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 5 7 7I CS 备案号: 20577-2007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 3 / T 6 3 6 2 0 0 7 农业 机械化 旋耕技 术作业 质量 2 0 0 7 - 0 3 - 2 2 发布 2 0 0 3 - 0 4 - 2 2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发布发布发布 DB63/T 6362007 I 前 言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西宁市农牧机械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建青、魏学庆、田文庆、张学林、杨庆明、张禄蓉、赵睿、吴志强、叶青、 梅坚强。
2、 本标准自 2007年 4 月 22日实施。 DB63/T 6362007 1 农业机械化旋耕 技术作 业质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化旋耕技术作业的术语、技术要求、质量指标和检查方法。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机械化旋耕技术作业质量检验。 2 术语 2.1 旋耕层深度 旋耕机作业后土壤耕作层上表面与耕作层沟底部的垂直距离。 2.2 碎土率 单位面积内全耕层最长边小于 4cm的土块质量与耕层土块总质量的百分比。 2.3 耕后地表平整度 旋耕机作业后,耕作层地表面留下的痕迹特征。 2.4 耕后沟底平整度 旋耕机作业后,去掉旋耕层松土,耕作层沟底部留下的痕迹特征。 2.5 耕后地表植被残留物 旋耕机作
3、业后,残留在耕作层地表面上的植被质量总和(不含根茬)。 2.6 漏耕 地表状况允许旋耕机组通过作业,而未能够作业的地面,叫漏耕。 3 技术要求 3.1 旋耕刀的安装 旋耕刀有内装法、外装法、交错装法三种安装方法。 3.2 机组连接 根据旋耕机工作幅宽,调整配套拖拉机的轮距和旋耕机连接位置。 3.3 试耕 旋耕机与配套拖拉机连接好后, 先 进行试耕, 检查机组技术状态, 调 整旋耕机, 各项质量指标达 到 要求后进行正式作业。 3.4 作业方法 根据待耕地块面积和形状,大的耕作地块采用单区套耕作业法,小的耕作地块采用回耕作业法。 4 质量指标 旋耕技术作业质量评价指标主要由耕深、 耕 深合格率、
4、 碎 土率、 耕 后地表平整度、 耕 后沟底平整 度 、 植被覆盖率、漏耕率组成。 DB63/T 6362007 2 旋耕技术作业质量指标应符合表 1 规定。 表 1 旋耕技术作业质量指标 5 检查方法 5.1 检查用仪器 耕深尺 量程 0 30cm 精度 1.0mm 米尺 量程 0 100cm 精度 1.0mm 天平 量程 0 1 kg 精度 0.1g 台秤 量程 0 10kg 精度 1 g 计算器 5.2 耕深合格率检查 沿机组前进方向每隔 2m测定 1 点, 每 个行程左、 右各测定 10点, 随 机选取 5 行进行检查, 检 测点的 位 置应避开地边和地头选取,以耕后地表为基准,地表与
5、旋耕层底部间的垂直距离即为耕深。 耕深合格率按下式( 1 )计算: q U = 100% -( 1 ) S 式中: U 耕深合格率,( % ); q 耕深测点的合格数量,(个); s 耕深测点的总数量,(个)。 5.3 碎土率检查 在已耕地上测定 0.5m 0.5m面积内的全耕层土块,选取最长边小于 4cm的土块称量,并称量 0.5m 0.5m面积内的全耕层土块质量,在已耕地内随机选取 25点进行测量,以最长边小于 4cm的土块质量占全 耕层土块总质量的百分比作为该点的碎土率,求 25点平均值。 碎土率按下式( 2 )、( 3 )计算: ma Ei = 100% -( 2 ) mb 式中: E
6、i 随机点的碎土率,( % ); ma 随机点最长边小于 4cm的土块质量,( g ); 序号 项目名称 质量指标 1 耕深( mm) 130 50 2 耕深合格率( % ) 85 3 碎土率 (%) 土壤质地为壤土 60 50 80 土壤质地为粘土 土壤质地为沙土 4 耕后地表平整度 (mm) 50 5 耕后沟底平整度 (mm) 25 6 植被覆盖率 (%) 55 7 漏耕率 0 DB63/T 6362007 3 mb 随机点 0.5m 0.5m面积内的全耕层土块的质量,( g ); Ei E = 100% -( 3 ) n 式中: E 碎土率平均值,( % ); Ei 各随机点的碎土率之和
7、; n 检测点的个数。 5.4 耕后地表平整度检查 过耕后地表最高点, 垂 直于机组前进方向作一水平直线为基准线, 取 与旋耕机耕宽相当的宽度, 分 成十等份, 并 在等分点上作垂直线与基准线相交, 分 别量出耕后地表线上各交点至基准线的距离, 最 后 求出 50点的平均值即为耕后地表平整度。 5.5 耕后沟底平整度检查 清理掉旋耕层松土, 露 出底部旋耕刀切削土壤后留下的切削曲面。 过 切削曲面的最高点, 垂 直于 机 组前进方向作一水平线为基准线, 取 与旋耕机耕宽相当的宽度, 分 成十等份, 并 在等分点上作垂直线 与 基准线相交, 分 别量出切削曲面上各点与基准线的垂直距离, 最 后求
8、出 50点的平均值即为耕后沟底平 整 度。 5.6 植被覆盖率检查 随机选取 5 个工况,每个工况测定不少于 3 点 ( 每点面积为 1m2 ) ,分别称量出耕前地表植被质量和耕 后地表植被质量,耕 前地表植被质量与耕后地表植被质量差值与耕前地表植被质量的百分比为该点植 被 覆盖率,各测点的平均值即为植被覆盖率。 耕后地表植被覆盖率按下式( 4 )计算: Wq Wh Fi = 100% -( 4 ) Wq 式中: Fi 随机点的植被覆盖率,( % ); Wq 随机点耕前地表植被质量,( g ); Wh 随机点耕后地表植被质量,( g )。 Fi F = 100% -( 5 ) n 式中: F 植被覆盖率,( % ); Ei 各随机点的植被覆盖率之和; n 检测点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