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7.060 A 47 备案号:35166-2012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1142012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 2012 - 06 - 15 发布 2012 - 07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63/T 11142012 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机动车道 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划分 . 3 5 气象因素 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 4 6 机动车道 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应用 . 7 7 机动车道 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发布 . 7 附录
2、 A(资料 性附录) 路面摩擦系数等级划分 . 8 DB 63/T 11142012 2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 本标准由青海省气象局归口。 本标准由青海省气象台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海省气象台。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海趁、张剑、李生辰、李长胜、李永盛、范春玲、保广裕、黄奕、戴鹏、李 媛、王彬、田冰、沈国琴、韩隆青、张磊。 DB 63/T 11142012 3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影响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气象技术的指数和定义、气象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 的影响、指数等级划分、应用、发布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机
3、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条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18.1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 机动车 GB/T 20480 沙尘暴天气等级 GB/T 20486 江河流域面雨量等级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 059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J 073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QX/T 111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条件等级 QX/T 113 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 QX/T 114 能见度等级和预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4、于本标准。 3.1 晴 天空中无云或虽有零星云层但总云量占天空面积1/10或以下的现象。 3.2 多云 天空中云层较多,阳光不很充足,但仍能从云的缝隙中见到青天。总云量占天空面积的2/10-8/10。 3.3 阴 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中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偶尔从云缝中可见到微弱阳光的天气现象。 总云量在9/10 以上。 DB 63/T 11142012 4 3.4 气温 是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1.5m)上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 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5-17时,最低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早晨6-8时。气温的单位 用摄氏度()表示,负值表示
5、零度以下。 3.5 能见度 在当时天气条件下,正常人的视力能将具有足够大视角并与背景有足够亮度的目标物从背景中区别 出来的最大距离。单位为米(m)或千米(km)。最大距离为最大地面水平距离时称水平能见度。能见 度等级按QX/T 114执行。 3.6 风 风是指空气的水平流动现象。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风速以米/秒(m/s) 为单位。 3.7 风力 风力:指风的强度,常用风级表示。风级:风强度的一种表示方法。是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 响程度而定出的等级,用来估计风速的大小。 3.8 雾 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 km的天气
6、现 象。 3.9 霾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 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 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霾等级按QX/T 113执行。 3.10 霜 温度低于0 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体。 3.11 降雨量 DB 63/T 11142012 5 本文指站点雨量,是某一测站在某一时段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 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雨量以毫米(mm)为单位。降雨等级按GB/T 20486执行。 3.12 降雪量 指降雪溶化后的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降雪量以毫米(mm)为单位。积雪深度是指从积雪表 面
7、到地面的积雪垂直深度,是指气象员使用量雪尺在观测场内或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当落地雪尚未 融化时,测得的积雪的深度(厚度),以厘米(cm)为单位。 3.13 冰雹 是指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天气现象。 3.14 沙尘天气 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的一种天气现象的统称。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强 沙尘暴、特强沙尘暴。沙尘天气等级按GB/T 20480执行。 3.15 机动车 由动力装置驱动,并在城乡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机动车种类按GB 918.1执行。 3.16 道路 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 市道路、厂矿
