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23.020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9532011 压力容器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2011 - 03 - 21 发布 2011 - 05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9532011 I 前 言 本规程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程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省特种设备检验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海滨、蔡希旺、王继凯、张军、曹生宁、黄勇、王
2、滢。 本规程3.1条为强制性条款。 DB63/ 9532011 1 压力容器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氧舱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固定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氧舱。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压力容器 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 (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 MPa 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 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氧舱等。 2.2 固定式压力容器 指安装在固定位置使用的压力容器。 2.3
3、 移动式压力容器 指由单个(或者多个)压力容器罐体(或者瓶体)与走行装置(或者无动力半挂行走机构、定型汽 车底盘、框架等)等部件组成,并且采用永久性连接,适用于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或者这些方式联运 的运输装备。包括铁路罐车、汽车罐车、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等。 2.4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 是指进出容器通道端盖或者封头和主体间带有相互嵌套的快速密封锁紧装置的容器。 不包括用螺栓 (例如活节螺栓)连接的快开门式压力容器。 2.5 快开门联锁装置 是当快开门达到预定关闭部位,方能升压运行;当压力容器的内部压力完全释放,方能打开快开门 的装置。 DB63/ 9532011 2 2.6 安全附件 是指压力容
4、器上用于控制温度、压力、容量、液位等技术参数的测量、控制仪表或装置,通常指安 全阀、紧急切断阀、爆破片装置、压力表、液(水)位计、温度计等及其数据采集处理装置。 3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点 3.1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和压力容器特点,对操作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 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作为编制操作规程的依据,并根据操作岗位的设立情况编制压力容器操作规程。 3.2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的一般要求 3.2.1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了解容器的结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压力、 温度、介质等)和技术性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填写有关记录;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 3.2
5、.2 压力容器要平稳操作。容器开始加压时,应按规定的升压速度升压,要防止压力的突然上升。 高温容器或工作温度低于 0的容器,加热或冷却应按升温或冷却曲线进行。尽量避免操作中压力频繁 和大幅度波动,避免运行中容器温度的突然变化。 3.2.3 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随时检查安全附件的运行情况,保证其灵敏可靠。 3.2.4 严禁带压拆卸压紧螺栓。 3.3 压力容器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3.3.1 压力容器投运前认真检查本岗位的压力容器、安全装置、机泵及工艺流程中的进出口管线、阀 门、电器设备等各种设备及仪表附件的完善情况。 3.3.2 试动各阀门是否灵活,检查系统阀门开关情况。 3.3.3 操作人
6、员在确认压力容器及设备能投入正常运行后,才能启动设备。 3.4 压力容器运行中操作要点 3.4.1 压力容器及其装置在进料前要关闭所有的放空阀门。在进料过程中,检查防止物料泄漏或走错 方向。在调整工况阶段,应注意检查阀门的开启度是否合适。 3.4.2 运行中压力控制的主要要点是控制其不超过最高工作压力;运行中温度控制的主要要点是控制 其极端工作温度,高温下主要控制最高工作温度,低温下控制最低工作温度。 3.4.3 严格控制介质的成分、流速、温度等工艺指标,以防止或减少腐蚀介质对容器的腐蚀。 3.4.4 对于工作介质为液化气体的储存容器,要注意观察液位,严格控制充装量,防止过量充装;对 于反应容
