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16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T 11022012 蚕豆 青蚕 14 号 2012 - 02 - 28 发布 2012 - 04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T 1102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玉皎、侯万伟、严清彪、李萍、王建忠、马玉清、徐慧、辛元风、朱安香、 韩建琪。 本标准授权青海省种子管理站负责解释。 DB63/ T 11022012 1 蚕豆 青蚕
2、 14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蚕豆青蚕14号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种植地区,对经济性状、栽培技术要 点及生产能力作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技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 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012 青海省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3 技术内容 3.1 品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和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于1994年以72-45为母本,日本寸蚕为
3、父本有性 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原代号9402-2(132),属 Vicia faba Var major 变种。 2011年11月22 日青 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 定名青蚕14号, 品种合格证号为青审豆2011001 号。 3.2 特征特性 观察记载按照DB63/T 012执行。 3.2.1 观察地点 观察地点情况见附录A。 3.2.2 植株性状 幼苗直立;幼茎浅绿色,主茎绿色、方型,主茎粗1.33厘米 0.23厘米,主茎节数24.25节 4.37节, 节间长度5.67厘米3.21厘米。株高137.55厘米 2.65厘米。单株有效分枝2.00个 1.00个,有效
4、分枝率 95.62。初生叶卵圆形、绿色;托叶浅绿色。开花期中部叶片长椭圆形,主茎第四层复叶的叶长7.65 厘米0.42厘米,宽4.28厘米 0.26厘米,复叶平均小叶数4.00片 1.00片。叶姿上举,株型紧凑。 3.2.3 花荚性状 3.2.3.1 总状花序,主茎始花节 4.70 节 1.61 节,始花节高 29.30 厘米 11.58 厘米;终花节 20.24 节1.85 节,终花节高 111.20 厘米 1.89 厘米。总花节数 15.21 节 5.78 节,每节最多小花数 8.00 朵 DB63/ T 11022012 2 1.00 朵,每簇花序小花数 6.10 朵 0.53 朵,小花
5、长 3.16 厘米 0.60 厘米,花序长 4.89 厘米 0.75 厘 米。花白色,旗瓣白色,脉纹浅褐色,翼瓣白色,中央有一黑色圆斑,龙骨瓣白绿色。 3.2.3.2 主茎始荚高30.20厘米 8.45厘米, 主茎结荚层数8.52个 2.39个, 单株有效荚15.00个3.58 个。荚果着生状态半直立型。荚长 10.23 厘米 1.17 厘米,荚宽 2.28 厘米 0.20 厘米。单株双(多) 荚数 1.60 个 0.30 个,每荚 2.38 粒 1.24 粒。成熟荚黑色。 3.2.4 籽粒性状 种皮有光泽、半透明,脐黑色。粒乳白色、中厚形。种子长2.42厘米0.16厘米,宽2.05厘米 0.
6、21 厘米,脐端厚0.86厘米 0.01厘米,末端厚0.54厘米0.01厘米,种皮破裂率2.40,硬粒率2.00。 3.2.5 经济性状及品质 单株粒数18.81粒 2.68粒,单株产量42.47克5.60克;百粒重225.50克15.81克。粒壳比6.30克 0.50克:1.55克 0.26克 ,经济系数0.43 。籽粒粗蛋白含量27.23,淀粉41.19,脂肪 1.04,粗 纤维(干基)2.37。 3.2.6 属性及生育期 春性,中晚熟品种。在湟中县拦隆口地区,播种至出苗30天 1天,期间0积温125.30 3.50 ;出苗至开花37天 2天,期间5积温420.20 10.00;开花至成熟
7、90天 2天,期间5积温 1502.80 15.40;生育期127天 2天,期间5积温1906.30 14.00;全生育期157天2天,期 间0积温2076.60 18.20。 3.2.7 抗逆性 抗倒伏性中等。 3.2.8 抗病性 褐斑病、轮纹病、赤斑病田间表现中抗。 3.3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中等或中上等麦茬为宜,忌连作。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播种,播前每公顷施有机肥45.000吨 -60.000吨(3000.00千克/亩-4000.00千克/亩),纯氮0.030吨-0.045吨(2.00千克/亩-3.00 千克/亩), 五氧化二磷 0.060吨-0.075吨 (4.00千克/亩-5.00千克
8、/亩) 。 播种深度7.00厘米-8.00厘米, 播种量3.267 吨/公顷-3.564吨/公顷(21.78千克/亩-23.76千克/ 亩)。保苗15.00万株/公顷-16.50万株/公顷(1.0 0 万株/亩-1.10万株/亩)。等行或宽窄行种植,等行种植行距40.00厘米,宽窄行种植时3窄1宽方式,宽 行行距40.00厘米-45.00厘米,窄行行距3 0.00厘米,株距14.00厘米-15.00厘米。生长期灌水2次-3次, 初花期灌第一水。及时拔除田间杂草,当主茎开花至12层时及时打顶。四月底、五月初采用有效杀虫剂 防治蚕豆根瘤蟓,视虫情连续防治2次-3次,每隔7 天-10天 防治一次。蚜
9、虫发生初期,用杀虫剂喷施封 闭带,蚜虫发生普遍时,全田喷雾防治。 3.4 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 生产能力情况见附录B。 3.4.1 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 DB63/ T 11022012 3 a) 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 4.500 吨/公顷-6.000 吨/公顷(3 00.00 千克/亩-400.00 千克/亩)。 b) 高水肥条件下,产量 6.000 吨/公顷-6.750 吨/公顷(400.00 千克/亩-450.00 千克/亩)。 3.4.2 适应地区 适宜在我省海拔2000米-2600米的川水地种植。 DB63/ T 11022012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
10、本情况 A.1 地点 湟中县良种繁殖场(湟中县拦隆口镇)。 A.2 时间 2010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2360.00米,年降水量360.00毫米,年平均气温5.8,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0的初日为3月 20日,终日为10月30日,期间积温2687.70;稳定通过 5的初日为4月20日,终日为10月10日,期 间积温2428.80;无霜期为125天。土壤类型栗钙土,土种为白黄土,质地粉砂壤。土壤有机质2.12%, 全氮0.13%,全磷0.31%,全钾2.7 8%,碱解氮104.00毫克/千克,速效磷5 8.00毫克/千克,速效钾172.00 毫克/千克,肥力水平中等,地区类型属湟水流域
11、灌区,有灌溉条件。 DB63/ T 11022012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一般水肥条件 产量5.250吨/公顷6.000吨/公顷(350.00千 克/亩400.00千克/亩)。2008年西宁廿里铺莫家泉 湾村种植0.033公顷(0.50亩),平均产量5.678 吨公顷(378.50千克亩);2009年互助县威远镇兰 家村种植0.066公顷(1.00亩),平均产量5 .445吨公顷(363.00千克亩)。 B.2 高水肥条件 产量6.000吨/公顷6.750吨/公顷(400.00千 克/亩450.00千克/亩),2010年在湟中县拦隆口镇 新村种植0.400公顷(6.00亩),平均产量7 .686吨公顷(512.40千克亩)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