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16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T 10942012 刀豆 青刀豆 1 号 2012 - 02 - 28 发布 2012 - 04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T 1094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玉清、徐仁海、逯克安、车晋叶、张志斌、丁宝军、郭春辉、杨天才、马德 林、徐慧 、辛元风。 本标准授权青海省种子管理站负责解释。 DB63/
2、T 10942012 1 刀豆 青刀豆 1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刀豆青刀豆1号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种植地区,对经济性状、栽培技术 要点及生产能力作了说明。 本标准可作为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技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 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时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159 青海省豆类蔬菜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3 技术内容 3.1 品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2006从浙江
3、省常熟市琴川种子销售有限公司,引进高代品系5991,经系 统选育而成。属 Canavalia Adans亚种。2011年11月22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 议审定通过,定名青刀豆1号,品种合格证号为青审菜2011006。 3.2 特征特性 观察记载按DB63T 159执行。 3.2.1 观察地点 观察地点情况见附录A。 3.2.2 植株性状 幼苗直立,绿色。普通茎,主茎粗0.68厘米0.020厘米,主茎节数12.40节 0.70节;节间长4.20厘 米1.20厘米,茎上覆盖蜡被。株高45.50厘米3.70厘米。有效分枝9.20个 3.50个;羽状复叶,绿,复 叶由3对小叶组成
4、,小叶全缘,卵圆形,长5.60厘米 0.20厘米,宽4.20厘米 0.10厘米;托叶剥蚀斑少, 托叶腋花青斑明显。 3.2.3 花荚性状 总状花序;花柄上着生1朵花,花柄长2.03厘米0.05厘米,第一花位于3.70节 0.50节,高10.60 厘米1.60厘米。花白色,旗瓣白色,翼瓣白色,龙骨瓣淡黄色。硬荚,长圆棍形,成熟荚淡黄色,长 12.80厘米 0.40厘米,荚内籽粒自由式排列,田间不裂荚。 DB63/ T 10942012 2 3.2.4 籽粒性状 籽粒白色,肾形;粒径2.4厘米0.07厘米;种脐灰白;种皮不破裂。 3.2.5 经济性状 单株荚数20.60荚4.70荚,单株粒数100
5、.94粒 2.55粒,石粒率0%,单荚粒数4.90粒 0.40粒。干 籽粒百粒重20.07克 0.32克,单株粒重20.26克0.51克。青荚蛋白质含量为2.02%,总糖2.95%,维生 素C7.61毫克/100克,粗纤维含量1.37%。 3.2.6 熟性及生育期 早熟。播种至出苗18天3天,期间0积温362.2034.20;出苗至开花35天4天,期间 5积温712.5052.30;开花至成熟47天4天,期间5积温803.7059.60;生育期89天 5天,期间5积温1502.4053.80;全生育期112天3天,期间0积温1785.6041.30 。 3.2.7 抗逆性 抗倒伏。 3.2.8
6、 抗病虫性 中抗刀豆病毒病、花叶病。 3.3 栽培技术要点 播前施有机肥22.500吨/公顷-45.000吨/公顷(1500.00千克/亩-3000.00千克/亩)作底肥,纯磷 0.069吨/公顷-0.073吨/公顷( 4.60千克/亩-4.87千克/亩),纯氮0.041吨/公顷-0.055吨/公顷(2. 74 千克/亩-3.67千克/亩)作种肥。播期为4月底-5月初,播种量0 .075吨/公顷(5.00千克/亩),株距30.00 厘米-35.00厘米, 行距20.00厘米-25.00厘米, 保苗22.50万株/公顷-30.00万株/公顷 (1.50万株/亩-2.00 万株/亩);地下害虫严重
7、地块用药剂播前土壤处理,幼苗受褐斑病危害时用药剂喷洒2次-3次;苗期、 始花期、结荚期浇水2次-3次,生长期结合除草松土2次-3次。 3.4 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 生产能力情况见附录B。 3.4.1 生产能力 3.4.1.1 中等水肥条件下,青荚产量 12.000 吨/公顷-15.000 吨/公顷 (800.00 千克/亩-1000.00 千克 /亩); 3.4.1.2 高水肥条件下,青荚产量 15.000 吨/公顷-21.000 吨/公顷 (1000.00 千克/亩-1400.00 千克/ 亩)。 3.4.2 适应地区 适宜在我省川水地、低位山旱地种植。 DB63/ T 10942012 3
8、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西宁市廿里铺镇莫家泉湾村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地。 A.2 时间 2011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2309.00米,年降水量505.00毫米,年平均气温5.2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为4 月10日,终日为10月28日,期间积温2540.50;稳定通过5的初日为4月20日,终日为9月20日,期 间积温2314.5;无霜期为145天。土壤类型栗钙土,土种为白黄土,质地粉沙壤。土壤有机质1.900%, 全氮0.112%,全磷0.270%,全钾2 .55%,碱解氮93.00毫克/千克, 速效磷46.00毫克/千克,速效
9、钾148.00 毫克/千克,肥力水平中等,地区类型属湟水流域灌区,有灌溉条件。 DB63/ T 10942012 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较高肥力条件下 高水肥条件下产量,青荚产量15.000吨/公顷21.000吨/公顷(1000.00千克/亩1400.00千克/ 亩),2010年在乐都县引胜乡黄家庄村种植1.00公顷(15.0亩 ),青荚产量为21.323吨/公顷(1421.50 千克/亩)。 B.2 中等肥力条件下 中等水肥下产量,一般青荚产量12.000吨/公顷15.000吨 /公顷(800.00千克/亩1000.00千克/ 亩),2011在湟中县田家寨镇毛家台村种植0.33公顷(5.0亩),青荚产量为13.912吨/公顷(927.50 千克/亩)。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