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备案 号: 10218-2000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 DB63/T35819青海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操作规程 19-12-4发布 20-03-1实施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B63/T3581999 I 前 言马铃 薯是 我省 的主 要农 作物 , 利 用 块茎 做种 , 在 繁 殖过 程中 容易 感病 毒, 导 致 种薯 退化 , 甚 至 丧 失种用 价值 。 为 了 保证 种薯 质量 , 充 分 发挥 脱毒 种薯 的增 产作 用和 延长 使用 年限 , 特 制 定脱 毒种 薯生 产 技 术操 作规 程, 供有 关单 位执 行使 用。 本规
2、 程为 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技术 综合 标准 的 一 个单 项标 准, 与 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病毒 检测 、 马 铃 薯脱毒 种薯 分级 标准 相配 套。 本规 程由 青海 省农 业技 术推 广总 站提 出并 归口 。 本规 程起 草单 位: 青海 省农 业技 术推 广总 站、 青海 省农 林科 学院 生物 中心 。 本规 程自 2000年 3月 1日起 实施 。 本规 程主 要起 草人 :王 祖训 、 王 维 、 杨永 智 、 张云 杰 、 保国 恩。 DB63/T3581999 1 青海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操作规程1范围 本规 程为 青海 省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生产 技术 操
3、作 规程 。 本规 程适 用于 青海 省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的生 产技 术。 本规 程可 作为 青海 省各 级农 业科 研、 教学 、农 业技 术推 广、 种子 部门 、国 有良 (原 ) 种场 和生 产单位 繁育 马铃 薯脱 毒种 薯, 以及 农业 教学 、农 业科 技培 训。 2规范 性引 用文 件 下列 文件 中的 条款 通过 本标 准的 引用 而成 为本 标准 的条 款。凡 是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 ,其 随 后所 有 的修改 单 ( 不 包括 勘误 的内 容) 或 修 订版 均不 适用 于本 标准 , 然 而 , 鼓 励 根据 本标 准达 成协 议的 各方 研 究是否 可使 用这
4、 些文 件的 最新 版本 。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 ,其 最新 版本 适用 于本 标准 。 GB3243 82马铃 薯种 薯生 产技 术操 作规 程DB/T340 1999青海 省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病毒 检测 标准 3定义 本规 程采 用下 列定 义。3.1 即马 铃薯 病 毒, 也称 马铃 薯普 通花 叶病 毒, 主要 症状 为叶 脉间 表现 花叶 。3.2 即马 铃薯 病 毒, 也称 马铃 薯重 花叶 病毒 ,主 要症 状为 轻花 叶或 茎粗 缩, 严重 时坏 死。3.3 即马 铃薯 病 毒, 也称 马铃 薯潜 隐性 花叶 病毒 ,表 现症 状为 叶脉 深陷 粗缩 。3.4
