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Z04 13.020.01 备案号: DB63 青海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T993 2011 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 Ecological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an jiang yuan Region 2011 - 05 - 16 发布 2011 - 07 - 01 实施 青海省 环 境 保 护 厅 青海省 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T993 2011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3.1 三江源区 . 2 3.2 生态监测 . 2 3.
2、3 生态系统 . 2 4 遥感监测 . 2 4.1 数据准备 . 2 4.2 遥感监测内容 . 3 4.3 遥感监测信息要求 . 6 5 地面监测 . 6 5.1 监测布点原则 . 6 5.2 监测站(点)位布设 . 7 5.3 监测内容 . 8 6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22 6.1 总 体要求 . 22 6.2 监测数据管理与控制 . 22 6.3 数据安全措施 . 2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全国生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 /覆盖分类体系 . 24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生态监测站(点)基本信息登记表 . 25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草地生态 监测调查表 . 26 附录
3、D (资料性附录) 草地鼠虫害监测调查表 . 27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生态保护工程跟踪监测调查表 . 28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湿地生态监测植被调查表 . 29 附录 G (资料性附录) 森林生态监测林地调查表 . 30 附录 H (资料性附录) 森林生态监测林下植被调查表 . 31 附录 I (资料性附录) 沙化土地监测植被调查表 . 32 附录 J (资料性附录) 水文水资源监测统计表 . 33 附录 K (资料性附录) 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统计表 . 34 附录 L (资料性附录) 气象要素监测统计表 . 35 附录 M (资料性附录)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统计表 . 36 DB6
4、3/ T993 2011 II 附录 N (资料性附录)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统计表 . 37 附录 O (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和生活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监测统计表 . 38 附录 P (资料性附录)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统计表 . 39 附录 Q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生态监测综合站示意图 . 40 附录 R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区草地生态监测点位示意图 . 41 附录 S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湿地生态监测点位示意图 . 42 附录 T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监测点位示意图 . 43 附录 U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沙化土地监测点位示意图 . 44 附录 V (资料性附录)
5、三江源区水文水资源监测断面 /点位示意图 . 45 附录 W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监测点位示意图 . 46 附录 X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气象 要素监测点位示意图 . 47 附录 Y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示意图 . 48 附录 Z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示意图 . 49 附录 AA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地下水及生活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示意图 . 50 附录 BB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示意图 . 51 DB63/ T993 2011 III 前 言 本 标准 按 GB/T1.1-2009 标准 的
6、 基本要求 编写。 本 标准 由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 本 标准 起草单位: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加编制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青海省气象科学 研究所、青海省水土保持局。 本 标准 起草人: 葛劲松 任杰 郭竟世 王勇 何跃君 李其江 王立亚 张更权 颜亮东 祁永刚 韩德辉 史海珠 司文轩 罗淑英 李志强 杨永顺 聂学敏 鲁子豫 康海军 本 标准 由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授权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解释 。 DB63/ T993 2011 1 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三江源 区 遥感监测的数据准备 、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
7、 地面监测 站点布设、监测内容、 监测指标 及 监测方法;生态监测 质量保证 和质量控制等 内容。 本 标准 适用于三江源 区 遥感监测和地面监测,以及 对 在三江源区实施的生态保护 和建设 工程的 跟踪 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
