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870-2010 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94688       资源大小:352.4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3870-2010 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pdf

    1、ICS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8702010 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 echnical code for protoction against lightning of seisemic traditional period rehousing room 文稿版次选择 2010 - 04 - 22 发布 2010 - 05 - 22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8702010 I 前 言 本规范由青海省气象局提出。 本规范由青海省气象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辛延俊、赵珠、王文英、杨成山、马海玲、张志春、袁延得

    2、、周晓春、庞立英、 蔡忠周、王军、孔尚成、陶世银、杨印军。 DB63/ 8702010 1 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 1 范围 1.1 为防止或减少因雷击造成地震过渡安置房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地震灾后过渡安置房的防雷设计,其它过渡安置房和临时性建(构)筑物可参照本 规范执行。 1.3 地震过渡安置房的选址除应符合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 200 8年5月21日) 的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防雷安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3、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JGJ 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本规范未特别给 出的通用性的术语和定义参见GB50057和相关标准的 定义。 3.1 过渡安置房 traditioudl rehousing room 一般指用于灾后集中安置受灾人员居住、学习、办公以及仓储等单层或多层的钢结构装配式房屋和 金属骨架帐篷等,其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3.2 过渡安置点 traditioual rehousing place 过渡

    4、安置房集中布置、建设的地点。 3.3 雷电波侵入 lightning surge incoming services 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 备。 DB63/ 8702010 2 3.4 雷电反击 lightning strike back 当防雷装置受到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上都会产生很高的电位,如果建筑物内的电气 设备、电线和金属管线与防雷装置的距离不够时,它们之间产生放电的现象。 3.5 雷击电磁脉冲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LEMP 是一种干扰源。是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

    5、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引起的效应。 3.6 雷电感应 lightning induction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4 防雷分类 4.1 过渡安置房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进行分类。 4.1.1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过渡安置房,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 伤亡的。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 次/年的过渡安置房。 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重要或人员密集的过渡安置房。 单个或成排过渡安置房,预计在其内居住、流动或办公总人数 100 人及以上的。 单个

    6、或成排过渡安置房内信息系统机房面积大于等于 30 的。 4.1.2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12 次/年的过渡安置房。 单个或成排过渡安置房,预计在其内居住、流动或办公总人数 100 人以下的 单个或成排过渡安置房内信息系统机房面积小于 30 的。 在过渡安置点内,高度 15m 及以上的烟囱、铁塔等建构筑物。 达不到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但内有信息系统的过渡安置房。 4.2 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 GB 50057 规定计算。 5 过渡安置房的防雷措施 5.1 外部防雷 5.1.1 防直击雷措施 5.1.1.1 确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过渡安置房,宜采

    7、用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作为接闪器,接闪 器的滚球半径 hr 取 45m;避雷针、线的金属支撑杆宜作为引下线,当避雷线长度超过 25m 时应均匀增 设支撑杆,每个支撑杆下敷设接地体,其冲击接地电阻小于等于 10。 避雷线宜采用钢绞线,其截面 积大于等于 35mm 2 。避雷针、线的金属支撑杆与过渡安置房的金属构架之间的最小间距应大于 3m。 DB63/ 8702010 3 5.1.1.2 确定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过渡安置房,宜采用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作为接闪器,接闪 器的滚球半径 hr 取 60m;避雷针、线的金属支撑杆宜作为引下线,当避雷线长度超过 25m 时应均匀增 设支撑杆,每个支撑杆

    8、下敷设接地体,其冲击接地电阻小于等于 30。 避雷线宜采用钢绞线,其截面 积大于等于 35mm 2 。避雷针、线的金属支撑杆与过渡安置房的金属构架之间的最小间距应大于 3m。 5.1.1.3 突出过渡安置房屋面的天线、烟囱等物体应在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保护范围内。保护范围按 GB 50057 计算。 5.1.1.4 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大于等于 0.5m,宜埋设在冻土层以下。 5.1.1.5 避雷针、 线的金属支撑杆以及用于固定的金属拉线等应当从地面起 2m 以内用绝缘材料做好保 护措施,并设置警示标识,防止接触电压。 5.1.1.6 严禁将过渡安置房金属构架作为防雷引下线。 5.1.2