7、器,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按顺序加料,严格控制加料量;对于分离容器,要定期排放积液, 定期清理过滤介质、过滤网;对于换热容器,操作时应先引进冷流后进热流,同时控制引进的冷热流速 度。 3.4.5 工艺上要求间断操作的容器,要尽量做到压力、温度的平稳升降,尽量避免突然停车,同时尽 量避免不必要的频繁加压和泄压。对要求压力、温度稳定的工艺过程,则要防止压力的急剧升降,使操 作工艺指标稳定。 3.5 压力容器正常停运操作要点 3.5.1 停运时应控制降温速度。 3.5.2 应清除干净剩余物料。 3.5.3 停运操作期间容器周围应杜绝一切火源,对残留物料的排放与清理应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可 燃有毒气体
8、应排至安全区域。 3.5.4 开关阀门操作动作要缓慢、操作顺序要正确。 3.6 压力容器紧急停运 DB63/ 9532011 3 3.6.1 固定式压力容器运行中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停止容器运 行,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管理人员: a) 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b) 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衬里层失效等危及安全的现象; c) 安全附件失灵、损坏等不能起到安全保护的情况; d) 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e) 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f) 过量充装; g) 液位异常,采取措施仍不能
9、得到有效控制; h) 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 i) 真空绝热压力容器外壁局部存在严重结冰、介质压力和温度明显上升; j) 其他异常情况。 3.6.2 移动式压力容器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或者押运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 且按规定的报告程序,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具体如下: a) 罐体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b) 罐体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现象; c) 安全附件失灵、损坏等不能起到安全保护的情况; d) 承压管路、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e) 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到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f
10、) 装运介质质量超过核准的最大允许充装量; g) 装运介质与核准不符的; h) 真空绝热低温罐体外壁局部存在严重结冰、结霜,介质压力和温度明显上升; i)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走行部分及其与罐体连接部位的零部件等发生损坏、变形等危及安全运行; j) 其他异常情况。 DB63/ 9532011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安全操作要点 A.1 加压前的检查和准备 A.1.1 医用空气加压舱必须是经检验机构检验,且在检验有效期内;医用空气加压舱维护管理人员必 须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机构培训、考核,并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 A.1.2 医用空气加压舱操作人
11、员必须向进舱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舱人员不得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 物品,不得穿戴能产生静电的服装、鞋、帽。严禁沾染油脂的物品置于舱内。 A.1.3 检查并确认测氧仪的氧浓度超标报警装置灵敏、可靠;氧浓度超标后能同时发出声、光报警信 号;确定舱内氧浓度必须控制在25%以下,超过时必须进行通风置换,置换3分钟后重新测定,直至合格 为止。 A.1.4 检查并确认医用空气加压舱应急电源系统完好,并能自动投入使用,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 A.1.5 检查并确认医用空气加压舱的对讲系统和舱内的无触点应急报警按钮能正常工作;当外供电中 断时上述装置也能正常工作,必要时应操作确认。 A.1.6 检查并确认控制
12、台上有关对讲、紧急呼叫、氧浓度测量、空调等附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各类 仪表能正确显示。 A.1.7 检查供、排氧(气)管路系统是否通畅;进、出氧(气)阀门手轮应完整无缺,开关灵活、无 泄漏现象,各种供、排氧(气)仪表和控制装置应齐全、完好、清洁 。 A.1.8 检查舱内、外应急排气阀动作是否灵敏,对应急排气阀门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并有明显的标 志。 A.1.9 确认快开门式舱门、递物筒的安全联锁装置应当动作灵敏、可靠,必要时可以采用压力测试方 法确认。 A.1.10 检查舱内灭火器的种类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在有效期内,对采用水消防系统的氧舱,必要时实 测该系统工作是否可靠。 A.1.11 检查供
