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1.080.30 A 75 备案号:58757-2018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6422018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空间数据交换基本规则 2018 - 03 - 22 发布 2018 - 06 - 22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642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苑、许长军、刘慧、晁剑、张晶、刘楠、牛艳霞、吴析楚。 DB63/T 16422018 1 地理
2、信息公共服务 空间数据交换基本规则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空间数据的交换数据基本规则、交换种类、交换方式、数据更新方式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在空间信息化平台中交换数据的整理、交换等作业处理,其他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 享平台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011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GB/T 10114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
3、类与代码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9710 地理信息 元数据 GB 21139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GB/T 25529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目录数据 用以描述和标识不同空间数据资源特征的一组信息,数据来源于规范的元数据信息。一套目录数据 可具有多个展现形式。 3.2 矢量数据 以坐标或有序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 3.3 栅格数据 由矢量数据格式的数字线划图转换,或由遥感影像数据、模拟地图经扫描、几何纠正级色彩归化处 理后形成的以栅格数据形式表达地形要素的数
4、据集。 DB63/T 16422018 2 3.4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以规则格网点的高程值表达地面起伏的数据集。 3.5 瓦片数据 对单个的矢量数据、栅格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三维模型数据,或者将上述各数据类型叠加之 后,根据瓦片金字塔模型对它们进行逐级分块,形成的地图图片数据或者文件数据。 3.6 三维模型数据 对地形地貌、地上地下人工建筑物(构筑物)等的三维表达,反应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 理及属性等信息。 3.7 元数据 关于数据的数据。即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照系和分发等信息。 3.8 数据字典 数据库中所有对象及其关系的信息集合。 3.9 本底数据
5、 相对于更新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即第一次建立交换两端握手时需要的数据称为本底数据,便于交换 更新两端建立数据配置关系。 3.10 前置机 部署在不同节点,用于节点间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系统。 3.11 代码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 3.12 交换 DB63/T 16422018 3 包括数据汇交和数据使用两个方面,是指数据汇交单位和数据接收单位(或使用单位)相互交换空 间数据产品的过程。 3.13 空间信息化平台 实现提供空间信息服务所需的分析功能、数据资源及其运行支撑环境的系统。 4 交换数据基本规定 4.1 数学基础 坐标系统按照GB 21139执行,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
6、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 简称CGCS2000),高程系按照GB 21139执行,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按照GB 21139执行。 4.2 元数据必填项 元数据是关于可共享和交换的各类空间数据的核心描述信息,用于查询、检索和查看数据概况。元 数据文件标准格式为xml。元数据填写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元数据必填项 序号 描述项 元数据标准描述项 备注及示例 1 元数据负责单位 metadata/mdContact/rpOrgName 一般同数据负责单位 2 元数据负责单位联系信息 metadata/mdContact/rpCntIn
