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44863-2015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3642015 莜麦青引3号种子生产技术规范 2015 - 02 - 09发布 2015 - 03 - 1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3/T 13642015 I 前 言 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负责起草。 本规范起草人:梁国玲、刘文辉、贾志锋、丁成翔、刘 勇、雷生春、魏小星、李海珠、颜红波、 田玉智、冶兆平、苟桂香、马晓云、辛富元 DB63/T 136420
2、15 1 莜麦青引3号种子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对莜麦青引3号种子生产中的种子田要求、产量指标、良种生产管理、收获清选及贮藏等内 容进行了规定。 本规范适宜莜麦青引3号在海拔2 500 m以下地区生产种子时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DB63/T 708 青海扁茎早熟禾种子清选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3.1 原原种 又称育种家种子、核心种。由育种单位或育
3、种专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 子。原原种由育种单位和育种家保存和繁殖,为种子生产单位提供繁殖原种用的种子,原原种纯度 100.0%。 3.2 原种 又称基础种,由原原种繁殖而来的优良种子,保持了该品种特定的遗传一致性和纯度。一般由良种 繁育基地或国家农业试验站、良种繁殖场组织生产,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即单株(穗)选择、分系比 较、混合繁殖的三圃制或二圃制以及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原种纯度不低于99.8%。 3.3 良种 用原种繁育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种子,达到良种标准(纯度96.0%,净度98.0%,发芽率85.0%, 水分12.0%)种子称为良种。采用混合选枝法或片选法。
4、4 品种特征特性 品种特征特性见附录A。 DB63/T 13642015 2 5 良种产量指标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每公顷产量2.000 t2.600 t(133.00千克每亩173.00千克每亩);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每公顷产量2.700 t3.400 t(180.00千克每亩227.00千克每亩)。 6 种子田要求 6.1 适宜地区 见附录A。 6.2 地块要求 连续3年未种植过燕麦的土壤,与其它燕麦田空间间隔距离200 m。 7 良种生产管理 7.1 地块选择 选土质疏松、地势平坦、肥力中等、集中连片地块。 7.2 播前准备 7.2.1 整地 深秋翻20.00 cm,春浅耕10.00
5、cm,平整、耙耱,清除杂草。 7.2.2 施基肥 结合整地,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30.000 t45.000 t(2 000.00千克每亩3 000.00千克每亩)或 每公顷施纯氮0.045 t0.090 t(3.00千克每亩6.00千克每亩)、五氧化二磷0.060 t0.090 t(4.00 千克每亩6.00千克每亩)作基肥。 7.3 播种 7.4 种子处理 播前将种子放在帆布上摊成4.00 cm5.00 cm的厚度,晾晒1 d2 d。晾晒后的种子再进行精选。 7.4.1 播种方法 条播,行距15.00 cm20.00 cm,覆土3.00 cm4.00 cm后,耙耱、镇压。 7.4.2 播种量
6、 每公顷播种0.120 t0.150 t(8.00千克每亩10.00千克每亩)。 7.4.3 播种时间 土壤10 cm解冻后播种。 7.5 田间管理 DB63/T 13642015 3 7.5.1 除草 分蘖期中耕除草,使用低毒、高效、无残留的除草剂清除阔叶杂草。 7.5.2 追肥 分蘖期遇雨或结合灌溉每公顷追施尿素0.045 t0.075 t(3.00千克每亩5.00千克每亩)。 7.5.3 灌溉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视旱情及时灌溉。 7.5.4 病虫害防治 病害以黄矮病为主,虫害以蚜虫危害为主。当病虫害发生时,应选用低毒、高效、无残留农药。严 格按照GB 4285执行
7、。 7.5.5 去杂去劣 人工去杂去劣。苗期识别苗相、叶色等形态去杂;开花期结合穗形、株型、叶姿等去杂;成熟期 根据植株高低、成熟度、穗形等性状去杂,发现异株的要连根拔除。具体按照附录A特征去杂。 8 种子收获、清选及贮藏 8.1 种子收获 蜡熟期人工或机械收获,后熟35 d后脱粒;脱粒时单打、单收。 8.2 种子清选 晾晒干燥后,机械或人工清选,按照DB63/T 708执行。种子质量按照GB 6142执行。达到良种三级 以上(净度90.0%,发芽率85.0%,水分12.0%)。 8.3 种子贮藏 种子检验合格后,原种贮存于5 -5 ,相对湿度46%52%的冷藏库中。良种贮藏于干净、通 风、防
8、潮、防鼠的仓库中。 DB63/T 13642015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莜麦青引3号品种特征特性 A.1 品种来源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于1992年从加拿大引进,原名Ceasar,原编号4600,后统一编号为青永久887。 2010年6月12日经第五届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青引3号莜麦,品种登记号406,拉丁名 Avena nuda L. cv.Qingyin No.3。 A.2 品种特性 该品种适应性强,生育期短。幼苗直立绿色,植株直立,无毛,圆锥花序开展,穗周散,小穗轴无 毛,外稃革质而较柔软。株高120.00 cm150.00 cm,茎直径0.39 cm0
9、.05 cm,叶长26.70 cm37.60 cm,叶宽1.30 cm1.70 cm,主穗长20.40 cm23.80 cm,千粒重19.0 g24.50 g,单穗籽重2.34 g 5.05 g,茎节数3节5节,第二茎节长15.90 cm28.20 cm,小花数3朵6朵,分蘖数2个5个,小穗 数36个58个,生育天数86 d130 d。 A.3 生产性能 一般情况下,花期平均鲜草产量可达40.517 t/hm 2 (2 701.13千克/亩),花期平均干草产量12.866 t/hm 2 (857.73千克/亩);平均种子产量2.730 t/hm 2 (182.00千克/亩)。 A.4 适应区域 适宜在青海海拔3 000 m3 500m地区种植青饲草,海拔1 700 m2 500 m的低、中位山旱区适宜 建立种子田收获籽实,海拔2 600 m3 000 m的高位山旱及小块河谷地区即可种植青饲草,也可收获籽 实。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