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 020 30 B40/49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T9682011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11 - 03 - 21 发布 2011 - 05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T9682011 I 前 言 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总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艾德强、韩明霞、郭继军、张亚君、董晓玲、汤忠和。 DB63/ T9682011 1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的饲养管理、选育与繁
2、殖、防疫与检疫、粪便及废弃物处理、牛 奶盛装、贮藏和运输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青海境内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饲养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NY 5045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 NY 5046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47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48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饲料使用标准 DB63/T 801 奶
3、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标准化养殖小区 是指在适合奶牛养殖的地域内,按照人畜分离、集约化养殖要求,由若干农户自愿合作建设的、专 门从事奶牛养殖,有一定规模,饲养设施和防疫设施完备,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措 施一致,奶牛生产相对集中或相对封闭的养殖区域。 3.2 全混合日粮 (TMR) 是根据奶牛的饲料配方,将切短的各种粗饲料与精料、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添加剂在饲料搅拌设 备内充分混合得到的一种营养平衡的日粮。 4 规模 奶牛饲养规模按DB63/T 801执行。 DB63/ T9682011 2 5 奶牛引进 5.1 引进奶牛
4、前,小区牛场应做好环境设施、圈舍、饲料、饮水与防疫等的相关准备。 5.2 选择非疫病区、无任何传染病、来源清楚的健康牛。运输前应备齐准运证、兽医卫生健康证明(非 疫区证明、防疫证、检疫证)、车辆消毒证件等。 5.3 引进奶牛应在隔离舍饲养 15 天后,经检疫合格,进行驱虫与免疫接种后进入奶牛舍。 6 饲养 6.1 制定奶牛生产计划 根据小区建筑及设备条件、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制定年度奶牛生产计划。具体拟定奶牛饲料和物 质供应计划、防疫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及经济技术指标等。 6.2 犊牛的饲养 6.2.1 初生期( 0 7 日龄) 犊牛出生后应在0.5小时1小时内第 一次哺喂初乳,并应持续饲喂初乳
5、3天以上;并注意初乳的哺 喂及哺乳卫生;1周以后开始补喂犊牛料。 6.2.2 常乳期( 8 日龄断奶) 犊牛饲喂5天7天初乳后,改用常乳饲喂,一直到60日龄。断奶时间一般控制在70日龄90日龄, 从犊牛出生后的第7天开始,除喂牛乳外,应加喂开食料、干草和水,也可以喂少量青草。 6.3 育成牛饲养 6.3.1 断奶6 月龄的饲养 犊牛饲料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4月龄前禁止饲喂青贮等发酵饲料。 6.3.2 7 月龄12 月龄的饲养 日粮以粗饲料为主,每头每天饲喂混合精料2千克2.5千克。日粮蛋白水平达到13以上。 6.3.3 13 月龄初配的饲养 适宜采用散放饲养,日粮以粗饲料为主,同
6、时保证充足新鲜的饲料。定期监测体尺、体重指标,及 时调整日粮结构。 6.4 青年牛饲养 16月龄19月龄的日粮以粗饲料为主,混合精料每头每天饲喂2.5千克,日粮蛋白水平达到12 ,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控制在11千克12千克。 19月龄预产前60天的混合精料饲喂量每头每天为 2.5千克3千克,日粮粗蛋白水平12 13 。预产前60天预产前21天的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 天控制在10千克 11千克,以粗饲料为主,日粮粗蛋白水平14 ,混合精料每头每天 3千克。预产前 21天分娩采用干奶后期饲养方式,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控制在10千克11千克,日粮粗蛋白水 平 14.5 ,混合精料每头每天
