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47884-2015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14042015 辣椒日光温室有机栽培技术规范 2015 - 09 - 24 发布 2015 - 12 - 20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4042015 I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杜中平、聂书明、张广楠、徐海勤、王丽慧、谭龙、赵晓云。 DB63/T 14042015 1 辣椒日光温室有机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有
2、机辣椒生产的产量指标、产地环境要求、育苗、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采收 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日光温室辣椒有机栽培时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茄果类 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 部分:生产 3 产量指标 每公顷37 500.00千克每公顷52 500.00 千克
3、(每亩2 500.00千克每亩3 500.00千克)。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要求符合GB/T 3095、GB/T 50 84、GB/T 15618标准。 5 品种选择 选择经审定登记的优质、 高产、 抗病虫、 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商品性好的品种, 种子符合GB 16715.3 的要求。 6 栽培技术 6.1 育苗 6.1.1 育苗方式 穴盘育苗,基质选用商品育苗基质,穴盘选用72孔穴盘。 6.1.2 育苗时间 DB63/T 14042015 2 夏季定植前35天45天育苗,冬季定植前60天70天育苗。 6.1.3 种子处理 禁用带包衣种子,种子采用温汤浸种处理,处理后的种子 在28 30
4、 下催芽,待60%的种子露 白后播种。 6.1.4 播种 穴盘浇透清水,播入经催芽的种子,播种深度为1.00厘米。播种后保持昼温26 28 ,夜温不 低于16 ,基质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左右。 6.1.5 苗期管理 昼温控制在22 28 ,夜温不低于15 ;基质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 6.1.6 壮苗标准 叶片数6叶1心7叶1心,茎粗不小于0.50厘米, 株高16.00厘米20.00厘米,无病虫害,无机械损 伤。 6.2 定植 6.2.1 定植前的准备 6.2.1.1 整地施肥 将土壤深翻25.00厘米30.00厘米,精细耧耙2遍,施入基肥,再复耕一遍,基肥选用应符合GB/T 19630.
5、1的要求。每生产3 000.00千克辣椒施有机肥1 500.00千克2 000.00千克,或施腐熟有机肥3 000.00千克4 000.00千克,矿物质磷钾肥150. 00千克175.00千克,按照附录A执行。 6.2.1.2 消毒处理 定植前5天7天密封温室通过强光照高温消毒。 6.2.2 定植方法 采用起垄栽培、地膜覆盖,垄高30.00厘米35.00厘米,垄宽50.00厘米,垄距60.00厘米65.00 厘米,每垄双行错位单苗定植,株距为40.00厘米45.00厘米。 6.3 定植后管理 6.3.1 灌溉 采取滴灌或膜下暗灌方式。定植后及时浇定植水,缓苗后浇一次透水。开花坐果前维持土壤湿度
6、60 65;开花坐果后保持土壤湿度在7075。晴天上午浇水。 6.3.2 追肥 追肥的种类包括腐熟的农家肥、氨基酸类、腐殖酸类的冲施肥、沼液沼渣等,对椒挂果前开始追肥, 每20天25天一次,每次每公顷追肥150.00千克225.00千克。追肥的方式包括沟施、随水冲施和叶面 喷施。 6.3.3 温度 DB63/T 14042015 3 幼苗期昼温27 29 ,夜温不低于18 ;结果初期昼温26 28 ,夜温不低于17 ;盛 果期昼温25 30 ,夜温不低于16 。 6.3.4 光照 保持透光率70以上。 6.3.5 植株调整 当辣椒长至40.00厘米50.00厘米高时吊秧。 7 病虫害防治 7.
