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 T 970-2011 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94611       资源大小:567.4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3 T 970-2011 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pdf

    1、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T9702011 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11 - 03 - 21 发布 2011 - 05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T9702011 I 前 言 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总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惠萍、范涛、张亚君、杨卓、刘成文、拉玉兰。 DB63/ T9702011 1 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布局及环境、引种、饲养规模、饲养管理、饲料的使用、防疫 等要求。

    2、 本规范适用于青海省境内商品猪场、养殖小区进行生猪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 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T 17824.2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88 畜禽养殖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D

    3、B63/T 434 生猪规模饲养防疫技术 DB63/T 799 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生猪 是对未宰杀的除种猪以外的家猪的统称,即人工养殖的肉用活猪。 3.2 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 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以下简称小区)是指在适合生猪养殖的地域内,按照人畜分离、集约化养殖 要求,由若干农户自愿合作建设的、专门从事生猪养殖,有一定规模,饲养设施和防疫设施完备,粪污 处理设施配套,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措施一致,生产相对集中的养殖区域。 DB63/ T9702011 2 3.3 净道 用于工作人员出入、

    4、场内饲料和健康猪群周转等洁净物品转运的专用通道。 3.4 污道 场内用于废弃物等转运的专用道路。 3.5 废弃物 指整个生猪饲养过程中产生的粪、尿、污水、病死猪、垫料、组织留样、医疗废弃物和废弃饲料等。 3.6 全进全出制 同一猪舍单元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只,同批进、出的管理制度。 4 小区布局及环境要求 4.1 小区的规划布局应符合 DB63/T 799 的要求。 4.2 小区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388 和D B63/T 799 的要求。 4.3 场区净道和污道严格分开,互不交叉,防止交叉感染。 5 饲养规模 小区饲养规模按DB63/T 799的规定执行。 6 引种 6.1 小区应坚持自繁

    5、自育的原则。需要引进生猪时,应调查各地的疫病流行情况,须从无危害严重的 疫病流行地区、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健康种猪场引进。 6.2 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所购买猪只的免疫接种情况,并注明各种疫苗的注射时间。 6.3 每次引进的生猪,须在引猪隔离舍至少观察 15天30 天,期间按 GB 16549、GB 16567 进行检疫, 同时按本场免疫程序接种各类疫苗及驱虫,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安全合格后才能混群。 6.4 运输过程中不得在城镇、集市、疫区停留、饲喂、饮水等。 7 饲养管理 7.1 人员要求 7.1.1 小区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应经过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和

    6、鉴定,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7.1.2 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患有人畜共患疾病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 DB63/ T9702011 3 7.1.3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饲养员严 禁相互串舍,场区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 7.1.4 外来人员和参观者不得进入生产区,如必需进入,须严格按消毒程序进行严格消毒,严禁带入 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其他物品,并遵守场内一切规章和防疫制度。 7.2 饲养要点 7.2.1 种公猪 7.2.1.1 种公猪的使用 种公猪年龄达到8月龄12月龄,体重70千克100千克方可参加配种;使用年限2年3年;

    7、1.5岁 公猪每周可配种4次5次,2岁5岁公猪每周可配种5次10次,连续使用3天,中间休息1天。 7.2.1.2 饲喂标准 日喂次数2次3次,日喂量2千克2.5千克,青年公猪3千克。 7.2.2 后备、空怀母猪 7.2.2.1 后备母猪年龄达到 7 月龄,体重 100千克以上可进入配种舍参加配种。母猪使用年限 6 胎8 胎。 7.2.2.2 后备、空怀母猪日喂 2次3 次,每日喂量 2 千克3 千克。 7.2.2.3 后备、空怀母猪在 1 个发情周期可交配 2 次3次。配种方式采用自然交配方式,有条件时 可采用人工授精。 7.2.2.4 配种后 21 天不再发情即确认妊娠,转入妊娠猪舍。 7.

