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B 43 备案号:35827-2013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1602012 犏牛 2012 - 12 - 04 发布 2013 - 01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1602012 I 前 言 本标准的起草符合GB/T 1.1-2009的规则。 本标准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惊涛、孙永刚、魏雅萍、才让东智、马志杰。 DB63/T 11602012 1 犏牛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犏牛的特征、评级标准、评级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犏牛的鉴定、等级评定及培育
2、。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犏牛 是指普通牛种和牦牛杂交所生的一代杂种。 2.2 体重 犏牛个体空腹12小时的活重。 2.3 产乳量 犏牛个体在一个泌乳期所产奶量总计。 2.4 日产乳量 犏牛个体在泌乳期一日内早晚两次挤奶量合计。 2.5 杂种 不同品种或种群个体间交配所产后代。 2.6 综合评定 根据体质、外貌、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各种指标全面评定家畜优劣的鉴定方法。 3 分类 DB63/T 11602012 2 根据犏牛父本不同分为真犏牛(黄犏牛)、假犏牛(牦犏牛)。其中:普通牛作为父本,牦牛作为 母本的犏牛称为真犏牛或是黄犏牛;牦牛为父本与普通牛为母本的犏牛
3、称为假犏牛或是牦犏牛。以上两 种类型都属于犏牛所定义的范围。 4 特征 4.1 外貌特征 犏牛外貌整体结构匀称,体态清秀,头直长,体躯高、长、深、宽。四肢粗壮,关节较粗,被毛粗, 绒毛稀少,四肢上部及腹部长毛稀短,尾巴大小居牦牛与普通牛之间,尾毛粗长;部分有角,角细长尖, 向上向前弯曲,颈部粗壮,背腰宽平,肋开张,尻部稍斜短,肌肉丰满。公犏牛睾丸小,母犏牛乳房和 乳头小,乳静脉不明显。毛色有黑色、黄色、黑白花等多种颜色。 犏牛个体因其父本不同,外貌特征差异明显,父本为荷斯坦的头部清秀,嘴筒长,额方,颈部肌肉 不够丰满,背腰平直,胸深,后躯发育较好。四肢长、结实。体躯结构匀称,乳房发育好,毛色以
4、黑或 黑白花为主,全身被毛欠丰厚,绒毛少。父本为牦牛的犏牛头型粗、嘴筒比牦牛大,鬐甲高,体躯长, 体格粗壮,背腰多平直,四肢粗而结实; 4.2 活重与体高 成年阉牛活重为310千克625千克,体高为118厘米140厘米;成年母牛活重为210千克440千克, 体高105厘米122厘米。 4.3 生产性能 4.3.1 产肉性能 犏牛生长发育比牦牛快,产肉性能高,自然放牧条件下2.5岁时体格发育已接近成年牦牛,在满足 营养的条件下,18月龄体重为180千克280千克,屠宰率为45%55%,净肉率为35%46%,成牛犏牛屠宰 率为50%58%。 4.3.2 产乳性能 犏牛在自然放牧条件下,经产牛日产乳
5、量3.0千克5.5千克;在补饲条件下,日产乳量可达7.0千克 14.0千克,乳脂率为4.0%7.2%,干物质含量15%,泌乳期可达200天以上,母牛可利用年限可达10年15 年。 4.3.3 役用性能 犏牛性情比牦牛温驯,聪明,易调教,役用能力强,挽力达650千克750 千克,浅脑山地区,采用 二牛抬扛单铧方式日耕地可达0.2公倾0.3公倾;负重150千克,在海拔3000 米以上跋山涉水,可日行 30千米以上。 4.3.4 繁殖性能 公犏牛生殖器官外型发育和雄性激素分泌正常,有性反射和性行为,但因不能产生正常精子而无繁 殖能力,可作为试情公牛使用,或在12岁时去势后作为役用。母犏牛2.5岁可发