7、fo/voiceNum 电话 3 资源描述 metadata/dataIdInfo 4 资源名称 metadata/dataIdInfo/DataIdent/idCitation/resTitle 5 关键字 metadata/dataIdInfo/DataIdent/descKeys/keyword 6 日期类型 metadata/dataIdInfo/DataIdent/idCitation/resRefDat e/refDateType 生产日期 7 日期 metadata/dataIdInfo/DataIdent/idCitation/resRefDat e/refDate 2009-
8、08-11 8 数据负责单位 metadata/dataIdInfo/DataIdent/idPoC/rpOrgName 数据描述项 9 数据负责单位联系信息 metadata/dataIdInfo/DataIdent/idPoC/rpCntInfo/voic eNum 10 维护和更新频率 metadata/dataIdInfo/DataIdent/resMaint/maintFreq 每年 DB63/T 16422018 4 表1 元数据必填项 (续) 序号 描述项 元数据标准描述项 备注及示例 11 安全限制分级 metadata/dataIdInfo/DataIdent/resCons
9、t/SecConsts/ class 未分级、内部、秘密、机 密、绝密 12 用途限制 metadata/dataIdInfo/DataIdent/resConst/LegConsts/ useLimit 限制共享 13 坐标系信息 metadata/dataIdInfo/ 14 空间参考名称 metadata/dataIdInfo/SpaRefSys 15 基准名称代码 Metadata/refSysInfo/datum EPSG 规定代码 16 高程基准 Metadata/refSysInfo/Verdatum 17 内容信息 Metadata/contInfo 18 要素类型 Metad
10、ata/contInfo/FetCatDesc/catFetTypes 包括水系、居民地、 兴趣点和绿地等内容 19 要素属性说明 Metadata/contInfo/FetCatDesc/fetAttDesc 主要属性内容如下: GB_CODE 分类码; SDINFO_CODE 中国可持 续发展信息分类代码; NAME汉字 名称; 20 分发信息 Metadata/distInfo 21 格式名称 Metadata/distInfo/distFormat/formatName Shp 22 格式版本 Metadata/distInfo/distFormat/formatVer 1.0 5 交
11、换种类 5.1 目录数据 5.1.1 代码结构 青海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目录代码由行政区划码(12位)及目录分类码(5位)组成,代码共17位, 不足的用0补齐。目录代码结构如图1所示。 DB63/T 16422018 5 图1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目录代码结构 5.1.2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划代码共12位,不足的用0补齐。省级码、市(州)级编码、区(县)级编码的6位代码按照 GB/T 2260进行编码;乡(镇)级编码3位代码按照GB/T 10114进行编码;村级编码按照顺序号进行编码。 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行政区划代码结构 具体的编码规则如表2所示。 表2 行政区划代码规则 编码类型 编码
12、规则 青海省省级编码 2位 第一、二位 市(自治州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汇总码) 2位 第三、四位: a) 01-20,51-70 表示省直辖市; b) 21-50 表示市(自治州)。 县(市辖区、县级市) 2位 第五、六位: a) 01-18 表示市辖区或自治州辖县级市; b) 21-80 表示县; c) 81-99 表示省直辖县级市。 DB63/T 16422018 6 表 2 行政区划编码规则( 续 ) 编码类型 编码规则 乡镇(街道、乡、民族乡、镇、政企合一) 3位 第七、八、九位按照 GB/ T 10114 给出的规则编制。其中 的第一位数字为类别标识,以“0”表示街道,“1”表示 镇,“
13、2 和 3”表示乡、民族乡,“4 和 5”表示政企合一 的单位;其中的第二、三位数字为该代码段中各行政区划 的顺序号。具体划分如下: a) 001099 表示街道的代码,应在本地区的范围内由小 到大顺序编写; b) 100-199 表示镇的代码,应在本地区的范围内由小到 大顺序编写; c) 200-399 表示乡、民族乡的代码,应在本地区的范围 内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d) 400599 表示政企合一单位的代码,应在本地区的范 围内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村(居委会) 3位 第十、十一、十二位: a) 居民委员会的代码从 001199 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b) 村民委员会的代码从 200399 由小
