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B 43 备案号:38490-2013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222013 生态鸡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chicken breeding 2013 - 09 - 06 发布 2013 - 10 - 15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63/T 12222013 I 前 言 本规程的起草符合GB/T 1.1-2 009 的规则。 本规程由青海省农牧厅归口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东地区畜牧兽医站、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培麟、张国成、祁善虎、马彩萍、
2、孙德、许发芳、李焕章、王志香。 DB 63/T 12222013 1 生态鸡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鸡养殖环境、场址选择、饲养管理、饲料要求、疫病防治等诸生产环节的技术要 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态鸡适度规模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
3、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 5339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鸡 系指经育雏后在充裕的自由场地觅食,中后期在退耕地、疏林地、草山草坡等场地放养,饲养周 期在150天以上适时出栏的优质鸡。 3.2 放养 是指白天在放养场地自由觅食草、虫,晚归鸡舍,早晚适量补喂饲料来满足营养需求的生产方式。 4 场区要求 4.1 鸡场选址 DB 63/T 12222013 2 选择在退耕还林草地、林地、农田、荒坡等,地势相
4、对平坦,有一定坡度,植被好,草、虫量多, 距交通主要干线1千米以上、居民点1千米以上、周围3千米内无化工厂、皮革厂、造纸厂、屠宰场及其 它畜牧污染源。不可位于原有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内。围网护群用铁丝网或尼龙网围栏,高度 不底于1.5米。 4.2 鸡场布局 布局要科学、合理、实用,根据地形、地势和风向确定鸡舍和设施的相对位置,生产区和生活区相 隔离。鸡舍分区、放养地围栏、道路规划、供水供电布置、防疫卫生安排等,做到利于生产管理和卫生 管理。人员、鸡群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 4.3 鸡场环境 鸡场的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环境卫生质量应达到NY/T 388
5、规定的标准。动物防疫 条件符合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相关要求。在场区下风向50米以外设有污物处理场所,其中 包括粪场、垃圾处理场、化粪池和病死鸡焚烧炉等,应参照GB 18596 和GB 16548的要求执行。 5 育雏 5.1 育雏前准备 5.1.1 育雏舍 育雏舍要求地势高而干燥,防暑保温,环境安静,背风向阳,光照充足,保温、通风良好,便于卫 生防疫。面积以育雏期末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只15只为宜。鸡舍跨度8米10米、高度2米2.5米、长 15米20米,舍内设置栖架(高低分层错开)。 5.1.2 用具 包括开食盘、料桶、饮水器、保温设备、清扫用具、消毒用具、温度计等,使用前应消毒,数量应
6、满足饲养需要。设备卫生条件符合NY 5339要求。 5.1.3 垫料 采用地面平养育雏的,在地面上铺设木刨花、木屑、麦壳、麦草等垫料,要求柔软、干燥、无霉变、 无异味。首次用量地面铺垫料厚度5厘米10厘米。饲养过程中及时更换、添加,保持垫料干燥。 5.1.4 消毒 进雏前7天,对育雏舍地面、墙体、天花板、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扫、清洗和消毒。鸡舍内先用2%烧 碱溶液进行墙面粉刷和地面消毒,待晾干后,密闭房舍,用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40%甲醛)按1:2混合 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的空间用量:高锰酸钾21克、福尔马林42毫升),密封熏蒸24小时后再开门窗通风 换气。鸡舍入口的消毒池中撒生石灰或2%的烧碱或3