5、即马 铃薯 卷叶 病毒 , 表 现 症状 为叶 缘向 上卷 曲形 成管 状, 病 叶 小, 叶 质 硬脆 , 病 株 呈扫 帚状 , 初 侵染叶 顶呈 浅黄 白色 ,有 些品 种呈 紫或 红色 。 3.5 即马 铃薯 纺锤 形块 茎类 病毒 ,茎 杆上 表现 症状 轻微 ,块 茎呈 纺锤 形, 常呈 龟裂 畸形 。3.6脱毒 苗指马 铃薯 通过 茎尖 剥离 、 分 生 组织 培养 脱去 、 、 、 和 等病 毒的试 管苗 。 3.7脱毒 种薯 利用 脱毒 苗, 通 过 世代 扩大 繁殖 , 生 产出 来的 种薯 , 即 原原 种 ( M0) 、 原 种 一代 ( M1)、 原种 二 代( M2
6、)等 。3.8微型 薯利用 脱毒 苗栽 植、 茎扦 插, 在温 室或 防虫 网棚 内假 植槽 上高 密度 繁育 的, 块茎 粒重 量为 1 20的种 薯。 3.9脱毒 原原 种( M 0)指用 微型 薯在 温室 或防 虫网 棚内 栽培 生产 的无 病毒 种薯 。 DB63/T3581999 2 3.10原种 一代 ( M1)指用 M0在具 备一 定隔 离条 件的 原种 生产 场生 产的 合格 种薯 。3.11原种 二代 ( M2)用 M1在具 备一 定的 隔离 条件 的原 种场 生产 的合 格种 薯。3.12马铃 薯脱 毒种 薯生 产繁 育体 系从培育脱毒苗开始,逐世代繁育原原种( M 0)
7、原种一代( M1) 原种二代( M2) 原种三代( M3) 原种 四代 ( M4)的 梯级 繁种 体系 。4脱毒 种薯 生产 技术4.1脱毒 苗4.1.1培养 基 用于 马铃 薯组 织培 养的 培养 基种 类较 多,不 同 马铃 薯品 种及 不同 条件 可采 用不 同种 类的 培养 基。 最常用 培养 基有 “ ” 培养 基、 “ ” 培养 基、 怀 特 氏培 养基 、 植 试 培养 基、 农 试 培养 基等 。 一 般 情况下 ,茎 尖初 培养 选用 附加 生长 调节 剂 “ ” 培养 基, 继代 培养 选用 不带 有机 成分 的 “ ” 培养基, 快繁 采用 不加 任何 生长 调节 剂和
8、有机 元素 的 “ ” 培养 基。4.1.2茎尖 剥离4.1.2.1选择 适宜 当地 种植 的已 经省 级农 作物 品种 审定 委员 会审 定通 过的 品种 ,选 出若 干具 有原 品种 特征 特性 的健 康种 薯( 块茎 )。 4.1.2.2对中 选的 块茎 重量 100 150的 壮龄 薯,在 2 6 和连 续光 照下 钝化 纺锤 块茎 病毒 60天, 置于 36.5 37.5 温箱 中钝 化卷 叶病毒 30天, 然后 在室内 13 18 条件 下催 芽。4.1.2.3经过 处理 的块 茎, 待幼 芽长至 4 5 ,幼 叶未 展时 ,剪取 2 幼芽 进行 消毒 ,然 后在无 菌室 内超 净
9、工 作台 上剥 取长 0.2 0.5 、带 1个 2个叶 原基 的生 长锥 。4.1.3分生 组织 培养 将切 下的 茎尖 分生 组织 立即 接种 在试 管内 的 培 养基 上, 每个 试管 接 1个茎 尖, 接种 后用 棉球 或纱布 球塞 好管 口, 管 口外 并用 牛皮 纸包 扎、 封 严、 并 编号 、 记 录 。 茎 尖 组织 置于 20 25 、 相 对湿 度70、 光照 强度 3000lux 5000lux、每 天光 照 16小时 条件 下培 养( 光源 为日 光灯 ,并 配以 散射 阳光更佳 )。 两周 后, 试管 内生 长点 明显 增大 变绿 ,两 个月 后, 即可 长成 高约