14、到大顺序编写。 注: 每级市下面要增加一个市本级的区别(与县级编码对照),该区划的编码规则用“99”表示。 5.1.3 目录分类代码 目录分类代码总共5位,不足的用0补齐,代码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目录分类代码结构 目录分类时不同等级行政区划的同一种数据的分类规则保持一致, 如青海省下的国土规划与西宁市 下的国土规划的分类及代码保持一致。 目录分类代码的规则如表3所示。 DB63/T 16422018 7 表3 目录分类代码规则 编码类型 编码规则 大类 2 位 第一位采用顺序号,由 9 个阿拉伯数字(19)或大写罗马字符“AZ”中的 26 个字符组成; 第二位采用顺序号,由 10 个阿拉伯
15、数字(09)或大写罗马字符“AZ”中的 26 个字符组成 中类 1 位 第三位采用顺序号,由 10 个阿拉伯数字(09)或大写罗马字符“AZ”中的 26 个字符组成 小类 1 位 第四位采用顺序号,由 10 个阿拉伯数字(09)或大写罗马字符“AZ”中的 26 个字符组成 细分类 1 位 第五位采用顺序号,由 10 个阿拉伯数字(09)或大写罗马字符“AZ”中的 26 个字符组成 5.2 矢量数据 5.2.1 规范性矢量数据的特征 规范性矢量数据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符合 GB 21139 要求的数学基础; 支持 ArcGIS、MapInfo、Geomedia、Au toCAD、MicroSta
16、 tion、Oracle、SQL Server、DB2、MySQL 等主流厂家的数据格式; 支持 JSON、XML 等类型的开源数据格式; 满足国家、行业或专题部门内部有关数据标准或规范; 有明确的数据分类和代码文档; 各类数据有属性描述,同类数据的属性结构一致; 对代码、类别有相应的数据字典描述文档,且其中的数字内容需要有度量单位; 能够提供元数据必填项; 每次提交的同类数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 满足以上特征的矢量数据为规范性矢量数据。 5.2.2 矢量数据分类与编码原则 矢量数据中图形要素属性的分类与编码应遵循GB/T 25529规定的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原则: 科学性原则:分
17、类与编码规则应符合现实世界地理信息的基本组织规则; 系统性原则:信息分类体系结构应正确反映地理要素与属性纵向、横向的体系结构; 一致性原则:地理要素与属性在同一地理信息系统中具有唯一代码; 可扩展性原则:地理要素类型的编码强调高位统一,低位留有充足扩充余地; 适用性原则:能最大限度兼容原有数据分类体系,能方便用于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整合与共享交 换。 5.2.3 分类代码说明文件格式规范 DB63/T 16422018 8 5.2.3.1 矢量数据交换时需同时提交分类代码说明文件。如待交换的矢量数据的分类代码参照行业标 准则可提交该行业标准。在没有相关行业标准的情况下,矢量数据分类代码说明文件采取
18、如下方式进行 分类和代码结构的说明。 5.2.3.2 采用线分类法将要素类型分为门类、亚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五个层次,并规定了门类、 亚门类、大类、中类的分类名称,小类宜根据应用需求进行细分和命名,分类规则与命名规则依据 GB/T 25529 执行。具体代码结构见图 4。 图4 行业专题矢量数据要素分类代码结构 5.2.4 数据集与属性字段命名 5.2.4.1 数据集代表一类要素的集合,数据集名称和属性字段命名要规范统一,并用别名记录中文名 称。其中字段命名要求采用英文或英文缩写,特殊情况可采用汉语拼音或首字母组合,统一使用大写字 母。当同一个表中需存在多个同样语义的多个属性字段时,字段名增
19、加两位顺序号,例如:路段名称的 字段名为 NAME;当路段存在多个名称时,该共享路段的名称字段依次命名为 NAME,NAME01,NAME02, NAME03。字段如果是标准的地址规范,应参考国家、行业等标准。 5.2.4.2 常用字段名称命名及类型规范见附录 A。 5.3 栅格数据 5.3.1 规范性栅格数据 规范性栅格数据是指采用符合GB 21139要求的数学基础,满足Geo TIF,IMG等20多种常用栅格数据 格式要求,具有坐标和分辨率等描述信息或文件,并且能够提供元数据必填项的栅格数据成果。 5.3.2 元数据必填项 栅格数据的元数据必填项除了表1中规定的元数据必填项内容之外,还应包
20、括表4的内容: 表4 影像数据元数据必填项 序号 描述项 元数据标准描述项 备注及示例 1 栅格标识信息 Metadata/dataIdInfo/ImageIdent 2 栅格单元* Metadata/dataIdInfo/ImageIdent/granuleID 3 分幅标识* Metadata/dataIdInfo/ImageIdent/imagOrbID DB63/T 16422018 9 表 4 影像数据元数据必填项 (续) 序号 描述项 元数据标准描述项 备注及示例 4 轨道编号* Metadata/dataIdInfo/ImageIdent/orbNum 5 栅格色彩* Metad
21、ata/dataIdInfo/ImageIdent/color 6 传感器* Metadata/dataIdInfo/ImageIdent/sensor 7 卫星类型* Metadata/dataIdInfo/ImageIdent/satellite 5.4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5.4.1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是指采用符合 GB 21139 要求的数学基础的数据。 5.4.2 数据格式为支持 DEM、grid,带坐标信息,有相应元数据描述,如表 5 所示: 表5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格式 序号 规范的源格式 版本 备注 1 DEM *及以下版本 要有坐标信息 2 GRID/ASC 要有坐标信息 3 Im