    8、2.2.5 技术员和饲养员每天应通过对母猪压背、观察外阴和行为变化,用公猪试情检查母猪是否发 情。 7.2.2.6 配种时必须按配种计划进行,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必要时给以辅助。 7.2.2.7 配种后用手轻压母猪腰部,防止精液外流。并及时填写配种记录。 7.2.2.8 对长期不发情的母猪可通过公猪诱情、运动、注射激素等促使其发情。 7.2.3 妊娠母猪 7.2.3.1 保持环境安静,圈舍干燥清洁,减少母猪应激,防止流产。检查重发情母猪。 7.2.3.2 日喂 2 次3次。妊娠前期日喂 2 千克2.5 千克,后期(分娩前 40 天)日喂 2.5 千克3 千克。 7.2.3.3 预产前 40 天和

    9、 20 天各注射大肠杆菌苗 1 次,15天进行体内外驱虫。 7.2.4 哺乳母猪和仔猪 7.2.4.1 哺乳母猪分娩当日不喂料,产后逐步增加饲料量。 7.2.4.2 产前应备好红外线灯或电热板、碘酒、剪刀、结扎线、纱布、盆以及垫草等。 7.2.4.3 分娩前用温肥皂水清洗乳房及外阴部,仔猪出生后立即用纱布擦去口、鼻中及全身粘液,在 离脐孔 4 处掐断或剪断脐带,断处用碘酒消毒,然后放在保温箱中保暖。 7.2.4.4 保持产房的干燥与温暖(以 20 24 为宜),生后 3 天内保温箱温度以 32 33 为 宜。 7.2.4.5 仔猪出生后应让其尽早吃上吃足初乳,做好固定乳头及无乳仔猪的寄养工作。

    10、 7.2.4.6 生后 24 小时内称重、打个体耳号、填写产仔记录。 DB63/ T9702011 4 7.2.4.7 仔猪出生后必须补铁,可在仔猪出生 3 日肌肉或皮下注射补铁制剂。 7.2.4.8 7 日龄开始给仔猪补料。应少给勤添,随仔猪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加补料次数和数量。保持料 槽清洁。 7.2.4.9 10 天15 天进行公仔猪去势。 7.2.4.10 28 日龄35日龄断奶,母猪转入配种舍,仔猪留在原栏继续饲养 1 周。 7.2.4.11 35 日龄42日龄时仔猪转入保育舍。 7.2.5 保育仔猪 7.2.5.1 根据仔猪大小、强弱、性别、品种分栏,每栏 8 头10 头。 7.2.5

    11、.2 转入后继续饲喂乳猪料,前 3 天应适当限食,以后逐渐增加,7 天后采用自由采食。更换饲 料要经过 5天7 天的过渡期。 7.2.5.3 对刚转群的仔猪要精心护理,防止受冷,保持舍内温度 26 30 。 7.2.5.4 体重 20 千克30 千克转入生长育成育肥舍。 7.2.6 育成育肥猪 7.2.6.1 原则上原群为 1 栏,个别弱小者挑出来集中饲养。换喂育成料,育成猪体重达到 50 千克换喂 育肥料。 7.2.6.2 育成育肥猪湿拌料或干粉料日喂 3次,喂量可按体重的 4 左右来掌握。 7.2.6.3 90 千克100 千克出栏。 7.3 管理要点 7.3.1 根据小区建筑及设备条件、

    12、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具体拟定猪群周转计划、 饲料和物质供应计划、防疫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及经济技术指标。 7.3.2 按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及不同生理生产阶段,进行分群管理、分段饲养,各生产阶段配合 饲料比例适宜,营养均衡,满足各生产阶段营养需要,保证各类猪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7.3.3 公猪年更新比例达 30 ;母猪年更新比例 25 30 。 7.3.4 根据猪种特点、生产性能及生产规模确定繁殖节律,商品猪生产实行连续、均衡和全进全出的 工艺流程。 7.3.5 种公猪应定期检查精液品质,每季度称重 1 次,根据体重及时调整饲料营养及配种次数,保持 种用体况;每日驱赶运动