10、 3cm的小 植株 。此 时, 将小 植株转 移到 不带 有机 成分 的 培 养基 上, 待其 长到 5片 8片小 叶时 ,进 行病 毒检 测。4.1.4脱毒 苗切 段快 繁 通过 检测 ,不 带任 何病 毒、 类病 毒的 组培 苗, 即脱 毒苗 ,切 段快 繁。 当脱 毒苗 长至 7片 8片 叶 时 ,在无 菌条 件下 将试 管中 的脱 毒苗 取出 ,剪 成 每侧 段都 带有 一个 叶片 的小 段,然 后 把切 段平 放在 不加 任 何生长 调节 剂和 有机 元素 的培 养基 三角 瓶中 , 200ml三角 瓶可 放 40个切 段, 在 5 22 、 光 照 充分 的条 件下, 一个 月可
11、获得 7片 8片叶 的植 株, 可供 进一 步切 段繁 殖。 扩繁 脱毒 苗进 行病 毒检 测。4.2微型 薯4.2.1繁育 条件 微型 薯必 须在 封闭 温室 内或 防虫 网棚 内生 产。4.2.2脱毒 苗壮 苗培 养扩繁的脱毒苗长到高 3cm 4cm、苗龄 3片 4片叶时开始炼苗,炼苗最适温室 20 25 ,最低 10 , 最 高 35 , 相 对 湿度 80以 上。 炼 苗时 间在 自然 光照 下 5天 7天。 炼 苗标 准是 叶片 宽大 、 深 绿 、 茎杆粗 壮。 4.2.3苗床 定植 将经 过壮 苗培 养的 脱毒 苗移 栽到 以蛭 石粉 或珍 珠岩 或细 砂为 培养 基质 的培 养
12、盘 上, 每平 方米 栽 400株 500株, 缓苗 3天 5天, 最适 温度 20 25 。相 对湿 度 85以 上。4.2.4采收 DB63/T3581999 3 脱毒 苗移 栽后 ,加 强苗 床管 理, 60天左 右即 可采 收微 型薯 ,收 后按 不同 大小 分级 、小 量包 装 ( 5) ,标 记品 种、 采收 时间 、地 点。 4.2.5病毒 检测按 青海 省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病毒 检测 标准 进 行病 毒室 内检 测, 各项 病毒 最大 允许 量为 0。4.2.6微型 薯储 藏在专 用低 温储 藏柜 或窖 内储 存, 最 适 温度 2 3 , 空 气 相对 湿度 80 90,
13、 并 要 求适 度通 风 换 气。 4.3原原 种( M0)4.3.1繁育 条件必须 在防 虫网 棚内 生产 。4.3.2繁育 基地 选择4.3.2.1选择 气候 冷凉 、湿 润、 多风 和交 通便 利的 中、 高位 山旱 地( 半浅 半脑 和脑 山地 区) 。 4.3.2.2必须 做到 轮作 倒茬 。与 大田 十字 花科 、茄 科作 物相距 200以 上。4.3.2.3土壤 必须 疏松 、肥 沃、 肥力 均匀 ,地 势平 坦或 山坡 中上 部的 地块 ,排 水性 良好 。4.3.3播前 准备4.3.3.1防虫 网棚 建造 规格 : 钢 材 骨架 跨度 8 10, 中高 3, 长 度 根据 地
14、块 大小 而定 , 外 覆 防 虫尼龙 纱网 (网密 40目) 。4.3.3.2土壤 处理 :新 建网 棚内 先取去 7 厚的 原土 。秋 季每 亩用 5的 辛硫 磷颗 粒剂 2K拌 细沙 或土 ,均 匀撒 施后 翻入 ,进 行土 壤处 理, 防治 地下 害虫 。 4.3.3.3土壤 培植 :蛭 石或 细沙 、羊 板粪 、腐 殖质 比例为 1: 1: 15;覆 盖经 处理 的土 壤上 5 7 。 4.3.3.4整地 :在 播前 充分 耕翻 耙耱 ,做 到无 坷垃 ,无 残茎 ,无 石块 。4.3.3.5种薯 来源 :选 用经 病毒 检测 ,确 认已 脱毒 的微 型薯 ,品 种纯度 100。4.