22、g/tif(存储高程信息) 要有坐标信息 5.5 瓦片数据 5.5.1 瓦片配图和切图规范要求 瓦片配图和切图规范: 瓦片分块的起始点:以从经度-180, 纬度 90开始,向东向南行列递增; 瓦片分块格式分为两类: 图片格式:格式为 png、jpg; 文本格式:格式为 geojson 或其他类型文本流。 5.5.2 瓦片文件层级 “地图瓦片数据集”为交换瓦片数据的根目录,其下的目录为地图瓦片的金字塔层(目录名命名方 式:“L+层号”,L1、L2、L3、),金字塔层目录下为该层的行为目录(目录名命名方式:“R+ 行号”,R1、R2、R3、),行目录下为具体的瓦片数据文件(文件名命名方式:“C+列
23、号”,C1.png (或geojson)、C2.png (或geojson)、C3.png (或geojson)、)。如图5所示: DB63/T 16422018 10 图5 瓦片文件层级 5.5.3 瓦片级别、地面分辨率、显示比例与数据源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瓦片级别、地面分辨率、显示比例与数据源比例尺之间的关系见附录B。 5.6 非规范性交换数据 非规范是指除了规范数据以外的,需要人工处理加工后才能变成可共享和交换的数据,主要特征表 现为: 数据为非空间数据; 数据内容和格式不规范; 一般为 xls,mdb,jpg,bmp,纸质材料等。 6 交换方式 6.1 网站汇交 6.1.1 网站数据汇交
24、适用范围 网站汇交适用于新数据、新版本数据的共享汇交,通过在线方式,以空间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汇交模 块进行实体数据上传,上传后空间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处理人员根据数据内容情况进行规范化处理入库, 发布成服务并分配给可使用的人员进行使用,如图6所示。 网站数据汇交支持各种数据压缩打包汇交。 DB63/T 16422018 11 信息化平台 数据汇交模块 规范文件 非规范文件 应用服务发布 信 息 化 平 台 上 传 数据规范化 处理 数据库 图6 网站数据汇交 6.1.2 网站数据汇交流程 网站数据汇交的流程如下: a) 向空间信息化平台管理部门提交数据交换申请,并注册目录和编写相关的目录信息; b)
25、 空间信息化平台运维部门对用户注册的目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目录注册完成; c) 用户登录到空间信息化平台,进入汇交模块进行数据上传; d) 空间信息化平台数据管理人员对用户上传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和审核; e) 审核通过的数据利用工具导入空间信息化平台数据库中; f) 数据交换完成,可供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共享。 6.2 前置机交换 6.2.1 前置机交换适用范围 前置机交换适用于变化频繁的空间数据的汇交, 可同步实现前置机数据与空间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同 步,如图7所示: 数据库 非规范文件 规范文件 规范文件 行业单位前 置机 交换中心处 理加工(人 工) 交换中心桥 接转换 (人工或半 自动
26、) 数据同步 入库 交换中心前 置机 空间专题数据 前置机 交换中心前置 机 图7 前置机交换 DB63/T 16422018 12 前置机交换包括文件和数据库两种形式: 文件形式适用于解决专题数据变化频率较高的数据的交换更新, 通过前置机配置建立起数据增 量更新文件与空间信息化平台间的文件同步、规范化处理模板、入库发布等流程通道,当用户 的增量变化数据产生到前置机固定路径时, 通过空间信息化平台的前置机交换系统自动进行文 件同步入库; 数据库形式适用于前置机的专题数据, 对其变化数据采用数据库同步技术实时写入到前置机数 据库中,进行目标数据的更新,是同步较高级的应用,且前置机的数据库的访问不
27、影响单位业 务系统的使用。 6.2.2 前置机交换流程 前置机交换的流程如下: a) 向空间信息化平台管理部门提交数据交换申请,并注册目录和编写相关的目录信息; b) 空间信息化平台管理部门对部门用户部署前置机系统; c) 空间信息化平台运维部门对用户注册的目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目录注册完成; d) 部门通过前置机系统以文件形式或数据库形式同步到空间信息化平台交换中心前置机中的数 据库中;其中文件形式的数据中存在不规范时需对其进行一定处理; e) 数据交换完成,可供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共享。 6.3 标准空间数据服务交换 6.3.1 标准空间数据服务交换适用范围 通过服务注册方式,将各交换中心
