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 I CS 备案号: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 3 / 7 2 5 2 0 0 8 菠菜 青海 菠菜一 号 2 0 0 8 - 0 6 - 1 7 发布 2 0 0 8 - 0 7 - 2 0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发布发布发布 DB63/ 7252008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 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颁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宁市种子管理站、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黄波、王慧、王志远、张煜、白生录、何冰。 DB63/ 7252008 1 菠菜 青海菠
2、菜一号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青海菠菜一号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形态特征、 经 济性状、 栽 培技术要点、 生 产 能力及适宜种植地区。 本标准作为各级农业园艺科研、 教 学、 农 技推广、 生 产单位和种子部门对该品种鉴别、 繁 殖、 推 广 、 检验、收购和销售 时的依据 。 2 技术内容 2.1 品种来源 西宁市种子站于 1996年起从引进的韩国无穷花菠菜品种后代分离群体中, 经 单株选育而成。 属 藜 科 (Ch en o po di aceae)菠菜属(S pi n aci a)中以绿叶为主要产品器官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 Spina ci a o l e r a ce a L
3、. 。 2007年 12月 19日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审定, 现 定名青海 菠 菜一号,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 0230号(青审蔬 2007002)。 2.2 特征特性 2.2.1 植株性状 植株半直立, 株 高 15.00厘米 3.00厘米 , 开展 度 30.00厘米 6.00厘米 ; 叶片 肥 厚 、卵形 、 簇 生 , 叶面稍皱,深绿色;叶片数 18个 2 个;叶长 24.00厘米 2.00厘米 ,叶宽 15.00厘米 1.50厘米 ,叶 柄长 15.00厘米 3.00厘米 。 种株高 95.00厘米 10.00厘米 ,开展度 22.00厘米 5.00厘米
4、,茎粗 1.50厘米 0.50厘米。 2.2.2 花果性状 多为单性花、雌雄异株,有少量的两性花和雌雄同株现象,风媒花。雌花和两性花均可结种子。 2.2.3 种子性状 种子近圆球形,皮淡黄绿色,无刺;粒径 0.35厘米 0.10厘米。 2.2.4 属性及生育期 中早熟。播种至出苗期 9 天 2 天,期间 0 的积温 64.80 13.70 ;出苗至定苗期 19天 3 天 , 期间 0 积温 161.50 25.50 ;定苗至收获期 37天 3 天,期间 0 积温 413.70 35.10 。生 育期 56天 3 天,期间 0 积温 575.20 35.00 。 全生育期 65天 3 天,期间
5、0 积温 640.00 32.90 。 2.2.5 抗逆性 耐寒性强、耐旱性强。 2.2.6 抗病性 中抗霜霉病。 2.3 经济性状 单株重 55.00克 12.00克;单株采种量 8.60克 0.80克。千粒重 7.30克 0.20克。每 100克鲜样中 含粗纤维 2.500克,可溶性糖 0.576克,水分 93.780克,维生素 C 13.480毫克 , 干物质 6.220克。 2.4 栽培技术要点 DB63/ 7252008 2 露地和保护地均可种植。 西 宁地区 3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露地栽培。 选 择土壤疏松肥沃、 排 水良好的 砂 壤土;忌连作。播前施腐熟优质农家肥 60.000
6、吨 / 公顷 75.000吨 / 公顷( 4000.00千克 / 亩 5000.00千 克 / 亩),五氧化二磷 0.052吨 / 公顷 0.069吨 / 公顷 (3.45千克 / 亩 4.60千克 / 亩 ) ,纯氮 0.051吨 / 公顷 0.063吨 / 公顷( 3.38千克 / 亩 4.20千克 / 亩 ) ;播种量 0.038吨 / 公顷 0.045吨 / 公顷( 2.50千克 / 亩 3.00千克 / 亩);定苗:行距 15.00厘米,株距 12.00厘米,保苗数 54.000万株 / 公顷 56.250万株 / 公 顷( 3.60万株 / 亩 3.75万株 / 亩) ; 定 苗后
7、结合浇水追施纯氮 0.027吨 / 公顷 0.034吨 / 公顷 ( 1.80千 克 / 亩 2.25千克 / 亩)。依据病虫害为害程度,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适时预防。 2.5 生产能力及适宜种植地区 2.5.1 生产能力 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 22.500吨 / 公顷 25.500吨 / 公顷 ( 1500.00千克 / 亩 1700.00千克 / 亩 ); 高 水 肥条件下产量 25.500吨 / 公顷 30.000吨 / 公顷( 1700.00千克 / 亩 2000.00千克 / 亩)。 2.5.2 适宜种植地区 适宜我省东部黄河、湟水流域温暖灌区露地和保护地及其他地区保护地种植。
8、DB63/ 7252008 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西宁市大堡子镇吴仲村 A.2 时间 2004年 -2006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海拔高度 2323.00米 , 年平均气温 4.40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0 初日 3 月 22日,终日 11月 4 日 , 期间积温 2360.00 ; 日 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5 初日 4 月 20日, 终 日 10月 13日, 期 间积温 2160.00 ; 日 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 初日 5 月 28日,终日 9 月 14日,期间积温 1560.00 ;年降水量 330.80毫米,无 霜期 145天 。土壤
9、 类 型 栗 钙 土 , 土种 白 黄 土 ,质地 粉 沙 壤 ,肥力 水 平 较 高 , 有机 质 16.80克 / 千 克 、 全氮 0.70 克 / 千克、 全磷 1.60克 / 千克、全钾 20.20克 / 千克、碱解氮 36.00毫 克 / 千克、速效磷 3.00毫克 / 千 克 、 速效钾 325.00毫克 / 千克。该地区属于湟水河流域,灌溉条件便利 。 DB63/ 7252008 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 22.500吨 / 公顷 25.500吨 / 公顷 ( 1500.00千克 / 亩 1700.00千克 / 亩 )。 2004年西宁市大堡子吴 仲 村种植 4.20公顷 ( 63.00亩) , 产量 24.810吨 / 公顷 ( 1654.00千克 / 亩) ; 2005年民和下川口村种植 5.50 公顷( 82.50亩),产量 23.450吨 / 公顷( 1563.00千克 / 亩)。 B.2 高水肥条件下产量 26.250吨 / 公顷 30.000吨 / 公顷 ( 1750.00千克 / 亩 2000.00千克 / 亩 )。 2004年大通县后子河乡 王 家庄村种植 0.16公顷( 2.40亩),产量 29.970吨 / 公顷( 1998.00千克 / 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