8、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其中:公路的分类按JTG B01执行。 3.17 路面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主要反映在车辆行驶中路面所提供的横向或纵向制动性能,是反映路面抗滑能力的总要技 术指标,它反映车辆轮胎受到制动时沿表面滑移所产生的力。它由路面的表面特性、外界对路面的影响 和行车速度三个因素决定。摩擦系数越小,汽车越不容易制动。路面摩擦系数等级划分见附录A。 4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划分 4.1 划分原则 依据气象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的程度由小到大。 4.2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 DB 63/T 11142012 6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见表1。 表1 机动
9、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 气象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 1 气象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无影响 2 气象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有轻微影响 3 气象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有明显影响 4 气象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有严重影响 5 气象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有重大影响 5 气象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5.1 气温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气温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见表2。 表2 气温(T)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影响因子(天气状况:晴、多云、阴) 温度范围() 道路 机动车 驾驶员 气象指数 T 37 沥青路面变软、融化、粘,路面 摩擦系数低、很低 不易散热、
10、易故障、易爆胎 明显不适,易中暑、易 疲劳、烦躁 3 28 T 37 沥青路面变软、粘,路面摩擦系 数低 较易控制 感觉不适,易疲劳 2 2 T 28 状态良好,路面摩擦系数中、高 易控制 感觉舒适 1 -2 T 2 易结霜、易结冰,路面摩擦系数 低、很低 车轮易打滑、风挡玻璃有雾 略觉寒冷 2 -8 T -2 路面结冰,路面摩擦系数低、很 低、极低 刹车轻度失阻、风挡玻璃有雾 感觉寒冷,灵活性降低 2 -25T -8 路面有严重结冰,路面摩擦系数 低、很低、极低 刹车失阻,风挡玻璃结霜,柴油 车油耗增大 寒冷,反应能力下降 3 T -25 路面有严重结冰,路面摩擦系数 低、很低、极低 冷启动
11、困难、车轮打滑、刹车失 阻、易故障 明显不适,四肢僵硬麻 木,反应迟钝 4 5.2 风力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风力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见表3。 DB 63/T 11142012 7 表3 风力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影响因子(天气状况:晴、多云、阴) 风力 级别 风速 ms 能见度(V)(m) 路况 机动车 气象 指数 0-2 0-3.3 V10000 无影响 无影响 1 3-5 3.4-10.7 1000V10000 路面灰尘、纸张、包装材料等较轻 的物体被吹起 受风面受力 2 6-7 10.8-17.1 500V1000 树木摇动,枯枝断落,纸板、纸盒 等较轻的
12、物体被吹起 受风面受力较明显, 方向盘不宜控制 3 8-9 17.2-24.4 200V500 树枝断落,木板等较重物体被吹起, 路面有吹拂物堆积 受风面受力明显, 方向盘易失灵 4 10 24.5 V200 树木折断或被拔起,有吹拂物掉落, 路面被吹拂物阻塞 易失控、易倾覆 5 5.3 雾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雾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见表4。 表4 雾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影响因子 雾级别 能见度(V)(m) 道路 驾驶员 气象指 数 轻雾、霭 V 1000 路面变潮,路面摩擦系数低 易麻痹大意 2 雾 500V1000 路面变潮,路面摩擦系数低 不宜长时间驾驶
13、2 大雾 200V 500 路面变潮,路面摩擦系数低 易疲劳、呼吸不畅 3 浓雾 50V200 路面潮湿,路面摩擦系数低 易疲劳、易急躁 4 强浓雾 V50 路面潮湿,路面摩擦系数低 不能判断路况 5 5.4 霾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霾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见表5。 表5 霾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影响因子 等级 能见度(V)(m) 驾驶员 气象指数 轻微 5000 V10000 易疲劳 2 轻度 3000 V5000 易疲劳、略感呼吸不畅 2 中度 2000 V3000 易疲劳、呼吸不畅 3 重度 V 2000 明显不适、易疲劳、呼吸困难 4 DB 63/T 111
14、42012 8 5.5 降雨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降雨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见表6。 表6 降雨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降雨量(L) 影响因子 等级 mm12h mm24h 能见度(V)(m) 道路 气象 指数 零星小雨 1000 V 2000 路面潮湿无积水, 路面摩擦系数低 2 小雨 0.1 L4.9 0.1 L10.0 500 V1000 潮湿或有少量积水, 路面摩擦系数低 2 中雨 5.0 L14.9 10.0 L24.9 300 V500 有明显积水, 路面摩擦系数很 低,车轮打滑,刹车失阻 3 大雨 15.0 L29.9 25.0 L50.0 200 V3