7、%的来苏尔水。料桶、饮水器等用具用3%的来苏尔水 消毒,然后用干净水冲洗,晒干备用。 5.1.5 饲料及药品 进雏前1天,准备可饲喂1周的雏鸡全价料、维生素C或多维素、葡萄糖、消毒药品、常用药物和疫 苗等。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严禁超标准使用饲料添加剂。 DB 63/T 12222013 3 5.1.6 水质要求 饮用水质符合NY 5027的要求。 5.1.7 保温 雏鸡入舍前,舍内温度必须达到育雏要求。保温方法可根据当地条件采用煤炉、红外灯、保温伞等 设备。保温时,将产生的烟、废气等排出舍外。 5.2 育雏 5.2.1 雏鸡来源 雏鸡来源于具备雏鸡孵化和种畜禽生产经营资质的单位,并经产地检疫
8、合格。 5.2.2 饮水 雏鸡进入育雏舍1小时2小时后饮水,初饮水中添加葡萄糖5%、维生素C 0.1%。数日后,改饮常水。 饮水器数量应足够,以每只鸡1厘米3厘米饮水位来配置,饮水面高度与鸡背高度一致。饮水器每天消 毒1次,保证水质新鲜,不得断水(免疫需要除外)。 5.2.3 开食 初饮2小时3小时(出壳后12小时24小时)后,可开食。开食采取自由采食,少喂勤添,保证雏鸡 都能同时吃到充足育雏饲料。0周2周每昼夜喂5次6次,3周开始每昼夜喂4次5次,每次喂料间隔 时间相等。料桶(槽)数量应适当,其高度与鸡背高度一致。 5.2.4 分群 雏鸡入舍时,应静置片刻,然后进行点数、分群。对弱雏应单独饲
9、养,重点护理,以提高成活率。 5.3 环境条件 5.3.1 温湿度 进雏前育雏室离地面10厘米处温度应达到3234,保持1周, 以后每周降23, 降至18 23时脱温。 10日龄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65%,10日龄20日龄控制在60%55%, 3周后控制在55% 50%。 5.3.2 光照 1日龄3日龄光照时间20小时24小时,以后每周光照时数递减2小时,直至自然光照。光源采用 普通白炽灯。 5.3.3 密度 1周龄2周龄内鸡只密度控制在40只/平方米50只/平方米,3周4周内鸡只密度控制20只/平方 米30只/平方米,5周龄以上为15只/平方米20只/平方米;组群不宜过大,一群以500只
10、为佳。 5.3.4 卫生通风 鸡舍每天打扫卫生,保持鸡只、饲料、饮水、食具、工具和垫料清洁。每日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 气清新。空气质量符合NY/T 388的规定。忌贼风,忌降温过大。 DB 63/T 12222013 4 6 育成管理 6.1 饲养方式 育成鸡以放养为主,实行分片轮牧。放养时间7周龄至上市。 6.2 放养场地选择 放养地应选择在具有较好的隔离条件、环境安静、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山地、林地、退耕地、荒 坡等,坡向以朝南为好,放养地坡度为5度25度之间的低丘缓坡为最佳。放养地应有多块场地,便于 轮换放养。场地内应合理划分区块,搭建简易鸡棚,便于鸡只避雨和休憩。放养鸡棚要求避风、遮阳
11、、 防水、防寒,面积按每平方米养15只20只鸡搭建。多点设棚,内设栖息架,棚内及周围放置足够数量 的饮水器及料桶。 6.3 放养管理 6.3.1 调教 放养鸡只要进行放养调教与适应性锻炼,使鸡只迅速适应环境变化。调教包括喂食和饮水调教、放 养调教、归巢调教及紧急避险调教等,使其产生条件反射形成习惯性行为。适应性锻炼包括饲料、温度、 活动量、管理、抗应急、防疫的适应。 6.3.2 阉割 为便于鸡只饲养管理、优化公鸡肉质,可对40日龄70日龄、体重0.5kg以上的公鸡进行阉割手术。 术后应关在光线较暗、环境安静,有柔软垫料的鸡舍内,降低饲养密度。术后做到鸡体不留血污、防惊 群、防气肿。术后三天内喂
12、服万分之三的维生素K3 、维生素C。10天内应多喂青饲料,以人工牧草为佳。 6.3.3 分群 分群按鸡只日龄、强弱、公母、出栏时间等进行,实行分群饲养。 6.3.4 时间 开始放养的鸡只日龄为:夏季35日龄,春秋季45日龄,冬季50日龄60日龄。从育雏舍转往放养场 地的转群时间,宜选在春季当地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开始放养,至秋后霜冻前当地日平均气温低于 15时停止放养。 6.3.5 密度 长期放养200只/公顷300只/公顷,一次性放养低于1000只/公顷。 6.3.6 补料 补料是为了补充放养期间自由采集不足,可根据鸡的日龄、生长发育、草地林地类型、天气情况, 决定补料次数、时间、类型、营
13、养浓度和补料数量。放养期可早、晚投喂配合饲料或农副产品、原粮等, 投喂量控制在舍养需要量的50%60%。夏季安排在晚上补料。 6.3.7 饮水 保证充足饮水,水质符合NY 5027的要求 。 DB 63/T 12222013 5 6.3.8 育肥 在出栏前7天15天,逐步限制放养范围,缩短日放养时间,充足供料。 7 饲料营养 饲料质量及饲料配方营养应符合NY 5035、NY 50 37和NY 5032的要求。育雏期以舍饲为主,主要饲 喂全价配合饲料,适当饲喂原粮、青绿饲料、昆虫等。育成育肥期以放养为主,主要采食自然生长的草 类等野生植物及其籽粒、昆虫等,适当补喂配合饲料、籽实类饲料和青绿饲料。