    13、0.5 小时,冬季中午,夏季早晚进行。每周用温水刷试猪体 1 次,每半年修蹄 1 次。 7.3.6 配种和妊娠前期母猪,应抓好母猪发情配种。母猪产仔期抓好母猪泌乳,保育期抓好仔猪旺食 期的饲养,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仔猪体重。 7.3.7 初生仔猪应做好挂耳标、称重、断尾、剪牙、防疫注射、补铁、补硒等工作。断奶前做好驱虫、 公猪去势、称重等工作。 7.3.8 商品肉猪第 1 次转群时,应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分别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注意防暑降温和 防寒保暖。 7.3.9 做好育肥猪的吃、拉、睡三点定位。 7.3.9.1 料定位:在猪躺卧的地方撒一些料,猪一般不在料上拉屎撒尿,但会在上面躺卧。 7.3

    14、.9.2 粪定位:在猪应该排屎尿的地方,先放一些脏物,因猪有喜干净的特点,会主动走过去。 7.3.9.3 夜间定位:晚上花一点时间,将躺卧地方不对的猪哄起,赶到该躺卧的地区,直到它们稳定睡 好。 7.3.10 各猪舍内每天上下午清粪、打扫卫生 1 次,保持栏舍干净整洁。 DB63/ T9702011 5 8 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 8.1 严禁在饲料中添加明令禁止的和未经农业部批准的添加剂。 8.2 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8.3 在使用兽药时,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用生物制管理办法 的要求执行。 8.4 育肥后期的商品猪,少使用药物,必须治

    15、疗时,根据所用药物执行停药期。 9 饮水、免疫接种及消毒 9.1 饮水 保持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 5027的要求;每1周2周清洗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 9.2 免疫 免疫按DB63/T 434的要求执行。 9.3 消毒 9.3.1 消毒剂 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 5030的规定。 9.3.2 环境消毒 在猪场大门口设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场区周围、猪舍的地面、墙壁使用次氯酸盐、有机碘 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进行喷雾消毒;猪舍使用熏蒸消毒,打扫干净后,先将猪舍内待消毒的 物品、橱柜、用具等敞开,门窗和通气孔尽量密闭;猪舍的墙壁、圈栏、沟渠、粪池周围可用石灰乳粉 刷消毒。 9.

    16、3.3 车辆消毒 小区门口消毒池使用2 %的烧碱液或煤酚皂溶液对道路、进出场区的车辆进行喷雾消毒。 9.3.4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需更衣,经紫外线消毒后放可进入生产区。 9.3.5 用具的消毒 猪舍饲槽、水槽等可用3 5 的来苏儿或0.2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金属用具和橡胶用品 不可用过氧乙酸消毒。可再使用的垫料用复合酚浸泡两小时再彻底清洗,然后风干。若有太阳,可在阳 光下曝晒34天。 10 灭鼠、驱虫 10.1 定期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理。 10.2 驱虫程序按 DB63/T 434 规定执行。 DB63/ T9702011 6 11 病、死猪处理 1

    17、1.1 病死猪处理按 GB 16548的要求执行。 11.2 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11.3 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 12 废弃物处理 12.1 猪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对粪便污水实行固液分离。采用干清粪工艺, 通过自然堆腐或高温堆腐处理粪便后作农业有机肥, 采用沉淀、 曝光、 生物膜和光合细菌设施处理污水。 12.2 小区废弃物、污染物的处理按 GB 18596、DB63/T 799 的规定执行。 13 生产记录 13.1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购买、兽药购买、饲料投喂、配 种、免疫、治病、消毒、无害化处理等记

    18、录,见附录 A。 13.2 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等生产记录。 13.3 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 13.4 兽医人员应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 13.5 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 13.6 资料应尽可能保存,最少保留 2 年。 DB63/ T9702011 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畜禽养殖档案 生产记录见表A.1。 表A.1 生产记录(按日或变动记录) 变动情况(数量) 圈舍号 时间 合计 出生 调入 调出 死淘 存 栏 数 备注 注1: 圈舍号:填写畜禽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的此栏不填。 注2