7、4.5千克左右。 6.5 成母牛各阶段的饲养 DB63/ T9682011 3 6.5.1 干奶期 日粮应以粗饲料为主,后期可适当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停奶前10天,确定怀孕和乳房正常后方可 进行停奶。并及时调整日粮,逐渐减少精料供给量。 6.5.1.1 干奶前期(停奶产前 15 天) 日粮应以粗饲料为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2 2.5 ,粗蛋白水平12 13 ,精粗 比以30:70为宜。可根据个体不同体况,增减精料饲喂量。应控制饲喂食盐、苜蓿。 6.5.1.2 干奶后期(产前 15 天产犊) 日粮应以干草为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5 3 ,粗蛋白水平13 ,可适当降低 日粮中钙的
8、水平,添加阴离子盐产品,促进泌乳后日粮钙吸收和代谢,不补喂食盐。做好产前的一切准 备工作。产前7天开始药浴乳头,每天2次,不能试挤。 6.5.2 泌乳期的饲养 6.5.2.1 泌乳初期 (产犊产后 15 天) 产前、产后应进行日粮转换,精粗比为以40:60为宜,自由采食干草。适应泌乳牛日粮,排尽恶露, 尽快恢复繁殖机能。调控好精粗比例,防止奶牛过肥。 6.5.2.2 泌乳盛期(第 16 天100 天)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从占体重的2.5 3.0 逐渐增加到3.5 以上。 粗蛋白水平1618 , 精粗比由 40: 60逐渐过渡到 60: 40。 应多饲喂优质干草, 对体重降低严重的牛适当补充脂肪
9、类饲料 (如 全棉籽、膨化大豆等)并多补充V A、V D、V E和微量元素。应尽快使牛只达到产奶高峰,保持旺盛的食欲, 减少体况负平衡。 6.5.2.3 泌乳中期(第 101 天200 天)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3.0 3.5 ,粗蛋白13 ,钙0.6 ,磷0.35 ,精粗比以40:60 为宜。此阶段产奶量渐减,精料可相应渐减,尽量延长奶牛的泌乳高峰。 6.5.2.4 泌乳后期(第 201 天停奶) 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的3.0 3.2 ,粗蛋白12 ,钙 0.6 ,磷0.35 ,精粗比以 30:70 为宜。 7 管理 7.1 犊牛的管理 保持犊牛身体清洁卫生,定时对犊牛进行刷试。每天保证犊
10、牛有足够的运动时间。犊牛出生后,在 20天30天去角。应保证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冬季饮温水。 7.2 育成牛及成年母牛的管理 DB63/ T9682011 4 做好发情鉴定、配种、妊娠检查等工作并做好记录。应根据体膘状况和胎儿发育阶段,合理控制 精料饲喂量,防止过肥或过瘦。保持圈舍、产房干燥、清洁,注意观察牛只临产症状,以自然分娩为主, 掌握适时、适度的助产方法。 8 防疫与消毒 8.1 措施 8.1.1 奶牛场应建立出入登记制度,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 8.1.2 职工进入生产区,穿戴工作服经过消毒间,洗手消毒后方可入场。 8.1.3 新招员工必须经健康检查,确认无结核病与其他传
11、染病。 8.1.4 奶牛场员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患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在场外治疗,痊愈后方可上岗。 8.1.5 奶牛场不得饲养其他畜禽,禁止将畜禽及其产品带入场区。定点堆放牛粪,定期喷洒杀虫剂, 防止蚊蝇孳生。 8.1.6 死亡牛只作无害化处理,尸体接触的器具和环境作好清洁及消毒工作。 8.2 消毒 8.2.1 消毒剂 选用符合NY 5046的消毒剂。 8.2.2 环境消毒 牛舍周围环境每2周3周用2 %的烧碱消毒或撒一次生石灰;牛舍地面、墙壁进行喷洒消毒后,经 24小时干燥后方可进牛。 8.2.3 车辆消毒 小区门口消毒池使用2 %的烧碱液或煤酚皂溶液对道路、进出场区的车辆进行喷雾消毒
12、。 8.2.4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需更衣,经紫外线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8.2.5 挤奶用具的消毒 每次挤奶前应用清水进行冲洗,奶车、奶罐每次用完后内外彻底清洗、消毒一遍,水温要求3540 。挤奶器及辅助设备应定期通刷、清洗,每周2次。 8.3 防疫 按NY 5047的规定执行。 8.4 检疫 牛场每年进行结核、布鲁氏菌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定期检疫。 8.5 奶牛保健 8.5.1 乳房卫生保健 DB63/ T9682011 5 应经常保持乳房清洁,注意清除损伤乳房的隐患。挤奶时清洗乳房的水和毛巾必须清洁,水中可加 0.03 漂白粉或3 4 的次氯酸钠等,毛巾要消毒。挤奶后,每个乳头要消