    9、 防雷电地电位反击措施 将过渡安置房的金属构架、金属管道等埋地部分与防雷装置的地网之间应保持大于2m的距离。如果 小于等于2m,应做等电位连接。 5.2 内部防雷 5.2.1 防雷电感应 5.2.1.1 过渡安置房的金属构架应做可靠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小于等于 100。 5.2.1.2 在满足 5.2.1.1 条的前提下,过渡安置房内的设备、金属物体等与金属支架做可靠连接。 5.2.2 防雷电波侵入 5.2.2.1 过渡安置点的供电线路、电话、网络和电视等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或穿金 属管埋地引入,埋地深度大于等于 0.5 m,金属屏蔽层或金属管应在两端就近接地。 5.2.2.2

    10、埋地引入过渡安置点的金属管道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做可靠连接。 5.2.2.3 供电线路、电话、网络、电视等信号线缆和金属管道确实无法埋地的,应加装二级浪涌保护 器,安装的浪涌保护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5.2.2.4 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的金属支撑杆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 架空线等,严禁将其它金属线连接或引入过渡安置房。 5.2.3 防雷击电磁脉冲 过渡安置房内使用的弱电设备应采取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 针对不同的设备采取相应 的屏蔽、接地、等电位连接等措施。 6 露天堆场的防雷措施 粮、棉及易燃物等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采用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防

    11、直击雷。当其预计雷击 次数大于或等于 0.06 次/年时,计算保护范围时滚球半径取 100m。 DB63/ 8702010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玉树县地理地质概况 玉树县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东临川西山地,南接横断山脉北段,西为青藏高原主体,北临通 天河,跨长江、澜沧江两大水系。地理坐标为东经95 4140至东经97 4434,北纬33 4444至北纬 334644。县境东西最宽处189.5公里,南北最长处194 .3公里,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全境处金沙江、 澜沧江、怒江“三江地震带”。境内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呈西北、中部高,东南、东北低态势。海 拔最高处为5752

    12、米,最低约为3350米,平均为4493.4米。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51座,大部分终年积雪。 境内广域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在山坡、河谷、盆地以河滩以及古冰碛平台和侧碛堤都有分布,母岩多为 沙质板岩、红色砂岩、砾岩及泥岩、凝灰岩,部分为石灰岩和大理岩,母质以冰碛物、冰水沉积物为主。 冻土分布广泛,强烈冻融交替影响深刻。 DB63/ 8702010 5 B B C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玉树气候概况 玉树县气候概况玉树县属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没 有绝对无霜期,气候寒冷而干湿不均。玉树 州结古镇年平均气温3.2, 极端最低气温-27.6, 极端最高气温28.5, 最大冻土深度为104cm。 年

    13、平均降水量485.9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数59.1天,雷暴初日为4月6日,终日为10月11日,初终间日数 为189天。雷暴最多发生在59月,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别5月8.4天、6月12.4天、7月14.0天、8月10.2 天、9月8.6天。 (以上资料来自青海省地面气候资料三十年整编1971-2000年)。 玉树巴塘机场所在的上巴塘草原比玉树州结古镇海拔高约242米, 由于受海拔高度和地形等的影响, 大风、雷暴和冰雹等天气比结古镇剧烈。玉树州气象台于19851986年、20012003年在上巴塘场址区 域设置了一个临时观测点,观测积累了5年间的气象资料。对比该观测点与玉树州结古镇的气象资料发 现,上巴塘场址区域的年平均雷暴日数比结古镇多10天。因此,对玉树巴塘机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按照 69.1天计算。 _


    注意事项

    本文(DB63870-2010 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