14、育成育肥期的配合饲料 不得添加人工合成色素等。 8 疫病防治 8.1 隔离 严禁闲杂人员、车辆、其他动物和禽产品进入生产养殖区。发生疫情时应执行严格的隔离制度,即 时诊断和治疗,并上报当地动物防疫机构。对病鸡进行及时隔离治疗,病死鸡应按GB 16548规定进行焚 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采用适宜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做好灭鼠和灭虫的工作。 8.2 消毒 应定期对鸡舍带鸡喷雾消毒,对放养场地和生产用具冲洗消毒,在鸡群免疫的前后各一天内应暂停。 消毒药品应符合NY 5030的规定。鸡场生产区入口必须设置消毒池,外来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 实行“全进全出”原则,每批鸡只出栏后,必须对鸡舍、运动场、放
15、养地和器具等进行清扫、冲洗和消 毒,并至少空置1周以上。 8.3 免疫 免疫工作按NY 5339的规定。鸡场免疫程序及操 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 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免疫程序及操作参见附录A。 8.4 驱虫 鸡场应定期驱虫,驱虫工作参见附录B。 8.5 药物使用 兽药使用应符合的NY 5030规定,宜使用中药预 防和治疗各种疾病。放养地树林杀虫,允许使用菊 脂类杀虫剂,喷洒农药后1个月内不能放养鸡只。 8.6 污染物和病尸处理 废弃物、病死禽尸体、粪便污水等按照GB 16548和 GB 18596的规定处理。 9 出栏 鸡只饲养周期1
16、50日龄以上,体重达到出售要求 ,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出栏上 市。出栏鸡只要符合农业部家禽产地检疫规程和家禽屠宰检疫规程的规定,禁止病鸡、休药期内鸡只出 栏上市。 DB 63/T 12222013 6 10 生产记录 养殖场应做好养殖环节的生产记录,包括雏鸡来源、引进时间、各生产阶段用料、用药、休药、免 疫接种、转群、出栏等,并将以上生产记录形成档案。生产档案保存2年以上。 DB 63/T 12222013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生态鸡免疫程序 生态鸡免疫程序见表A.1。 表A.1 生态鸡免疫程序 序号 免疫日龄 免疫疫苗种类 免疫方式 免疫剂量 1 1日龄
17、马立克氏疫苗 颈部皮下 1羽份/羽1.5羽份/羽 2 7日龄 新支二联LH120 滴鼻、点眼 1羽份/羽 3 9日龄(夏秋季节使用) 鸡痘弱毒冻干疫苗 刺种 1羽份/羽 4 14日龄 传染性法氏囊病 滴鼻、滴口 1羽份/羽 5 21日龄 禽流感灭活疫苗 肌肉注射 0.3毫升/羽 6 25日龄 新城疫C30-86 饮水 2羽份/羽 7 50日龄 禽流感灭活疫苗 肌肉注射 0.5毫升/羽 8 60日龄 新城疫油乳苗或 新城疫I系活疫苗 肌肉注射 0.5羽份/羽 9 90日龄 新支二联LH52 饮水 2羽份/羽 10 120日龄 禽流感灭活疫苗 肌肉注射 0.8毫升/羽 注:以上疫苗剂量为参照量,免
18、疫程序可根据抗体水平监测适当调整。上市前1个月内不进行疫苗注射。 DB 63/T 12222013 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态鸡寄生虫病的防治程序 生态鸡寄生虫病防治程序见表B.1。 表B.1 生态鸡寄生虫病的防治程序 病 名 预 防 治 疗 球虫病 3周龄后可在饲料中添加马杜拉霉素(使用剂量为 5ppm,连服3天-5天)、莫能菌素(混饲每l000公斤饲料 禽100克120克)等进行预防, 发病时可用磺胺五甲氧嘧啶、常山酮、地克珠 利等进行治疗 线虫病 每批鸡要定期驱虫1次-2次,左旋咪唑10毫克/千克 体重,或丙硫咪唑5毫克/千克体重,或枸橼酸哌嗪125 毫克/千克体重进行预防。 发病时可用左旋咪唑20毫克/千克体重,或丙 硫咪唑10毫克/千克体重,或枸橼酸哌嗪250毫克/ 千克体重进行治疗。 滴虫病 通过控制线虫预防为主,一般在15天可用丙硫咪唑 5毫克/千克体重进行驱虫。 如果发生了组织滴虫病,应将鸡隔离治疗,重 病鸡淘汰、鸡舍地面用3苛性钠溶液消毒。 绦虫病 每批鸡要定期驱虫2次3次,可用氯硝柳胺50毫克 /千克150毫克/千克体重,丙硫咪唑5毫克/千克体重 进行预防。 发病时可用氯硝柳胺100毫克/千克300毫克 /千克体重,丙硫咪唑10毫克/千克体重进行治疗。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