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 T 1220-2013 白牦牛饲养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94894       资源大小:515.5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3 T 1220-2013 白牦牛饲养技术规范.pdf

    1、 ICS 65.020 B 43 备案号:38488-2013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202013 白牦牛饲养技术规范 White yak bree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13 - 09 - 06 发布 2013 - 10 - 15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63/T 12202013 I 前 言 本规范的起草符合GB/T 1.1 2009的规则。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海东地区畜牧兽医工作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孙德、叶培麟、本国俊、周文钧、王朝风、贾卓玛、刘鹏、申

    2、朝明。 DB 63/T 12202013 1 白牦牛饲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白牦牛产地环境、牛舍环境、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兽药使用、运输、废弃物处理等 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白牦牛放牧加补饲方式的饲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 5339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DB63/T 546.1 牦牛生产饲养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白牦牛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肉毛兼用型牦牛的一种生态类型。在具有其他牦牛四肢健 壮有力,嘴唇薄而灵活,齿质坚硬,舌端宽,舌面丝状乳头发达,鼻孔大,气管短而粗,胸部发育良好 等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除头部眼窝有少许黑色外,典型外貌特征是全身被毛洁白,故称白牦牛。 3.2 牦犊牛 是指出生到6月龄期间的牦牛。 3.3 育成白牦牛

    4、 是指断奶后到性成熟配种前的白牦牛。 DB 63/T 12202013 2 4 产地环境要求 4.1 产地海拔 2500 米3500米。 4.2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 GB 15618 相关要求。 4.3 饮水质量符合 NY 5027相关要求。 4.4 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相关要求。 5 牛舍环境要求 5.1 白牦牛牛舍选择地势高、平坦、具有一定的坡度。避风向阳,干燥通风,水质好,水源充足,周围 3 千米内无化工厂、采矿场等,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等公共场所 500 米以上,生态环境较好,排 水良好,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要求。 5.2 牛舍采用单列式封闭舍塑料暖棚或彩钢保温结构,坐北向南,

    5、舍内应保暖、干燥通风、采光性能 良好。屋顶材料要防水、隔热、耐火、结构轻便、造价便宜。屋顶设有通气孔,墙体门窗应向外开。牛 舍地面平坦、不透水、平整防滑、坚固和舒适,易于清扫污水粪尿。粪尿沟应通到舍外污水池。牛舍内 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 6 饲养管理 6.1 饲养方式 采用夏秋放牧、冬春补饲方式。放牧符合DB63/T 546.1的 要求。补饲应符合NY 5032的要求,不得 使用违禁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6.1.1 犊牛饲养 犊牛产下后应在1.0小时-1.5小时内吃到初乳,犊牛的哺乳时间为6个月,母牛应不挤奶全哺乳。 6.1.2 育成牛饲养 将断奶后到性成熟配种前的白牦牛母牛统一组群饲养,

    6、并严格控制种公牛入群。 6.1.3 繁殖母牛饲养 母牛怀孕前5个月,其营养需要较少,可以和空怀母牛一样,以放牧为主。空怀母牛产后60日应注 意发情表现,及时配种,防止母牛漏配,提高母牛的受胎率。妊娠母牛防止过肥,避免发生难产,尤其 是头胎青年母牛。 6.1.4 种公牛饲养 留作种用的公牛生后每2个月-3个月称重一次,检查体重变化。公牛两岁时体重应达到成年公牛70% 以上,方可用于配种。一头种公牛自然本交15头-20 头,使用年限6年7年。非配种期与母牦牛分群饲 养。 6.1.5 补饲 DB 63/T 12202013 3 犊牛15日龄-20日龄训练饲喂青绿饲料或代乳料;育成牛在冬春季补喂青干草

    7、;繁殖母牛分娩前2 个月-3个月,以补饲青干草为主,适当搭配精料,包括胡萝卜、豆饼、玉米、小麦麸等;种公牛在配种 期前1个月应开始补饲,喂一些富含蛋白质的精料或青干草。 6.2 配种 6.2.1 引种应引进本品种牦牛。 6.2.2 种公牛应选择一级以上种公牛。 6.2.3 每年 6 月中下旬母牛开始发情,7 月份8 月份为发情旺季,应做好配种工作。 6.2.4 配种公母牛应选全身白毛(除头部眼窝允许有黑色),公母牛比例 1:201:30。配种公牛等级 要高于母牛,有花色的不留种用。母牛等级要求在二级以上。 7 疫病防治 7.1 防疫 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适宜的疫苗和免疫方法,进行疫病预防

    8、接种。免疫接种的同时,佩戴 畜禽免疫标识,录入上传相关信息。要求符合NY 5339的相关要求。 7.2 兽药使用 兽药使用应符合NY 5030的要求。 7.3 驱虫 春末夏初、秋末冬初进行两次驱虫。 8 卫生消毒 8.1 环境消毒 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保持干净,每14天20天消毒1次。 8.2 牛舍消毒 牛舍应每天清除粪便和废弃物,保持清洁,卫生,每7天-9天消毒1次。牛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 净,用水冲洗后进行彻底消毒。 8.3 用具消毒 所有用具每15天18天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 8.4 人员消毒 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牛舍,确需进入必须严格消毒。 9

