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1.220 B 41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T10522011 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治技术规范 2011 - 12 - 19 发布 2012 - 02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63/T 10522011 I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规范由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起草。 本规范起草人:胡广卫、蔡金山、马睿麟、沈艳丽、严生海、赵全邦、马占全、陈世堂、师德成。 DB63/ T10522011 1 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
2、规定了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疫情报告、疫情处置、免疫、治疗、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综合防治 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DB63/T 776 牛出血性败血症诊断技术规范 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1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1号) 3 定义和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牛出血性
3、败血症 又名牛巴氏杆菌病,是由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传染病,特征是急性型呈 败血症变化,简称牛出败。 3.2 无害化处理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处理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动物产品或其它物品,达到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破坏毒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 4 诊断 按DB63/T 776的规定进行。 5 疫情报告 DB63/ T10522011 2 5.1 发现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病例的单位和个人,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 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2 接到动物疫情报告的单位,逐级向上一级主管单位报告。 5.3 报告者在报告动物疫病的同时,还要采取
4、将染疫、疑似染疫动物与其他动物隔离、对有关场所和 用具消毒、不得出售、转移该场所动物、不得抛弃死亡动物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5.4 报告疫情的同时,保存好病死牛,以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采样并检测诊断。 6 疫情处置 6.1 发现本病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禁止染疫 和疑似染疫的牛及其产品输出疫区,禁止非相关人员、车辆、动物等进入疫区。 6.2 隔离疫区内感染牛和假定健康牛,禁止健康牛在污染的草场上放牧。 6.3 对发病的牛群进行药物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对疫区假定健康牛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6.4 对疫区内可能被污染的交通工具、用具、
5、厩舍彻底消毒。 6.5 对所有病死牛及可能被污染的产品(包括牛肉、内脏、骨、血、皮、毛等)按照 GB/T 16548 的相 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和饲草料等物品均需进行无害化处理。 6.6 进行疫源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并详细记录。 7 防治措施 7.1 免疫接种 7.1.1 疫苗选择 符合生物药品管理规定,具有生产许可证和批准文号,并且是针对本地区菌株生产的牛多杀性巴氏 杆菌病灭活疫苗。 7.1.2 免疫时间及程序 散发地区一年免疫一次;多发地区每年免疫两次,具体免疫时间根据各地区牛出败流行情况而定。 7.1.3 免疫方法 免疫方法依据疫苗使用说明。 7.1.
6、4 其他 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内假定健康牛群进行紧急接种。 7.2 治疗 7.2.1 抗菌消炎 选择抗生素或者磺胺类等药物进行治疗。 7.2.2 强心补液 可选择强心类药物辅以葡萄糖进行静注。 7.2.3 加强营养 DB63/ T10522011 3 适当补充维生素,并给予易消化饲料。 7.3 消毒 7.3.1 消毒区域 病牛污染过的以及可能污染的交通工具、用具和圈舍。 7.3.2 消毒药物 如0.5%过氧乙酸、石灰水或3%的来苏儿液。 7.3.3 消毒次数 发生疫情时每周消毒2次,平时每月消毒1次。 7.4 综合性防治 7.4.1 规模饲养场、生产、经营等场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 加强饲养管理。 7.4.2 各规模饲养场、屠宰厂(场)、交易市场、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等要建立并实施严格的检疫制 度,加强临床检查。 7.4.3 加强临床监测,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在常发地区进行疫情监测,摸清流行态势,分类指导,提 高防治效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