倍液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