6、情配种,可一年一产, 一年四季均可发情配种。犏牛胎儿的妊娠期为255天280天。 4.3.5 适应性能评价 DB63/T 11602012 3 犏牛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不仅可如牦牛在高海拔、低气压、冷季长的高寒生态环境中自然放牧, 也可在海拔较低的浅、脑山地区的农户饲养,耐粗饲、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寿命长,无论在牧区还 是在农牧交错区都有良好的肉、乳、役用性能。 5 评级标准 5.1 单项评级标准 5.1.1 外貌评级标准 犏牛外貌评分标准见表1,外貌评分评级表见2。 表1 犏牛外貌评分标准表 公犏牛 母犏牛 项目 评满分的要求 标 准 评 分 标 准 评 分 一般外貌 犏牛特征明显,体格
7、高大而结实,全身各部位结构匀称、协 调,结合良好,头部轮廓清晰,鼻孔开张,额较宽,嘴宽大。 眼睛大而明亮有神,公(阉)犏牛前躯发达,全身肌肉发育 良好,鬐甲稍高,较粗短;母牛较清秀,颈部长短适中,公 母牛颈部方向端正。 30 30 体躯 胸长、深、宽,胸围大,胸部呈自然拱形,鬐甲高、长适中, 厚而紧凑,和肩部连接紧密,背腰平直、结实、较宽,肌肉 发达,长短适中。公(阉)犏牛腹部较紧凑,母犏牛腹部较 大而圆。尻部长短、宽窄适中,肌肉发育良好。尾粗细匀称 适中,特征明显。 25 25 生殖器官和乳房 公犏牛生殖器官外形发育符合犏牛特征,睾丸大小正常。母 牛乳房发育良好,左右及前后延伸较好,乳头分布
8、均匀,距 离宽,大小长短适中。 10 10 肢、蹄 四肢结实,肢势端正,前肢正直,后肢各关节结实,轮廓明 显,蹄大小适中,蹄质结实,蹄缝密,步态稳健。 15 15 皮肤和被毛 皮肤较厚而紧密,被毛致密有光泽,尾巴下部尾毛多、长、 粗,犏牛特征明显,腹毛及四肢上部长毛长短、疏密有致。 20 20 总分 100 100 表2 犏牛外貌评分等级标准 等级 公(阉)犏牛 母犏牛 特级 85 80 一级 8084 7579 二级 7579 7074 三级 75 70 DB63/T 11602012 4 5.1.2 活重评级标准 5.1.2.1 成年犏牛活重评级标准: 成年犏牛活重评级标准见表 3。 表3
9、 成年犏牛活重评级标准(下限) 单位:千克 性别 年龄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5岁以上 500 420 350 300 公(阉) 4岁 350 320 290 260 经产 300 260 230 200 母 初产 260 230 200 180 5.1.2.2 幼年犏牛活重评级标准: 幼年犏牛活重评级标准见表 4。 表4 幼年犏牛活重评级标准(下限) 单位:千克 等级 性别 初生重 6月龄 18月龄 30月龄 公(阉) 20 140 220 280 一 母 19 130 200 240 公(阉) 18 120 200 250 二 母 17 110 180 210 公(阉) 16 100 1
10、80 220 三 母 15 90 150 180 5.1.3 体高评级标准 5.1.3.1 成年犏牛体高评级标准见表 5。 表5 成年犏牛体高评级标准(下限) 单位:厘米 性别 年龄或胎次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5岁以上 140 130 120 115 公(阉) 4岁 135 125 115 110 经产 135 125 115 110 母 初产 130 120 110 105 5.1.3.2 幼年犏牛体高评级标准见表 6。 表6 幼年犏牛体高评级标准(下限) 单位 : 厘米 等级 性别 初生 六月龄 18月龄 30月龄 公 60 100 110 120 一级 母 59 95 105 115
11、 公 58 95 105 115 二级 母 57 90 100 110 公 56 90 100 110 三级 母 55 85 95 105 DB63/T 11602012 5 5.1.4 犏牛产乳性能评级标准 犏牛产乳性能评级标准见表7。 表7 犏牛产乳性能评级标准(按 8 个月作为一个泌乳期计)(下限) 单位:千克 等级 初产 经产 特级 700 1100 一级 600 900 二级 500 700 三级 400 500 5.2 犏牛综合等级评定标准 5.2.1 成年公(阉)犏牛综合等级评定标准 成年公(阉)犏牛综合等级评定标准见表8。 表8 成年公(阉)犏牛综合等级评定标准表 单项等级 综
12、合等级 单项等级 综合等级 特 特 特 特 1 1 1 1 特 特 1 特 1 1 2 1 特 特 2 1 1 1 3 2 特 特 3 2 1 2 2 2 特 1 1 1 1 2 3 2 特 1 2 1 1 3 3 3 特 1 3 2 2 2 2 2 特 2 2 2 2 2 3 2 特 2 3 3 2 3 3 3 特 3 3 3 3 3 3 3 5.2.2 成年母犏牛综合等级评定标准 成年母犏牛综合等级评定标准见表9。 表9 成年母犏牛综合等级评定标准表 单项等级 综合等级 单项等级 综合等级 特 特 特 特 特 特 2 3 3 3 特 特 特 1 特 特 3 3 3 3 特 特 特 2 1