    19、: 时间:填写出生、调入、调出和死淘的时间。 注3: 变动情况(数量):填写出生、调入、调出和死淘的数量。调入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编号,并将检疫证明原件粘贴在记录背面 。调出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详细的去向。 死淘的要在备注栏注明死亡和淘汰的原因。变动合计=出生+调入-调出-死亡。 注4: 存栏数:填写存栏总数,为上次存栏数和变动数量之和。 DB63/ T9702011 2 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见表A.2。 表A.2 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 开始使用 时 间 投入产品 名 称 生产厂家 批号/ 加工日期 用 量 停止使用 时 间 备 注 注1: 养殖场外购的饲料应在

    20、备注栏注明原料组成。 注2: 养殖场自加工的饲料在生产厂家栏填写自加工,并在备注栏写明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详细成分。 DB63/ T9702011 3 消毒记录见表A.3。 表A.3 消毒记录 日期 消毒场所 消毒药名称 用药剂量 消毒方法 操作员签字 注1: 时间:填写实施消毒的时间。 注2: 消毒场所:填写圈舍、人员出入通道和附属设施等场所。 注3: 消毒药名称:填写消毒药的化学名称。 注4: 用药剂量:填写消毒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浓度。 注5: 消毒方法:填写熏蒸、喷洒、浸泡、焚烧等。 DB63/ T9702011 4 免疫记录见表A.4。 表A.4 免疫记录 时间 圈舍号 存栏数量 免疫

    21、数量 疫苗名称 疫苗生产厂 批号(有效期) 免疫方法 免疫剂量 免疫人员 备注 注1: 时间:填写实施免疫的时间。 注2: 圈舍号:填写动物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的此栏不填。 注3: 批号:填写疫苗的批号。 注4: 数量:填写同批次免疫畜禽的数量,单位为头、只。 注5: 免疫方法:填写免疫的具体方法,如喷雾、饮水、滴鼻点眼、注射部位等方法。 注6: 备注:记录本次免疫中未免疫动物的耳标号。 DB63/ T9702011 5 诊疗记录见表A.5。 表A.5 诊疗记录 时间 畜禽标识编码 圈舍号 日 龄 发病数 病因 诊疗单位 诊疗人员 用药名称 用药方法 诊疗结果 注1:

    22、 畜禽标识编码:填写15位畜禽标识编码中的标识顺序号,按批次统一填写。猪、牛、羊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此栏不填。 注2: 圈舍号:填写动物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的此栏不填。 注3: 诊疗单位:填写做出诊断结果的单位,如某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注4: 诊疗人员:填写做出诊断结果的单位,如某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执业兽医填写执业兽医的姓名。 注5: 用药名称:填写使用药物的名称。 注6: 用药方法:填写药物使用的具体方法,如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DB63/ T9702011 6 防疫监测记录见表A.6。 表A.6 防疫监测记录 采样日期 圈舍号 采样数量 监测项目

    23、监测单位 监测结果 处理情况 备注 注1: 圈舍号:填写动物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的此栏不填。 注2: 监测项目:填写具体的内容如布氏杆菌病监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 注3: 监测单位:填写实施监测的单位名称,如:某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企业自行监测的填写自检。企业委托社会检测机构监测的填写受委托机 构的名称。 注4: 监测结果:填写具体的监测结果,如阴性、阳性、抗体效价数等。 注5: 处理情况:填写针对监测结果对畜禽采取的处理方法。如针对结核病监测阳性牛的处理情况,可填写为对阳性牛全部予以扑杀。针对抗体效价低 于正常保护水平,可填写为对畜禽进行 重新免疫。 DB63

    24、/ T9702011 7 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记录见表A.7。 表A.7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 日期 数量 处理或死亡原因 畜禽标识编码 处理方法 处理单位(或责任人) 备注 注1: 日期:填写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日期。 注2: 数量:填写同批次处理的病死畜禽的数量,单位为头、只。 注3: 处理或死亡原因:填写实施无害化处理的原因,如染疫、正常死亡、死因不明等。 注4: 畜禽标识编码:填写15位畜禽标识编码中的标识顺序号,按批次统一填写。猪、牛、羊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此栏不填。 注5: 处理方法:填写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规定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注6: 处理单位:委托无害化处理场实施无害化处理的填写处理单位名称;由本厂自行实施无害化处理的由实施无害化处理的人员签字。 _


    注意事项

    本文(DB63 T 970-2011 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