    9、粪污处理 按GB 14554、GB 18596规定的要求执行。 DB 63/T 12202013 4 10 运输 出栏牛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要用消毒液彻底消毒。 11 档案管理 建立并保存好养殖环节的各类生产记录,包括牦牛出生、引进日期、饲养管理、免疫接种、用药、 出栏等,见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 DB 63/T 12202013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生产记录 生产记录见表A。 表 A 生产记录 变 动 情 况 ( 数 量 ) 圈舍号 时间 合计 出生 调入 调出 死淘 存栏数 备 注 注1:圏舍号:填写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

    10、分圈、舍、栏的此栏不填。 注2:时间:填写调入、调出和死淘的时间。 注3:变动情况(数量): 填写出生、调入、调出和死淘的数量。调入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编号, 并将检疫证明原件粘贴在记录背面。调出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详细的去向。死淘的要在备注栏注明死亡和淘汰 的原因。变动合计=出生+调入-调出-死亡。 注4:存栏数:填写存栏数,为上次存栏数和变动数量之和。 DB 63/T 12202013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 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见表B。 表 B 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 开始使用时间 投入产品名称 生产厂家 批号

    11、加工日期 用 量 停止使用时间 备 注 注1:外购的饲料应在备注栏注明原料组成。 注2:自加工的饲料在生产厂家栏填写自加工,并在备注栏写明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详细成分。 DB 63/T 12202013 7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消毒记录 消毒记录见表C。 表 C 消毒记录 时间 消毒场所 消毒药名称 用药剂量 消毒方法 操作员签名 注1:时间:填写实施消毒的时间。 注2:消毒场所:填写圈舍、人员出入通道和附属设施等场所。 注3:消毒药名称:填写消毒药的化学名称。 注4:用药剂量:填写消毒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浓度。 注5:消毒方法:填写熏蒸、喷洒、侵泡、焚烧等。 DB 63/T

    12、12202013 8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免疫记录 免疫记录见表D。 表 D 免疫记录 时间 圏舍号 存栏 数量 免疫 数量 疫苗 名称 生产 厂家 批号(有 效期) 免疫 方法 免疫 剂量 免疫 人员 备注 注1:时间:填写实施免疫的时间。 注2:圏舍号:填写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此栏不填。 注3:批号:填写疫苗的批号。 注4:免疫数量:填写同批次免疫畜的数量,单位为头。 注5:免疫方法:填写免疫的具体方法,如注射部位等方法。 注6:备注:记录本次免疫中未免疫动物的耳标号。 DB 63/T 12202013 9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诊疗

    13、记录 诊疗记录见表E。 表 E 诊疗记录 时间 畜禽标识编码 圏舍号 日龄 发病数 病因 诊疗单位 诊疗人员 用药名称 用药方法 诊疗结果 注1:畜禽标识编码:填写15位畜禽标识编码中的标识序号,按批次统一填写。 注2:圏舍号:填写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此栏不填。 注3:诊疗单位:填写做出诊断结果的单位,如某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注4:诊疗人员:诊疗人员填写执业兽医的姓名。 注5:用药名称:填写使用药物的名称。 注6:用药方法:填写药物使用的具体方法,如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DB 63/T 12202013 10 F F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防疫监测

    14、记录 防疫监测记录见表F。 表 F 防疫监测记录 采样日期 圏舍号 采样数量 监测项目 监测单位 监测结果 处理情况 备 注 注1:圈舍号:填写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此栏不填 注2:监测项目:填写具体的内容如布氏杆菌病监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 注3:监测单位:填写实施监测的单位名称,如:某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企业自行监测的填写自检;企业委 托社会检测机构监测的填写受委托机构的名称。 注4:监测结果:填写具体的监测结果,如阴性、阳性、抗体效价数等。 注5:处理情况:填写针对监测结果对畜禽采取的处理方法,如针对结核病监测阳性牛的处理情况,可填写为对阳 性牛全部予以扑杀

    15、。针对抗体效价低于正常保护水平,可填写为对畜进行重新免疫。 DB 63/T 12202013 11 G G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记录 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记录见表G。 表 G 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记录 日 期 数 量 处理或死亡原因 畜禽标识编码 处理方法 处理单位 (或负责人) 备 注 注1:日期:填写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的日期。 注2:数量:填写同次处理的病死畜的数量,单位为头。 注3:处理或死亡原因:填写实施无害化处理的原因,如染疫、死因不明等。 注4:畜禽标识编码:填写15位畜禽标识编码中的标识顺序号,按批次统一填写。 注5:处理方法:填写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规定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注6:处理单位:委托无害化处理场实施无害化处理的填写处理单名称;自行实施无害化处理的由实施无害化处理的人 员签字。 _


    注意事项

    本文(DB63 T 1220-2013 白牦牛饲养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