13、气压力表、供氧压力表及氧源压力表的示值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A.1.12 检查程序和结果应予以记录。 A.2 加压操作 A.2.1 调节储气罐阀门的开度,使供气压力表示值符合氧舱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值。 A.2.2 调节舱体加压阀,观察舱体压力表和计时表,按医疗要求规定的升压速率缓慢加压。 A.2.3 稳压操作。 A.2.4 氧舱操作人员要随时注意舱内压力变化情况,通过进气或排气阀门的调整,使舱内压力稳定在 规定的示值上。 A.2.5 患者开始吸氧后氧舱操作人员要注意舱内氧浓度的变化,氧浓度超过规定值时,采用进气稀释 措施,以降低舱内氧浓度,此过程应保持舱压恒定。 A.2.6 在舱内治疗过程中,如需
14、通过递物筒传递物品,必须要在氧舱操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A.3 减压操作 DB63/ 9532011 5 A.3.1 调节舱体减压阀,观察舱体压力表和计时表,按医疗要求规定的减压速率缓慢减压。 A.3.2 当舱内压力表示值为零时,再通过递物筒的连通阀放净余气,确认舱内无压时方可打开舱门。 DB63/ 9532011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充装安全操作要点 B.1 充装前的检查 充装人员或检查人员必须在罐车充装前进行严格的检查,认真记录,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充 装: a) 罐车使用证或准运证已超过有效期; b) 无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电子信息卡; c
15、) 无罐车置换合格证明或车内所存留介质的证明;罐体内气体含氧量超过 3 %或真空度650 mmHg,余压低于 0.1 MPa; d) 押运人员无押运证; e) 罐体未按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 f) 罐体车的颜色、字样、标记与所装的介质不符,或者颜色、字样、标记脱落而不易识别其种类; g) 附件不全、损坏、失灵或不符合安全规定; h) 罐体密封性能不良或各密封面及附件有泄漏。 B.2 充装操作 B.2.1 罐车检查合格后,进入装车区指定鹤位,车辆熄火,接好防静电接地及静电接地报警仪。 B.2.2 将鹤位气液相软管快速接头与罐车气液相快速接头相连接,开启罐车充装箱内快速切断阀及球 阀,依次打开液相软
16、管快速接头处、液相管线上、气相管线上的球阀。 B.2.3 检查罐车、软管、接地等部件和流程,核对并设定装车吨位,符合要求后进行充装。 B.2.4 充装过程中检查罐车、阀门有无泄漏和异常,注意观察各部件和仪表(压力、温度、液位), 尤其是液面计的变化情况。 B.2.5 充装过程中不得随意发动车辆,严禁烟火,操作人员、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B.2.6 充装至设定吨位后,自动阀关闭,停止充装。 B.2.7 手动关闭气、液相线上的球阀,关闭软管快速接头处的球阀,最后关闭罐车充装箱内的气、液 相快速切断阀和球阀。 B.2.8 卸下气、液相装车软管接头,检查无误后,启动车辆,取下防静电接地及静
17、电接地报警仪接头, 驶离充装现场,到地磅房过磅,核对充装量。 B.2.9 充装完毕后在电子信息卡上记录充装信息。 B.2.10 填写充装记录。 B.3 安全注意事项 B.3.1 罐车充装量必须严格控制,杜绝超装。 B.3.2 充装人员应加强对充装设备的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3.3 严禁超装,如有超装,必须立即妥善处理,否则,不得驶离充装单位。 B.3.4 出现下列情况严禁充装: DB63/ 9532011 7 a) 遇到雷雨天气或附近有明火时; b) 周围有易燃,有毒气体介质泄漏时; c) 出现其它不安全因素时。 B.3.5 充装后必须对充装车辆进行全面检查。 DB63/ 9532
18、011 8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低温液体汽车罐车充装安全操作要点 C.1 充装前的检查 充装人员或检查人员必须在罐车充装前进行严格的检查,认真记录,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充 装: a) 无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电子信息卡; b) 无罐车所存留介质的证明;罐体内介质余压低于 0.1 MPa; c) 押运人员无押运证; d) 无交通部门颁发的道路运输证; e) 罐体未按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 f) 罐体车的颜色、字样、标记与所装的介质不符,或者颜色、字样、标记脱落而不易识别其种类; g) 附件不全、损坏、失灵或不符合安全规定; h) 罐体密封性
19、能不良或各密封面及附件有泄漏。 C.2 充装操作 C.2.1 充装作业期间,放空阀和溢流阀必须处于全开状态。 C.2.2 打开气体放空阀、压力表阀、溢流阀,打开液位计。 C.2.3 对输液软管进行吹除置换(用介质赶尽空气)后,打开顶部进液阀,开始进行充装作业。 C.2.4 刚开始充装时,进液量要控制的很小,等到内罐体及绝热材料得到冷却后,逐渐加大进液量, 并改用底部充液,关闭顶部进液阀,打开底部进出液阀。 C.2.5 当液位计指示达到额定充装高度或罐体溢流阀有液体溢出时,依次关闭供液贮槽液相出口阀和 罐车液体进出口阀,并立即打开放散阀,排除管路中残余的气态和液态介质。 C.2.6 拆除装卸软管
