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 T 984-2011 圆盘耙作业质量.pdf

    • 资源ID:1494544       资源大小:361.2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3 T 984-2011 圆盘耙作业质量.pdf

    1、 ICS 65.060.20 S222.21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T9842011 圆盘耙作业质量 2011 - 03 - 21 发布 2011 - 05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T984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青海省湟源县农机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庆明、魏学庆、田文庆、张学林、李胜业、张月英、张玉、许正友、张鑫、 朵文魁。 DB63/ T9842011 1 圆盘耙作业质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圆盘耙作业质量指标

    2、和检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圆盘耙作业质量检查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62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JB/T 6279 圆盘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圆盘耙 disc harrow 以固定在水平轴上的多个凹面圆盘作为工作部件的整地作业机械。包括轻耙(直径460 )、中耙 (直径560 )和重耙(直径660 )。 3.2 灭茬 harrowing 消除地表作物残茬和杂草的作业。

    3、3.3 植被 vegetation 覆盖在地面上的植物,即作物、杂草、残茬和残株等。 3.4 土壤坚实度 compactness of soil 单位面积土壤上所能承受的压力。 4 技术要求 4.1 作业条件 DB63/ T9842011 2 在壤土或黏土,土壤绝对含水率为8 %20 %,土壤坚实度1.0 MPa条件下进行作业。麦茬或油菜 茬高度不超过15 ,玉米茬高度不超过20 。地势应平坦,无障碍物。 4.2 机组连接 根据圆盘耙结构和形式,选配相应的拖拉机并正确连接好圆盘耙。 4.3 试作业 圆盘耙与配套拖拉机连接好后,进行试作业,随时检查机组技术状态,作业中对圆盘耙进行水平及 纵向调整

    4、,当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正式作业。 4.4 作业方法 圆盘耙作业方法有顺耙、斜耙和横耙三种。顺耙,耙地方向与犁耕方向平行,工作阻力小,碎土与 平地作用差,适用于轻碎土壤。横耙,耙地方向与犁耕方向垂直,碎土和平地效果好,机具振动大,转 弯多,工效低。斜耙,耙地方向与犁耕方向约呈45,碎土和平地作用介于顺耙和横耙之问,行走路线 复杂。应根据土质、地块大小、形状及农艺要求等情况,选择适当的作业方法。梭形、回形地应选顺耙 或横耙,大田耕后采用斜耙。 5 作业质量指标 圆盘耙作业质量评价指标主要由耙深合格率、耙深稳定性变异系数、耙后地表平整度标准差、耙后 沟底平整度标准差、碎土率、灭茬率等组成

    5、。 在满足作业条件下,圆盘耙作业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圆盘耙作业质量指标 轻耙 中耙 重耙 序号 项 目 已耕地作业 已耕地作业 茬地作业 已耕地作业 茬地作业 1 耙深合格率 % 75.0 75.0 80.0 75.0 80.0 2 耙深稳定性变异系数 % 15.0 17.5 20.0 3 耙后地表平整度标准差 cm 3.5 3.5 4.0 3.5 4.5 4 耙后沟底平整度标准差 cm 4.0 4.0 5 碎土率 % 75.0 75.0 65.0 75.0 60.0 6 灭茬率 % 80.0 80.0 注1:轻耙(包括悬挂中耙),主要用于耕后碎土。在已耕地一次作业检测。 注2:中

    6、耙(不包括悬挂中耙),主要用于耙茬地或耕后碎土。按适宜偏角在茬地上一次作业检测。 注3:重耙主要用于耙茬地、耙荒地或耕后碎土。按适宜偏角在茬地上一次作业检测。 DB63/ T9842011 3 6 检查方法 6.1 作业条件检查 6.1.1 植被状况 作业前在灭茬或以耙代耕的地块上进行。沿对角线等距离取5个测点测定,在各测点以1 m 2 面积, 紧贴地面剪下露出地表的植被称其质量,并随机抽取20株测量其高度,分别计算出平均值。 6.1.2 土壤绝对含水率 测点选取方法同6.1.1条。在全耙深范围内取样,按GB/T 5262中7.2.1条的方法测出每个测点的土 壤绝对含水率,并计算平均值。(也可

