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 T390-2018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4597       资源大小:408.1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3 T390-2018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01 B40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3902018 代替 DB63/T 390-2002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2018 - 12 - 26 发布 2019 - 03 - 20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3/T 3902018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草地改良 的主要方法 . . 1 4 改良草原 的管护利用 . . 5 DB63/T 390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T 390-2002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

    2、程。与DB/T 390-2002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订“范围”明确了退化草地程度(见 1); 修订“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相关的技术规程(见 2); 修订“草地改良方法”中相关条款(见 3.3,3.1,3.2,3.4,3.5,3.6,3.8); 修订“管护方法”中相关条款(见 4.1)。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牧业项目管理中心、青海省退牧还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青海省草原 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振英、容旭翔、陆阿飞、邓艳芳、王立亚、段彦敏、常祺、冯廷花、李清云、 何孝德、唐炳民、许瑾、慈建勋。 本标准是对DB/T

    3、 390-2002的第一次修订。 DB63/T 3902018 1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草原改良的方法、管护利用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草原轻度、中度、重度退化区的改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10205 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JB/T 7137 镀锌网围栏基本参数 JB/T 7138 编结网围栏 NY/T 525 有机

    4、肥料 DB63/T 241 青海省灭治草原毒草技术规程 DB63/T 437 编结网围栏 DB63/T 787 草地害鼠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788 草地蝗虫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789 草地毛虫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819 天然草地补播栽培技术规程 DB63/T 820 垂穗披碱草栽培技术规程 DB63/T 934 青海冷地早熟禾栽培技术规程 DB63/T 1064 青海草地早熟禾种子质量分级 3 草地改良的方法 3.1 鼠虫害防控 按DB63/T 787、DB63/T 7 88、DB63/T 789执行。在鼠害防治后的区域建设鹰巢和鹰架,参照DB63/T 79

    5、0执行。 3.2 防莠 参照DB63/T 241执行。 3.3 封育 根据不同退化草原的状况及利用方式在一定时期及范围内用一定的措施管护起来,不加利用。 DB63/T 3902018 2 3.3.1 封育范围 包括因鼠类危害、利用过度而退化、沙化及水土流失严重的草地,补播或新建立的改良草地也可采 取封育措施。 3.3.2 封育时间 补播或新建立的改良草地一般封育两年后轻度利用;轻度退化草原封育时间应在1年左右;中度退 化草原封育时间应为2 年3 年;坡度大于25的重度退化草原封育时间为5年以上。 3.3.3 封育材料 青海省采用的围栏封育材料有:缠绕式镀锌钢丝网围栏建设、环扣式镀锌钢丝网围栏建

    6、设、拉刺铁 丝网等多种形式。按JB/T 7137、JB/T 7138等符合相关质量要求的围栏执行。 3.4 草原施肥 3.4.1 施肥时间 依据不同草场类型、土壤营养现状和施肥目的确定施肥时间,一般基肥的施肥时间在4 月6 月, 追肥时间在7 月8 月。 3.4.2 肥料种类 依据不同草场类型、土壤营养现状和施肥目的确定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天然草地上施用的肥料种类 主要是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有机肥料主要有厩肥、复合有机肥等,主要作为基肥;无机肥料主要有磷 酸二铵、尿素等,作为基肥和追肥。 3.4.3 施肥方法 天然草原施肥方法主要为表面撒施和机械条播施肥。 3.4.4 施肥量 )该肥料利用率(

    7、)肥料中某养分含量( 土壤可供某养分量 牧草需要某养分量)计划施肥量( % % Kg 参考用量:厩肥15000 kg/hm 2 30000 kg/hm 2 ;磷酸二铵150 kg/hm 2 300 kg/hm 2 ;复合有机肥料 450 kg/hm 2 1500 kg/hm 2 。 3.4.5 肥料质量 3.4.5.1 颗粒有机肥料 一般按NY 525标准执行,即颗粒有机肥有机质(以干基计)45%,总养分(NP 2O5K 2O)的质量 分数(以烘干基计)5.0%,水分(游离水)的质量分数30%,酸碱度PH 5.58.5。 3.4.5.2 无机肥料 常用磷酸二铵一般按GB/T 10205标准执行