13、1 1 1 1 1 特 特 特 3 2 1 1 1 2 1 特 特 1 1 1 1 1 1 3 2 特 特 1 2 1 1 1 2 2 2 特 特 1 3 2 1 1 2 3 2 特 特 2 2 1 1 1 3 3 2 DB63/T 11602012 6 表 9 成年母犏牛综合等级评定标准表 (续) 单项等级 综合等级 单项等级 综合等级 特 特 2 3 2 1 2 2 2 2 特 特 3 3 2 1 2 2 3 2 特 1 1 1 1 1 2 3 3 3 特 1 1 2 1 1 3 3 3 3 特 1 1 3 2 2 2 2 2 2 特 1 2 2 2 2 2 2 3 2 特 1 2 3 2
14、 2 2 3 3 3 特 1 3 3 2 2 3 3 3 3 特 2 2 2 2 3 3 3 3 3 特 2 2 3 2 5.2.3 幼年犏牛综合等级评定标准 幼年犏牛综合等级评定标准见表10。 表10 幼年犏牛综合等级评定标准 单项等级 综合等级 单项等级 综合等级 1 1 1 2 2 2 1 2 1 2 3 2 1 3 2 3 3 3 6 评级规则 6.1 单项评级规则 6.1.1 外貌评级规则 成年犏牛评级时先按表1评分(百分制)后,再按表2确定外貌等级。 本评级标准只针对健康、体形外貌正常的犏牛进行外貌评定,因内外疾病和有明显残疾、缺陷而严 重影响外貌评定的牛只不进行评定。 评级时除按
15、以上所列指标进行评定外,还应考虑到牛只所处的生态环境、季节、饲养管理、使用目 的、亲本的品种等进行综合评价。 6.1.2 活重评级规则 成年犏牛的评级按表3进行活重评级。 幼龄犏牛(初生30月龄)按表4进行活重评级。 称重应用杆称、 磅称、电子称等衡器。初生重应是出生24小时内的所测得的体重,其它各年龄体重均为夜间禁食12小时 后的空腹体重,有条件时在同一时间称重两次,取其平均值。对成年犏牛难以实际称重时,可用公式(1) 估算活重。 活重(千克)=胸围 2 (米) 体斜长(米) 80 .(1) DB63/T 11602012 7 6.1.3 体高评级规则 成年犏牛体高评级按表5、幼龄的按表6进
16、行。 6.1.4 体尺测定内容 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 6.1.5 体尺测量用具 测体高用测杖,测体斜长、胸围、管围用软尺。 6.1.6 体尺测定部位 体高:鬐甲顶部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体斜长:肩胛前缘端至坐骨结节后缘的长度。 胸围:沿肩胛后缘胸部垂直于体躯的周径。 管围:左前肢管部上三分之一最细处量取的水平周径。 6.1.7 体尺测量方法 测量体尺时牛只应保持平静状态,端正站立在坚实、平坦的地面上。站立时四肢要端正,四肢前后、 左右分别在一条直线上,牛只头部自然前伸,既不偏向左或右,也不高抬或低垂。用测具分别按照前述 (6.1.6条规定的方法)测量。 6.2 综合评级规则 6.2.1 犏
17、牛阉(公)牛综合评级 6.2.1.1 5 岁以上阉(公)已达到体成熟,以牛只个体本身的外貌(表1)、活重(表3)为主、参考体高 (表 5)标准。按表 8 综合评级评定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6.2.1.2 45 岁阉(公)生长发育接近体成熟, 以其本身的外貌(表1)评价、活重(表 3)测定为主, 参考体高(表5)标准,按表 8 综合评级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6.2.2 犏牛母牛综合评级 初产及经产母犏牛,以其本身外貌(表1、表2)、活重(表3)、产奶量(表5)为主,参考体高(表8)标 准,按表9综合评级。分别评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6.2.3 犏牛幼年牛综合评级 幼年犏牛以其本身活重(表4)、体高(表6)为主,参考外貌评分(表1、表2),按表10综合评级。分 别评为一级、二级、三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