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S 备案号: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 3 / T 6 9 9 2 0 0 8 双孢 蘑菇菌 种生产 技术规 范 2 0 0 8 - 0 1 - 0 4 发布 2 0 0 8 - 0 2 - 0 3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发布发布发布 DB63/T 6992008 I 前 言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韩梅、杨文辉、郭石生、陈占全。 本规范附录 A 、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 DB63/T 6992008 1 双孢蘑菇菌种生 产技术 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双孢
2、蘑菇菌种的引种、 工艺流程、 生产 技术要求 及质量要求等。 本 规范 适用于 双孢蘑菇菌 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 随后所有 的 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 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9 6 87-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19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品种 经各种方法分离、 诱 变、 杂交、 筛 选而选育
3、出来具特异性、 均一 ( 一致 ) 性和稳定性的具有同一个 祖 先的群体。也常称作菌株或品系。 3.2 母种 经各种方法分离、选育、杂交或引进得到的具有出菇能力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 3.3 原种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 3.4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 4 生产技术 4.1 引种要求 4.1.1 品种的选择 应使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 , 并从具相应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 品 种 应根据 当地的气候、栽培原料、市场需求等 选择 。 4.1.2 品比试验 将引进的品种进行 小面积 品比 试验,栽培 试验 。 并 观察
4、它的生活习性、适应性、抗逆 、 抗 杂 性 等 。 4.1.3 菌种扩繁 将 母种移植扩 繁 原种,一支母种移植扩 繁 原种不超过 4 瓶 ( 袋 ) ;一瓶原种移植扩 繁 栽培种不超过 50 瓶 ( 袋 ) 。 4.2 生产工艺流程 培养基配制 分装 灭菌 冷却 接种 培养 ( 检查 ) 成品 4.3 菌种生产 4.3.1 容器 4.3.1.1 母种容器 DB63/T 6992008 2 使用玻璃试管和棉塞,试管 采用 18 毫米 180毫米或 20毫米 200毫米 ,棉塞棉主要使用 原 棉,不 应 使用脱脂棉。 4.3.1.2 原 种容器 使用 500 毫升 750毫升、 耐 126度 高
5、温的玻璃 菌 种 瓶 , 或 850毫升、 耐 126度 高温白色半透明符合 GB 9687卫生规定的塑料菌种瓶,或 15厘米 28厘米、 耐 126度 高温符合 GB 9688卫生规定的塑料袋 。 各类 容 器部应使用棉塞,棉塞应符合 4.3. 1 .1规定;也可用能满足滤菌和透气要求的无棉塑料盖代替棉塞。 4.3.1.3 栽培种容器 使用符合 4.3.1.2 规定的容器,也可使用 17 厘米 35厘米、 耐 126度 高 温 符合 GB 9688卫生规定的塑 料袋。各类容器都应使用棉塞或无棉塑料盖,并符合 4.3.1.2 规定。 4.3.2 培养 基 4.3.2.1 化学试剂类 必须使用