    8、,即总养分(NP 2O5)的质量分数(%)64%,总氮(%) 17%,有效磷(%)45%,水溶磷(%) 87%,水分(%) 2 .5%,粒度(%)(14mm) 90%颗粒,平均抗 压强度(N) 20。 DB63/T 3902018 3 3.5 划破草皮 对高坚实度板结层的根茎型或根茎疏丛型草根絮结、通透不良的退化草地划破草皮。 3.5.1 划破草皮适宜区 划破草皮适宜区域为植被盖度在40%70%之间、坡度小于25度地势平坦的高寒草甸类退化草原。 3.5.2 作业方式 采用机引方式无壁犁、破土切根机、划破补播机等沿等高线进行草皮划切,划破应结合补播、施肥 等措施进行。 3.5.3 深度与行距 划

    9、破深度为10 cm15 cm,以把草皮划破为度,不可使草皮翻转或覆盖,划破裂缝宽4 cm5 cm, 行间距30 cm60 cm为宜。 3.5.4 时期 划破草皮的适宜时间,视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应在早春4 月6 月土壤解冻后或晚秋9 月10 月牧草生长基本停止,土壤水分适当时进行。 3.6 松耙 在根茎型禾本科牧草占优势的开阔、平坦草原进行,增加土壤孔隙,增强土壤的蓄水通气能力,促 进牧草复壮与自我繁殖。 3.6.1 机械选择 采用缺口重耙或旋耕犁。 3.6.2 松耙时期 松耙宜在早春土壤解冻2 cm3 cm进行。 3.6.3 松耙深度 耙深13 cm16 cm。 3.7 免耕播种 在不破坏或

    10、少破坏草原原有植被的情况下,播种一些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牧草。参照DB63/T 819、 DB63/T 820和DB63/T 934执行。 3.7.1 补播草地的选择 年降水量在100 mm以上,土层厚度在15 cm以上,植被盖度为30%-50%的地区:原有植被稀疏或中度 退化的草原;滥垦、滥挖使原有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或风沙危害的草原;清除了灌木、毒草及其他 非理想植被的草原;原有植被饲用价值差或种类单一,需要增加优良牧草的草原;开荒后的弃耕地等。 3.7.2 地面处理 DB63/T 3902018 4 补播前有鼠虫害的地区在前一年先进行鼠虫害灭治,可以用免耕补播机一次性进行开沟、播种、复

    11、土和镇压,也可以先进行整地,后用缺口重耙、轻耙耙碎土块,使其细碎,保证牧草种子与土壤良好接 触。潮湿而粘重的土壤除外,播种后一定要进行覆土和镇压。 3.7.3 牧草种类及质量 根据草原退化区的生境条件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可单播也可混播。 放牧用草地补播以下繁草为主, 刈割用草地以上繁草为主,建立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的草地以根茎型或匍匐型草种为主。种子必须经省 级牧草种子检验部门检验合格, 达到国家三级以上分级标准。 参照GB/T 6141、 GB/T 6142和DB63/T 1064。 3.7.4 种子处理 机械播种时, 带有长芒的禾本科牧草种子要进行断芒处理, 硬实率高的豆科牧草种子进行硬实

    12、处理。 3.7.5 播种量及播深 补播牧草播种量,应根据牧草种类、纯净度、发芽率、播种技术要求、当地气候条件及牧草利用方 向,遵循适量下种、合理密植的原则来确定。我省主要补播牧草单播播量见表1。 表1 青海省主要补播牧草单播播量(100%种子用价)及复土深度 牧草名称 播种量(kg/hm 2 ) 行距(cm) 复土深度(cm) 披碱草 10 30 3.0 老芒麦 10 30 3.0 无芒雀麦 10 30 3.0 芨芨草 10 30 3.0 针茅 10 30 2.0 同德小花碱茅 6 15 1.0 青海草地早熟禾 8 15-30 1.0 西伯利亚冰草 10 15-30 2.0 扁穗冰草 10 1