15、3.3.6催芽 : 微 型 薯播前 40天左 右出 窖, 放 在室温 15 18 的散 射光 下催 芽, 芽长 2cm 3cm为 宜。 对未 发芽 的微 型薯用 20ppm赤霉 素水 溶液 处理 10分钟 凉干 后播 种。4.3.3.7施肥 :亩 施家肥 3 3 4 3,化 肥施 用量 每亩 折纯 5 7.5 g,纯 2 54 5 g。4.3.4播种4.3.4.1播种 时间 :日 平均 温度 在稳 定通过 5 时播 种, 网棚 内相 对湿度 85。4.3.4.2种植 规格 :行距 40cm,株距 15cm,覆土 3cm。微 型薯 顶端 向上 放置 。种 植密 度: 15株 m 2。4.3.5田
16、间 管理4.3.5.1培土 :第 一次 培土 在马 铃薯 株高达 10cm时进 行, 培土 高度 5cm;第 二次 培土 在现 蕾期 进行 ,培土 高度 10cm。4.3.5.2除草 :采 用人 工锄 草, 结合 培土 除草 2次 3次。 4.3.5.3追肥 :结 合 拔草 松土 ,追施 0.2尿 素和 0.2磷 酸二 氢钾 混合液 5 g 10 g。 在 现 蕾 前 后 ,喷施 500ppm 1000ppm矮壮 素或 100ppm 150ppm多效 唑溶液 1次 2次,使 植株 高度 控制在 60cm为 宜 。4.3.5.4病、 虫 害 防治 : 如 发 现有 晚疫 病、 早 疫 病、 环
17、腐 病等 中心 病株 , 及 时 拔除 , 并 喷洒 80代 森锌可 湿性 粉剂 500倍液 或用 25瑞 毒霉 可湿 性粉剂 1000倍液 ,每隔 7天 10天喷 一次 ,连 续喷 2次 3次, 在马 铃薯 开花 以后 ,防 治蚜 虫, 采用 (菊 脂类 )杀 虫剂 ,每隔 10天喷 施一 次防 治。4.3.6收获 当上 部茎 叶全 部枯 萎时 ,割 掉地 上部 茎叶 ,及 时运 出网 棚, 以减 少块 感病 。收 获时 防止 机械 损伤 ,避免 霜冻 ,摊 凉后 储藏 。 4.3.7种薯 病毒 检测按 青海 省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病毒 检测 标准 执 行。4.3.8种薯 储藏 DB63/
18、T3581999 4 4.3.8.1储藏 窖处 理: 将窖 内表 皮土 铲除 2cm 3cm,清 除到 窖外 ,随 后用 麦草 熏蒸 。4.3.8.2种薯 储藏 : 按 不同 品种 分别 储藏 , 防 止混 杂, 0种薯 储藏 应有 架、 柜 , 一 层 一件 , 避 免挤 压 。若地 面堆 放, 必 须有 衬垫 物, 袋 装堆 放不 超过 3层, 筐 、 箱 以 不压 损包 装物 为度 。 四 周 留有 通道 , 以 便通风 和人 员检 查。 4.3.8.3包装 运输 : 种 薯 应采 用筐 、 箱 、 袋 等容 器包 装, 每件 10 g 20 g, 包 装 物上 应栓 有种 薯 标签,
19、写 明品 种名 称、 数 量、 等 级、 生 产日 期。 使 用旧 容器 包装 时, 必 须用 肥皂 或磷 酸皂 剂消 毒。 运 输 时 轻拿 轻放 ,避 免机 械损 伤和 人为 创伤 ,混 杂。 注意 防雨 、防 冻。 4.4原种 一代 ( 1)、 原种 二代 ( 2)、 原种 三代 ( 3)、 原种 四代 ( 4)4.4.1繁殖 基地 选择4.4.1.1选择 气候 冷凉 、湿 润、 多风 和交 通便 利的 半浅 半脑 和脑 山地 区。4.4.1.2种薯 来源 : 原 种 一代 ( 1) 繁 种 田使 用原 种 ( 0) , 原 种二 代 ( 2) 繁种 田使 用原 种一 代( 1) 原 种
20、三 代 ( 3) 繁 种田 使用 原种 二代 ( 2) , 原 种四 代 ( 4) 繁种 田使 用原 种三 代( 3) 。各代 种薯 质量 必须 符合 脱毒 种薯 分级 质量 标准 。 4.4.1.3按繁 殖系数 1:15, 根 据 相应 繁育 代数 的种 薯数 量及 繁育 基地 要求 选择 若干 个村 , 繁 殖 田集 中连片 ,与 周围 茄科 作物 或十 字花 科作 物用 麦类 作物 相隔 离。 4.4.1.4土壤 疏松 、肥 活、 肥力 均匀 ,地 势平 坦或 山坡 中上 部地 块, 排水 性良 好。 4.4.2播前 准备4.4.2.1土壤 处理 :秋 季及 时深翻 20cm以上 ,结