7、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疫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蓟马等。 7.2 病虫害防治 7.2.1 农业防治 采用抗病品种、轮作、培育壮苗等措施。 7.2.2 物理防治 采用防虫网、沾虫扳、杀虫灯、银灰地膜等措施。 7.2.3 生物防治 利用瓢虫、草蛉、丽蚜小蜂等防治害虫;采用微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及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7.2.4 药剂防治 按照GB/T 19630.1的要求进行防治,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B。 8 采收 适时采收。 DB63/T 14042015 4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辣椒有机生产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表A.1给出了辣椒有机生产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
8、和改良物质的类别、名称、组分和使用条件。 表A.1 辣椒有机生产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物质类别 物质名称、组分和要求 使用条件 绿肥 直接翻压 畜禽粪便及其堆肥(包括圈肥) 满足堆肥的要求 蔬菜收获后的残体 满足堆肥的要求 作物秸秆 与动物粪便堆制并充分腐熟后 干的农家肥和脱水的家畜粪便 满足堆肥的要求 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木材、 树皮、 锯屑、 刨花、木灰、木炭及腐殖酸物质 地面覆盖或堆制后作为有机肥源或覆盖物 未搀杂防腐剂的肉、 骨头和皮毛制品 经过堆制或发酵处理后 蘑菇培养废料的堆肥 满足堆肥的要求 草木灰 直接使用 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 不得用于土壤改良;只允许作为栽培基质使用 植
9、物和动物 来源 饼粕 不能使用经化学方法加工的 磷矿石 应当是天然的,应当是物理方法获得,不能通过化学 方法浓缩。 钾矿石 应当是天然的,应当是物理方法获得的,不能通过化 学方法浓缩。 硼酸盐 天然物质或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镁矿粉 天然物质或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天然硫磺 天然物质或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粘土(如珍珠岩、蛭石等) 天然物质或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钙镁改良剂 不得化学处理 矿物来源 氨基酸螯合物(如氨基酸铜等) 氨基酸与有益金属离子热解 可生物降解的微生物加工副产品, 如 酿酒和蒸馏酒行业的加工副产品 经过堆制或发
10、酵处理后使用 微生物来源 天然存在的微生物配制的制剂 不能使用经化学方法加工的 DB63/T 14042015 5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辣椒有机生产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施 表B.1给出了辣椒有机生产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的类型、名称、组分和防治对象。 表B.1 辣椒有机生产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施 类型 物质名称、组分要求 主要防治对象 杀虫剂 印树提取液及其制剂 蚜虫、粉虱和鳞翅目害虫等 天然除虫菊植物提取液及其制剂 蚜虫、粉虱和鳞翅目害虫等 苦木科植物提取液及其制剂 蚜虫、粉虱和鳞翅目害虫等 鱼藤酮植物提取液及其制剂 蚜虫、粉虱和鳞翅目害虫等 苦参类植
11、物提取液及其制剂 蚜虫、粉虱和鳞翅目害虫等 植物源 植物油及植物油乳化剂 蚜虫、粉虱等 真菌及真菌制剂(如:白僵菌、轮枝菌) 鳞翅目害虫 细菌及细菌制剂(如:苏云金杆菌,即 Bt) 鳞翅目害虫 微生物源 病毒及病毒制剂(如:颗粒体病毒等) 鳞翅目害虫 寄生性害虫天敌(如:丽蚜小蜂等) 蚜虫、粉虱等 动物源 捕食性害虫天敌(如:捕食螨、瓢虫等) 红蜘蛛、蚜虫、粉虱等 石灰硫磺(多硫化钙) 棚室空棚消毒 波尔多液 叶部病害 轻矿物油(如:石蜡油) 蚜虫、粉虱等 矿物源 软钾皂 蚜虫、粉虱等 杀菌剂 天然酸(如:食醋、木醋、竹醋和稻醋等) 真菌性病害 蘑菇及其蘑菇基质的提取物 病毒 植物源 乙醇 助
12、剂和渗透剂 铜盐(如:硫酸铜、氢氧化铜、氨基酸铜等) 真菌、细菌性病害 石灰 真菌、细菌性病害 硫磺 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 高锰酸钾 细菌和真菌性病害 碳酸氢钾 白粉病 碳酸氢钠(小苏打) 白粉病 矿物源 氢氧化钙 生理性病害 杀螨剂 植物源 植物提取液及其制剂 红蜘蛛 微生物源 寄生微生物(如:虫霉、病毒等) 红蜘蛛 动物源 捕食性天敌(如:捕食螨、瓢虫等) 红蜘蛛 DB63/T 14042015 6 表 B.1 辣椒有机生产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施(续) 类型 物质名称、组分要求 主要防治对象 硫磺 红蜘蛛 石硫合剂 红蜘蛛 矿物源 硫制剂 红蜘蛛 昆虫性外激素 鳞翅目害虫 灯光诱杀 鳞翅目害虫、金龟子等 糖醋液诱杀 鳞翅目害虫、金龟子等 诱捕器 色板诱杀(黄板、蓝板等) 蚜虫、粉虱等 物理隔离 防虫网 蚜虫、粉虱鳞翅目害虫