    13、5-30 2.0 沙蒿 7 15-30 2.0 紫花苜蓿 10-12 15-30 2.0 青海冷地早熟禾 8 15-30 1.0 青海中华羊茅 10 30 2.0 3.7.6 混播牧草 牧草种子合理的混播组合是人工草地维持较高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持久性的基础, 不同品种的上繁草 和下繁草的合理搭配可有效地优化人工植被的群落结构,一般选用疏丛型上繁禾草+根茎型下繁禾草+ 根茎疏丛型下繁禾草,不同牧草混合搭配,进行种植。 3.7.7 播种期 在高寒牧区播种时期宜掌握在5月上旬6月中旬。 3.7.8 免耕播种方法 DB63/T 3902018 5 采用条播、撒播和穴播。条播包括机械条播和人工条播两种,撒

    14、播包括人工撒播和飞机撒播。在地 势开阔,坡度小于25,采用机引播种机(分层)免耕补播。带状免耕补播的播宽一般为3 m5 m , 行距10 cm30 cm,实现耕地、播种、施肥一体化。 3.7.9 播种深度 牧草种子播深,应根据土壤墒情、种子大小和气候条件等确定大粒牧草种子控制在2 cm3 cm、小 粒牧草种子控制在0.5 cm1 cm,不宜过深;保证牧草种子合理覆土深度。 3.8 翻耕播种 3.8.1 适用区域和范围 适用于适宜牧草生长, 土层厚度在15cm以上, 草原植被盖度在30%以下或草地植被盖度虽在30%以上, 但植物种类构成中60%80%是毒杂草的滩地和坡度小于25缓坡的严重退化草原

    15、。 3.8.2 草种选择 可用疏丛型上繁禾草垂穗披碱草或青牧1号老芒麦或青海中华羊茅、根茎型下繁禾草青海草地早熟 禾、根茎疏丛型下繁禾草青海冷地早熟禾或同德小花碱茅进行组合。 3.8.3 技术措施 灭鼠翻耕耙磨施底肥撒播(条播)覆土镇压。 3.8.4 播种深度 大粒牧草种子控制在2 cm3 cm,小粒牧草种子控制在0.5 cm1 cm,分次播种;保证牧草种子合 理覆土深度。 3.8.5 播种量 总播种量30 kg/hm 2 75 kg/hm 2 ,根据天然草地改良目的和治理需要进行草籽搭配。 3.8.6 施底肥 在耙磨后施底肥,施入深度为5 cm6 cm。每亩施入磷酸二铵225 kg/hm 2

    16、 或有机肥料450 kg/hm 2 。 4 管护利用 4.1 管护 固定草原使用权,制定改良草原管护办法,建立围栏保护措施及严格的放牧制度,成立村组管护组 织,严禁私自利用改良草原。 天然草原补播或翻耕播种后,制定严格的放牧制度,及时进行围栏保护,建植当年完全禁牧,第二 年起可在牧草停止生长后(10月)适度轻牧利用,牧草返青前结束。有条件的地区辅助施肥、防莠、灭 鼠等配套措施。 4.2 利用 4.2.1 以草定畜 DB63/T 3902018 6 根据测定牧草产量,确定适宜载畜量,防止放牧过轻浪费或过牧造成草场退化。 4.2.2 适时利用 牧草刈割期为始花期盛花期,刈割留茬高度4 cm6 cm。牧草利用率为50%。 4.2.3 划区轮牧 根据产草量、载畜量、畜群结构、放牧时间及利用方式,将改良草场划分成若干轮牧分区,依利用 方式及规划进行轮回利用。 _


    注意事项

    本文(DB63 T390-2018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