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S 备案号: 17204-2005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 3 / T 5 2 2 2 0 0 5 循化 线辣椒 栽培技 术规范 2 0 0 5 - 0 7 - 0 6 发布 2 0 0 5 - 0 7 - 1 5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B63/T 5222005 I 前 言 规范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撮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循化县农林局和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段广发、咸文荣、鼓宏、张登峰、杨君丽、陈鸿年 本规范自 2005年 7 月 15日实施。 DB63/T 5222005 1 循化线辣椒栽培 技术规 范 1
2、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循化线辣椒的各项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循化线辣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 随后所有 的 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 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1162002 灌溉水质标准 GB/T18407.1-2001蔬菜产地标准 DB63523-2004循化辣椒疫病防治技术规程 3 产地环境 符合 GB/T18407.1 2001的要求 3.1 种子选择 循化线辣椒用
3、上年选留并有一定隔离区种植且具备细长、 色 红、 有 褶皱、 螺 旋度特征的老熟果中 所 取的无病菌饱满种子。 3.2 种子处理 把选好的每斤种子用 50%多菌灵粉剂 0.1斤或 0.1% 高锰酸钾处理 20分钟,或在 5052C温水 ( 三热兑 一凉 ) 溶液不断搅动浸种 6 8 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催芽或捞出阴干待播。为防治病毒病发生,温汤浸 种后,可用 10%磷酸三钠处理 10分钟 . 3.3 土壤处理 3.3.1 苗床土壤处理:每平方米用 50%多菌灵粉剂 +40%五氯硝基苯各 5 克,兑细干土 5 10 公斤,配 成药土, 1/3用于垫底,上面播种, 2/3用于覆土,可预防或减轻疫病
4、的发生。 3.3.2 大田土壤处理:播前每亩用 BG 颗粒剂 3 公斤或 50%多菌灵粉剂 3 公斤,兑土撒施或减量穴施 进 行土壤消毒。 3.4 播种时间: 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 3.5 播种量:每亩用种量 400 500克。 3.6 播种方式:沙地栽培和起垄覆膜栽培。 3.7 整地施肥: 选择地势向阳, 土 壤肥沃, 灌溉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 于播种前 5 7 天, 及时清除 田 间残株及杂草。 每 亩施农家肥 4000公斤、 磷 酸二铵 25 公斤, 麻渣 70 公斤、 尿素 25 公斤, 并 撒施 8 % BC 颗粒剂 3 公斤,深翻 30 厘米,耙耱整平。 3.8 起垄
5、覆膜:每亩用规格为 90-100厘米的地膜 4 公斤,铺膜前起垄,垄高 15 20 厘米,垄宽 7 0- -80厘米,垄距 35 50 厘米。 3.9 播种方法:每垄种两行,株行距 30 40 厘米, “ 品 ” 字形种植,先在地膜上打孔,再均匀撒 种, 每穴 20 30 粒,种植后覆沙 3 5 厘米。 4 田间管理 DB63/T 5222005 2 4.1 间苗、定苗:播种至出苗一般约 25 30 天,间苗定苗必须在花芽形成以前。间苗分两次,第一 次间苗在苗出齐后第一片真叶顶心时开始,每穴留 15 18 株,以防地下害虫及苗期病害的危害而导致 缺苗。第二次定苗于 4 片真叶形成前进行,每穴留
6、 8 12 株,定苗在阴天进行最好。 4.2 松土除草:结合间苗、定苗和降雨、浇水后及时松土除草。 4.3 追肥: 地 膜栽培以施足基肥为主, 追 肥一般于现蕾期到初花期。 每 亩施二铵 25 30 公斤, 尿素 10 15 公斤,施肥时在每穴两侧 5 厘米处打 2 个孔,其后把肥料放入。 4.4 浇水:播种后浇灌以浸湿种籽为宜。以后以小水浇灌为主,不超过垄高 2/3,高温季节于早晚浇 水,若遇雨水,要及时排水,以便防涝。灌溉水质要求应符合 NY5116 2002的规定。 4.5 叶面追肥: 在 开花期、果 实膨大期、 着 色期可喷叶面肥,可 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或 0 .3 0.5% 尿 素,或复绿灵,或高乐肥,或凯特复合液肥等 。 4.6 疫病防治 按 DB63/523 2005执行 果实呈红色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