    7、以用土壤湿度仪直接测量土壤绝对含水率)。 6.1.3 土壤坚实度 测点选取方法同6.1.1条。用土壤坚实度仪测定全耙深的土壤坚实度,检测方法参照GB/T 5262中 7.2.2条,并计算平均值。 6.2 耙深合格率 在已耙地块中,沿对角线等距离取5个测区,每个测区宽度为1个工作幅宽,长度为10 m。在每个测 区内沿作业方向均布11个测点测定耙深,按式(1)计算耙深合格率。 耙深合格率按下式(1)计算: Bs= nh/ n100% - (1) 式中: Bs耙深合格率,单位为(%); nh耙深合格测点数,单位为个; n总测点数,单位为个。 6.3 耙深稳定性变异系数 根据6.2条测得的耙深值,按式

    8、(2)、(3)、(4) 计算耙深稳定性变异系数。取5个测区的平均值。 a i a -(2) 1 )( 2 a a i e S -(3) V = se / a 100% -(4) 式中: a 测点耙深平均值,单位为厘米(cm); ai 测点耙深值,单位为厘米(cm); 测点数,单位为个; e S 耙深标准差,单位为厘米(cm); DB63/ T9842011 4 v耙深稳定性变异系数,单位为(%)。 6.4 耙后地表平整度标准差 在6.2条规定的每个测区中部沿幅宽方向均布11个测点, 以每一个测区内最高测点的水平线为基准, 测量地表各处高度,按式(5)和式(6)计算耙后地表平整度标准差。取5个测

    9、区的平均值。 N Z i Z -(5) 1 )( 2 N ZZ i f S -(6) 式中: Z 地表测点高度平均值,单位为厘米(cm); Z i 地表测点高度,单位为厘米(cm); N测点数,单位为个; f S 地表平整度标准差,单位为(cm)。 6.5 耙后沟底平整度标准差(耙茬地) 在6.2条规定的每个测区中部沿幅宽方向均布11个测点, 以每一个测区内最高测点的水平线为基准, 测量沟底各处高度,按式(7)和式(8)计算耙后沟底平整度标准差。取5个测区的平均值。 m H i H -(7) 1 )( 2 m HH i g S -(8) 式中: H 地表测点高度平均值,单位为厘米(cm); H

    10、i 地表测点高度,单位为厘米(cm); m测点数,单位为个; Sg地表平整度标准差,单位为厘米(cm)。 6.6 碎土率 在6.2条规定的每个测区 中部沿幅宽方向均布11个测点,每 个测点取出O.4 m 0.4 m面积内的耙层 土样,以土块的最大长度计算,分别测出大于和小于(含等于)5 cm的土样质量及土样总质量,按式(9) 计算碎土率。取5个测点的平均值。 碎土率按下式(9)计算: DB63/ T9842011 5 Gs C=100% - -(9) G 式中: C碎土率,单位为(%); Gs小于(含等于)5cm的土块质量,单位为千克(kg); G土样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6.7 灭茬

    11、率 按6.1.1条规定的测点和方法,测定已耙地表覆盖植被的质量,按式(10)计算灭茬率。 灭茬率按下式(10)计算: p-ph Mm=100% - -(10) p 式中: Mm灭茬率,单位为(%); ph耙后地表植被质量平均值,单位为克(g); p耙前地表植被质量平均值,单位为克(g)。 7 检验规则 7.1 不合格分类 检测结果不符合相应指标规定称为不合格。根据对作业质量的影响程度,将不合格分为A、B两类。 对作业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为A类不合格,其余为B类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分类见表2。 表 2 不合格项目分类 不合格分类 类 项 项目名称 1 耙深稳定性变异系数 A 2 碎土率 1 耙深合格率 2 耙后地表平整度标准差 3 耙后沟底平整度标准差 B 4 灭茬率 7.2 评定规则 A类应全部合格,B类只允许有一项不合格,则评定圆盘耙作业质量为合格。


    注意事项

    本文(DB63 T 984-2011 圆盘耙作业质量.pdf)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