21、合秋 翻, 每亩用 5的 辛硫 磷颗 料药剂 2 g拌细 沙或土 撒施 后翻 入, 进行 土壤 处理 ,防 治地 下害 虫。 4.4.2.2选种 : 选 用 经病 毒和 种薯 质量 检测 , 确 认 为符 合质 量要 求的 脱毒 种薯 , 选用 20 50重 量的种 薯整 薯播 种。 4.4.2.3催芽 :在 播种前 40天左 右将 种薯 从窖 中取 出, 摊放 在室温 15 18 的散 射光 下催 芽, 除 去顶 芽, 使侧 芽发 育, 芽长 2.0cm 2.5cm,块 茎呈 深绿 色, 幼芽 深绿 或紫 绿色 ,长 出幼 根时 为宜 。催芽期 间经 常翻 动种 薯。 4.4.2.4切薯 :
22、选 用的 大块 薯, 切薯 时每 个芽 眼切 成一 块, 每块 只带 一个 幼芽 ,则 必须 芽眼 萌发 小芽后切 种。 从 脐 部开 始按 芽眼 排列 顺序 向顶 部斜 切。 块 茎 基部 的芽 眼稀 , 切 块 大, 可 从 芽眉 中间 纵切 , 破坏主 芽利 用侧 芽。 切 薯 时, 严 格 切刀 消毒 , 开 水 煮刀 , 或用 75酒 精, 或 0.2升 汞水 , 或 0.1高 锰酸钾 等。 4.4.3播种4.4.3.1播种 时间 :浅山 4月中 旬 5月上 旬; 脑山 4月下 旬 5月上 旬。4.4.3.2施肥 :亩 施优 质农 家肥 4 3 5 3,化 肥施 用量 每亩 折纯 5
23、 7.5 ,纯 2 5 5 g。4.4.3.3种植 规格 :用 20 g 5g的小 整薯 播种 ,每 亩用种 80 g; 50g 10g的整 薯或 切块 薯,亩 用 200 g;亩 保苗 4000株 4500株。 垄宽 80cm 90cm,垄 间距 20cm,每 垄种 2行, 行距 40cm,株 距25cm 30cm,播 深 15cm。 4.4.3.4禁止 采用 地膜 覆盖 。4.4.4田间 管理4.4.4.1培土 : 第 一 次培 土在 马铃 薯株高 10cm时进 行, 培 土 高度 5cm, 第 二 次培 土在 现蕾 期进 行, 培土高度 15cm。4.4.4.2除草 :结 合培 土, 人
24、工 除草 2次 3次。4.4.4.3追肥 :结 合 拔草 松土 ,喷施 0.2尿 素和 0.2磷 酸二 氢钾 混合液 5 g 10 g。 在 显 蕾 前 后 , 喷施 500ppm 1000ppm矮壮 素或 100ppm 150ppm多效 唑溶液 1 2次, 使植 株高 度保 持在 60cm为宜 。4.4.4.4田间 检验 : 对 各 种病 毒发 病株 数统 计, 计 算 发病 株率 。 检 查 统计 结束 , 要 干 净彻 底拔 除病 株 ,集中 深埋 处理 。 以 病 毒、 病 害 及品 种纯 度等 指标 为依 据, 开 据 田问 检验 单。 1、 2代种 薯需 再经 过 室内病 毒检 测
25、确 定种 薯等 级。 DB63/T3581999 5 4.4.5收获当马 铃薯 大部 分茎 叶由 绿转 黄, 达到 枯萎 ,块 茎停 止膨 大易 与植 株脱 离时 收获 。割 掉地 上部 茎叶 ,清理 到田 外, 以减 少感 病。 收获 时防 止机 械损 伤, 种薯 摊凉 后储 藏。 4.4.6室内 种薯 病毒 检测对 1、 2、 种 薯抽 样, 进 行 病毒 检测 。 检 测方 法按 青 海省 马铃 薯脱 毒种 薯病 毒检 测标 准 执 行 。4.4.7包装 运输种薯 装袋 每袋 50 g左右 为限 ,种 袋内 外挂 种薯 标签 ,注 明品 种名 称、 种薯 等级 、数 量、 产地 和生 产日期。 使用 旧容 器包 装时 ,必 须用 肥皂 水或 磷酸 皂药 剂消 毒。 运输 时轻 拿轻 放, 避免 机损 伤和 人为 创伤 、 混杂 。注 意防 雨、 防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