28、和行业单位的标准空间数据服务引入空间信息化平台,比如缓存 服务、目录服务、地图服务、要素服务等,如图8所示: 标准空间数据服 务 空间信息化 平台 节 点 1 节 点 2 节 点 n 节 点 1 节 点 2 节 点 n 服务注册 图8 标准空间数据服务交换 该类型交换适用于行业单位应用终端有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 并能将所交换的内容发布为标准空间 数据服务的情况,是交换的较高级方式。 DB63/T 16422018 13 6.3.2 标准空间数据服务交换流程 标准空间数据服务交换的流程如下: a) 向空间信息化平台管理部门提交数据交换申请; b) 申请通过的部门在空间信息化平台上注册其交换的数据
29、服务; c) 空间信息化平台数据服务管理人员对部门注册的服务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将该服务发布,供其 他用户使用。 6.4 离线交换 6.4.1 离线交换适用范围 离线交换是指不在一个网络、数据量大、需签收,或者数据没有电子化、缺乏相应的设备和加工环 境等情况下,通过离线拷贝或递交到交换中心,由交换中心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理入库后发布使用。如图 9所示: 空间信息化平台 空间信息数据 数据递交 空间信息化平 台运维机构 图9 离线交换方式 6.4.2 离线交换流程 离线交换的流程如下: a) 向空间信息化平台管理部门提交数据交换申请,并注册目录和编写相关的目录信息; b) 空间信息化平台运维部门对用户
30、注册的目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目录注册完成; c) 部门用户向空间信息化平台数据中心提交纸质文档/电子数据; d) 空间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处理人员对提交的数据进行规范化等处理后入库, 并发布供其他用户使 用。 7 交换数据更新 7.1 更新的基本原则 基于交换的各类数据的更新操作需要满足以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现势性:各类交换数据需及时进行更新,保证其现势性; 一致性:各类交换数据的更新应遵守一致性原则,包括坐标系、图层名称等,确保更新后数据 的可用性。 7.2 更新的内容 7.2.1 现状/调查类数据 DB63/T 16422018 14 主要包含测绘数据,统计数据,详查数据等。如:人口普查、
31、水利设施普查、土地利用现状、城市 部件、地名普查、学校分布图、医疗卫生分布等。 其更新特点如下: 更新周期较长,一般以年为更新周期; 数据为空间规范数据,数据量较大; 适合按照版本替换或历史新增模式更新。 7.2.2 规划编制类数据 政府在决策管理和行政过程中组织编制和发布的各类规划数据。如:城市规划部门的各类规划、各 专业部门的各专项规划等。每个规划都需要专家论证,经政府或人大审批,要发布后才能执行,每提交 一次作为一个版本。其交换方式为上传整版本替换。 7.2.3 决策审批结果类数据 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行政许可审批结果。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用地许可 证、环评许可、工商
32、注册等。 其更新特点如下: 更新周期较短,一般以天或月为更新周期; 数据量较小,适合按照增量文件进行更新; 数据为空间规范数据。 7.3 更新的流程 7.3.1 网站汇交更新 网站汇交更新一般是采用数据版本更新的方式: 户对数据在本地更新完成后,通过空间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汇交模块将更新后的数据上传,并填 写相关的更新信息; 空间信息化平台数据管理人员对上传的更新数据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的数据入库并发布成服 务供其他用户使用。 7.3.2 前置机交换更新 前置机交换更新采用增量更新的方式:增量文件里的记录较以前版本的数据是全新的,故不对以前 记录做修改。具体方法包括前置机文件形式数据更新和前置机
33、数据库实时同步更新两种。 7.3.3 标准空间数据服务交换更新 标准空间数据服务交换更新在数据拥有方完成,各交换节点完成数据更新后,交换中心自动同步完 成数据更新。 7.3.4 离线交换更新 用户直接将更新后的数据提交到空间信息化平台,并提供数据的更新信息,然后空间信息化平台数 据处理人员对更新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入库,并发布供用户使用。 DB63/T 16422018 1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常用字段名称命名及类型规范 表A.1规定了常用字段的命名规范和类型规范,并对字段填写内容作了规定。 表A.1 常用字段名称命名及类型规范 字段命名 字段类型 描述语义 OID Numb
34、er(38) 系统标识符 FCODE Varchar2(64) 分类代码 NAME Varchar2(64) 名称 ALIASNAME Varchar2(64) 别名 SHORTNAME Varchar2(64) 简称 PINYIN Varchar2(256) 拼音 PINYIN_INITIAL Varchar2(64) 拼音首字母 USERID Varchar2(64) 用户编码、管理编码 POSTCODE Varchar2(6) 邮政编码 DISTRICTCODE Varchar2(20) 行政编码 ENTITYID Varchar2(64) 地理实体编码 L Number(38,10)
