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 T 926-2019 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4556       资源大小:418.0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3 T 926-2019 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 B 05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9262019 代替 DB63T 926-2010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06 - 19 发布 2019 - 09 - 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3/ T 926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63/T 926 2010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与DB63/T 926 2010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新替代引用标准 3 个; 对马铃薯产量指标重新做了要求; 增加种薯质量要求,应符合 GB 181

    2、33 的要求; 对基肥的施用量重新做了规定; 对播种期、播种量、播种密度做了更明确地规定; 将播种方式进一步细化为平播、垄播、全膜覆盖栽培; 第一次追肥的施用量由 2.3kg 调整为 5.0kg,并增加了全膜覆盖栽培方式下的追肥相关内容; 对主要病虫害防治章节重新做了更新,并删除了附录 B。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绿色食品办公室,青海省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永忠、王贵全、王发忠、王宗昌、雷发林、刘世安、韩君德、何冰、朱小强、 保积玲、雷有成、李继刚、黄江武、张秉奎、许小宁、史炳玲、张晓东、邢成德、邓锋震、旺索多杰、 刘丽

    3、。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3/T 9262010 DB63/ T 9262019 1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马铃薯产地环境条件、产量指标、生产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化学 除草、收获和贮藏、建立技术档案。 本规程使用于青海省高位山旱地和高位水地种植的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

    4、地环境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DB63/T 975 马铃薯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规范 3 产地环境 马铃薯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4 产量指标 中高位山旱地30.000 t/hm 2 45 000 t/hm 2 (每亩2.000千克每亩3.000千克),高位水地37.500 t/hm 2 49.500 t/hm 2 (每亩2.500千克每亩3.300千克)。 5 生产技术 5.1 种薯 5.1.1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适应性强、抗病性强、耐

    5、储藏、结薯集中、商品性好符合GB18133的马铃薯品种做 种薯,若有条件选用脱毒一级种薯。 5.1.2 种薯质量 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艳符合GB18133的马铃薯。 DB63/ T 9262019 2 5.2 种薯处理 5.2.1 催芽 播种前30 d40 d将种薯从窖中取出,摊放在室温1518的散光下进行催芽,芽长至2.0 cm 2.5 cm,长出幼根,块茎呈深绿色时为宜。 5.2.2 切块 播种前2 d3 d进行,以芽眼为中心切块,薯块重20克30克,并带有1个2个芽眼。切块用的刀 具,要用3%高锰酸钾或75%酒精消毒,每切一次薯块消一次毒。也可

    6、采用50%的盐开水消毒,切过薯块后 用盐开水将刀具和垫板冲洗几次。种薯切块后,用草木灰拌种,并让草木灰均匀粘附在薯块的切口上。 切好的薯块平摊于通风阴凉处。 5.2.3 整薯 选用10克25克的整薯播种。 5.3 选地整地 5.3.1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保水保肥力适中、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砂轻壤土地块 为宜。 5.3.2 不宜连茬种植,也不宜与茄科作物连作,适宜与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5.4 整地 播种前深耕深翻土壤25cm30cm,碎土耙平耱细,疏松土壤。 5.5 基肥 遵照NY/T 394, 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和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的施肥方案, 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

    7、方法。 一般中等肥力水平露地种植的马铃薯每666.7 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3000千克4000千克(或每666.7 施商品有机肥400千克600千克),纯N 8千克11千克,纯P 2O5 7千克10千克,纯K 2O 5千克8千 克;肥力中等水平覆膜种植的马铃薯施足基肥每666.7 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千克4000千克(或 每666.7施商品有机肥400千克600千克),纯N 10.3千克13.3千克,纯P 2O5 7千克10千克,纯K 2O 5千克8千克;有机肥卫生指标符合附录A的要求。 5.6 播种 5.6.1 播种期 青海省马铃薯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5.6.2 播种量

    8、 一般每666.7用种量150千克200千克。 5.6.3 播种密度 播种深度18 cm20 cm,株距25 cm35 cm,行距 40 cm70 cm,一般每666.7 保苗3500株4 500 株。 5.6.4 播种方式 DB63/ T 9262019 3 5.6.4.1 平播 在平整好的土地上,用犁开沟,隔犁播种,沟深18 cm20 cm,随后按株距要求点播种薯,隔犁播 种行距50 cm。 5.6.4.2 垄播 垄播有单行垄播和双行垄播。单行垄播是在同一个垄上种一行马铃薯,整个地块株距和行距基本相 同; 双行垄播是在同一个垄内种两行马铃薯, 同一垄内的两窄行之间植株呈三角形对称布局, 形

    9、成窄行, 行距为40 cm,相邻两垄邻行构成宽行,行距为70 cm,整个地块呈宽窄行布局。 5.6.4.3 全膜覆盖栽培 遵照DB63/T 975,起垄后垄上覆膜,垄膜上打孔播种。播种方式同垄播。 6 田间管理 6.1 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播种时将多余的 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如果没有备用苗,可从田间出苗的垄行间,选取多苗的穴, 自其母薯块基部掰下多余的苗,进行移植补苗。 6.2 中耕培土 马铃薯齐后结合除草深中耕一次,现蕾期第二次中耕除草。平播马铃薯进行起垄培土。 6.3 适时追肥 6.3.1 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和生