8、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50138 水位观测标准 GB 50159 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 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T24708-2009 湿地分类 GB/T24255-2009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277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 程 LY/T1812-2009 林地分类 SD239-1987 水土保持试验规范 QX/T45-2007 地面气象观测 规范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DB63/F209-1994 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DB63/T331-1999 草地旱鼠预测预报技术
9、规程 DB63/ T993 2011 2 DB 63/T 372 青海省气象灾害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 适用 本 标准 。 3.1 三江源区 本 标准 中 三江源区指 三江源 生态监测区域,包括青海三江源区 玉树、果洛、黄南、海南 4 个藏族自 治州所辖的 21 个县及格尔木代管的唐古拉山镇。 3.2 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是应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区 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 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成要素等进行系统的测定和观察,利用生命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来监测生态 环境质量状况,用以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
10、保 护提供决策服务。 3.3 生态系统 生态是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整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 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4 遥感监测 4.1 数据准备 4.1.1 数据源 4.1.1.1 工作底图 工作底图的选择以 1:100000 地形图和 1:100000DEM(或 DRG)数据为主,根据监测需 求也可选用 大比 例尺 地形图和 DEM(或 DRG)数据。 4.1.1.2 遥感信息源 遥感影像选取分辨率为:低分辨率( 50 米)、中分辨率( 10 米 -50 米)、高分辨率( 10 米以下), 针对特定需求优化遥感数据的选择, 重点区
11、域可选取多信息源融合后的影像,影像时相的选择上以 7 月 -9 月为最佳,单景影像中云层覆盖应少于 5。 4.1.2 影像处理 DB63/ T993 2011 3 4.1.2.1 影像合成与融合处理 对于 中分辨率遥感 数据 ,采用 标准假彩色 合成,合成的影像地面分辨率为 30m。根据 实际需求 ,可 采用其它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以保证 监测 的精度要求。 4.1.2.2 影像几何纠正 影 像几何纠正时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1:100000-1:1000000 采用高斯克 吕 格投影,如研究区域大,则采用 阿尔伯斯双标准
12、纬线割圆锥投影 。 判读提取目标地物的最小单元:一般规定变化的面状地类应大于 4 4 个象元( 120m 120m),线状 地物图斑短边宽度最小为 2 个象元,长边最小为 6 个象元;屏幕解译线划描迹精度为两个像元点,并且 保持圆润。 4.1.2.3 文件命名 以景为单位采样后影像命名采用 PATH ROW接收年接收月接收日波段号,如 PATH号为 136, ROW 号为 56,影像 接收时间为 2010 年 7 月 1 日,则采样后影像命名为: 1365620100701432.img 4.1.2.4 影像的镶嵌 影像镶嵌时,地物连接应光滑,色彩过渡自然,不应出现明显的模糊。镶嵌时应注意 选
13、择 现势性好 的影像区域,尽量避开有云、雾等遮盖的区 域, 使明显面状地物完整的出自一景影像,且景与景之间接 边最大误差控制在 1 个像元 。 4.1.3 其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用处理 项目区没有现成的可以用来纠正这些数据的地图资料, 可利用 GPS 设备到 实地 采集、导线测量或购 买三角网的控制点等方法获取控制点坐标。 4.2 遥感监测内容 4.2.1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监测 在进行三 江源区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监测中土地分类采用 中分辨率遥感数据 的土 地利用 /覆 被分类 系统设计原则。一级分为 6 类,主要根据土地的自然生态和利用属性;二级分为 23 个类型,主要根据 三江源区土地
14、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 见表 1。三江源区土地分类类型含义 详见 附 录 A。 DB63/ T993 2011 4 表 1 青海省三江源区遥感监测土地 利用 /覆被 分类 表 序号 一级分类 二级分类 1 耕地 旱地 2 林地 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 3 草地 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 4 水域 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永久性冰川雪地、滩地 5 人工用地 城 镇用地 、 农村 居民用地、工矿 建设用地 6 未利用土地 沙地、戈壁、盐碱地、沼泽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其它 4.2.2 土壤侵蚀监测 三江源区土壤侵蚀数据采集以 中分辨率 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采用人机
