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22 备案号:41673-2014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562014 燕麦 白燕 7 号 2014 - 03 - 03 发布 2014 - 03 - 15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2562014 I 前 言 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颜红波、周青平、贾志锋、马占青、梁国玲、刘文辉、刘勇、雷生春、魏小星、 鲍根生。 本标准授权青海省种子管理站负责解释。 DB63/T 12
2、562014 1 燕麦 白燕 7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燕 7号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种植地区,对经济性状、栽培技术要点及 生产能力作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种子、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农技推广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检验、推 广、收购和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490 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3 技术内容 3.1 品种来源 吉林白城农科院从加拿大引进燕麦,原名Dormoat。 2005年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
3、从吉林白城农科院 引进皮燕麦,认定名“白燕7号”,拉丁名 Avena sativa .Baiyan NO.7。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 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为白燕7号,审定编号青审麦2012002。 3.2 特征特性 3.2.1 植株性状 幼苗直立,苗深绿色。株型紧凑,株高125.90厘米22.00 厘米,最粗茎0.40厘米0.06厘米,主 茎节数4节-5节;叶片上举、扁平,上数第二片叶长29.60厘米3.30厘米,宽1.50厘米0.16厘米;叶 鞘包茎,无毛,单株有效分蘖2.60个0.70个,主茎小穗数23.60个8.50个,茎秆弹性强。 3.2.2 穗部性
4、状 穗型圆锥花序周散型,长16.70厘米 2.10厘米,颖壳黄色,主穗小穗数23.60个 8.50个,主穗粒 数45.30个 11.50个,主穗粒重1.96克 0.10克。稃体颜色乳熟期呈黄色,完熟后有光泽。 3.2.3 种子性状 颖果纺缍形,黄色,长1.23厘米0.21厘米,腹面具纵沟,颖果被内外稃紧包,不易剥离。自小穗 基部向上颖果渐小。 3.2.4 经济性状及品质 DB63/T 12562014 2 千粒重28.70克 3.30克; 主茎穗总粒数45.34粒 11.45粒; 经济系数0.41 0.02; 籽粒粗蛋白12.26%, 粗脂肪4.18%, -葡聚糖4.50%。 3.2.5 熟性
5、及生育期 春性、中早熟。播种到出苗17天 3天,期间 0的积温234.90 21.30;出苗到分蘖24天 1天, 期间 0的积温270.30 11.20;出苗到开花67天 2天, 0的积温895.40 52.10;开花至成熟46 天 4天, 0的积温620.50 74.70;出苗到种子成熟生育期为113天 2天,期间 0的活动积温 1515.90 40.30。 3.2.6 抗逆性 抗旱,耐瘠薄,抗倒伏。 3.3 栽培技术要点 要求土壤疏松, 肥力中等。 播前施有机肥30.000吨/公顷-45.000吨/公顷 (2000.00千克/亩-3000.00 千克/亩),纯氮0.045吨/公顷-0.06
6、8吨/公顷(3. 00千克/亩-4.50千克/亩)、五氧化二磷0.030吨/公 顷-0.053吨/公顷(2.00千克/亩-3 .50千克/亩),深翻20.00 厘米-25.00厘米。 种子田:4月上旬-4月下旬播种,条播,播深3.00厘米 -4.00厘米,行距20.00厘米-25.00厘米,播 种量0.150吨/公顷-0.225吨/公顷(10.00千克/亩-15.00千克/亩),保苗375.000万株/公顷-450.0 00 万株/公顷(25.00万株/亩-30.00万株/亩)。 饲草田:4月上旬-6月中旬播种,条播或撒播,播深3.00厘米-4. 00厘米,行距15.00厘米-20.00厘 米
7、,播种量0.195吨/公顷-0.240吨/公顷(13.00千克/亩-16.00千克/亩),保苗525.000万株/公顷 -600.000万株/公顷(35.00万株/亩-40.00万株/亩)。 3.4 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 3.4.1 生产能力 3.4.1.1 种子产量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产量2.475吨/公顷-3.450吨/公顷(165 .00千克/亩-230.00千克/亩),较高 肥力旱作条件下,产量3.450吨/公顷-4.650吨/公顷(230 .00千克/亩-310.00千克/亩)。 3.4.1.2 饲草产量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开花期鲜草产量31.500吨/公顷-42.000吨 /公顷
8、(2100.00千克/亩-2800.00 千克/亩),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开花期鲜草产量42.000吨/公顷-47.250吨/公顷(2800.00千克/亩 -3150.00千克/亩)。 3.4.2 适宜地区 适宜在我省海拔2700.00米-3000.00米的高位山旱地青饲草种植。 DB63/T 12562014 3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 A.2 时间 2010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2610米,年平均温度3.10,年均降水量462.80毫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为4 月13日,终日为10月25日,期间积温
9、2398.80;稳定通过5的初日为4月23日,终日为10月9日,期 间积温2266.10;无霜期115天。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土壤有机质2.28%,碱解氮86.2毫克/千克,速效 磷23.40毫克/千克,速效钾146.70毫 克/千克,pH值8.4。前茬作物为绿肥,属中位山旱地,无灌溉条件。 DB63/T 12562014 4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种子产量 B.1.1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产量2.475吨/公顷-3.450吨/公顷(165. 00千克/亩-230.00千克/亩)。2011年在民和县峡门镇深坝 村种植0.067公顷(1.00亩),产量为3.2
10、96吨/公顷(219.70千克/亩)。 B.1.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产量3.450吨/公顷-4.650吨/公顷(230. 00千克/亩-310.00千克/亩)。2011年在湟中县鲁沙尔镇东 村种植0.067公顷(1.00亩),产量为4.6 20吨/公顷(308.00千克/亩)。 B.2 饲草产量 B.2.1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开花期鲜草产量31.500吨/公顷-42.000 吨/公顷(2100.00千克/亩-2 800.00千克/亩)。2011年在平 安县三合镇寺台村种植0.067公顷(1.00亩),产量为40. 871吨/公顷(2724.70千克/亩)。 B.2.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开花期鲜草产量42.000吨/公顷-47.250 吨/公顷(2800.00千克/亩-3 150.00千克/亩)。2012年在民 和县峡门镇深坝村种植0.067公顷(1.00亩),产量为46. 590吨/公顷(3106.00千克/亩)。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