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S 备案号: 16836-2005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 3 / T 5 1 4 2 0 0 5 旱地 马铃薯 栽培技 术规范 2 0 0 5 - 0 3 - 3 0 发布 2 0 0 5 - 0 6 - 2 8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发布发布发布 DB63/T 5142005 I 前 言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 省农牧厅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吉环、白惠义、张云杰、李继发、王麦芬、张增艺、刘景莉。 本标准自 2005年 06月 28日实施。 DB63/T 5142005 1
2、旱地马铃薯栽培 技术规 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青海省旱地马铃薯选种、整地、种薯预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海拔 1800 3000米的旱作区马铃薯栽培。 2 选种 选用薯形整齐、薯皮细嫩光滑、无病优良马铃薯脱度种薯,如脱毒 175、下寨 65、高原 4 号、青薯 2 号、乐薯 1 号等品种。 3 倒茬与整地 3.1 轮作倒茬:选用麦类、豆类、油料等作物茬口,避免重茬种植。 3.2 秋季整地:前作收获后,及时深翻整地,深度 20 30 厘米。 3.3 春季整地:待土壤解冻后,及时进行浅耕耙耱。 4 种薯的预处理 4.1 催芽:播种前 30 40 天将种薯从薯窖取出,放在
3、温度 12 18 室内,摊开,间隔 7 10 天翻动 一次,翻动 3 4 次,待薯芽长到 2 3 厘米,芽呈深绿色时即可播种。 4.2 整薯播种:选用 40 60 克幼壮薯。 4.3 切薯播种: 播前 2 3 天进行切薯, 块茎大小 30 60 克,带 2 3 个芽眼, 放在, 放 在通风阴凉 的 地方摊开,待切口愈合后即可播种。 用 75%的酒精或 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切口消毒。 5 播种 5.1 播种时期: 春 季以气温稳定通过 5 即 10 厘米土温达 7 8 时为播种适宜期, 一 般在 4 月中、 下 旬。 5.2 播种方法:耕畜引犁开沟人工点播。要求下种均匀,深度 7 10 厘米,
4、及时耙耱、镇压。 5.3 播种密度:每公顷保苗 5.25 6.00万株 ( 亩保苗 0.35 0.40万株 ) 。株距 30 40 厘米、行距 40 60 厘米。 6 施肥 以基肥为主,结 合春耕整地,每 公顷施有机肥料 30 60吨( 亩 施 2000 4000千 克 )、纯 氮 109.1 136.7 千克 ( 亩施 7.3 9.1千克 ) 、纯 磷 138 172.5千克 ( 亩施 9.2 11.5千克 ) 、草 木 灰 1500 3000千克 ( 亩施 1 00 200千克 ) 或纯钾 75 150千克 ( 亩施 5 10千克 ) 。 7 田间管理 7.1 查苗补苗:发现缺苗的要及时补
5、种。 7.2 中耕培土: 在 马铃薯苗齐后, 及 时拔草松土 , 中耕深度 5 15 厘米。 在 苗期和现蕾期培土 2 3 次 。 7.3 追肥:在现蕾期结合培土,每公顷施尿素 75 千克(亩施 5 千克)。 DB63/T 5142005 2 7.3.1 根外追肥: 马 铃薯开花至结薯期, 每 公顷喷施 0.2%尿素和 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75 150千 克 ( 亩喷施 5 10 千克 ) 。 7.4 病、虫、草害防治 7.4.1 病害防治: 晚疫病严重的地块,用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雾, 间隔 7 10 天喷 1 次 , 连续喷 4 5 次。 或用 58%甲霜灵 锰锌可
6、湿性粉剂 500液喷雾 , 间隔 10 14 天喷 1 次 , 连续喷 2 3 次 。 7.4.2 虫害防治:结合春季整地,每公顷用 50%辛硫磷乳油 3.75 7.5千克 ( 亩用 0.25 0.5千克 ) 加 土 375千克 ( 亩加土 25 千克 ) 拌匀后撒在地面 , 随即翻入土内。 防 治马铃薯蚜虫, 可用 40%乐果乳油 1000 倍液,或 50%辛硫磷乳油 2000倍液防治。 7.4.3 除草:中耕培土时,人工除草 2 3 次。 7.5 生理调控:在现蕾或开花后,人工摘去植株上的部分花蕾或花朵,促进地下块茎生长。 8 收获 8.1 收获时间:当田间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干枯,块茎停止膨大且易与植株脱离时收获。收获应在 阴天或晴天上午时进行。 8.2 收获方法:人工(或畜力)翻挖收获和机械收获,采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机械或工具损伤块茎, 并避免长时间在日光下暴晒。 8.3 贮藏: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应在散光、通风的阴凉处放 2 3 天。商品薯和种薯应分开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