    10、长状况确定追肥时间。平播和垄播一般追肥两次,现蕾期结合中耕培土 第一次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每 666.7 追施尿素 5 千克;盛花期进行第二次追肥,以钾肥为主,每 666.7 用磷酸二氢钾 0.2 千克,兑水 50 千克在叶面均匀喷雾。 6.3.2 全膜覆盖马铃薯从现蕾期起,视苗情长势则进行叶面追肥,追肥以钾肥为主,每 666.7 用磷 酸二氢钾 0.2 千克,兑水 50 千克在叶面均匀喷雾。 6.4 适时浇水 播种至出苗期需水少,主要依靠种薯本身水分;出苗至现蕾期需水较多,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天气 情况和土壤墒情浇一次水;现蕾至开花期,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应及时浇水。 7 病

    11、虫害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其次选用低毒 低残留农药。农药施用严格执行NY/T 393。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B。 8 采收及储藏运输 8.1 采收 DB63/ T 9262019 4 马铃薯全田80%茎叶干枯时及时收获。采收前1d2d宜割去地上枝蔓。 8.2 储藏运输 产品贮藏运输执行NY/T 1056的规定。 DB63/ T 9262019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有机肥卫生标准 有机肥卫生标准见表A.1。 表A.1 有机肥卫生标准 项目 卫生标准及要求 农家肥 高温堆肥 堆肥温度 最高堆温达 5055,持续 5

    12、d7d 蛔虫卵死亡率 95%100% 粪大肠菌值 10 1 10 2 苍蝇 有效地控制苍蝇孽生,肥堆周围没有活的蛆、蛹或羽化的成蝇 沼气发酵 肥 密封储存期 30d 以上 高温沼气发酵温度 (532)持续 2d 寄生虫卵沉降率 95%以上 血吸虫卵和钩虫卵 在使用粪液中不得检出活的吸血虫卵和钩虫卵 粪大肠菌值 普通沼气发酵 10 4 ,高温沼气发酵 10 1 10 2 蚊子、苍蝇 有效地控制苍蝇孽生,池周围没有活的蛆、蛹或新羽化的成蝇 沼气池残渣 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用作农肥。 商品有机 肥 外观 为褐色或灰褐色,粒状或粉状,无机械杂质,无恶臭。 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 有机肥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均

    13、应符合 NY 525。 DB63/ T 9262019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表B.1。 表B.1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病毒病 农业防治 1.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基地或留种田建立在冷凉地区,繁殖无病毒或未退化的良种。 2.选用无毒种薯,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 3.改进栽培措施。及早拔处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适时适量浇水,防大水漫灌和田间渍水。 4.调节播种期和收获期。通过播期和收获期的改变,使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处于较冷凉的季节, 躲过蚜虫大量繁殖和迁飞,减少昆虫

    14、传播机会。 物理防治 1.抗病育种。选育具有高度抗病毒病、经济性状有力的马铃薯品种。 2.治蚜防病。防治蚜虫对防治卷叶病毒的传播十分有效。 3.淘汰病薯。选留无病种薯。 化学防治 1.可用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40 克/亩,兑水 30 或用病菌速灭 30 克/亩,兑水 30 均匀喷 雾。 2.马铃薯病毒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靠蚜虫传播,因此药剂防治蚜虫也是有效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 有效措施。 早、 晚疫病 农业防治 1.选种抗耐病品种。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应与非茄科作物轮作 3 年以上。 2.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田块种植。 3.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根据马铃薯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采用

    15、不同密植方式,可改善田 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4.施用酸性肥料以提高土壤酸度。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物理防治 1.无病种薯留种,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 2.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及严重病枝。 3.发病较重时,清除中心病株、病叶等,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 1.种薯用 40%福尔马林 200 倍液浸种 2 小时后再切块。 2.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用 58%甲霜灵锰锌 50100 克/亩,进行叶面喷雾防治。隔 710 天喷 施杜邦克露 50 克/亩。为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喷 3 次,每隔 710 天喷一次

    16、。 3.发病初期喷洒 64%的杀毒矾或用 72%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 克/亩,兑水 30 ,全田喷雾,每 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 DB63/ T 9262019 7 表 B.1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续) 环腐病 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选用块茎表皮光滑和适合品种特性的小薯整薯播种。 3.清洁田园。 物理防治 1.播种前淘汰病薯。种薯出窖后,进行晾忠和催芽,剔除病、烂薯,选用健薯。 2.用草木灰拌种。 化学防治 1.切刀消毒。用 70%酒精溶液或高锰酸钾 2000 倍溶液进行切刀消毒。 2.发病时可选用杜邦克露 40 克/亩,兑水 30 ,全田喷雾,间隔 710 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视病情而定。 蚜虫防治 农业防治 用天蚜净、抗蚜威等内吸杀虫剂,多次喷雾防除。 _


    注意事项

    本文(DB63 T 926-2019 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