20、,关闭放散阀、气体放空阀和溢流阀。 C.3 安全注意事项 C.3.1 罐车充装量必须严格控制,杜绝超装。 C.3.2 充装人员应加强对充装设备的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C.3.3 返回的罐车其罐体内应留有不低于0.1 MPa余压。 C.3.4 不能碰触装卸连接管,防止低温灼伤。 C.3.5 充装完毕后应当检查罐体各密封面、阀件、接管等有无跑冷、冒汗、结霜现象。 DB63/ 9532011 9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点 D.1 设备及人员要求 D.1.1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必须是经检验机构检验,且在检验有效期内。 D.1.2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
21、须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机构培训、考核,并取得 资格证书。 D.2 操作要点 D.2.1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了解安全连锁装置的性能。 D.2.2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在升压前,操作人员应确认安全连锁装置处于完好状态。 D.2.3 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升压前,操作人员可(应)打开升压阀门,确认无升压介质流出。 D.2.4 按照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检查并确认快开门达到预定的关闭部位后方可升压。 D.2.5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快开门在打开前,应确认内部压力完全释放。 DB63/ 9532011 10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充装安全操作要点
22、E.1 充装前的检查 罐车在充装前应由充装人员和押运人员对罐车的完好情况及有关资料进行检查, 发现有下列情况之 一者不予充装: a) 无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电子信息卡; b) 无罐车置换合格证明或车内所存留介质的证明; c) 罐体内气体含氧量超过 3 %,余压低于 0.05 Mpa; d) 无罐车底架大中修记录,或其定期检修超期未修; e) 押运人员无押运证; f) 无铁路部门颁发的铁路危险货物自备货车安全技术审查合格证; g) 罐体未按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 h) 罐车的颜色、字样、标记与所装的介质不符,或者颜色、字样、标记脱落而不易识别其种类; i)
23、附件不全、损坏、失灵或不符合安全规定; j) 罐体密封性能不良或各密封面及附件有泄漏; k) 外表面腐蚀严重或有明显损坏、变形。 E.2 充装操作 E.2.1 打开压力表阀门,观察罐内余压,确认是否符合充装要求。 E.2.2 卸下罐车气、液相主截止阀管路上的盲板,将装卸臂气、液相管路与罐车气、液相主截止阀管 路进行法兰连接。 E.2.3 打开分配台角式截止阀,关闭手压泵上卸压手柄。 E.2.4 反复推拉手压泵活塞推杆,当手压泵压力指针达6 MPa-7 MPa时,紧急切断阀阀瓣打开,停止推 拉手压泵活塞推杆,打开罐车气、液相主截止阀。 E.2.5 根据安全充装量确定充装液位高度,打开浮球液位计护
24、罩。 E.2.6 确认装卸臂气相回流线闸阀处于关闭状态,确认装卸臂气相线与气相放空线连接处球阀处于关 闭状态,确认装卸臂液相线与气相放空线连接处球阀处于关闭状态。 E.2.7 打开装车鹤位气、液相球阀,联系罐区值班人员启泵。 E.2.8 注意观察质量流量计和浮球液位计。 E.2.9 装车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检查罐车气、液相阀门及法兰连接处是否泄漏,罐车温度、压力 是否正常。 E.2.10 若罐车压力0.6 MPa,则打开装卸臂气相回流 闸阀, 同时联系罐区泵房值班人员,打开罐区 回流线闸阀,进行卸压。 E.2.11 在充装量接近安全充装量时,关闭装车鹤位液相球阀。 E.2.12 在最后一节罐
25、车充装到接近安全充装量时,联系罐区值班人员停泵。 E.2.13 打开手压泵卸压受柄,罐车紧急切断阀关闭。 E.2.14 恢复液位计护罩,关闭罐车气、液相主截止阀。 DB63/ 9532011 11 E.2.15 检查封车压力(不得超过罐内介质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 。 E.2.16 全开装卸臂气、液相线与气相放空线间球阀,进行卸压。 E.2.17 卸压结束,关闭装卸臂气、液相线与气相放空线间球阀。 E.2.18 拆卸装卸臂与罐车法兰的连接,将罐车气、液相主截止阀管路用盲板封好。 E.2.19 由充装人员和押运人员共同对罐车进行充装后的检查,确认符合规定后方可封车。 E.2.20 盖好罐盖,紧固罐盖螺栓。 E.2.21 用轨道衡复检充装量,填写充装记录和罐车运输交接单。 E.3 安全注意事项 E.3.1 罐车充装量必须严格控制,杜绝超装。 E.3.2 充装人员应加强对充装设备的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E.3.3 返回的罐车其罐体内应留有不低于0.1 MPa余压。 E.3.4 出现下列情况严禁充装: a) 遇到雷雨天气或附近有明火时; b) 周围有易燃,有毒气体介质泄漏时; c) 出现其它不安全因素时。 E.3.5 充装后必须对充装车辆进行全面检查。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