13、毒,挤奶人员、挤奶 器等工具一定要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8.5.2 蹄部卫生保健 牛舍、运动场地面应保持平整、干净、干燥,保持牛蹄清洁、清除趾间污物或用水清洗,坚持定期 消毒,每年对全群牛只肢蹄普查一次,对蹄变形牛于春、秋季节统一修整。对蹄病患牛及时治疗,促进 痊愈,坚持供应平衡日粮,以防蹄叶炎发生。 8.5.3 营养代谢病监控 高产牛在停奶时和产前10天左右作血样抽样检查,测定有关生理指标。应定期监测酮病,产前1周、 产后1月内每隔1日2日监测一次,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加强临产牛监护,对高产、体弱、食 欲不振的牛在产前一周可适当补充20 葡萄糖酸钙1次3次,增加抵抗力。 9 投入品的使用
14、 9.1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 5048规定。 9.2 兽药使用 按照NY 5046执行。 10 粪便及废弃物处理 10.1 处理方法 粪便、褥草及其他污物等应运送到贮粪场及时进行处理,废物处理场要严格管理。每天牛舍及运动 场内的粪便及污物应清理1次。 10.2 病死牛及产品处理 10.2.1 对于非传染病及机械创伤引起的病牛只,应及时隔离进行治疗,牛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应及时 隔离病牛,病牛所产乳及死牛应及时定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按 GB 16548 的规定执行。 10.2.2 使用药物的病牛生产的牛奶不应作为商品牛奶出售。 11 挤奶 11.1 准备 挤奶前先用温水(4
15、5 50 )清洗,先洗乳头,而后洗乳房底部及乳区,自下而上擦干整个乳 房,同时按摩乳房。 11.2 鲜奶的盛装 放入已消毒的容器内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牛奶变质。 DB63/ T9682011 6 11.3 鲜奶贮藏和运输 鲜奶贮存与运输应符合NY 5045的规定。 11.4 患有乳房炎的牛,用药后,鲜奶严禁出场;休药期满,经抗生素检测,无残留后方可上市。 12 生产记录管理 12.1 建立奶牛生产记录制度 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奶牛饲养小区、统一奶牛饲养小区管理规则、制定防疫消毒制度、进行奶牛饲养 管理技术指导、饲料和饲养标准、进行配种与品种改良,集中挤奶的方式。 12.2 管理制度 制定岗位责任制度
16、、生产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兽药使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岗位培训与考 核制度等。 12.3 生产记录 填写畜禽引种、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购买、兽药购买、饲料投喂、配种、免疫、治病、消毒、无害化 处理等记录,见附录A。 12.4 繁殖记录 填写发情、配种、妊娠检查、流产、产犊、产后监护及繁殖障碍牛检查、处理记录等。 12.5 兽医记录 建立并保存奶牛的免疫程序记录、保存患病奶牛的治疗记录、疾病档案等。 12.6 饲草料的购入及加工记录 建立饲草料的购入、加工处理方法和使用记录。 12.7 档案管理 对繁殖记录、疫病防治与诊疗记录、育种记录、生产记录等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12.8 人员管理 12.8
17、.1 小区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应经过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12.8.2 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患有人畜共患疾病者不得从事养牛工作。 12.8.3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饲养员严 禁相互串舍,场区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 12.8.4 外来人员和参观者不得进入生产区,如必需进入,须严格按消毒程序进行严格消毒,严禁带入 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其他物品,并遵守场内一切规章和防疫制度。 DB63/ T9682011 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畜禽养殖档案 生产记录见表A.1。 表A.1
18、生产记录(按日或变动记录) 变动情况(数量) 圈舍号 时间 合计 出生 调入 调出 死淘 存 栏 数 备注 注1: 圈舍号:填写畜禽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的此栏不填。 注2: 时间:填写出生、调入、调出和死淘的时间。 注3: 变动情况(数量):填写出生、调入、调出和死淘的数量。调入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编号,并将检疫证明原件粘贴在记录背面 。调出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详细的去向。 死淘的要在备注栏注明死亡和淘汰的原因。变动合计=出生+调入-调出-死亡。 注4: 存栏数:填写存栏总数,为上次存栏数和变动数量之和。 DB63/ T9682011 2 饲料、饲料添加剂
