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1388-2015 春小麦青春41良种繁育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93728
资源大小:285.2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63 T 1388-2015 春小麦青春41良种繁育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99 B 21 备案号:47055-2015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13882015 春小麦青春 41 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2015 - 06 - 30 发布 2015 - 09 - 30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3882015 I 前 言 本规程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标准。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景秀、谢德庆、姚有华、丁宝军、相文德、郭仁世、李全星、王晓宁、吴成 福、刘国庆、代秀英、韩元邦、刘德才。 DB63/T 13
2、882015 1 春小麦青春 41 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春小麦青春41原种和良种的繁育方法和种植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繁育良种时使用同时适用于科研教学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37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 2772 种子品质检验各种标准表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DB63/T 1387 春小麦青春41丰产
3、栽培技术规范 3 种子繁育方法 3.1 原原种繁殖 利用育种家种子稀点播繁殖原原种。 3.2 原种繁殖 3.2.1 “三圃制”繁殖原种 根据附录A中青春41品种特点,按照GB/T 1737的规定生产原种。 3.2.2 “两圃制”繁殖原种 按照“三圃制”的方法穗行圃混系直接成为原种圃。 3.2.3 良种繁殖 用原种直接繁殖良种,根据附录A中青春41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田间鉴定,去杂去劣。 4 种植技术 4.1 原种生产 4.1.1 原种生产 DB63/T 13882015 2 原种繁殖采用人工播种,行距25厘米,株距3厘米5厘米,种植技术按照DB63/T 1387执行。 4.2 良种生产 采用春小
4、麦青春41号丰产栽培技术,旱地种植时在麦苗三叶至四叶期拔头草,抽穗以后拔高草,其 中有条件灌溉的地区,在麦苗二叶至三叶期拔草后浇头水,分蘖期浇二水,灌浆期视长势分别浇三水、 四水。苗期中耕除草1次2次,抽穗后拔高草1次。 5 种子质量检验 按GB 2772规定方法检验,达到G B 4404.1规定的要求。 6 种子包装与贮藏 种子包装按GB 7414规定执行,贮藏按GB 7415规定执行。 DB63/T 13882015 3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春小麦青春 41 特征特性 A.1 品种来源 青春41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1997年以SAN TA为母本,以冬麦03702/W9
5、7208为父杂交选育而 成,杂交组合为SANTA/冬麦 03702/W97208。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为国审麦2009033。 A.2 特征特性 A.2.1 植物学特征 A.2.1.1 幼苗生长习性 半直立。 A.2.1.2 株型 紧凑。 A.2.1.3 叶色 绿色。 A.2.1.4 株高 120厘米 5厘米。 A.2.1.5 芒 顶芒。 A.2.1.6 壳色 白色。 A.2.1.7 穗型 纺锤型。 A.2.1.8 穗长 穗长12.54厘米 3.80厘米。 A.2.1.9 粒形 椭圆形。 DB63/T 13882015 4 A.2.1.10 粒色 红色。 A.2.1.11 籽粒饱满度 饱满。 A.2.2 生物学特性 A.2.2.1 整齐度 植株整齐,穗子整齐。 A.2.2.2 倒伏性 抗倒性好。 A.2.2.3 病虫害 白粉病免疫,中感条锈病、叶锈病 A.2.2.4 落黄性 落黄好,口紧。 A.2.3 经济性状 A.2.3.1 穗粒数 穗粒数35.50粒 2.91粒。 A.2.3.2 千粒重 千粒重37.8克 3.6克。 A.2.3.3 产量 产量潜力能达到每公顷3 000公斤4 500公斤(每亩200公斤300公斤)。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