15、交互的数字作业方式进行土 壤侵蚀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的专题信息提取 ,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确定土壤 侵蚀分级 。土壤侵蚀分类按全国土壤分类系统执行见表 2。 表 2 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分类系统 一级类型 强 度 等 级(二级类型) 1 水力侵蚀 11 微度 12 轻度 13 中度 14 强 烈 15 极强 烈 16 剧烈 2 风力侵蚀 21 微度 22 轻度 23 中度 24 强 烈 25 极强 烈 26 剧烈 3 冻融侵蚀 31 微度 32 轻度 33 中度 34 强 烈 4 重力侵蚀 不分级 5 工程侵蚀 不分级 对难以获取足够的侵蚀模数的地区,特拟定土壤侵蚀强度
16、分级的指标 见 表 3, 表 4。 三江源区遥感 监测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表 3 三江源区遥感监测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地面坡度 地类 5-8 8-15 15-25 25-35 35 非耕地的 林 草 覆盖度( %) 60-75 轻 度 45-60 强 烈 30-45 中 度 强烈 极 强烈 70% 2 轻 度 固定沙丘 , 半固定沙丘 , 沙地 70%-50% 3 中 度 半固定沙丘 , 沙地 50%-30% 4 强 烈 半固定沙丘 , 流动沙丘 , 沙地 30%-10% DB63/ T993 2011 5 5 极强 烈 流动沙丘 , 沙地 10% 6 剧 烈 大片流动沙丘 50%的天然草
17、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 草被生长茂密。 32 中覆盖度草地 指覆盖度在 20-50%的天 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 疏。 33 低覆盖度草地 指覆盖度在 5-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 差。 4.水域:指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 41 河渠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人工渠包括堤 岸。 42 湖泊 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43 水库、坑塘 指人工修建的蓄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 44 冰川和永久积雪地 指常年被冰川和积雪覆盖的土地。 滩地 指河、湖水域平水期水位与洪
18、水期水位之间的土地。 5.人工 用地:指城市、村镇、工业、交通等用地。 51 城镇用地 指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及县镇以上的建成区用地。 52 农村居民点用地 指镇以下的居民点用地。 53 工矿建设用地 指独立于各级居民点以外的厂矿、大型工业区、油田、盐场、采石场等用地, 以及交通道路、机场、码头及特殊用地。 6.未利用土地: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61 沙地 指地表为沙覆盖、植覆被盖度在 5%以下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 滩。 62 戈壁 指地表以碎石为主、植覆被盖度在 5%以下的土地。 63 盐碱地 地表盐碱聚集 、植被稀少,只能生长强耐盐碱植物的土地。 64
19、沼泽地 指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表层生长湿 生植物的土地。 65 裸土地 指地表土质覆盖、植覆被盖度在 5%以下的土地。 66 裸岩石砾地 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 50%的土地。 67 其它 指其它未利用土地,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 注:旱地为三位编码, 121为山区旱地、 122为丘陵旱地、 123为平原旱地、 124为坡度大于 25的旱地。 DB63/ T993 2011 2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生态监测站(点)基本信息登记表 监测类别 _ 序号 站点名称 海拔(米) 地理坐标 经度( X) 纬度( y) 所属行政区 站点编号 站
20、(点)代码 所属自然保护区分区 控制区面积 站点描述 站(点)自然特 征描述及其景 观照片 远景 近景 DB63/ T993 2011 26 B B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草地生态监测调查表 样地 名称 草地类型 样地面积 海拔 (m) 监测时间 样方 面积 样点 GPS 坐标 北纬 : 样方第 次重复 东经 : 植被 总 盖度 ( %) 载畜量(头 /km2) 牧草 高 度( cm) 利用方式 (冬场或夏场 ) 序号 名称 分盖度() 草高 () 频度 () 株丛数(丛) 生物量 ( kg/km2) 是否可食牧草 是否建群种 或优势种 备注 样地描述: 景观照片: DB63/ T993
21、 2011 27 C C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草地鼠虫害监测 调查表 样地 名称 草地类型 样地面积 海拔 (m) 调查 时间 样方 面积 样点 GPS 坐标 北纬 : 样方第 次重复 东经 : 植被 总 盖度 ( %) 调查方法 序号 有效洞数(个 /km2) 鼠类数量 (个 /km2) 害虫数量 (个 /m2) 备注 样地描述: 景观照片: DB63/ T993 2011 28 D D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生态保护工程跟踪监测调查 表 工程类型 实施地点 规模 海拔 (m) 调查 时间 样点 GPS 坐标 北纬 : 东经 : 调查方法 序号 名称 覆盖度() 草高 () 频
22、度 () 多度 () 生物量 ( kg/km2) 是否可食牧草 是否建群 种或优势 种 备注 (填写 工程区 内外) 工程进度及工程描述: 景观照片: DB63/ T993 2011 29 E E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湿地生态监测植被调查表 样地 名称 湿地 类型 样地面积 海拔 (m) 监测时间 样方 面积 样点 GPS 坐标 北纬 : 样方第 次重复 东经 : 植被 总 盖度 ( %) 载畜量(头 /km2) 植被 高 度( cm) 利用方式 序 号 名称 分盖度 () 草高 () 频度 () 多度 () 鲜草重 ( kg/km2) 是否可 食牧草 是否建 群种或 优势种 备注 样
23、地描述: 景观照片: DB63/ T993 2011 30 F F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森林生态监测林地调查表 样地 名称 林 地类型 样地面积 海拔 (m) 监测时间 样方 面积 样点 GPS 坐标 北纬 : 样方 第 次重复 东经 : 植被 总 盖度 ( %) 利用方式 序号 树种名称 株数 郁闭度 胸径 蓄积量 生长量 高度 备注 高 30cm 样地描述: 景观照片: DB63/ T993 2011 31 G G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森林生态监测林下植被调查表 样地 名称 植被 类型 样地面积 海拔 (m) 监测时间 样方 面积 样点 GPS 坐标 北纬 : 样方第 次重