19、和兽药使用记录见表A.2。 表A.2 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 开始使用 时 间 投入产品 名 称 生产厂家 批号/ 加工日期 用 量 停止使用 时 间 备 注 注1: 养殖场外购的饲料应在备注栏注明原料组成。 注2: 养殖场自加工的饲料在生产厂家栏填写自加工,并在备注栏写明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详细成分。 DB63/ T9682011 3 消毒记录见表A.3。 表A.3 消毒记录 日期 消毒场所 消毒药名称 用药剂量 消毒方法 操作员签字 注1: 时间:填写实施消毒的时间。 注2: 消毒场所:填写圈舍、人员出入通道和附属设施等场所。 注3: 消毒药名称:填写消毒药的化学名称。 注4:
20、用药剂量:填写消毒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浓度。 注5: 消毒方法:填写熏蒸、喷洒、浸泡、焚烧等。 DB63/ T9682011 4 免疫记录见表A.4。 表A.4 免疫记录 时间 圈舍号 存栏数量 免疫数量 疫苗名称 疫苗生产厂 批号(有效期) 免疫方法 免疫剂量 免疫人员 备注 注1: 时间:填写实施免疫的时间。 注2: 圈舍号:填写动物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的此栏不填。 注3: 批号:填写疫苗的批号。 注4: 数量:填写同批次免疫畜禽的数量,单位为头、只。 注5: 免疫方法:填写免疫的具体方法,如喷雾、饮水、滴鼻点眼、注射部位等方法。 注6: 备注:记录本次免疫中未免疫动
21、物的耳标号。 DB63/ T9682011 5 诊疗记录见表A.5。 表A.5 诊疗记录 时间 畜禽标识编码 圈舍号 日 龄 发病数 病因 诊疗单位 诊疗人员 用药名称 用药方法 诊疗结果 注1: 畜禽标识编码:填写15位畜禽标识编码中的标识顺序号,按批次统一填写。猪、牛、羊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此栏不填。 注2: 圈舍号:填写动物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的此栏不填。 注3: 诊疗单位:填写做出诊断结果的单位,如某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注4: 诊疗人员:填写做出诊断结果的单位,如某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执业兽医填写执业兽医的姓名。 注5: 用药名称:填写使用药物的名称。
22、注6: 用药方法:填写药物使用的具体方法,如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DB63/ T9682011 6 防疫监测记录见表A.6。 表A.6 防疫监测记录 采样日期 圈舍号 采样数量 监测项目 监测单位 监测结果 处理情况 备注 注1: 圈舍号:填写动物饲养的圈、舍、栏的编号或名称。不分圈、舍、栏的的此栏不填。 注2: 监测项目:填写具体的内容如布氏杆菌病监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 注3: 监测单位:填写实施监测的单位名称,如:某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企业自行监测的填写自检。企业委托社会检测机构监测的填写受委托机 构的名称。 注4: 监测结果:填写具体的监测结果,如阴性、阳性、抗体效价数等
23、。 注5: 处理情况:填写针对监测结果对畜禽采取的处理方法。如针对结核病监测阳性牛的处理情况,可填写为对阳性牛全部予以扑杀。针对抗体效价低 于正常保护水平,可填写为对畜禽进行 重新免疫。 DB63/ T9682011 7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见表A.7。 表A.7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 日期 数量 处理或死亡原因 畜禽标识编码 处理方法 处理单位(或责任人) 备注 注1: 日期:填写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日期。 注2: 数量:填写同批次处理的病死畜禽的数量,单位为头、只。 注3: 处理或死亡原因:填写实施无害化处理的原因,如染疫、正常死亡、死因不明等。 注4: 畜禽标识编码:填写15位畜禽标识编码中的标识顺序号,按批次统一填写。猪、牛、羊以外的畜禽养殖场此栏不填。 注5: 处理方法:填写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规定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注6: 处理单位:委托无害化处理场实施无害化处理的填写处理单位名称;由本厂自行实施无害化处理的由实施无害化处理的人员签字。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