35、经度 B Number(38,10) 纬度 H Number(38,10) 大地高 LENGTH Number(38,10) 长度,米 WIDTH Number(38,10) 宽度,米 DB63/T 16422018 16 表A.1 常用字段名称命名及类型规范( 续 ) 字段命名 字段类型 描述语义 HEIGHT Number(38,10) 高度,米 AREA Number(38,10) 面积 VOLUME Number(38,10) 体积 YEAR Number(4) 年 MONTH Number(2) 月 DAY Number(2) 日 DATETIME DATE 时间 STARTTIME
36、 DATE 开始时间 ENDTIME DATE 结束时间 CREATETIME DATE 生产时间 UPDATETIME DATE 更新时间 CONFIRMTIME DATE 确认时间 UPDATESTATUS CHAR(1) 更新状态(增 A、删 D,修改 U) GEOMETY SDO_GEOMETRY 几何字段 IMAGE Varchar2(1024) 图片文件 ID(PNG、JPEG,GIF,BMP,TIFF) AUDIO Varchar2(1024) 音频文件(WMA) AUDIO_TYPE Number(2) 音频文件类型 AUDIO_NAME Varchar2(64) 音频文件(W
37、MA)描述 VIDIO Varchar2(1024) 视频文件(MP4、AVI、RM,RMVB) DB63/T 16422018 17 表A.1 常用字段名称命名及类型规范( 续 ) 字段命名 字段类型 描述语义 VIDIO_TYPE Number(2) 视频文件类型 VIDIO_NAME Varchar2(64) 视频文件(MP4、AVI、RM,RMVB)描述 DOC Varchar2(1024) 文档对应的地址串 DOC_TYPE Number(2) 文档类型 DOC_NAME Varchar2(64) 文档描述 LINK Varchar2(1024) 超链接 LINK_NAME Varc
38、har2(1024) 超链接描述 LINK_IMAGE Varchar2(1024) 图片超链接 LINK_IMAGE_NAME Varchar2(1024) 图片超链接描述 LINK_AUDIO Varchar2(1024) 语音超链接 LINK_AUDIO_NAME Varchar2(1024) 语音超链接描述 LINK_VIDIO Varchar2(1024) 视频超链接 LINK_VIDIO_NAME Varchar2(1024) 视频超链接描述 LINK_FILE Varchar2(1024) 未知文件超链接 LINK_FILE_NAME Varchar2(1024) 未知文件超链接
39、描述 ADDRESS Varchar2(1024) 描述地址 ADDRESS_STD Varchar2(2048) 标准地址 OFFICEPHONE Varchar2(20) 办公电话 FAX Varchar2(20) 传真 DB63/T 16422018 18 表A.1 常用字段名称命名及类型规范( 续 ) 字段命名 字段类型 描述语义 HOMEPHONE Varchar2(20) 家庭电话 MOBILEPHONE Varchar2(12) 移动电话号码 EMAIL Varchar2(1024) 电子邮件地址 ORGANIZATION_P Varchar2(1024) 权属单位 ORGANI
40、ZATION_M Varchar2(1024) 管理单位 ORGANIZATION_U Varchar2(1024) 使用单位 REMARK Varchar2(1024) 备注 DB63/T 16422018 19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瓦片级别、地面分辨率、显示比例与数据源比例尺关系 表B.1说明了瓦片级别、地面分辨率、显示比例尺与数据源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表B.1 瓦片级别、地面分辨率、显示比例与数据源比例尺关系 级别 地面分辨率(米/像素) 显示比例 数据源比例尺 1 78,271.52 1:295,829,355.45 1:100万 2 39,135.76 1:147,9
41、14,677.73 1:100万 3 19,567.88 1:73,957,338.86 1:100万 4 9,783.94 1:36,978,669.43 1:100万 5 4,891.97 1:18,489,334.72 1:100万 6 2,445.98 1:9,244,667.36 1:100万 7 1,222.99 1:4,622,333.68 1:100万 8 611.50 1:2,311,166.84 1:100万 9 305.75 1:1,155,583.42 1:100万 10 152.87 1:577,791.71 1:100万 11 76.44 1:288,895.85
42、1:25万 12 38.22 1:144,447.93 1:25万 13 19.11 1:72,223.96 1:5万 14 9.55 1:36,111.98 1:5万 15 4.78 1:18,055.99 1:1万 16 2.39 1:9,028.00 1:1万 DB63/T 16422018 20 表 B.1 瓦片级别、地面分辨率、显示比例与数据源比例尺关系( 续 ) 级别 地面分辨率(米/像素) 显示比例 数据源比例尺 17 1.19 1:4,514.00 1:5000 18 0.60 1:2,257.00 1:2000 19 0.2986 1:1,128.50 1:2000 20 0.1493 1:564.25 1:500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