24、复 东经 : 植被 总 盖度 ( %) 利用方式 植被平均 高 度( cm) 序号 名称 分盖度() 草高 () 频度 () 多度 () 生物量 ( kg/km2) 是否 可食 牧草 是否建群 种或优势 种 备注 样地描述: 景观照片: DB63/ T993 2011 32 H H 附 录 I (资料性附录) 沙化土地监测植被调查表 样地 名称 植被 类型 样地面积 海拔 (m) 监测时间 样方 面积 样点 GPS 坐标 北纬 : 样方第 次重复 东经 : 植被 总 盖度 ( %) 利用方式 植被平均 高 度( cm) 序 号 名称 分盖度 () 草高 () 频度 () 多度 () 生物量 (
25、 kg/km2) 是否 可食 牧草 是否建 群种或 优势种 备注 样地描述: 景观照片: DB63/ T993 2011 33 I I 附 录 J (资料性附录) 水文水资源监测统计表 河名 站名 / 流域断面 集水面 积 (km2) 月径 流量 年径 流量 最高月份径流 量 占全年的 百分比 (%) 水资源量 处境水量 水位 流量 输沙量 地表水 地下水 DB63/ T993 2011 34 J J 附 录 K (资料性附录) 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统计表 监 测 区 类 型 样区位置 样区规 格 监测内容 平均 侵蚀 模数 坡度 ( ) 基 岩 种类 土壤 厚度 (cm) 植被种 类 植被 覆盖
26、 度 (%) 土壤 侵蚀 类型 土壤 侵蚀 强度 样区侵 蚀量 (t) 侵蚀模数 (t/km2.a) DB63/ T993 2011 35 附 录 L (资料性附录) 气象要素监测统计表 序号 监测 区位 置 监测 范围 监测内容 月均 温度 年均 温 月降 水量 年降 水量 蒸发 量 日照 气压 湿度 风速 辐射 量 自然 灾害 类型 灾害 发生 时间 备注 自然灾害情况描述: 附 录 K(续) 气象要素监测统计表 日期时 间 1 分钟雨 量 1 小时雨 量 空气温 度 最高气 温 最低气 温 相对湿 度 地表温 度 5cm 地 温 10cm 地 温 15cm 地 温 20cm 地 温 总辐
27、 射 DB63/ T993 2011 36 K K 附 录 M (资料性附录)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统计表 采样点位 GPS 坐标 采样时间 二氧化氮 ( NO 2) 二氧化硫 ( SO2) 总悬浮颗粒物 ( TSP) 可吸入颗粒物 ( PM10) / DB63/ T993 2011 37 L L 附 录 N (资料性附录)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统计表 采样断面 GPS 坐标 采样时间 监测项目 水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 指数 化学需氧 量 五日生化 需氧量 采样断面 GPS 坐标 采样时间 监测项目 氨氮 总磷 总氮 锌 氟化物 硒 采样断面 GPS 坐标 采样时间 监测项目 砷 汞 镉 铬(
28、六价) 铅 氰化物 采样断面 GPS 坐标 采样时间 监测项目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粪大肠菌 群 铜 DB63/ T993 2011 38 M M 附 录 O (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和生活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监测统计表 采样断面 /点位 GPS坐标 采样时间 监测项目 水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 指数 化学需氧 量 五日生化 需氧量 采样断面 /点位 GPS坐标 采样时间 监测项目 氨氮 总磷 总氮 锌 氟化物 硒 采样断面 /点位 GPS坐标 采样时间 监测项目 砷 汞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采样断面 /点位 GPS坐标 采样时间 监测项目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
29、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粪大肠菌 群 铜 采样断面 /点位 GPS坐标 采样时间 监测项目 硫酸盐 氯化物 硝酸盐 铁 锰 DB63/ T993 2011 39 N N 附 录 P (资料性附录)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统计表 监测 点位 GPS 坐标 监测 时间 阳离 子交 换量 pH 铜 锌 铅 镉 铬 汞 砷 备注 DB63/ T993 2011 40 O O 附 录 Q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生态监测综合站示意图 DB63/ T993 2011 41 P P 附 录 R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区草地生态监测点位示意图 DB63/ T993 2011 42 Q Q 附 录 S (资料性附录)
30、 三江源区湿地生态监测点位示 意图 DB63/ T993 2011 43 R R 附 录 T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森林生态监测点位示意图 DB63/ T993 2011 44 S S 附 录 U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沙化土地监测点位示意图 DB63/ T993 2011 45 T T 附 录 V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水文水资源监测断面 /点位示意图 DB63/ T993 2011 46 U U 附 录 W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监测点位示意图 DB63/ T993 2011 47 V V 附 录 X (资料性附录 ) 三江源区气象要素监测点位示意图 DB63/ T993 2011 48 W W 附 录 Y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示意图 DB63/ T993 2011 49 X X 附 录 Z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示意图 DB63/ T993 2011 50 Y Y 附 录 AA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地下水及生活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示意图 DB63/ T993 2011 51 Z Z 附 录 BB (资料性附录) 三江源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