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S 备案号: 19790-2007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 3 / T 6 0 8 2 0 0 6 高寒 草甸中 、轻度 退化草 地 植被 恢复技 术规程 2 0 0 6 - 1 0 - 1 0 发布 2 0 0 6 - 1 1 - 2 1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发布发布发布 DB63/T 6082006 I 前 言 为了促进高寒草甸中、轻度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由青海省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规程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和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 负责起草。 本 规程 主要起草人:王启基,赵新全,董全
2、民 , 马玉寿, 景增春。 DB63/T 6082006 1 高寒草甸中、轻 度退化 草地 植被恢复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 青海省 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等级划分标准、 综 合治理改良技术措施、 工 艺流程以及合 理 利用和科学管理等技术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 青海省 海拔在 3500m-4500m之间, 年 均气温在 0 以下的 高寒草甸中 、 轻 度 退化草地 植 被的恢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 随后所有 的 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 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3、各方研 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1421985 禾本科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JB/T 71371993 镀锌网围栏基本参数 JB/T7138.17138.31993 编结网围栏技术条件 DB 63/T 1641993 青海省灭治草地害鼠技术规程 DB 63/T 3902002 天然草地改良技术规范 3 高寒草甸 中、轻度 退化草地等级划分标准 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试验示范,提出青海省高寒草甸中、轻度退化草地分级标准如表 1 。 表 1 高寒草甸 中、轻度 退化草地评价等级标准 4 轻度退化草地 植被恢复技术 4.1 鼠 害防治 按青
4、海省灭治草地害鼠技术规程( DB63/T164-1993)执行。 4.2 休牧育草 4.2.1 休牧时间 自 5 月初到 10月初的整个生长季进行禁牧,轻度退化草地休牧 3 5 年,中度退化草地休牧 6 10年 。 4.2.2 围栏 围栏 按 镀锌钢丝网围栏 基 本 参 数( JB/T7137-1993)和编 结 网 围 栏 技 术 条 件( JB7138.1-7138.3-1993) 执行。 退化等级 植被盖度 (%) 产草量比例 (%) 可食牧草 比例 (%) 可食牧草 高度 (cm) 有机质含量 (g/kg) 草场质量 原生植被 80-95 100 70 25 200 标准 轻度退化 7
5、0-85 50-75 50-75 下降 3-5 150 -200 下降 1 等 中度退化 50-70 30-50 30-50 下降 5-10 100-150 下降 1 等 DB63/T 6082006 2 4.2.3 人工管护: 通过人工管护,禁止家畜在休牧期进入草地采食。 4.3 草地施肥 草地 施肥前 首 先进行草地 土壤 养分调查,依据不同草场类型、土壤营养状况确定施肥量。 4.3.1 施肥方法 草地施肥主要以追肥为主,雨前撒施,有条件时可进行覆土或用施肥机施肥。 4.3.2 施肥 时间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 牧草返青后期 为宜。 4.3.3 肥种 及施肥量 草地施肥主要以含氮量为
6、46的尿素和牛羊粪。氮肥的施用量为 34.5 kg/hm2 51.75kg/hm2 ;牛 羊粪用量为 15000kg/hm2 30000kg/hm2 。 5 中度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对中度退化草地采取 在 不破坏或少破坏原 有 植被的前提下,补 播适 宜青海省高寒草甸 生长的多年 生 禾本科优良牧草。 5.1 补播时间 5 月上旬 6 月上旬。 5.2 草种及 播种量 草种:上繁草主要为垂穗披碱草 ( Elymusnutans)、 老芒麦( E. sibiricus),下繁草主要为 青海 草 地早熟禾 ( Poa pratensis)、 青海扁茎早熟禾 ( Poa pratensisvar. a
7、ncepsGaud.cv. Qinghai) 、 冷地早熟禾 ( Poa crymophila)、 星星草 ( Puccinelliatenuiflora) 、 碱茅 ( Puccinelliadistans) 、 中华羊茅 ( Festucasinensis) 等。 补播的草种种子纯净度、发芽率按 GB 6142 1985执行。 播种量:单播时,上繁草的播种量为 30 kg/hm2 45 kg/hm2 , 下繁草为 10 kg/hm2 15 kg/hm2 ;混 播时,上繁草的播种量为 20 kg/hm2 30 kg/hm2 ,下繁草为 8kg/hm2 10 kg/hm2 。 5.3 补播方法
8、 根据补播区实际情况采用单播或混播措施, 方 法: a 、 面 积较大的地区, 一般采用园盘耙松耙一遍 , 撒施底肥、人工 撒 种后 , 再用园盘耙覆土,最后 进行镇压 。 b 、小面积班块撒种后可用 人工 耙磨 覆土 和 镇压,有条件的地方可用补播机直接补 播。 播种深度大粒种子为 2cm 3cm,小粒种子 0.5cm 1cm。 5.4 利用管理 补播草地第 1 年至第 2 年的返青期绝对禁牧。 此后可进行放牧, 暖 季放牧时间 ( 6 月下旬 10月上旬 ) 牧草利用率应控制在 40% 60%之间。 冷 季放牧时间 ( 11月下旬 翌年 4 月上旬) 牧 草利用率应控制在 70% 80%之
9、间。 5.5 检查内容及时间 播种时检查落种密度及均匀度, 苗 齐后测定出苗率, 第 2 年返青时测定越冬率。 每 年在 8 月底测定 补 播地的产草量、调查补播地的群落结构及物种组成。 5.6 检查方法 用收割法测定草地产草量,测产时用随机 取样法选取面积为 1m 1m的 5 个样方,首先调查草地群落 结构及物种组成, 然 后测定产草量。 并 按禾草类、 莎 草类、 可 食杂类草和不可食杂类草分类, 称 取鲜 重 , 有条件时称取烘干重。 5.7 检查标准 要求出苗均匀整齐,每公顷出苗数大于 1000000株 /hm2 ( 100株 /m2 ); 建植第一年 8 月中旬的植被 总 盖度大于 65%,第 2 年大于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