6、化学纯试剂。 4.3.2.2 生物制剂和天然材料类 生物制剂 (如 酵母粉 、 蛋白胨 )、 天然材料 ( 如棉籽壳、 麦粒、 麦麸等 ) , 要求新鲜、 无 虫、无 螨 、 无霉、洁净 、 干燥。 4.3.2.3 培养基配方 A 、 母种培养基 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或 综合 麦粒 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 见附录 A ) 。 B 、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根据当地原料资源和所生产品种的要求, 使 用适宜的培养基配方 ( 见附录 B ) ,严 格掌握含水量和 PH 值。 4.3.2.4 分装 母种培养基的分装量掌握在试管长度的 1/4 1/5, 灭 菌后摆放成的斜面顶端距试管口 50
7、毫米 , 原 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装至距瓶 ( 袋 ) 口 60毫米 , 灭 菌后 45毫米 。 棉 塞大小松紧要适度。 原 种和栽培种 培 养基的松紧度要一致。 4.3.2.5 灭菌 母种的培养基配制分装后应立即灭菌;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配制后应在 4 小时 内进锅灭菌。 母种 培 养基灭菌 蒸汽压力为 1 . 1 千克 / 厘米 2 ,温度 121度,维持 30分钟; 谷粒培养基灭菌 蒸汽压力为 1 .4千克 / 厘米 2 ,温度 126度,维持 2.5 小时 。装容量较大时,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 灭菌完毕后,应自 然降压, 不应强制降压 。 灭菌时应防止棉塞被冷凝水打湿。 4.3.2.6 冷
8、却 冷却室使用前要进行清洁 、 除尘 、 消毒 处理。 将灭菌后的原种瓶 (袋) 或栽培种瓶 (袋)放置在 冷 却室中冷却到料温降至 25度 以下,方可接种 。 4.3.2.7 接种 A 、 程序 药物消毒 搬入接种物和被接种物 接种室紫外灯照射 。 B 、 操作 在无菌室(箱)或 超 净工作台上接种。接种完成后及时贴好标签。 C 、 后处理 接种室每次使用后, 要 及时清理清洁,排 除废气清除废物, 台 面要用 75酒精 擦拭 或 其它方法 消 毒 。 4.3.2.8 培养室处理 在使用培养室的前两天,采用药物消毒。 4.3.2.9 培养条件 根据培养物的不同生长要求, 培养温度为 22度
9、24度 ,空气相对湿度在 60% 70%,通风,避光。 4.3.2.10培养期的检查 DB63/T 6992008 3 各级菌种培养期间应定期检查,及时拣出不合格菌种 。 4.3.2.11记录 生产各环节应详细记录。 4.3.2.12留样 各级菌种都应留样备查,留 样的数量应以每个批号母种 3 支 5 支 ,原种 和 栽 培 种 5 瓶 ( 袋 ) 7 瓶 (袋 ) , 于 4 度 6 度 下贮存,贮存至使用者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该批菌种出第一潮菇。 4.4 质量要求 4.4.1 母种 4.4.1.1 容器规格 采用 18 毫米 180毫米或 20 毫米 200 毫米的玻璃试管。 4.4.1.2
10、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 培养基) 或 综合 麦粒 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 4.4.1.3 感官指标 符合表 1 规定。 表 1 母种感官指标 4.4.1.4 菌丝生长速度 在温度 2 4 度下, 15 天 20 天长满试管。 4.4.1.5 经出菇试验确定产量及品质等栽培农艺性状合格后,方可用于扩大繁殖或出售。 A 、菌丝萌发、定植能力 接种到适合的培养基后,在正常条件下 24小时内萌发恢复,定植迅速、 菌丝健壮, 20天以内长满培养基。 B 、结菇转潮能力 覆土后 12 16结菇,分布均匀; 18 22采菇,每潮菇间隔 7 10 。 C 、 抗 逆性 对温度、 湿 度、 酸碱
11、度等生长条件变化耐受能力较强; 对 主要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强 。 D 、生物学效率 在正常条件下生物学效率不低于 30%。 4.4.2 原种 4.4.2.1 容器规格符合 4.3.1.2 规定。 4.4.2.1 培养基 A 、麦粒 97%,石膏粉 1%,碳酸钙 1%,糖 1%,含水量 62% 1%,pH值 =7.5。 B 、腐熟棉籽壳(干) 97%,石膏粉 1%, 碳酸钙 2%, 含水量 55% 1%, pH值 = 7.5。 4.4.2.2 感官指标 符合表 2 规定。 表 2 原种感官指标 项目 要求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 培养基灌入量 为试管总体积的
