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9002010 菊芋 青芋 3 号 文稿版次选择 2010 - 08 - 04 发布 2010 - 08 - 15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9002010 I 前 言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 起 草人:钟启文、李莉、王丽慧、 聂书明、 谭龙、 马元鑫、 韩睿、 李屹、王怡、 韩 文婷、 黄高峰。 DB63/ 9002010 1 菊芋 青芋 3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芋3号的生物学特性、植物学形态特征和适宜种植地区
2、,对其经济学性状、栽培技 术要点、生产能力作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种子、科研、教学、农技推广等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检验、推广、收购和销 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481 青海省菊芋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3 技术内容 3.1 品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于2004年起,从128份菊芋资源中,经系统选育,原代号W41,属( Helianthus tuberosus L),2009年12月10日 经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3、 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 为青芋3号,品种合格证号为青审菊芋2009001。 3.2 特征特性 观察记载按DB63/T 481执行。 3.2.1 植株 生长势强。株高268.30厘米11.05厘米,开展度83. 153.75,侧枝分枝数11.202.12个,分枝 性强。 3.2.2 茎 茎直立,节间长度7.061.13厘米,精粗2.470.31厘米,茎色前期浅绿,后期上部呈紫色。茎面 着生刺毛和紫色针点。 3.2.3 叶 下部叶对生,上部叶呈螺旋状排列。叶卵圆形。叶长25.14厘米2.84厘米,宽16.17厘米1.69 厘米。叶柄长5.69厘米0.66厘米。叶色绿。叶面粗糙,叶面积叶背均
4、有茸毛,叶边缘有锯齿。 3.2.4 块茎 DB63/ 9002010 2 块茎分布集中, 伸展幅宽31.82厘米2.05厘米, 块茎平均单重52.98克6.76克。 单株块茎数17.33 个2.15个;大于30克块茎8.72个1.01个。块茎呈不规则瘤型。表皮白色,肉白色。块茎表面光滑, 须根少。芽眼外突,芽眼排列杂乱。 3.2.5 花 头状花序;花朵数为8.93朵0.42朵;花黄色;花盘直径2.81厘米0.109厘米,周围有2层-3层披 针形苞叶,外部绿色,内为白色,边缘黄色舌状花。 3.2.6 种子 不结实。 3.3 品质 块茎含可溶性总糖18.28%,粗蛋白1.79%,粗纤维1.52%,
5、粗脂肪0.11%,含水量77.80%。 3.4 熟性及生育期 晚熟。全生育期171天4天。 3.5 抗逆性 耐旱性较强。 3.6 抗病性 田间调查,菌核病发生率为1.00%。 4 栽培要点 深翻施肥, 并进行冬灌或在播前7天-10天春灌, 播前进行施肥、 灭草等。 川水地施腐熟农家肥45.000 吨/公顷-60.000吨/公顷(3000.00千克/亩 -4000.00千克/亩);低位山旱地施腐熟农家肥22.500吨/公 顷-30.000吨/公顷 (1500.00千克/亩-2000.00千克/亩) ; 施纯氮0.020吨/公顷-0.030吨/公顷 (尿素2.90 千克/亩-4.35千克/亩) ;
6、 施纯磷0.100吨/公顷-0.120吨/公顷 (过磷酸钙40.00千克/亩-50.00千克/亩) ; 施纯钾0.070吨/公顷-0.090吨/公顷(尿素9.00千克/亩-11.00千克/亩)。 选30克以上无腐烂的块茎作种,整芋或切块播种,种用块茎单重30克-50克,带芽眼。春播3月下旬 4月下旬,秋播11月上旬,播种量1.350吨/公顷-1.500吨 /公顷(90.00千克/亩-100.00千克/亩)。起 垄或平畦种植,一般株距40.00 厘米5.00厘米,行距 60.00厘米5.00厘米, 密度约为4.5万株/公顷 (3000株/亩)。 苗齐后除草松土,土层达5.00厘米以上;水地种植时
7、苗期和开花期各灌水一次。若发现菌核病株立 即拔除,并进行土壤消毒。 10月下旬田间植株干枯90%以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 5 生产能力及适宜地区 5.1 生产能力 DB63/ 9002010 3 水地种植产量39.85吨/公顷49.59吨/ 公顷(2660.00千克/亩3330.00千克/亩);低位山旱地种 植产量30.00吨/公顷34.00吨/公顷(2000.00千克/亩2266.00千克/亩)。 5.2 适宜地区 适宜东部农业区水地及低位山旱地种植。 DB63/ 9002010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西宁市二十里铺镇莫家泉湾村。 A.
8、2 时间 2008年2009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2309.00米,年平均气温4.7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0的初日为3月26日,终日为10月28 日,期间积温2724.70;稳定通过5的初日为4月15日, 终日为10月10日,期间积温2485.90。年 降水量343.00毫米;无霜期为124天。土壤类型栗钙土,土种为白黄土,质地粉沙壤。土壤有机质1.90%, 全氮0.112%,全磷0.270%,全钾2.550%,碱解氮93.000毫克/千克,速效磷47.000毫克/千克,速效钾 150.000毫克/千克,肥力水平中等,地区类型属湟水流域灌区,有灌溉条件。露地栽培。 DB63/ 90
9、02010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情况 B.1 水地 2007 年2009 年在大通县长宁镇、 城北区二十里铺镇水浇地安排了区域试验 49.59 吨/公顷和生产 试验,产量为 39.85 吨/公顷49.59 吨/公顷(330 5.80 千克/亩-2656.80 千克/亩) ,比对照青芋 2 号 增产 7.31%以上。 B.2 低位山旱地 2007年2009年在互助县西山乡、民和县新民乡、大通县景阳镇和长广镇、平安县三合镇等地的低 位山旱地安排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三年的产量为31.41吨/公顷-33.96吨/公顷(2093.9千克/亩 -2264.1千克/亩),比对照青芋2号增产5.17%以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