15、00 有大量积水,路面摩擦系数很 低,车轮打滑,刹车失阻 4 暴雨 L30.0 L50.0 V200 低洼处积水漫上路边,淹没低 矮路标路障,低洼复杂路段交 通受阻 5 短时强降雨 L8.0 mm1h 或L20.0 mm3h V150 易汇集山洪,引发泥石流 5 冰雹 易导致车辆人员受损,路面摩擦系数很低、极低,车轮打滑,刹车失阻 5 5.6 降雪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降雪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见表7。 表7 降雪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影响因子 等级 降雪量(L) (mm24h) 积雪深度(F) (cm24h) 能见度(V) (m) 道路 驾驶员 气象 指数 零星
16、小雪 V10000 路面潮湿,路面摩擦系低 易疲劳 2 小雪 L 2.5 F 3.0 1000V 5000 路面积雪随风飘,背风洼处有少量 积雪, 路面摩擦系数很低 易疲劳 2 中雪 2.5 L 5.0 3.0 F 5.0 500 V 1000 积雪覆盖路面或路面结冰,低洼复 杂路情况不明,路面摩擦系数很低、 极低,车轮打滑,刹车失阻 易疲劳,需戴防护 镜,雪后晴天易患 雪盲 3 大雪 5.0L 10.0 5.0 F 10.0 50 V500 路面积雪,结冰,低洼复杂路情况 不明,路面摩擦系数很低、极低, 车轮打滑,刹车失阻 易疲劳,需戴防护 镜,雪后晴天易患 雪盲 4 DB 63/T 111
17、42012 9 表 7 降雪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续) 影响因子 等级 降雪量(L) (mm24h) 积雪深度(F) (cm24h) 能见度(V) (m) 道路 驾驶员 气象 指数 暴雪 L10.0 F10.0 V50 深厚积雪,路面被冰雪覆盖,严重 时可形成雪阻,路面摩擦系数很低、 极低,车轮打滑,刹车失阻 易疲劳,需戴防护 镜,雪后晴天易患 雪盲 5 雨夹 雪 V500 冰水混合物覆盖路面,气温下降后 形成冰面,路面摩擦系数很低,车 轮打滑,刹车失阻 易麻痹大意, 误判路况 4 注:小雪指降雪当日及降雪后1d;中雪、大雪指降雪当日及降雪后1d-3d;暴雪指降雪当日及降雪后1d-5
18、d。 5.6 沙尘天气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沙尘天气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见表8。 表8 沙尘天气因素对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影响因子 等级 平均风力(级) 能见度(V)(m) 道路 驾驶员 气象 指数 浮尘 3 V10000 路面覆盖薄尘,路面摩擦 系数低 呼吸不畅,易疲劳 2 扬沙 3-5 1000V10000 路面覆盖薄沙,路面摩擦 系数低,车轮易打滑 呼吸不畅,易疲劳 3 沙尘暴 6-7 500V1000 路面覆沙,路面摩擦系数 低,车轮易打滑,刹车失 阻 明显不适,呼吸困难, 易疲劳 4 强沙尘暴 8-9 50V500 路面摩擦系数低,车轮打 滑,易倾覆 严重不
19、适,呼吸困难, 无法判断道路情况 5 特强沙尘暴 10 V50 路面摩擦系数低,车轮打 滑,易倾覆 严重不适,呼吸困难, 无法判断道路情况 5 6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应用 6.1 目的 本标准制定的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是气象部门根据当前天气实况或天气预报向社会公众 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提示或预警信息,目的是使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单位和个人, 以及机动车驾驶员做好应对及防范措施,以减少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6.2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应用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应用见表9。 DB 63/T 11142012 10 表9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
20、气象指数等级应用 气象指数(级) 提示和建议 1 正常行驶。 2 雾、霭、雨等气象条件下必须打开防雾灯等安全设施;驾驶员注意观察路况,行驶速度80 Kmh。 3 雾、霭、雨等气象条件下必须打开防雾灯等安全设施;驾驶员需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路况,行驶 速度60 Kmh。 4 减少机动车出行,雾、霭、雨等气象条件下必须打开防雾灯等安全设施;雨、雪、低温等气象条件 下必须安装汽车防滑链等汽车安全用品;驾驶员需谨慎驾驶,注意避让行人,行驶速度30 Kmh。 5 避免或限制机动车出行,雾、霭、雨等气象条件下必须打开防雾灯等安全设施;雨、雪、低温等气 象条件下必须安装汽车防滑链等汽 车安全用品;驾驶员 需
21、谨慎驾驶,注意避让行人,行驶速度15 Kmh。 6.3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确定方法 根据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气象条件确定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指数等级,多种气象条件并存时,不计 算叠加效应,以最大指数作为该气象条件的机动车交通安全气象指数。 6.4 高速公路 按QX/T 111执行。 7 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等级发布 7.1 发布单位 县(市)级以上气象局(台)发布所在地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指数。 7.2 发布时间 根据当前天气实况或天气预报得出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指数后即可发布,或与天气预报同时发 布。 DB 63/T 11142012 11 A A 附 录 A (资
22、料性附录) 路面摩擦系数等级划分 路面摩擦系数等级划分见表A.1。 表A.1 路面摩擦系数等级划分 等级 路面摩擦系数 路况描述 高 0.75 新铺设的砼、沥青道路,路面干燥、清洁 中 0.6 沙石道路,磨损的砼、沥青道路,路面干燥、清洁 低 0.6 路面温度较高或较低;路面结霜;路面覆盖沙土;路面潮湿或低洼处有少量积水 很低 0.4 路面温度过高或过低;路面有大量积水或有少量积雪 极低 0.2 路面有大量积雪,路面结冰 注: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 和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 中的有关规定, 路表面抗滑能 力的测试仪器是采用摆式摩擦仪测量得出的路面摩擦系数,反映路面的静态抗摩能力。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