12、 1/10 1/5 培养基斜面长度 为试管总长度的 1/2 1/5 斜面接种块大小 ( 3 毫米 5 毫米) ( 3 毫米 5 毫米) 培养基斜面 正面外观 菌丝体特征 洁白或米白、浓密、羽毛状或叶脉状 菌丝体表面 均匀、平整、无角变 菌丝分泌物 无 菌落边缘 整齐,无膏状、蜡状细菌或酵母菌菌落及霉菌菌落 培养基斜面背面外观 培养基不干缩,颜色均匀、无暗斑、无色素 培养物气味 有双孢蘑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培养物镜检 菌丝粗壮,无杂菌菌丝及孢子,无虫及虫卵。 项 目 要 求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 培养基上表面距瓶口的距离 50毫米 5 毫
13、米 接种量 每支母种接原种 4 瓶 6 瓶 菌种瓶外观 菌丝体特征 洁白浓密、生长旺健 DB63/T 6992008 4 4.4.2.3 菌丝生长速度:原种瓶应发满菌丝,在温度 24 度下菌丝长满瓶不超过 45 天。 4.4.3 栽培种 4.4.3.1 容器规格符合 4.3.1.3 规定。 4.4.3.2 培养基:同 4.4.2.2规定。 4.4.3.3 感官指标 符合表 3 规定。 表 3 栽培种感官指标 4.4.3.4 菌丝生长速度 栽培种瓶 (袋)应发满菌丝, 在温度 24 度下菌丝长满菌种瓶 (袋)不超过 4 5 天。 4.4.4 贮存 4.4.4.1 母种一般在 5 度 1 度冰箱中
14、贮存,保藏期不超过 90 天。 4.4.4.2 原种应尽快使用, 10 天内可在温度 24 度 1 度、清洁、通风、干燥 ( 相对湿度 70% 75%)、 避光的室内存放。在 5 度 1 度下贮存,保藏期不超过 4 0 天。 4.4.4.3 栽培种应尽快使用, 在温度 24 度 1 度、 清洁、 通 风、 干燥 ( 相对湿度 70% 75%)、 避光的 室 内存放栽培种不超过 10 天,其余培养基的栽培种不超过 20 天。在 5 度 1 度下可贮存 90 天。 培养物表面菌丝体 生长均匀,无角变,无高温抑制线 培养基及菌丝体 紧贴瓶壁,无干缩 培养物表面分泌物 无 各种杂菌孢子、菌丝 无 培养
15、物气味 有蘑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培养物镜检 菌丝粗壮、无杂菌菌丝和孢子、无虫及虫卵 项 目 要 求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 培养基面距瓶(袋)口的距离 50毫米 5 毫米 接种量 每瓶原种接栽培种 30瓶(袋) 50瓶(袋) 菌种瓶(袋) 外观 菌丝体特征 洁白浓密、生长旺健 不同部位菌丝体 生长均匀,无角变,无高温抑制线 培养基及菌丝体 紧贴瓶(袋)壁,无干缩 培养物表面分泌物 无 各种杂菌孢子、菌丝 无 培养物气味 有蘑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培养物镜检 菌丝粗壮、无杂菌菌丝和孢子、无虫及虫卵 DB63/T 699200
16、8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母种常用培养基及其配方 A.1 PDA培养基 (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 马铃薯 200 克 ( 用浸出汁 ) ,葡萄糖 20 克,琼脂 20 克,水 1000毫升, pH值中性。 A.2综合麦粒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麦粒 200克 ( 用浸出汁 ) , 葡萄糖 20 克, 磷酸二氢钾 1 克, 硫酸镁 o.5 克, 蛋白胨 1 克,琼脂 20 克 , 水 1000毫升, pH值中性。 DB63/T 6992008 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原种和栽培种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其适用种类 B.1 腐熟料培养基 腐熟棉籽壳(干) 97%,石膏粉 1%,碳酸钙 2%,含水量 55%土 1%, PH值 =7.5。 B.2 麦粒培养基 麦 97% 98,石膏 2% 3 ,碳酸钙 1%,含水量 50% 1 , PH值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